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蔥行善的老夫妻
富中之貧就是不懂得滿足,但是人生也有貧中之富,知道我應該要行善植福,今天雖然不是很富有,但是稍微節(jié)省一點,吃粥也能快樂地過生活。
我常說有一種人生是“富中之貧”,雖然很富有,但是不滿足,所以我們常會聽到某人很有錢,但要他做一些好事,他都會回答:“好!等我‘有剩\’再來做。”
若聽到這樣的回答,就知道“別想了!”因為對他們而言,人生絕對沒有“有剩”的時候,總是有一缺九,有一千元就想有一萬元;有一幢房子,就想要兩幢房子;有一家公司,就想要有兩家公司,這樣不斷下去,當然永遠不足。
所以,富中之貧就是不懂得滿足;但是人生也有貧中之富,知道我應該要行善植福,今天雖然不是很富有,但是稍微節(jié)省一點,吃粥也能快樂地過生活。
在大林鄉(xiāng)下,一個叫大碑的地方,有一對老夫妻年齡合起來有一百六十幾歲,夫妻倆每天騎著一輛中古的摩托車,從大碑到大林慈濟醫(yī)院,就是期待能圓滿他們的心愿。
慈濟的志工有一天就去拜訪他們,看到他們的家有些破舊,廚房沒有電飯鍋,也沒有瓦斯爐,只有一個小小的灶,他們每天到附近撿柴煮粥,生活就是這么刻苦、純樸。
當慈濟要在大林蓋醫(yī)院時,他們內心就開始有個主張要努力存錢,奉獻自己的一分心力。我問他們:“你們這么節(jié)省,收入的來源是什么?”老阿公說:“我們每天去捆蔥賺工資。”
我問:“捆蔥,到底能賺多少?”他說:“我們從清晨兩點開始捆,一直到近中午,旺季時一天能賺五百元左右。淡季,兩人合起來才二百多元。”我問:“你們這樣生活還好嗎?”他說:“我們生活很簡單,吃粥就能過日子了。”
他又說:“現在醫(yī)院蓋好了,有一次看到別家醫(yī)院有車子去載病人,我就想我們村里的人要出來也很不方便,有的人沒車子,有的人行動不方便,很可憐。如果買一輛車給醫(yī)院去載病人,不知道多好!”所以他一看到九人座的車,就去摸一摸、問一問:“這種車要多少錢?”
有人說一部要二、三十萬,有人說三、四十萬。他想,三、四十萬的車可能是最好的,把自己全部的積蓄算一算也有三、四十萬,就想捐給醫(yī)院買車。其實,救護車和一般廂型車不一樣,里面還有一些設備,至少也要八十多萬元。
他一聽到八十幾萬元,就很失望!志工就告訴他:“不用擔心,慈濟的愛是‘有余的\’。”他才定下心來。從此,志工、同仁就彼此呼吁,大家都歡喜地來幫阿公、阿嬤圓心愿!結果變成有了兩部救護車。
看看這位阿公的家是不是很“有剩”?沒有!他捐這些錢,對他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并沒有影響。因為他沒有捐錢也是吃粥,捐了錢也是一樣,他說吃粥已經習慣了,多么可愛、可敬的老人家。所以,能把心念轉變,富有愛心、知足淡泊,人生就會很溫馨。
- 上一篇:愛的循環(huán)
- 下一篇:為善當及時
- 不執(zhí)著空與有,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 怎么看待壽命的長短?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 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法忍”與“生忍”
- 佛教徒有三類,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
- 時時守好自心,分秒觀照當下的一念心
- 心存善念不求回報,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凈之愛”
- 世間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開
- 婆羅門向佛陀請教人死后靈魂會到哪里去?
- 驚嘆!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 大魚舍身
- 乞兒成富
- 水中金像故事
- 靜思語錄50條
- 羅睺羅的眼淚
- 證嚴法師:談一談缺失
- 要能轉苦為樂,才能時時自在
- 發(fā)愿行菩薩道便要謹防五種心魔
- 若能透徹此理,便能善解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為得失之心
- 其實,要當菩薩是很容易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