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二(一)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二(一)
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
問曰。生彼西方。為過去心生現在心生未來心生。若過去心生。過去心已滅。不可言生。若未來心生。未來心未至。如何說生。若現在心生,F在心不住。復如何生。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勸生西方耶
釋曰。以三世推。已滅未生及現不住。無有生理真實可得。猶如燈炷。非過去焰燒炷。已滅故。非未來焰燒炷。未生故。非現在焰燒炷。不住故。非不燒炷。破闇發(fā)明。念念相續(xù)。新新謝滅。相似相續(xù)。猶如水流。能一時中有於四用。破闇發(fā)明。熱器燒炷。此亦如是。由淨土業(yè)感生時熟。聖眾來迎。歸趣淨土。捨娑婆穢質。成極樂淨身。三世緣生。不常不斷。雖復諸法寂滅。業(yè)報宛然。諸法無生。生死相續(xù)。即不壞世諦。建立第一義諦。即其義也。故維摩經。淨名大士詰身子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舍利弗言。無沒生也。維摩詰言。若諸法無沒生相。云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此明第一義諦諸法寂靜無去無來。故言無沒生也。下經言。有世界。名曰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維摩詰言。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生者相續(xù)之相。此明世諦假名非真生滅相。今勸捨茲穢土生彼淨方。而於第一義諦之中。三世推之。竟無往生之義。世諦因緣假名生滅。非無捨此娑婆往生佛國也。子豈得直論第一義諦之理。而壞世諦種種因果作用等法耶。此亦於世諦因果門中說。勸往生淨佛土也
問曰。金剛般若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如何今日作有相。觀佛行於邪道。而願求生。此實難矣
釋曰。般若觀經俱是聖教。相無相觀並非凡言;フf是邪。深有旨趣。不可依其般若毀彼觀經。何但信謗交懷自成重罪。亦乃於佛聖教未解融通。何者此兩經就人就學。就解不同作斯說也。由人者淺根之人。未能觀理。為作色觀。觀報化身。深根之人能觀實相。為說無相。觀於法身。淺人學深。深法非藥。甘露夭命。經有誠文。深人學淺。不成進道。遂名退業(yè)。何能進修。故佛對兩根說斯二教。由學者。初學之人創(chuàng)初入道。觀行猶昧。未能學深。不可教令作是實相觀。且教觀色。調練其心。後學方成。修進無相。譬如入海從淺至深。久學之人堪能進學彼無相觀。而乃滯彼初學色相。為進彼行。毀前是邪。非謂此是邪見攝。如慳人學布施。慳障除已滯修初度。佛欲勸彼進學尸羅。若不毀前。無由習後。故毀其檀捨。讚行持戒。此是大聖善逗物機。愚人莫知執(zhí)文迷義。今言邪道理亦如斯。由解者。若知色即空。觀色非邪。若迷色不空。觀色是邪。若知空即色。觀空非邪。若知空異色。觀空是邪。此乃解誤異途。自分美醜。何關由色空二境。以辨其邪正哉。子若曉此宗途。即常色觀。而恒正。迷斯旨趣雖空觀以恒邪。善哉妙旨。願詳其致矣
問曰。金剛般若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維摩經言。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即不住。文殊師利言。不住亦不去。不取亦不捨。遠離六入。故敬禮無所觀。準此大乘諸聖教說。佛本不來。亦無有去。何因觀經說有化佛來迎隨化佛往。有來有去。與前經相違
釋曰。甚深實相平等妙理。法身如來本無生滅。以佛本願無限大悲。接引眾生。從真起化十方世界。如來引接三輩九品。以化即真。不來不去。隨機應物。有往有還。前經據化體即真。說無來去。觀經據從真流化,F有往還。又西方有釋言。實無有佛從彼西方而來至此授手迎接。亦無有佛引彼眾生往生淨土。但是如來慈悲。本願功德種子增上緣力。令諸眾生與佛有緣念佛。修福作十六觀。諸功德力以為因緣。自心變現阿彌陀佛來迎行者隨佛往。言彼佛遣來。不是實遣。但是功德種子。與所化生時機正合。令見化佛來迎。故言彼遣。而實不遣。阿彌陀佛悲願功德。湛然常寂無去無來。眾生識心。託佛本願功德勝力。自心變化。有來有去。迎接行人。見有往生。是自心相分。非關他也。故前經說不來不去。約佛功德說也。觀經說有來有去。約眾生心相說也。又有釋言。如來應機亦復變現,F作諸化身十方。迎接往生眾生。彼諸化佛從佛鏡智大悲流現。故言彼佛遣化來迎。然遣化迎。如摩尼天鼓無思成此事。然所現化有往來而言不往不來者。此或約真而作是說。前已釋竟;蚣s生滅念念不住。生已即滅。不可移動。當處生當處滅。異處生異處滅。相似相續(xù)。假說往來。如火焰行非輪輪相。假說來往。實無來往也。故肇法師物不遷論言。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海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此皆以生滅迅速。不可移動也
問曰。涅槃經說。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又言。諸佛所師謂法也。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此即三身凝然不遷不變。今乃言生滅不住。斯何義耶
釋曰。此之諍論非唯今日。一般大德涅槃學者言。三身並常不生不滅。廣引涅槃經文及菩薩本業(yè)瓔珞經等。證三身並常。此多依教也。有一般大德依攝大乘論等。釋佛有三身常有三種。一凝然常。謂法身佛。二不斷常。謂受用身佛。三相續(xù)常。謂變化身佛。雖各名常義有差別。以後二身從生因生。般若論說。報化二身生因生故。諸所作者皆是無常。若是凝然。應同法身了因所證。又應非陰亦無緣慮言說動作。以此眾多義理推之。非凝然常也。廣如唯識論等成立。又約遍計所執(zhí)。眾生橫計佛有去來。為破妄執(zhí)心外有佛有往有來。為破妄情故。言不來不去故。維摩經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如是等。今此觀經說有往來。與諸大乘經不相違也。各據一義。悉為妙說
問曰。法句經言。佛告寶明菩薩言。善男子汝且觀此諸佛名字為是有耶。為是無耶。為有實耶。為無實耶。善男子若名字有。說食與人應得充飽。若得充飽。一切飲食即無所用。何以故說食。尋飽不須食故。按此經義。欲明名字性空不能詮說諸法。今既教人專稱佛名號。能消重障之罪。往生西方。何異說食充飽談漿除渴也
釋曰。依諸大乘微妙經典。咸言名字虛假無有定實。故經言文字性離無有文字。又言。名義互為客。菩薩應尋思。然即寂默無言。湛然宴坐。即拘隣無得道之望。須跋靡證果之辰。唯能所說殊。不可談食得飽。終名有詮表。而因言會理。因言會理故。指月之譬興焉。名字性空故。捨船之喻作矣。佛以愚夫執(zhí)著。緣名生惑;驉刍蝽。具造愆非。罵我讚我。起生起殺。具十惡業(yè)。顛墜三塗故。破彼惑情。言文字虛假?v令讚毀何榮辱汝身。若言因讚即榮華汝身。毀謗即損汝形質。亦應說食得飽言火焚軀。雖終日口談味珍。不免飢虛之困。竟夕說於炬火。莫見焚身之殃。故知名字體虛。本無真實。凡夫莫悟。浪起愛憎。諍名於朝。沈淪惡道。若言名字無用不能詮諸法體。亦應喚水火來命男女至。彼即一一呼召。無有參差。故知筌蹄不空。魚兔斯得。故使梵王啟請轉正法輪。大聖應機弘宣妙旨。三藏奧旨煥爛於龍宮。十二部經照彰於鷲嶺。人天凡聖咸稟至言。五道四生並遵遺訓。聽聞讀誦利益弘深。稱念佛名往生淨土。亦不得唯言名字虛假不有詮說者也
問曰。瑜伽師地論云。三地菩薩方生淨土。今勸地前凡夫聲聞等生。有何意也
釋曰。諸經論文說生淨土。各據一義。取捨不同;蛏先讼氯肆x論。淨土既有麁妙勝劣種種殊異不同。得生亦有種種上下階降。亦如仁王經說。唯佛一人居淨土。三賢十聖住果報土。此即十地已還並不得生於淨土。以佛大圓鏡智所現淨土是無漏故。名之為淨。十地已還本識所變諸淨妙土。是有漏。故不名為淨。以第八識是果報識故。所變之土名果報土也。若約行施戒修離無漏定障。能以定力處處淨土受生自在。即三地菩薩得定自在。故瑜伽論言。三地菩薩方生淨土。若以得無分別智。斷人法二執(zhí)見道煩惱。證得遍滿法界。悟百法明門。得生諸佛淨土。則初地已上得生淨土。若以本願大悲引一切凡愚眾生乃至下品下生五逆十惡。但發(fā)菩提心悉得往生。具如經說。不可直依瑜伽論言三地得生。即謂初二地菩薩亦不得生淨土。龍樹菩薩佛記位登初地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豈為未至三地。言不得生淨土。便與此經相違也。又初地菩薩依仁王經。說得百法明門見百佛淨土。如何言不得生淨土也。又華嚴經說。初發(fā)心凡夫菩薩願生淨土。即得往生。故知瑜伽論文。別據一相得定自在。離障而說也
- 上一篇: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二(二)
- 下一篇: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三(三)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