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一顆怡然心

  人們都有虛榮心,虛榮有時候和自卑相關(guān)聯(lián)。事實上,觀遍古今,只有平和低調(diào)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才能給內(nèi)心一份怡然之情。

  弘一大師在一次講經(jīng)說法時,以了凡大師之言點化世人:“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zhuǎn)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wù)摱粯;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茍一類此,即須奮發(fā),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過惡,過是罪過,惡是惡習(xí)氣,即前面所說的宿業(yè)。其征兆是神志不清,容易忘事,無事時自生煩惱。或看到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正人君子,即覺得自己卑不足道;或聽到正法時聽不進去;或送禮與他人,反而受人奚落,或糊夢顛倒,語無倫次;都是過去的孽障所致。如有任何一項,即應(yīng)改過自新,不要自誤。

  人們只有不斷反省自我,追求內(nèi)在的真性情,才能做到不自卑、不煩惱;才能夠心態(tài)怡然。達摩祖師本名叫菩提多羅,是南印度婆羅門貴族,是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后來由于機緣巧合遇到般若多羅,為祖師所器重而度化出家,改名菩提達摩。

  達摩祖師未出家以前,超群的才智已經(jīng)顯現(xiàn)。有一次般若多羅尊者指著一堆珠寶問達摩三兄弟:“世上還有比這些珠寶更好的東西嗎?”

  大哥月凈多羅回答道:“這些珠寶是我們王者之家最為珍貴的,世上還有什么東西比這些寶物更珍貴的呢?”

  二哥功德多羅也回答道:“我也沒有見過還有比這些寶物更珍貴的東西。”

  菩提多羅笑著說:“我認為兩位哥哥說得不對,這些珠寶沒有任何價值!”

  兩位兄長責(zé)問道:“為什么這些珠寶沒有價值呢?那么你覺得有價值的寶物是什么?”

  菩提多羅說道:“這些珠寶不了解自己的價值,只不過是一些沒有知覺的東西而已。佛法真理才是寶物。真正的寶物是由人們發(fā)揮出來的智能,不僅能自照,而且還能區(qū)分各種形形色色的珠寶,更能分辨世間的一切善惡諸法,所以真正最尊貴的應(yīng)該是無上真理的法寶。”

  佛法具有真心本性,金銀珠寶有毀壞的時候,真心本性沒有毀壞的時候,所以,對稍縱即逝的東西不要有太多的欲念,應(yīng)該把心思花在對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上。

  真理永遠不會毀壞,真心本性才是人世間最珍貴的財寶。擁有一份真心本性,便擁有了一份怡然優(yōu)雅的心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