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得安樂 萬佛懺法會開示

  無始以來,眾生所作罪業(yè)如須彌山之大,而罪業(yè)從那里來呢?從作惡中來,從起心動念中來。如《地藏經(jīng)》說:“南閻浮提眾生,業(yè)感如是,業(yè)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又說:“舉止動念,無不是業(yè),無不是罪”。別說做了惡行,就是起了惡念頭,都算作了惡業(yè)。所以我們要時刻觀照自心,警惕念頭,應常自問,生這個念頭是否應該呢,不應該就要馬上滅除。所謂不怕念起,最怕覺遲。

  懺悔法有“事懺”和“理懺”兩種。“事懺”藉禮拜、贊嘆、誦經(jīng)咒等進行一懺悔,又稱“隨事分別懺”,一般之懺法均屬此類。理懺,是從理論上觀察犯罪理由及動機。自我檢討,明白一切罪皆由妄想生,滅罪要從心上做起,這又稱為“觀察實相懺悔”。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惡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雨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懺”是內(nèi)心的,知道做惡事是羞恥,以后不再作。“悔”是在外的,要把羞恥向外發(fā)露,惡恐人知便是大惡。亦可在佛前求懺悔,將所作惡事,向佛披露,真誠改過,,這樣才容易與佛菩薩相應,得菩薩加持庇蔭。拜懺時,要真心懺悔所造惡業(yè),隨文入觀,思惟經(jīng)義。惡業(yè)不一定自作才有罪,若教他作果報亦是相同

  三業(yè)中,最易犯的是口業(yè),所謂舌下有龍泉,殺人不見血。隨便講幾句諼謗他人的說話,后果可能很嚴重。因為呈口舌之饒,便負上因果責任,令自己日后受報,甚而障礙往生,是很不值得的。所以佛在《無量壽經(jīng)》懇切叮囑: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

  人,不怕犯錯,貴在知錯能改。所以佛教特別著重懺悔,就算十惡不赦的罪人,能生慚愧心懺悔改過,也可重新做人。

  佛陀的十大弟子,雖已斷惑悟道證果,偶爾亦會犯戒做了違背菩提心之事,佛陀如何處理這些大阿羅漢之之過失呢,不是疾言厲色的責罵。也不是決絕的懲罰,而是柔聲細語訓示當下懺悔改過向善之法。在《增一阿含經(jīng)》中,對害佛、弒父、囚母的阿閣世王,佛陀僅作如下開示:“汝知汝罪,如法懺悔,故受此戒。吾圣法中,如能知罪,如法懺海,能得未來道果。”經(jīng)中又說:“即使做出極惡之行,若能悔過,過失即轉(zhuǎn)微薄…若能每日悔改而不懈怠,即永拔惡業(yè)”由此可知,懺悔滅罪力量之大!队^普賢經(jīng)》也云:“一切業(yè)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懺悔除可消除宿世冤業(yè)外,更可求生佛國。宋朝瑩珂法師知道自己破戒犯業(yè)入,怕死后墮到地獄。讀罷《往生傳》感動流涕,在佛前懺悔后,志決念佛求生凈土。經(jīng)三日三夜,見到阿彌陀佛跟他說話,告訴他尚有十年陽壽,囑他好好修行,十年后再來接他。他即抱著阿彌陀佛的腳不放,哭說十年陽壽不要了,求佛立即帶他到極樂世界,因為在十年光景里,不知道又將造多少罪業(yè),沒把握再見佛。慈悲的阿彌陀佛,終于答應他的請求,果然三天后接他到西方極樂樂國去。

  從瑩珂法師之公案,更感覺到生活在這娑婆世界真的很可怕,一不小心,就會造了地獄的因。另一方面,這公案亦蘊含無限玄機,給我們一個啟示:瑩珂法師會否是觀世音菩薩應化而來,示現(xiàn)以懺悔慚愧心念佛三日夜,便滅無量罪,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一念迷是凡夫,一念覺是菩薩,煩惱就是菩提,清凈便極樂,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樣《地藏經(jīng)》中的婆羅門女,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示,念佛一日一夜,便得大威神力,親臨地獄救拔母親。當然,婆羅門女是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的前身,菩薩多生發(fā)愿,是故凈心念佛一日夜即能隨心滿愿。而瑩珂法師示現(xiàn)的是凡夫身,要得到念佛三昧當然不能超越多生修行的地藏菩薩。

  《五會佛事贊》云:“不簡多聞持凈戒,不簡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一能令瓦礫變成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