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巖祖欽禪師悟道因緣
雪巖祖欽禪師悟道因緣
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仰山雪巖祖欽禪師,徑山無準師范禪師之法嗣,福建漳州人(亦作婺州人)。祖欽禪師五歲出家,十六歲落發(fā)受戒。
祖欽禪師從十八歲開始游方參學,矢志要究明生死大事,先后參禮過雙林遠、妙峰善、石田薰等大德。
在雙林遠禪師座下,祖欽禪師曾終日隨眾在僧堂中打坐,從朝至暮,足不出戶,攝心不怠。即使是入寮休息,或去后架方便,祖欽禪師均袖手當胸,徐來徐往,眼前所視不過三尺,更不左顧右盼。當時,祖欽禪師是按曹洞宗的用功方法,看狗子無佛性之話頭:就是雜識雜念生起的時候,向鼻尖頭輕輕舉一個“無”字,只要念頭一消,便一切都放下,只是單純默默地坐著。這種用功方法,只要堅持,久久純熟,自然契悟。但是它要求用功必須綿密,容易讓人犯困,一般人不經(jīng)過十年二十年的功夫,難以得手。所以,大多學人難以繼承此法。祖欽禪師當時依此法而行,經(jīng)常得定,感覺到時間過得很快。祖欽禪師曾談到自己當時的用功感受說:“我當時忽于念頭起處,打一個返照,于返觀處,這一念子當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動不搖,坐一日只如一彈指頃,都不聞鐘鼓之聲,過了午齋,連放參都不知道。”
雖然祖欽禪師在雙林座下用功精勤,但是后來,昏沉散亂越來越重,以至于完全陷入一種困頓之中,無法自拔。后來聽說天目滅翁文禮禪師住凈慈寺接眾,遂前往請益。天目文禮禪師是靈隱崇岳禪師之法嗣,天童咸杰禪師之法孫。
初禮天目,文禮和尚便問祖欽禪師平時如何做功夫。祖欽禪師于是將上述曹洞宗用功方法從頭至尾,詳細說了一遍。
文禮禪師未置可否,只是說:“你豈不見,臨濟三度問黃檗佛法的大意,三遭痛棒,末后向大愚肋下筑三拳,道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汝但恁么看。”
祖欽禪師當時對文禮和尚的開示很不滿意,認為藥不對癥。因為,他認為自己當時在用功過程中所遇到最大毛病就是昏沉散亂。于是他心里對文禮禪師產(chǎn)生了輕慢之心,私下認為,你這老和尚不會做功夫,只是學會一些伶俐禪。按叢林規(guī)矩,尋常入室參學請益,最后都要焚香,向住持和尚行禮拜,以示感謝。但是,祖欽禪師自從產(chǎn)生了輕慢之心后,入室請益,既不燒香也不拜佛。更不按文禮禪師的教導用功,只是依舊按原來的方法,我行我素,堅持坐禪。
當時,從漳州、泉州來了七位兄弟,他們也喜歡坐禪。于是,祖欽禪師便與他們結(jié)伴,住在凈慈寺的禪堂里,天天以會禪為務。另外還有一位修上座,也是漳州人,他每天只是獨行獨坐。在住禪堂的兩年期間,祖欽禪師一行,一直堅持夜不展單,脅不至席。尤其是那位修上座,神秘得很,他終日坐在蒲團上,象個鐵橛子似的,走路時,挺起脊梁,兩臂雙垂,雙眼微開,見人不答話,亦如鐵橛子相似。祖欽禪師當時特別想親近修上座?墒切奚献看我娮鏆J禪師從東邊來,他便從西邊去。因此兩年間,竟沒有機會交談。
因為沒有找到對治昏沉散亂的有效方法,祖欽禪師用功用到后來,昏困不已,“日里也似夜里,夜里也似日里,行時也似坐時,坐時也似行時,只是一個昏沉散亂,輥作一團,如一塊爛泥相似,要一須臾凈潔不可得。”祖欽禪師非常痛苦,心里想到,“我辦道,又不得入手,身上衣裳又破碎也,皮肉又消爍也”,不禁淚如雨下,頓生回家之念。
幸好不久,祖欽禪師在走廓上碰到了修上座?吹叫奚献,閑閑然,怡然自得,祖欽禪師知道他已有所證,非常羨慕。于是便上前問道:“去年要與你說話些個,你只管回避我,如何?”
修上座道:“尊兄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更與你說話在?”說完,他便問起祖欽禪師如何做功夫。
祖欽于是又從頭至尾詳細地說了一遍,然后說道:“我如今只是被個昏沉散亂,打并不去。”
修上座一聽,便說道:“有甚么難!自是你不猛烈,須是高著蒲團,豎起脊梁,教他節(jié)節(jié)相拄,盡三百六十骨節(jié),八萬四千毛孔,并作一個無字,與么提起,更記甚么昏沉散亂來?”
祖欽禪師于是依教而行,找了一個厚蒲團放在禪座下,豎起脊梁,透頂透底,盡三百六十骨節(jié),一一提起,猶如一人與萬人交戰(zhàn)。這樣越提越得力,越來越清醒。忽然有一天身心俱忘,只覺得眼前如一片銀山鐵壁相似,清涼慶快無比。從此坐也如是,行也如是,一連三晝夜,目不交睫,卻精神飽滿。
第三天午后,祖欽禪師在三門附近經(jīng)行,又碰到了修上座。
修上座便問:“在這里做什么?”
祖欽禪師道:“辦道。”
修上座又問:“你喚什么作道?”
祖欽禪師被問得無言以對,只好悶悶地準備回禪堂用功。
他剛一翻身上蒲團,眼前豁然一開,如天崩地陷一般。當時那種感覺,“呈似人不得,說似人不得,非世間一切相可以喻之。”
祖欽禪師于是歡喜踴躍,走出禪堂,想找個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歡樂。恰好碰到修上座。
修上座一見祖欽禪師,便合掌賀喜道:“且喜!且喜!”
于是祖欽禪師便與修上座攜手走出寺院,在寺前的柳堤上轉(zhuǎn)了一圈。祖欽禪師后來談到了他當時的感覺,“俯仰天地間,森羅萬象,眼耳見聞,向來所厭所棄之物,與無明煩惱,昏沉散亂,元(原)來盡自妙明真性中流出”。
后來,祖欽禪師又前往徑山,參無準師范禪師。
一日,寺院正在鑄一口大鐘。師范禪師令祖欽禪師下一轉(zhuǎn)語。祖欽禪師于是呈偈云:
“通身只是一張口,百煉爐中輥出來。
斷送夕陽歸去后,又催明月上樓臺。”
師范禪師覽其偈,遂許可祖欽禪師入室請益,并令他住進侍者寮。
奇怪的是,在師范禪師座下,祖欽禪師每次入室,碰到師范禪師舉起衲僧巴鼻、佛祖爪牙之話頭,便覺得以前所得,一點都不得力,出身不得,更無下口處。不得已,他只好翻開佛經(jīng)和祖語,希望能從中撿出一兩句合適的話來,以解決心中的疑團。可是結(jié)果一無所獲。于是他發(fā)誓一定要究明此事。
經(jīng)過長達十年的參究,一天,祖欽禪師于佛殿前經(jīng)行。就在他放下一切,無拘無束地東思西忖的時候,忽然看到一株古柏,虬曲著伸向大殿,一下子便將心中的疑團打碎了,平生所證種種境界一時放下,如同一個在暗室中呆久了的人,一下子走到太陽底下。此時他才真正明白師范禪師的立地處和為人處。
祖欽禪師悟道后,先后住持過潭洲(治所在今湖南長沙)龍興、湘西(湖南湘潭)道林、處州(浙江境內(nèi))佛日、臺州護圣及湖州光孝等道場。末后,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住持袁州(江西境內(nèi))仰山寺。一時法席大盛,被叢林人士稱之為“法窟第一”。元世祖聽說了祖欽禪師的道譽之后,對祖欽禪師亦尊禮有加。
祖欽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純清絕點,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鏡來,未免一場狼藉。不若遇飯吃飯,遇茶吃茶,曉來獨立空庭外,閑對寒梅幾樹花。”又云:“個事本成現(xiàn),覓則不可見。白珪本無瑕,琢磨乃成玷。執(zhí)之以實法,空中生閃電。視之似等閑,腳下添紅線。若是學道人,好好看方便。作么生?莫看仙人手中扇。”
祖欽禪師圓寂于大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春秋七十余歲。臨終前,祖欽禪師將竹篦拂塵及法脈,一并授記于高峰原妙禪師,并作偈云:
“上大今已無人,雪巖可知禮也。
虛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
- 上一篇:大明僧寶禪師悟道因緣
- 下一篇:斷橋妙倫禪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