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從悅禪師悟道因緣
兜率從悅禪師悟道因緣
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兜率從悅禪師,寶峰克文禪師之法嗣,俗姓熊,贛州人。從悅禪師少時即投本邑普圓院出家,受具足戒后,一度學(xué)習(xí)經(jīng)論。后游方參學(xué),于道吾山充當(dāng)首座和尚。
一日,從悅禪師率領(lǐng)幾位僧人,前往潭州(今湖南長沙)云蓋山海會寺禮謁守智和尚(黃龍慧南禪師之法嗣)。
守智和尚剛與從悅禪師交談了幾句,便完全摸清了他的底細(xì),笑道:“觀首座氣質(zhì)不凡,奈何出言吐氣如醉人邪?”
從悅禪師一聽,面紅耳赤,熱汗如雨下,說道:“愿和尚不吝慈悲。”
守智和尚于是又跟他交談,并不斷地用語言逼拶和刺激他?墒菑膼偠U師仍然是茫然無所知曉,于是他便請求守智和尚允許他入室參請。
守知和尚問:“曾見法昌倚遇和尚否?”
從悅禪師道:“曾看他語錄,自了可也,不愿見之。”
守智和尚又問:“曾見洞山文和尚(寶峰克文禪師)否?”
從悅禪師道:“關(guān)西子(克文禪師的外號)沒頭腦,拖一條布裙,作尿臭氣,有甚長處?”
守智和尚便道:“你但向尿臭氣處參取。”
從悅禪師于是依教,前往洞山參禮克文禪師,并得其心要。
為了感謝守智和尚的指點,從悅禪師不久又回云蓋,禮謁守智和尚。
守智和尚一見他,便問:“見關(guān)西子后,大事如何?”
從悅禪師道:“若不得和尚指示,洎乎嗟過一生。”
說完便禮謝,尋即又回到克文禪師座下。
不久,從悅禪師即于隆興鹿苑出世弘法。
當(dāng)時,有一位名叫清素的禪師,曾經(jīng)久參石霜慈明楚圓禪師,道眼明徹,后于鹿苑附近,寓居一室,很少與人交往。
一日,從悅禪師正在吃蜜漬荔枝,清素禪師偶然從門前經(jīng)過。從悅禪師招呼道:“經(jīng)老人鄉(xiāng)果也,可同食之。”
清素禪師道:“自先師亡后,不得此食久矣。”
從悅禪師便問:“先師為誰?”
清素禪師道:“慈明也。某忝執(zhí)侍十三年耳。”
從悅禪師一聽,驚疑不已,說道:“十三年堪忍執(zhí)侍之役,非得其道而何?”
說完便把剩下的果子贈給了清素禪師,漸漸地兩人的關(guān)系變得親近起來。
清素禪師問:“師所見者何人?”
從悅禪師道:“洞山文。”
清素禪師又問:“文見何人?”
從悅禪師道:“黃龍南。”
清素禪師便感嘆道:“南匾頭見先師不久,法道大振如此!”
從悅禪師一聽,更加驚疑,于是便袖子里藏著香,到清素禪師的住處,向清素禪師作禮。
清素禪師連忙站起來避開,并說道:“吾以福薄,先師授記,不許為人。”
于是,從悅禪師對清素禪師更加恭敬。
清素禪師被從悅禪師虔誠的求法之心所感動,便說道:“憐子之誠,違先師之記。子平生所得,試語我。”
從悅禪師于是便把自己平生所證所見,統(tǒng)統(tǒng)告訴了清素禪師。
清素禪師道:“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
從悅禪師道:“何謂也?”
清素禪師道:“豈不見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關(guān)?”
就這樣,經(jīng)過幾個月的鉗錘,從悅禪師終于得到了清素禪師的印可。清素禪師告誡從悅禪師說:“文(克文禪師)示子者,皆正如正見。然子離文太早,不能盡其妙。吾今為子點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
從悅禪師后于洪州分寧之兜率開法接眾,果然如清素禪師之教,嗣克文真凈禪師之法脈。
從悅禪師平常接人,常設(shè)三關(guān)以驗學(xué)者,猶如黃龍三關(guān):
“一曰撥草瞻風(fēng),只圖見性,即今上人性在甚么處?
三曰脫得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離,向甚么處去?
為了更好地理解從悅禪師的禪法,再看他的三則上堂法語--
上堂:“始見新春,又逢初夏。四時若箭,兩曜如梭。不覺紅顏翻成白首。直須努力,別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園,莫犯他人苗稼。既然如是,牽犁拽耙,須是雪山白牛始得。且道鼻孔在甚么處?”良久曰:“叱!叱!”
上堂:“無法亦無心,無心復(fù)何舍。要真盡屬真,要假全歸假。平地上行船,虛空里走馬。九年面壁人,有口還如啞。參!”
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zhèn)相隨,語默同居止。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諸禪德,大小傅大士,只會抱橋柱澡洗,把纜放船,印板上打?qū),模子里脫將去。豈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門,跳出斷?,不依清凈界,都無一物,獨奮雙拳,海上橫行,建家立國。有一般漢,也要向百尺竿頭凝然端坐,洎乎翻身之際,舍命不得。豈不見云門大師道,知是般事,拈放一邊,直須擺動精神,著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已前薦得,猶是鈍漢。那堪更于他人舌頭上,咂啖滋味,終無了日。諸禪客,要會么?剔起眉毛有甚難,分明不見一毫端,風(fēng)吹碧落浮云盡,月上青山玉一團(tuán)。”喝一喝,下座。
從悅禪師圓寂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謚真寂禪師。有辭眾偈云:
“四十有八,圣凡盡殺。
不是英雄,龍安路滑。”
- 上一篇:蘇東坡居士悟道因緣
- 下一篇:法云佛照杲禪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