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為決定未來
行得人間八正道
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很多問題,思考這些問題的目的到底什么?我們有沒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如果沒有,是為什么?很多人喜歡東想想西想想,這樣思考問題肯定解決不了問題。我平常養(yǎng)成一個習慣,思考問題的時候會一連串地聯(lián)想下去,從各個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每遇到一個問題不管多難都要把它想明白。這樣一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所有事物都有相通的一面,尋找這種相通的一面是一種樂趣,找到這個共性,對身邊的事物就會有更好的認識和了解。
有的人說寺院跟企業(yè)沒有關系,和尚不可能懂企業(yè)管理,但事實上這兩件事也是相通的,企業(yè)在賣產(chǎn)品,我們在賣精神,道理是一樣的。很多東西不一樣只是我們認為不一樣,我們把自己困在一個地方,畫地為牢。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搞科學研究的人可以在自然界中的一棵小草身上發(fā)現(xiàn)深奧的理論,事實上一個科研工作者只有了解這個社會的所需,才能把它的科研成果最大化地貢獻給社會,如果他不跟實際相結(jié)合,他的研究永遠都停留在實驗室。我們所研究的東西是不是跟這個時代相結(jié)合,這個很重要。就像歷史上那些劃時代的偉人,為什么偉大的是他而不是別人,是因為他利益了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眾生,而不是他自身。
辦企業(yè)也一樣,我們所做的事是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我們有沒有為利益眾生而做企業(yè)?你如果只是按自己最想做的方式去做,而沒有考慮眾生,這樣做又怎么能創(chuàng)辦出劃時代的企業(yè)呢?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莊子在《逍遙游》里描述的大鵬鳥趁著大風扶搖直上九萬里而超北海,它也是要趁著風起飛的。
生在這個中華文化在崛起而西方文化在落寞的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是很有福報的人,我們很幸福,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處在世界領先地位,僅僅在最近兩百年的時間里被西方文明所超越,難道我們就要這樣一蹶不振嗎?難道我們不能恢復歷史上的興盛嗎?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而把西方的一切都認為是好的?所謂的世界品牌百分之八十都是中國生產(chǎn),只不過是貼了國外的標簽,為什么我們不能把這些產(chǎn)品變?yōu)樽约荷a(chǎn)?為什么我們一直只是在為別人打工?原因就在于他們的企業(yè)管理比我們成熟,他們積累了幾百年的企業(yè)管理經(jīng)驗,而我們只有幾十年時間。所以只要我們安靜下來,別人做得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我們要相信自己。
上午講的所有問題都是在啟示我們怎么樣去思考和定位自己,如何用正確的方法來發(fā)揮我們所思考的東西,即要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下午我們來探討如何把這種思考落實到行動中,將它們發(fā)揮到極致。有八種方法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我們稱之為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是獲得最終解脫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八正道是四圣諦中道諦的具體內(nèi)容。
每個名詞前面都有個正字,這就告訴我們這八條原則都有對立的一面,他們的對立面是邪,是我們絕對要遠離的,我們只能堅持正道。我非常喜歡“中正平和”這四個字,以前經(jīng)常寫了送給別人,這四個字可以作為我們每天糾正自己的警紀。正是什么?是上達天,下及地,頂天立地。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的事能為后人留下好的名聲,要做到這些,我們就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起心動念之處常存利他之心。
只有你的起心動念符合世間萬物存在的大道,你的企業(yè)、人生才能走得更長久,歷史可以作證,社會案例可以作證,有的企業(yè)發(fā)展得非常壯大,卻突然間倒塌,虧得血本悟空,為什么,就是因為他的心不正,為了賺錢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坑蒙拐騙都做得出來。如果我們行不正之心,即使現(xiàn)在做得很好,終有一天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做企業(yè)的人我建議大家多去翻翻歷史,歷史就是最好的教材,歷史是今天的過去,過去的今天,學習他們的經(jīng)驗教訓,比照搬他們的方法要好的多。
正見
什么是見,就是認識,看法,對待問題的解讀。有一所幼兒園在招老師,面試的途中有一個小孩蹲在路上哭,很多人都因為趕時間沒有去管那個小孩,只有一個女孩抱起小孩把他哄乖,最后所有人都被刷下來了,只有這個女孩被錄取了。大家想想這有沒有道理,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如果連看見小孩哭都不管不問,以后怎么教小孩,怎么懂得去哄小孩開心?
我們在做企業(yè)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意識?就是不要只顧著追求目標而忽視社會對我們的需要,當你面對不正當?shù)睦鏁r,你是選擇拒絕,還是選擇不擇手段去獲得?當社會有危難需要你的一臂之力時,你是冷眼旁觀呢還是擔當下那份職責?我們做出的汽車零配件安全嗎?我們做出的電器性能過關嗎?這些都是我們做企業(yè)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為了達到今年翻幾番的目標而犧牲品質(zhì)。
我經(jīng)常跟我們寺院的義工講,你做一件事情要讓別人感到滿意,首先自己要感覺到滿意,自己都感覺不到滿意,別人又怎么能從中受益,有的寺院來我們寺院取經(jīng),想把我們的禪修嫁接到他們寺院去,我就問他們,你對禪修有沒有興趣,你們寺院的所有人員包括義工每天都堅持打坐嗎?你能從中得到多少受益?你要讓別人喜歡你的企業(yè),首先你要創(chuàng)造一種讓別人喜歡的氛圍,別人到你的公司上班,不是完全為了你的薪水,而是為了享受那個過程,在氛圍好的公司上班每天都是度假,在氛圍壞的公司上班每天都是坐牢,你想一想作為一位員工他是喜歡坐牢還是喜歡度假?一個公司要帶給別人快樂,自己公司的員工首先要是最快樂的。
我們今天主要講的東西就是企業(yè)文化,什么是企業(yè)文化?就是即使只有你一個人,你也會約束自己,即使沒有客人,公司的每一位員工也都會約束好自己。讓這種文化成為公司員工的信仰,讓他們無論何時都遵守這種約束。在我們寺院講課的胡老師曾經(jīng)講過一段非常經(jīng)典的話:如何能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個軍隊,有著統(tǒng)一的目標和頑強的戰(zhàn)斗力,能夠在任何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能堅持不懈地戰(zhàn)斗下去?如何讓你的企業(yè)成為家庭,對每一位員工都不放棄,用關懷來使大家凝聚,用互助促使大家進步?如何讓你的企業(yè)成為一所學校,為每一位員工都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鑄造他們,成就他們,讓他們在企業(yè)的影響下得到成長和蛻變?員工的成長必然也將帶來企業(yè)的成長,不管他以后在不在你們公司工作,他在你們公司學會了做人、做事,他走出去后就是你們公司的一張名片,會在無形之中為你們公司帶來淺黙的效益。
如何讓你的公司變成宗教,讓每一位員工都能找到信仰?松下新之助在創(chuàng)辦松下電器公司時,一直在尋找一個最好的企業(yè)管理方法,他學過基督教的管理模式,可是怎么都不盡完美。有一次他在經(jīng)過一條老街時,看見一百多個漢子赤身裸背地在搬東西,個個累得汗流浹背卻始終面帶笑容,他過去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這里的一座寺廟在翻修,這些干活的人都是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徒,他們沒有報酬,只有一點生活補貼,可是大家都干得非常快樂。松下新之助一下子就醒悟了,原來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于是他就想,如何把自己的企業(yè)變成員工的信仰。
抗戰(zhàn)時候的延安,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總是有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去那里,他們離開大城市,離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不顧一切地要去延安,為什么?因為延安是當時全國人民心中的信仰,它能帶給人們希望,能燃起人們心目中對價值的追求。我們在坐的每一位企業(yè)家,有沒有想過如何把你的企業(yè)建成一個信仰,一個修行的道場?我們寺院的每一個人,無論在家居士還是出家僧人,都要發(fā)四個宏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邊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
這四弘誓愿有何意義?有人認為佛教是消極的,不入世,逃避現(xiàn)實,這些都是誤解。學佛之人,你從哪一天發(fā)誓遁入佛門、了脫生死、斷除煩惱,就要把這四大愿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孜孜不倦去努力。學佛之人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消除無窮無盡的煩惱,學盡無量無邊的法門,最終成就無上的佛道。這樣一種目標、愿力和作為,是消極的嗎?不可否認,確實有個別消極逃避之人進入佛門,但這并不代表整個佛門就是消極的。所謂的消極,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造成的,我們的心態(tài)決定著我們的行為。這些問題討論起來有點沉悶,卻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
作為一個企業(yè),每天要面對很多的問題,怎么樣讓你的員工在各類繁雜的問題前依舊保持著熱情?方法很簡單,建立信仰。人不思考跟動物無異,因為你不懂得總結(jié)過去,不會從別人的案例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你總是困在一些問題中走不出來。不管做什么,我們都要有對這個世間萬物獨特的解讀方式,就是我們的認識我們的見解我們的思考決定著我們的一系列行為。
什么是我們的眾生?父母、家人、企業(yè)員工、朋友就是你的眾生,當你幫助了他們,他們就會團結(jié)在你周圍。一切是一,一是一切,當你為別人付出一切時,別人的一切也都是你的。我一直認為以怨報德的人永遠是極少數(shù)人,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要學會布施,布施你的學識、影響、友善、慈悲,一切能利益別人的可能都可以去布施。一個有布施之心的人,一定會用最善意的心來解讀這個世界,他會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們不管做什么,當學生也好,做老板也好,只有在你以一種博愛眾生的態(tài)度立足于天地間時,你才能讓自己處于最好的狀態(tài),成為真正的精神導師,領導你的公司成就一番事業(yè)。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你的公司建成軍隊、家庭、學校和宗教。很多人認為這不可能,不可能的東西永遠來自于我們的內(nèi)心。
大家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不斷問自己,為什么我做不到?因為我們從來沒想我有可能做到,當一個人否定自己的同時,就否定了世間的一切。佛教并不是一個主張神創(chuàng)萬物的宗教,《心經(jīng)》里面講,萬物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并沒有說萬物由神創(chuàng)造。如果非得說萬物由誰創(chuàng)造,那就是由你創(chuàng)造。西方所說的上帝,其實是我們所講的老天,跟佛教里面講的佛不是一回事。佛教探討的是一種宇宙萬物的存在規(guī)律,探討我們自己要如何存在才符合這種規(guī)律。世間萬物,符合宇宙規(guī)律,它便是正的,違背宇宙規(guī)律,它便是邪的。你做一個正人,就會得到世人的贊賞,做一個邪人,就會受到世間正義力量的譴責。
正語
語就是語言,我們每天說很多話,哪幾句不是廢話?哪幾句對別人有利?哪幾句改變了我們自己,影響了他人?哪幾句能讓我們感到清涼和震撼?我們香海禪寺編寫了十條警世之言,你們可以到網(wǎng)上搜索,《香海禪寺日誦警策文》。這十條警策文,被很多公司當成晨讀的藍本,它們每天用這些話來鼓舞自己,糾正自己的言行得失,用心去誦讀,讓自己的內(nèi)心得到沉靜。
如果我們每天都用這種言語來洗刷自己的心靈,我們會生活在一種幸福之中,這就是言語的力量。毛澤東就是把三大紀律八大注意編成歌,讓士兵們在行軍的時候唱誦,鼓舞大家的士氣,讓大家用一種輕松愉快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的艱辛。這也是語言的力量。我有時就在想,我們政府部門組織開會,宣揚愛國主義的時候,為什么不組織大家唱國歌呢,在唱國歌的時候大家的身心都會受到鼓舞,大家的愛國情緒會得到提升,可是我們每次開會前放國歌都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幾個人跟唱。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做點功課,不是說念經(jīng)才是功課,而是你覺得什么東西可以使你成長,可以鞭策你進步,你就每天去做它,把它當成功課。我們香海禪寺每日三餐之前都要念誦一篇文章,念完之后才吃飯,念什么?傳統(tǒng)文化,《壇經(jīng)》、《道德經(jīng)》、《了凡四訓》、《清靜經(jīng)》等等。這樣做是為了讓大家時時刻刻記住古代先賢對我們做出的貢獻。
作為企業(yè)董事長,我建議大家讀三部經(jīng):《道德經(jīng)》,《孫子兵法》,《壇經(jīng)》!兜赖陆(jīng)》是一種內(nèi)圣外王的帝王修行之法,《孫子兵法》讓你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能知己知彼,立于不敗之地,《壇經(jīng)》能使你用另外一種思路來看待眼前所遇到的問題。每個人每天都要修正自己,每天都要面對自己的弱點,有所克制,約束自己,人都不是完人,都有過錯,當我們在說別人缺點的時候,為何不反省一下自己呢?
佛教里對惡語有四種描述:咬舌,惡口,虛言,妄語。咬舌是指搬弄是非,顛倒黑白;惡語指用粗惡的語言詆毀別人;虛言指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不誠實;妄語指說虛假不實的話,虛妄的話。我們要遠離這些惡語。你要成為一個永遠富足的人,必須要培養(yǎng)一種身處萬惡之中而正心不動的精神。
一個人的未來能走出一種什么樣的理想結(jié)果,是由他的修為來決定的,他修得越圓滿,身上正的磁場越強,越能把正義之人吸引到他身邊,人人都厭惡小人,都喜歡親近君子,可為什么我們身邊仍舊小人多如牛毛,君子寥寥無幾?原因還是在于我們的內(nèi)心修為沒有達到足夠圓滿的境界,因此所有一切,我們才是原點,要從自身尋找原因。
- 上一篇:一心念佛建立歡喜心
- 下一篇:要學習別人成功背后的思維
- 仁德上人:真正的修行是低下心與誠敬心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良因法師:修行人如果追求世俗的聲名會怎么樣?
- 明海法師: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仁德上人:修行的兩種方法:萬緣放下和明心見性
- 仁德上人:修行五字偈
- 夢參法師: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仁德上人:達到無私無我不執(zhí)著的境界即是正修真修
- 恒傳法師: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 凈界法師: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仁德上人:修行就像爬坡不進即退
- 仁德上人:觀照當下即真修歌
- 仁德上人:專修真修歌
- 海德禪師:如何在修行中體會到快樂?玩中修行,修行中玩
- 海德禪師:修行從自心入手,時常反省,覺察不足,立穩(wěn)腳跟
- 仁德上人:修行解脫要做到三心不可得
- 仁德上人:為什么修行人要成佛很難?
- 大安法師: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星云大師:用心參修,切勿虛度大好時光,時間就是生命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