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宇宙
第十一課 宇宙
一、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佛教從各種角度來探討宇宙的相狀,計有世間論、萬法論、本體論、緣起論、因果論等,然而根本思想仍然不離佛陀所證得緣起性空的道理。佛陀說一切法皆因「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由因緣和合而成立,同時也因各種條件的互相依存而有變化,故沒有實在獨立的自性,所以有成、住、壞、空的現象。現象界生起、消滅的原因條件,都不出緣起的法則。此法則也是宇宙、世界、社會、人生及各種精神現象產生的定規(guī)。這種世界觀成為佛教異于其它宗教的最大特質。
二、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huán)繞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稱為一小世界,系自色界的初禪天至大地底下的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為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一個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由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所集成,而稱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所教化的領域,故又稱「一佛剎」。宇宙中有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便有無數個佛剎。
三、天堂與地獄在那里?
天堂在那里?地獄在那里?
1.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佛教將宇宙分為十種法界,即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其中,「天」即指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之分,地獄則有十八種地獄。所以,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
2.天堂地獄在人間。有的人生活富裕就像在「天堂」,有的人生活困苦就像在「煉獄」,有的人飽受饑餓凍餒如處在餓鬼,有的人遭逢炮火焚燒就像生活在鬼域。
3.天堂地獄就在一念之間。許多人習慣與人計較、比較,心中充滿猜疑忿恨,整天在貪瞋愚癡,或被煩惱憂傷系縛,就像生活在地獄。反之,如能時時保持一顆明凈的心,開闊胸懷,包容一切,使人心趨向正道,人間天堂的完成必定指日可待。
成佛希賢端賴一心,墮落輪回系乎一念!毒S摩經》說:「隨其心凈則國土凈!固焯玫鬲z不在他方遠處,即在當下一念。
四、人生會輪回嗎?什么是六道輪回?
世間萬象離不開輪回的道理,舉凡宇宙星球的運轉,春夏秋冬的更替,晝夜六時的推移,善惡六道的輪回,身體的生老病死,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流轉等,宛如車輪回轉的現象,都證明「輪回」的道理。
眾生由于善惡業(yè)力的牽引,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種不同的生命軌道,因果相續(xù),無始無終,受無窮流轉生死輪回之苦,故稱其為「六道輪回」。
信仰佛教的目的在解脫生死的束縛,因此在了解輪回的真象之后,進一步要勘破輪回,超越輪回,進而要不畏輪回,雖處于輪回中而不為輪回所困,效法菩薩倒駕慈航救度眾生的悲愿,最后必能在無盡的輪回之中超越輪回而成就菩提慧命。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