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福州佛學社書
初六日接陳士牧來函,中有諸位求皈依函,外有大事記及綱目二本。知諸位皆具正信心,實行修持,不勝欣慰。然光乃一平常粥飯僧,只知學愚夫愚婦之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倘或意謂有甚么高超玄妙,人莫企及之見地與行持,則便成誤會矣。觀諸位來書,并所立章程,似與光之程度心相相仿佛。然自揣涼薄,絕不愿為人作師。而遠道函求,亦只可將錯就錯耳,F(xiàn)今時值末法,而欲挽回此極大極險之狂瀾,必須注重倫常,躬行實踐,方有效力。若不在家庭教育,因果報應,敦篤倫常,恪盡己分上著力。勿道不知佛法,無由得益。即知佛法者,或有說在一邊,行在一邊之弊。如是之人,雖曰學佛,實為佛怨。以其以身謗法故也。凡入社者,必須教彼行孝行悌,以及一切所應行之事。其心中必須要閑邪存誠,克己復禮,戒慎其所不睹,恐懼其所不聞。能如是者,方為世間善人,方可學出世法。譬如地基堅固,萬丈高樓,任意建造,必無傾覆倒塌之患。由茲發(fā)至誠心,修持凈業(yè)。必須決定求生西方,絕不求人天來生福報。佛法真利益,要以至誠得。無論念佛看經,皆須至誠恭敬,切不可學圓融不執(zhí)著。否則便因之肆無忌憚,以成狂妄魔派矣。又貴地有提倡五部六冊者,此系邪見人依附佛法,傳煉丹家之法,諸位切勿陷于此中。縱昔有入者,今既學佛,當完全丟脫。倘猶兩含糊當做佛法,則其罪非小。現(xiàn)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凈土法門為主。蓋凈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凈土,為凡夫依之現(xiàn)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縱將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xiàn)生將煩惱斷得凈盡無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xiàn)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則難之難矣。女人家,尤須注重因果倫常。凡安士全書,及感應篇匯編,印光文鈔,通文義者,皆須人奉一部。由此路上行,上焉者或可體會到此。否則只知圓融不執(zhí)著,口口說空,步步行有,為家庭之禍患,亦佛法之蟊賊。若論教育之權,女人比男人為大。以相夫教子,冥冥中預為操持。今之世道,人心陷溺,總由女教不昌之所致。使為女子時,即知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則后來為人妻為人母,必熏陶化育,令其夫其子女為良為善。女人各能如是,天下豈有不太平之理乎。即不能人各如是,即有一人如是,而其人之夫與子女,亦可如是。由是而傳之于后,亦復良善相襲,而日益加多矣。光說話多絡索,且置之。今為諸位寄四包觀音頌共二十部,人各一部,此書亦為現(xiàn)今無恃怙時世之大恃怙。光之文鈔,諸位曾看過,去年又另排,現(xiàn)將竣工,三四月當出書,名新印增廣印光文鈔,比前添百一二十頁。若欲利人,當任印若干部;蚴┧,或照本發(fā)售。此刻若任,較比后來便宜。后來系中華書局自賣,此刻系光躉印之價,F(xiàn)以張數(shù)與紙皆未定,其價當不能決定,大約每部須七八角上下,以有四百多頁。前年所定之觀音頌,只二百零十頁,須洋三角四分,此有四百一二十頁,紙則加倍。況一二年來戰(zhàn)事屢起,紙源不通,今則紙比前年又貴許多,故當在八角上下耳。安士全書,近亦要印。又有壽康寶鑒,已付排,待排完時,即與文鈔同時刷印矣。此系不可錄增訂本所改之名,現(xiàn)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縱情色欲。由之而死者,當有四分,由之受病以別病而死者,亦有四分。舉世之人,十分之中,直接間接由女色而死者,有其八分,亦可慘也。且勿道縱情花柳,即夫婦之倫,以不知忌諱,因之死亡者,不知有幾何萬數(shù)。前年十月事,光以一弟子久病,其妾以終身吃素禱佛,不藥而愈,其氣色淳凈光華,絕少同者,未月余以犯房事死,故為發(fā)心印此書,以拯不知忌諱者之死亡也。光之性情,不喜張羅。光之教人,隨己職分而為修持,并不另起爐灶。諸位所立之章程甚好,但是要大家通講躬行,則何幸如之。否則便成空套子,則名大而實小矣。今之各外道,無不以秘傳引動無知者入彼教中。將愿入時,必須發(fā)誓。以后若反其教,則得如何如何之惡報。實則多多都是騙人之法。而以發(fā)誓之故,縱有知其非者,亦不敢或有違背及與表章。甚矣,外道秘傳發(fā)誓之法之惑人深而羈人固也。吾佛無秘傳之法,一人如是說,萬人亦如是說。關門塞窗,外設巡邏,只許一人入內,而且小語不令外聞,此道焉有光明正大之事。愿諸位悉知其弊,故略述之。所取法名,或因名立,或因字立,加之以智,則便非本名字之義。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因一切人心中本具之理,由無智慧故,便不能克己復禮,格物致知。俾本有之良知,全體發(fā)現(xiàn)也。故今各按諸位之名字義致,而加之以智。譬如畫龍點睛,俾諸位一一各得受用本具之明德。則其所誘之人欲之物,自可消滅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矣。儒釋道體,本無二致。而其發(fā)揮理體與修持工夫,則大相懸殊。不知者以為同,則或致等寸木于岑樓。以為異,則或致置瓶盤于金外。若是人者,皆儒釋二教之罪人也。光少時頗受程朱韓歐之毒,造諸口業(yè)。幸以宿世善根,得自惺悟?种T位于此同異處,未能分曉,故為略標。新印文鈔中有儒釋一貫序,為楊棣棠作,此書尚未出,及與湯宏昌書,論儒釋同異,看之則可悉知。光冗繁之極,愿各努力修持。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