知恩報恩的人生觀
本立而后道生
當今之世,科技發(fā)達,物資豐富,人類的享受,精益求精,五欲之樂,前所未有。但社會的亂象:親子反目,戚友成仇,違情悖理,作奸犯科,殺盜淫妄的罪行,無日無之。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佛教徒天天祈禱: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而事實所見所聞,國不泰,民不安,戰(zhàn)亂頻仍,苦難叢生;身不修,家不齊,國不治,天下不太平。令人慨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奈何!推究其病根,主要在于:無慚愧心,缺乏知恩報恩的人生觀。什么仁義道德?什么因果報應?「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的?」大家出發(fā)于自私觀念,把個人的快樂,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那有禮義廉恥!為了扭轉(zhuǎn)社會風氣,凈化人心,建設人間凈土,正本正源之道,唯有發(fā)揚正信的佛教,體解緣起正法,培養(yǎng)知恩的正觀,實踐報恩的善行。
知恩報恩,顧名思義,即是飲水思源,做個有情有義的人。這個社會:父子、夫婦、師弟、朋友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彼此之間構(gòu)成利益的共同體,任何一個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存。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從生命出現(xiàn)起,經(jīng)幼年、童年、少壯的成長過程,都是離不開眾多條件的互相關(guān)系。面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士農(nóng)工商,無不與我有益:養(yǎng)育我、栽培我、提攜我、成就我的人。物質(zh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精神生活的文化教育等,這些增益我的生命、道德、學問的種種因素,都是對我有或深或淺的恩惠,換言之,人人都是我的恩人;我怎能忘恩負義,而不感恩圖報,回饋社會上的人?
知恩報恩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促成社會和諧的要素。佛教五戒十善的法門,也是本著人類共欲,以實現(xiàn)和樂善生而施設。佛說「以己度他情」,我求安樂,他人也求安樂;我不要他人傷害,我怎能去傷害他?儒家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的慈悲戒殺,便是出發(fā)于克己利他的仁心善行。佛教徒受皈依時發(fā)愿:「從今日乃至命終,護生!勾俗o生,不僅是不殺生,凡是侵犯他人權(quán)益,破壞他人家庭的一切行為,都必須嚴加禁絕。由不殺生而放生救人,不偷盜而行布施,不邪淫而修梵行,不妄言而說愛語。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持戒的精義。倘若現(xiàn)實人間,人人知恩報恩,奉行五戒十善,則家庭幸福、社會繁榮、國家富強、世界和平。至此,大同世界的理想,不再是幻想者的烏托邦。
報恩的思想,不僅是人乘正法,也是大乘菩薩發(fā)心的因緣!竸癜l(fā)菩提心文」作者省庵大師廣引經(jīng)義說:「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fā)起……。一者念報佛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yè)障故,九者求生凈土故,十者念正法久住故!乖谑蚓壷,知恩報恩占了一大半。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菩薩行者在知恩報恩的前提下,念茲在茲,勇往直前,彼岸在望。
依據(jù)大乘阿毗達摩所說的修學菩提心的因果次第,也以「知母、念恩、念報恩」為菩提心的所依。從無盡緣起看一切眾生,無不是我的父母,視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報恩之念油然而生。為報親恩,唯一正途是發(fā)菩提心,修菩薩行,令他們到達究竟安樂的境地。
在世俗眼光看,佛教出家制度以及菩薩行,與儒家倫理報恩之說,似乎格格不入。如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但中國如是說,印度人也以出家和菩薩行,為不知恩報恩者。如王舍城五百長者,聽聞世尊贊嘆大乘心地法門時,向佛陀提出他們的見解:「世尊!我等不樂大乘菩薩行,亦不喜聞苦行音聲。所以者何?一切菩薩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報恩。何以故?遠離父母趣于出家,以自妻子施于所欲,頭目髓腦隨其愿求悉皆布施,三僧祇具備諸度八萬四千波羅密行,越生死流方至大菩提安樂處!惯@是佛法與世間法,對報恩之義認知上的歧異。即使佛教中的聲聞與菩薩,二者的風格也不一致。大乘經(jīng)以說法度眾生是真知恩報恩者,如云:「假使頂戴經(jīng)塵劫,身為床坐遍大千,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苟暵劦啦⒉话颜f法度眾生,當做解脫證果必要的德行。佛陀之世的苦行僧,不乏與世隔絕、不樂說法之類的阿羅漢。故此,以家庭本位的中國文化,批評佛教的報恩觀,也不足為奇了。
上報四重恩
佛教徒每于法會圓滿時發(fā)愿:「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棺鳛槠兴_行者,其任務念念不忘莊嚴佛凈土,處處不離救度眾生。如上所述,知恩、念恩、報恩是修學菩提心的因緣。由于強烈的報恩意念,才驅(qū)使菩薩在無量阿僧祇劫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舍頭目腦髓,內(nèi)施、外施,無所不施;「聞施心歡喜,勝于寂滅樂」;「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谷金剛經(jīng)說:「所有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挂来蟪巳V領(lǐng)說:菩提愿、大悲心、般若慧;本此三心而修六度萬行,盡未來際,永無疲厭。如云:「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愿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知恩報恩的心行,必根源于菩薩的無盡大悲與無上大智;悲智雙運,才能貫徹始終,使報恩的功德圓滿完成。中國儒家強調(diào)孝道,對父母在世孝順奉事,滿足其需要;死后祭之以禮,使安居于九泉之下。依佛法說,縱使為人子者,一一如孝經(jīng)所說而行,使雙親享樂一世,但不能保證他們未來的前途。家庭本位的觀念,兒女私情,不過是狹隘的孝行,衡之于佛法的廣大時空觀,無盡緣起觀,視所有眾生類皆是我的恩人,于一切生靈,普遍地使他們到達「無余涅槃」——究竟安樂的彼岸,實不可同日而語。
今依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簡介佛教的報恩思想。佛告五百長者:「我今為汝分別演說世出世間有恩之處: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惯@四種恩涵蓋一切,為我等人人必須報答的對象。
(一)、父母恩:佛說孝親功德:「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yǎng)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nèi),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栴檀沉香,立諸房舍,百寶莊嚴床臥敷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藥,一心供養(yǎng)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yǎng)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挂话闳肆⒆阌谌寮覀惱,譏評出家人有違孝道。其實佛弟子對于「生我劬勞」的「哀哀父母」,以理智推而廣之,發(fā)愿于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眾生,這才是真正的報親恩。如蓮池大師說:「父母恩重過于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時代的變遷,在今日工商社會,中國文化的孝親觀念,愈來愈行不通,反而被傳統(tǒng)士大夫所忽視的佛法報恩義,能普遍地為大家信受奉行。
(二)、眾生恩:「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zhuǎn)五道,經(jīng)百千劫,于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猶如現(xiàn)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如是昔恩猶未能報,或因妄業(yè)生諸違順,以執(zhí)著故反為其怨。何以故?無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為父母,所可報恩互為饒益,無饒益者名為不孝。以是因緣:諸眾生類,于一切時亦有大恩,實為難報。如是之事名眾生恩!勾吮娚骷词歉改付鞯臄U展,由現(xiàn)生父母而推廣及過去累世父母,而把眼前的一切人看成自己父母,恭敬供養(yǎng),盡情孝順。這是從生死輪回觀而來的報恩思想,不同于中國儒家的一世因果和西方神教的二世因果。佛教的三世因果,三三不盡的輪回,改頭換面而致互不相識,其實都是我的前生六親眷屬。世人短視,唯見眼前的父母親緣,不知一切人都曾經(jīng)是我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現(xiàn)代的宇宙觀,全人類的生命、禍福、興衰,彼此息息相關(guān)。過去是天高皇帝遠,人民生死不相往來,如今日日見總統(tǒng),地球上的人常常碰頭。在地球村里的生活,親戚鄰里、師長朋友、同事同學都是一家親。不同的民族、種姓、宗教、文化,平等不二;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一體;「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豈不善哉!
(三)、國王恩:依往昔的君主時代說,(梁皇懺文)「若無國王,一切眾生無所依附;由有王故,一切得住。行國王地,飲國王水,諸余利益不可俱說。……我等今日,既仰賴國王,于末世中興顯佛法。……又令出家人,安心向道,愿我等速出生死,闡無量法門,開人天正路!褂《确鸾逃修D(zhuǎn)輪圣王的政治理想,尤其面臨佛教遭到摧殘破壞的困境,輪王出世,興隆佛法的愿求更加逼切。今處民主自由的時世,如經(jīng)所示的國王恩,不免被譏為封建落伍。但無可否認的,政治人物的臧否,政府的廉能與腐敗,對人民的生活和佛教的發(fā)展,影響至深且巨。經(jīng)上仁王治國,列為四恩之一,不是沒有理由的。
(四)、三寶恩:古德贊云:「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nèi),三寶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寶為雨澤。」三寶是真正皈依處;佛陀為救護我們而來,四十九年說法利人天;僧團健全故正法久住。三寶對我們恩德無窮,故為弟子應恭敬三寶,奉行正法,以報三寶之宏恩。
以上四恩,前三恩是世間法,三寶恩屬于出世佛法。若人不信佛法僧,不知三寶恩,基于人本的立場,對父母、眾生、國王等對象,或可多少做到知恩報恩,但因偏離佛法,缺乏大乘的大悲心、菩提愿和般若慧的引導,可以斷言,一切報恩善行,不過是有漏的生死業(yè),充其量僅為人天福行而已。
西元二千年三月八日寫于山仔腳丈室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實價值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性法師:退步原來是向前
- 仁德上人:快樂逍遙歌
- 仁德上人:人與人相處過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誠敬
- 大安法師: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本源法師: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如瑞法師: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個當下應該做的事
- 仁德上人:問問自己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 仁德上人:懺悔悔改歌
- 仁德上人:活著開心歌
- 仁德上人:人生就在身心相性之中,自性本來就是佛
- 仁德上人:關(guān)于人生的五條經(jīng)典法語
- 如瑞法師:念死不是消極,而是認識觀照無常,珍惜人生
- 仁德上人:做一個問心無愧、人生無遺憾后悔的人
- 仁德上人:知錯又能真正地徹底改錯就是人生大智慧
- 仁德上人: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嚴峻的考驗
- 仁德上人:有什么樣的觀念想法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 仁德上人:人生無論面對順境還是逆境都有升華超越的機會
- 仁德上人:人生反省我錯狂傲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