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經典

  幸福的經典(1)

  用“吉祥”解讀“幸福”來自于佛學經典《吉祥經》。“經典”,就是上契真理、下和眾生根基的教導文字。一般的“經典”有佛陀親口宣說的,有他加持大菩薩所宣說的,也有意傳加持虛空當中自然出現,后來由大阿羅漢、大菩薩們把它們結集起來的,都稱作“經典”。

  這部解讀“幸福”的《吉祥經》,正是佛陀親口宣說的經典。

  這部經最初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當時的背景是什么呢?

  經文中是這么說的:“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城祗樹給孤獨園。”

  佛陀說的每一部經的前面都要加“如是我聞”。為什么要加這個詞呢?

  這是佛陀開許的意思,表示是由佛陀親口宣說或加持所成的經典。

  佛陀在世的時候,主要就是通過講經說法的方式來教導眾生的。他一生當中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教導方式從不固定,始終在隨機教化。有時,在精舍中大家一起學習的時候講;有時,會在飯后休息的時候講;有時,又會趁行腳途中在路邊休息的時候給弟子們講法,一切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而講法的起因,一般都是來自弟子的啟問,或者是認為此時所化的根基因緣俱已成熟,便會宣講。于是,一部經也就隨之完善。

  佛陀圓寂之后,阿難尊者與五百個得了不忘陀羅尼的大阿羅漢弟子一起,把佛陀一生所宣講過的言教集結起來,成為經典,一直流傳至今。

  什么叫不忘陀羅尼?

  這是一種通過修行證悟所成的神通,是通過如理的修持所獲得的一種記憶功德,可以把以前佛陀所宣說的每一句話全部如理如法如實地用心記下來,而不會遺失任何一個字眼。

  幸福的經典(2)

  我們現在的人,哪有這般記憶能力?昨天的事情,本已記下背下,可今天就忘掉了。與其說是紙筆、電腦等工具使人的記憶能力退化了,倒不如說是我們已經沒有如前人那般用十二分的心來品味這個世界的心境了,因為我們的智慧根本就沒有達到。圣者們通過修持獲得了這種不忘的能力,為了惠澤后代眾生,為了讓佛法智慧能夠一直傳承下去,他們把佛陀一生的言教用文字結集成三藏十二部經典,流傳至今,其中就有這部《吉祥經》。

  阿難本是佛陀的侍者,追隨佛陀二十多年,他在佛陀生前就曾問過:將來要用文字記錄您的言教的時候,要怎樣做才讓世人了知,這些都是由佛陀親口宣說,而不是有人在隨意編造呢?佛陀當時就說,在每一部經前面要加四個字:如是我聞。后來,阿難成為所有經文的總結集者,文殊菩薩、迦葉尊者也曾參與結集。所有經部的經文前面都依佛囑加上了“如是我聞”四字。

  其實,“如是我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阿難我當時在佛陀身邊,聽到佛陀是如此這般宣說的。

  另外,從更深層的含義來講,佛陀經常會講:“法爾如是。”就是說法界的真理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增也不減。佛陀如是宣說法理,而阿難等人聽佛宣講,作記錄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增減。佛陀當時怎么講的,就是怎么記錄的。

  同時,佛陀還告訴阿難,在每部經結尾加上“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這其實就是一種期許:我們學習佛法,要皆大歡喜,令自己與他人都歡喜!還要依教奉行,學了要照著做才行!

  事實上,每一部經典都是由佛陀親自命名的,比如《金剛經》。弟子就曾問他:這部經應該如何名之?他說:就叫做《能斷金剛般若經》!

  由此可知,所有這些經典,都是佛陀對世人的加持和希望,同其法身等流,是其功德事業(yè)的真實體現,功德不可估量。

  既然已經領悟了一切萬法究竟的本質,智慧圓滿,更以大慈悲心給眾生宣講,那么佛陀認為“吉祥”的本質是沒有任何增減的,一切均如是宣說。而后來記錄的人(他的弟子阿難等)也是如是聞、如是記錄,沒有任何增減,讓經典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才能夠“如是”了知和修持人生最大的吉祥和幸福!

  如今,雖然我們無法親耳聽到佛的宣講,但聽到“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就應該恭恭敬敬,聆聽幾千年前就已被參悟的幸福的宣示!因為這些至理一直在以善知識的形式被廣為宣說,或者以經書文字的形象代代相傳。如今我們仍能夠聽經聞法,這是怎樣的福緣?如今我們仍能“如是我聞”,這本身不就是幸福嗎?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