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臺灣》感冒不感冒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我受托為《南國梵音》(南寧市佛教協(xié)會、南寧市青秀山萬壽觀音寺主辦)副刊組稿,看到高明道老師文筆不錯,趁在法鼓山進(jìn)修的機會向他約了稿。他很快就將電子文檔拷來了,抱著先睹為快的心態(tài)欣賞他的作品。果然不同凡響,老師雖然是德國人,但中文寫作的流暢程度,可以說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的多數(shù)中國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fēng)。得此佳作,非常欣喜。

  可是,讀到下面這句話時,我感覺好像有問題。他寫道:“以眾生為例,對某些眾生,我們有好感,有喜歡、仰慕、疼愛、貪著等程度不一的心理反應(yīng),但對另外一些眾生,我們感冒,想到他們,自己內(nèi)心就浮上不屑、不接受、討厭甚至痛恨等排斥的態(tài)度。”我覺得其中“感冒”一詞的使用不合常規(guī),應(yīng)該是電腦上漏打了字,于是就向他指出。

  哪知他卻說:“沒有漏打!”就是這個詞。我說:“你要表達(dá)的是‘厭煩、不喜歡、不欣賞’的意思吧?”他點頭稱是。

  我說:“那一般情況下都是用‘不感冒’才對。比如我非常討厭你,會對人說:‘我對高××非常不感冒’。而表示對某人或某物感興趣、喜歡、欣賞時,通常會說:‘我對××非常感冒(或者很感冒、比較感冒、特別感冒)’,單獨用‘感冒’一詞表示情感喜惡的情況不常見。”

  他說:“這樣呀!看來臺灣與大陸完全不同。”

  這時我才注意到,雖然臺灣與大陸同文同種,但由于環(huán)境與文化的差異性,現(xiàn)在個別詞的使用完全不一樣。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感冒”與“不感冒”,還有“老媽子”、“土豆”、“窩心”等等。“老媽子”在大陸有“保姆、傭人、奶媽”之意,多用于不太友好的貶義話語中;而臺灣則指“老大媽、老太婆、老婆婆”之意,沒有任何貶義。“土豆”大陸就是馬鈴薯的另一個名稱,但臺灣指的卻是花生。“窩心”大陸傳統(tǒng)的用法指因為受到委屈或侮辱的事情之后,不能表白或發(fā)泄而心中苦悶的狀態(tài);但在臺灣則變成了很貼心、讓你內(nèi)心溫暖、感到溫馨的意思,真是天壤之別。今后大陸的朋友要與臺灣的朋友們交流來往,話語上可得留點神兒,千萬別一不小心弄出笑掉大牙的事情!

  其實,不惟大陸與臺灣的用語不同,就是港澳也與大陸有頗多差異,比如大陸的“電梯”,到了香港就全部變成了“升降機”,你要是沒有經(jīng)驗,不思索一下,還真不敢上去。

  現(xiàn)在的漢語言學(xué)者們真應(yīng)該編一部兩岸三地語言對照的詞典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