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正的佛教徒嗎?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經(jīng)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相聚,見面時,他們常會主動表明說:‘我不是佛教徒,而且我還沒有準備信佛!坏┪覇査麄:‘究竟什么樣才叫做佛教徒呢?’他們也無法回答。

  也有人跟我說,他信仰基督教。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那么,不同信仰的人就不能成為朋友嗎?究竟什么是‘道\’?‘道\’一定是對大家都有用處,大家都應(yīng)該遵守、愿意接受的事實,而且都愿意照著去做,也做得到的。倘若彼此所信奉的‘道\’是背道而馳的,但只要是不以擾亂社會為宗旨,無論信奉任何宗教,彼此應(yīng)該都可以成為朋友。

  事實上,許多人的行為和佛教徒并沒有什么不同,他們不做壞事,也不會影響他人成為壞人、惡人,能夠安分守己的努力奉獻自己,這樣的人,雖然尚沒有機會皈依三寶,只要運用佛法,能與基本的佛教倫理相應(yīng),我也承認他們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國人的社會中,許多人并未有過任何的皈依儀式,但也承認他們自己是一個佛教徒。我有很多朋友不是佛教徒,但他們也都接受了佛法;因此,我認為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正直的、是相信因果的,那也可以算是佛教徒。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皈依呢?皈依的用意究竟為何?皈依主要的用意是承認自己是佛教徒,從此以后就要依照佛陀所說的觀念和方法去實踐。佛法有一定的標準、一定的方向,如果沒有皈依,雖然具備與皈依類似的方向和觀念,一旦周遭環(huán)境有了另外的因緣變化,很容易就會放棄,而改變了原有的方向、原則。這即是皈依和沒有皈依的差異。

  那么,佛陀所說的觀念和方法為何?譬如‘八正道\’、‘四圣諦\’和戒、定、慧,這都涵蓋了佛法的觀念與方法。但在新世紀的今天,我特別提出‘四安\’,也就是安心、安身、安家、安業(yè),這是我多年來提倡‘心\’五四啟蒙運動中的一項。除了四安外,‘心\’五四運動的項目,尚包含了‘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感\(zhòng)’(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和‘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四安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運動。

  因為我相信沒有人不愿意身安、心安、家安和業(yè)安的,所以若能引導(dǎo)人們從安定身心、安定家庭及工作這四個方向來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導(dǎo)正人們對于科技文明、物質(zhì)享受的過度依賴,回歸勤儉素樸的生活,建立清凈少欲的人心,這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根本方法。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個觀念,其實就等同于在推行、響應(yīng)‘四安運動\’,如此一來,無論有沒有皈依,只要愿意接受這樣的觀念和方法,就是已經(jīng)在修行的佛教徒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