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塔由來
公元前11世紀后期,在寶雞周原興起的周國,率領西方各部族跟從周武王由豐京(今西安市西南)打到了朝歌(今河南淇縣),滅亡了奴隸制國家商朝,建立了周朝。周王朝為了以"神權"加強其統(tǒng)治,從殷朝接受過來巫教。巫教是從原始圖騰崇拜和萬物有靈論發(fā)展而來的。它崇奉的最高神是 "天帝",天帝以下有祖先的"靈魂"和"鬼神"。"天帝"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天的兒子就是國君, 他可以"生殺予地統(tǒng)治國內的臣民,說人的貧富貴賤都是天定的,命定的。這時印度也逐漸形成了種姓制度的國家,社會分成了四個基本種姓:一 是婆羅門--世襲的僧侶貴族,宗教上和政治上的 16 最高統(tǒng)治者;二是剎帝利一一武土貴族,政治上的 統(tǒng)治者;三是吠舍一一手工業(yè)主及商人,據有私財的普通平民;四是首陀羅(亦譯為戎達羅),是最低層的種姓,為以上三個種姓所奴役。奴隸主統(tǒng)治者,除了君權統(tǒng)治外,同時也輔助神權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一 種巫術教(也叫吠陀教),教的宗旨是說"梵天創(chuàng)世",主宰著種姓的貴賤高低等級。由于婆羅門種姓掌握教權,后來改稱婆羅門教,在宗教上以至高無 上的神權來維護種姓制度和僧侶的統(tǒng)治地位。婆羅門教的法典(摩奴法典),嚴格規(guī)定了不同種姓之間 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職能,宣稱種姓制度是神的安排。主神稱梵天,梵天的口造成了婆羅門;梵天的手造成了剎帝利,梵天的腿造成了吠舍;梵天的腳造成了首陀羅,所以種姓及其社會地位是不可改變的。
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的時候,即當中國春秋后期戰(zhàn)國初期,社會矛盾復雜劇烈。由于"治人 者"對"治于人者"的殘酷壓迫剝削奴役,從而漸漸使一般臣民對統(tǒng)治階級所依賴的巫教天道觀開始動搖,產生了墨教思想。墨教雖也以"天"為其崇高神靈,它的教義總旨是"萬民平"與"兼愛",正和巫教貧富貴賤皆由"天定""命定"的思想相反。這時道教思想也開始萌生,老子李耳的《道德經》已經成書。《莊子大宗師》把"道"說是"至神",視老子李耳為"至極"、"古之博大真人",也就是后來 17 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或"原始道君"。教義 主張"心無其心"。于此同時9印度出生了宗教上一個著名人物叫釋迎牟尼,他生于公元前565年,死 于公元前485年,活了八十歲。他姓喬答摩,名悉達多,為古代印度北部迎毗羅王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長子,母親摩耶。他身為王子深居皇宮,少小時雖受婆羅門教義,年長后,對于種姓間等級制度十分不滿,又感到人世間生老病死的苦惱。為了解脫皇宮生活的苦悶,他19歲的時候(一說29 歲)拋棄榮華富裕的貴族生活,遍訪名師。婆羅門教中無人能說出他所不解的道理。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進入荒野雪山修行六年。出山后,在迎耶山菩提樹下得悟人生無常和緣起諸理,即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說苦、集、滅、道"四諦"及正見"八正 道"。以后四出,凡四十余年,年八十滅寂于拘尸那迎城跋陀河邊婆羅雙樹間,弟子甚多,有大迦葉等十人,稱佛門十哲。他們把釋迎牟尼所講的佛教思想,整理為經、律、論"三藏",它的總旨以無常和緣起教義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chuàng)世說,以人生平等思 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人生無常要等來世,苦行無為"是空即是色","是色即是空"。他的宗教思想很快得到印度人的擁戴,隨著傳播范圍的擴大,佛教也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時過150年左右,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18王(意譯無憂王或天愛喜見王)在位(前268--前 232),以刀劍殺戮統(tǒng)一了全印度。有一佛教沙門和尚勸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遂生悔悟,皈信佛教,頒布敕令,名為"法敕",定佛教為國教。為了使佛光遠大,佛法無邊,即印度阿閣世王所藏之四升舍利(佛骨),又悉取他處所埋的舍利,制造八萬四千個寶匣和八萬四千個寶蓋,用八萬四千匹采,在國內外佛教所及之地造八萬四千舍利塔,藏佛骨。關于佛教傳人中國與阿育王寺在中國建立時間,說法紛壇:三代以前(中國歷史傳說時代)已 知佛教;西周時候佛教已經傳人;春秋時候孔子已知佛教,中國已建阿育王寺;戰(zhàn)國時代佛教已傳來;秦始皇時有外國佛僧前來說佛;西漢佛教已在中國活動,漢武帝已知佛教,劉向已發(fā)現佛經等等。材料多引自《明佛論》、《廣弘明集》、《山海經》、《列子》、《眾圣點記》、《歷代三寶記》、《列仙記》等,傳聞的多,可靠的信史少,不足作證。不過佛教與中 國的接觸應始于西漢,武帝通西域以后才有可能。那時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亞州西部伊朗 高原東北部)已盛行佛教。史載霍去病還從匈奴那里帶回長丈余"金人"(銅佛像),置于甘泉宮;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土秦景憲(景廬)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這是佛經傳人中國的開始。東漢永平十年(67年)明帝劉莊從行動上表示愿意19佛教傳來中國,派蔡 、王尊等12人赴天竺求經,帶回佛經五部42章,同來的有天竺沙門攝摩騰、竺法蘭,他們經絲綢之路到了洛陽,下榻于鴻臚寺 (白馬寺修于此時),中國信仰佛教的人漸多,這應是佛教傳人中國的開始。關于佛骨貯中國時間史 無記載,清順治十年(1653)《重修法門寺鐘樓記》碑文中有"從聞法門寺建自西(天竺)典(佛法)東(中國)來,藏牟尼舍利于浮圖";的話語,可見佛教與佛骨是同時傳來中國,佛經入了白馬寺,佛骨 貯于美陽阿育王寺塔中。岐山西五里有一佛指溝當地世代流傳有關地名來源有兩則說法:一說唐皇帝迎佛骨于此;二說佛骨西來到此停留,阿育王塔寺修好后迎人寺內塔下安置。后則傳聞合于情理,因長安在法門寺東,迎佛骨不應在法門寺西;佛骨西來到此停留,然后東去貯寺中是可能的,佛指溝 恰在絲綢之路關中道上。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才傳人中國,在中國也開始建筑塔 貯佛骨佛牙,法門寺舍利塔很可能建立于此時,F存法門寺有兩面漢代銅鏡,原藏法門寺塔中,還有地宮中挖掘出的漢代銅幣,這些或可作為法門寺建于東漢時期的佐證。
關于法門塔寺建筑舍利塔事,《后魏志》載中國有五舍利塔,"秦國岐山得其一";唐大歷十三年 (778),張或撰《無憂王寺真身寶塔銘》載:"或曰華夏之中有五,即扶風得其一也";《神州三寶能 20 錄》載,"華夏有塔十一九所,岐陽圣跡復載其中";《廣弘明集》載"…十七塔,第四即法門寺塔";《法苑珠林》載"…二十一塔,第五即法門寺塔"。這些 記載雖內容有異,不過,都肯定法門寺建有舍利佛骨塔,有塔是實。但所說阿育王"役使鬼神,一日而造八萬四千?quot;,只是佛家傳語。 塔是佛教規(guī)律性建筑形式,梵語"堵坡",又稱浮屠和佛圖,為供奉佛骨或葬貯僧尼尸骨之用,也作收存佛經或置佛像之處。法門寺塔是專藏佛骨之塔,也是供奉佛像和存放佛經的塔。相傳法門寺塔為阿育主所修,以貯佛骨,所以稱為"阿育王舍利塔"。
舍利塔從木到磚
法門寺塔分木塔、磚塔兩個時期:木塔有1502 年的歷史;磚塔有372年春秋。北宋仁宗時邵博著的《聞見后錄》載,"(法門)寺有古塔四層。"它的全稱應是"阿育王寺舍利木塔"。木塔建成后,三 百多年以后,中經十六國和南北朝混戰(zhàn)時期,遭到 戰(zhàn)火焚毀,加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采納崔浩奏言,禁佛教、毀佛經、佛像和塔寺,阿育王寺舍利塔遭到"斷佛道經像毀場"的劫難,以致塔寺成為廢墟,信徒們還不斷來這里燒香敬佛,人稱"圣家"。過了25 年,北魏孝文帝時期,改拓跋為元姓,名為元宏,史稱元魏,復信佛教,元魏二年即延興二年(472)吱州牧拓跋育修復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隋開皇三年 (583)阿育王寺改名"成實道場",舍利塔隨謂"成實道場合利塔"。 隋義寧二年(618)改"成實道場"為"法門寺",塔也名為"法門寺舍利塔"。是年法門寺曾遭火焚,塔基殘露。到了唐貞觀五年,(632),歧州刺史張德亮奏請?zhí)铺诶钍烂裥迯头ㄩT寺時,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蓋塔基。從后來唐代歷次重修塔寺,并未提起復建木塔事推測,張德亮可能是把木塔修 復在塔基殘露處,名曰望云殿,是以殿代塔,殿樓四層,高達天際以望云。塔可能為方形,現發(fā)掘唐塔地基也為方形,比明塔地基大得多。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迎佛骨于東都洛陽,供養(yǎng)三年后,于龍朔二年(662)送歸法門寺地宮,并詔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門寺塔。張撰《無憂王寺真身塔銘》曾對重修的法門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載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無憂王寺,塔名亦謂"無憂王寺 真身寶塔"。到了唐景龍四年(710),題舍利塔為"大圣真身寶塔",亦名"護國真身寶塔。"
五代后梁龍德二年(922)盤踞鳳翔的原唐節(jié)度使吱王李茂貞(亦稱秦王),曾多次修葺木塔,添置 塔心樘柱,以綠琉璃瓦覆蓋塔頂,使木塔更加漂亮,逢夕陽朝霞時,金碧輝煌,雄姿昂然,煥煥乎立于歧山之陽。時人薛昌序撰《秦王重修法門寺塔廟 記》中說"窮華極麗,盡妙罄能"。宋、金、元時期寶塔建制無大變化,統(tǒng)稱"真身寶塔。"
我國現存的濟南市青龍山四門塔是隋大業(yè)七年 (611)所建:浙江寧波市阿育王寺塔,相傳是西晉太康三年(282)所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為唐永微 三年(652)所建。周原上有塔三座,一是歧山城內 八角八層的太平寺塔,建于北宋元三年(1088),一是扶風城東南八面九層的峰塔,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另一座就是最古最高的法門寺塔 三塔比美,為周原添姿增色。法門寺塔原為四層木塔,如果確實建立于東漢永平十年(67年),它還要比遼清寧二年(1056)在山西應縣建的五層木塔早 989年。這樣看來,素有"關中塔廟始祖"的法門寺塔,也可成中國塔廟始祖"了。
明隆慶三年(1569)。鳳翔府連續(xù)發(fā)生了兩次地震,波及法門寺真身寶塔,木塔崩毀。根據1987年法門寺考古隊在清理塔基時證實,明塔是在唐塔基上修建的。明塔東西直徑約19米,南北直徑約20 米,總面積為380平方米,略呈園形,正處在唐塔基中心點上,小于唐塔;唐塔基每邊各長26米,面積為676平方米,周圍有20個柱礎(有一柱礎可能 在明塔建筑時挖壞而失跡),排列成正方形,內部又有對角距離相等的四個承重柱礎,明塔基即在這四個承重礎的內線邊沿處,法門寺唐碑有李世民于貞觀五年(631)準奏在毀露的塔基上覆修望云殿的記 載,唐塔基又可上推至北魏時的塔基;碑載北魏時 看的阿育王寺塔亦系重修,可見法門寺塔的古久。唐塔到唐天復元年(901)李茂貞重修法門寺塔始添塔心棱柱,加固了木塔,使唐建木塔一直保持到明代后期。發(fā)掘資料證明,木塔定型于唐代,塔形四方可以和西安大、小雁塔比美,由于木塔底層周圍有20個回廓柱,結構成正方形殿閣式,更比磚塔奇巧艷麗。
法門寺真身寶塔崩毀,引起了不少佛徒僧尼的惋惜悲嘆。西蜀大州(即古大州驛,在今四川納溪 縣南)有一篤信佛教的居士,傷感得痛不欲生,誓愿為重建寶塔而殘膚苦行化募。他用"百尺長"的鐵鎖鏈,穿鎖在自己的肩筋骨上,為佛增光,不怕疼痛勞累,拖地行乞,到處募緣,他以許玄度(可能也是個虔誠的苦行居士)為榜樣,為恢復真身寶 塔募化了不少資財。為此他在慶隆六年(1572)還 寫了一首詩,又不具姓名,由此可見他的為佛而自我犧牲精神。這塊詩碑至今還嵌鑲在法門寺正殿內西墻壁上,使人讀之,就會想起西蜀大州居士的悲 壯事跡。詩為七字句,但又少兩字,讀時拗口,不好標點,此詩抄錄標點如下:
法門寺,成住壞,空中忽想癡僧債。
百尺鐵鎖掛肩筋,欲與如來增氣概。
增氣概,爾毋苦,好待當年許玄度。
木塔崩毀10年后,明萬歷七年(1579)有扶風佛徒楊禹臣、黨萬良等,募化錢財,倡導修復法門寺塔,經時30年,于明萬歷三十七年竣工,將四層木塔改建為13層磚塔。塔身高56米(一說47米),八面八棱,棱角為雕琢成的花磚砌拱。拱角懸鈴,共有的個,在晚風晨光中口叮咚作響。最上層無洞門,地面第一層塔門朝南,門高1.26米,寬1.4米,門額刻石"真身寶塔",正東面額石刻"浮屠耀日",正西面額石刻"舍利飛霞",正北面額石刻"美陽重 鎮(zhèn)"。其它東北、西北、西南 東南各面分嵌乾、坎、良、震、巽、離、坤、兌八封文以記方位。塔第二層到第八層均有斗拱、欄桿;九層以上為青磚撥檐。從二層起到第十二層每層各有佛龕8個,共計88龕,每龕供奉銅佛 l至3尊,共計104尊。佛像旁邊放置經卷函匣,外罩鐵網。塔頂為青銅鑄造的剎頂,三片焊接成葫蘆形狀,高約2.45米,直徑1.45 米,中間橫鑄"明萬歷三十七年造"八個楷字。白 晝耀日,金光燦燦;夜晚使周原上空多一顆金星。塔基邊長27米,高1.8米,塔身、頂、基三項數字加 在一起法門寺塔通高為60.25米9僅次于西安大雁塔的通高(64.1米),比小雁塔的通高(43米)高出17.25米。法門寺塔巍峨壯觀而宏麗,在關中西部手屈一指。
民國年間法門寺塔進行過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重修。早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華北慈善會會長朱子橋和上海實業(yè)家李祖紳、李祖才兄弟聯袂到扶風、辦理扶風災童教養(yǎng)院事,曾前往法門寺瞻禮真身寶塔,看到寺塔殘破,萌生了重修寺塔意念?quot;七七事 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淪陷區(qū)難民大批涌來,朱子橋首倡以工代販修塔,李祖紳、李祖才兄弟為功德主,捐資三萬元,各方化募二萬元。工程總監(jiān)督為華北 慈善會會長崔獻樓,設計施工為西京建設委員會張 博泉、龔明、趙夢瑜、朱靖宇、馬學授等工程師。準備就緒后,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三月開工,歷程一年零四個月,于 1940年7月竣工。此項工程除立有《重修法門寺真身寶塔碑記》與《功德碑》外,康寄遙還著有《重修扶風法門寺真身寶塔紀略》一書,并寫《頌法門寺真身寶塔修成》詩一首贊頌之,此錄詩句如下:
法門古剎, 寶塔巍然。
來源悠久, 二千余年。
真身佛光, 光普大干。
祥云瑞相, 感應空前。
國家重鎮(zhèn), 民眾福田。
歷朝供養(yǎng), 詳記史篇。
此次修理, 殊勝因緣。
朱李倡導, 各地宏傳。
寫經造像, 負責誰肩。
宰官士庶, 八部龍?zhí)臁?/div>
稽首祝愿, 矢志誠虔。
護國息災, 福壽增延。
磚塔是在木塔崩毀后修建的,重量千萬倍于木塔,塔基下有舍利地宮,所以磚塔建成后45年,即清順治十一年六月初九(1654.7.22)地震中法門寺塔身向西南歪斜,佛經佛像從佛龕中跌落。又經過了322年,法門寺塔在1976年8月陰雨連綿中,逢四川松潘大地震之震波所及,寺塔西南面第二層有砌磚粉碎跌落,塔身更向西南嚴重傾倒。為了挽救法門寺塔,寶雞文化局準備維修,1981年春天周原考古隊就在磚塔周圍進行鉆探。3月22日晚,塔的西南面第三層佛龕的斗拱砌磚掉落,隨后西南面的 塔基下的石條裂縫,8月24日上午10時許,塔上先掉下一磚,稍停,塔西南少半邊向西南垮塌。下午 7時許塔北面第八層佛龕頂部掉下三磚,接著西北角和銅塔剎頂同時相攜墜落。9月6日將近四時,塔頂殘存部分也行跌落,至此法門寺塔去頭殘身,半個塔面孤零零危立在殘臺破磚之上。岌岌可危。
從木身到磚身的法門寺塔,壞了重建,重建起又毀,經歷了近兩千年。原名為阿育王或無憂王寺舍利寶塔,又叫成實道場舍利寶塔、法門寺寶塔、大圣真身護國寶塔、重真寺真身寶塔、法云寺真身寶塔、皇帝佛國真身寶塔、祟正寺真身寶塔,名稱多由封建王朝所取4目的都在借神權以維護其統(tǒng)治。時過五年,寶雞文化局撥款、雇工將殘存的半邊塔面拆掉,拆掉后準備在1986年開工重建,法門寺塔,至此377歲的法門寺磚塔已經蕩然不存。不過舊塔雖去,新塔亦來,現在已恢復重建原樣的法門寺塔,又矗立于周原之上。
- 上一篇:晉陽舍利塔有無舍利?
- 下一篇:遼釋迦佛舍利塔簡介_遼釋迦佛舍利塔介紹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精彩推薦
- 南懷瑾去世以及舍利子情況
- 釋迦牟尼佛舍利在中國有幾處?分布在哪里?
- 舍利子與舍利花有何區(qū)別?什么人才有舍利花?
- 舍利子有什么用?舍利子的作用
-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怎么形成的
-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
- 釋迦牟尼有多少顆舍利子分布在哪里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肉身舍利
-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的形成和詳解
- 南懷瑾辭世荼毗經過及舍利子情況
- 泰國高僧90歲圓寂 火化肉身完好無損
- 黃玉蘭居士成就肉身舍利
- 揭秘:160歲高僧吳云青肉身不腐的秘密
- 龍宮舍利簡介
-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 舍利子能戴在身上嗎?佩戴舍利子有什么禁忌?
- 舍利真假的辨別方法
- 圓寂高僧脫胎換骨大神變 成佛教史上金剛肉身舍利第一人
- 舍利子的神秘之處有哪些?
- 佛祖的指骨舍利是真的嗎
- 仁義師太肉身舍利
- 完全沒有修持的人死后能燒出舍利子嗎?
- 燒出舍利子,就一定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嗎?
- 黃念祖生前照片、親筆題字及往生后舍利圖片
- 佛家的舍利到底是什么?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 感應舍利是什么意思?感應舍利的由來
- 虛云禪師(虛云老和尚)舍利
- 佛祖舍利的佛指舍利
-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是真的嗎?
- 佛祖舍利共有多少個
- 本煥長老圓寂荼毗后分揀出大量彩色舍利
- 周鳳臣居士肉身記
- 彌光老和尚金身供奉在哪里?彌光法師的事跡
- 南懷瑾舍利子
- 釋迦牟尼佛舍利現在存世的共有幾枚
- 什么是金剛舍利?
- 凈慧長老舍利
- 覺真長老荼毗法會后現稀有心腦舍利
- 為什么會有舍利子?
- 吳云青肉身舍利
- 佛指舍利是什么東西,在哪供奉?
- 九華山百歲宮里的肉身菩薩是誰?無暇禪師介紹
- 舍利是什么物質構成的?是結石嗎?
- 只有出家人才有舍利嗎?
- 關于六祖慧能大師真身的歷史
- 舍利子是什么?什么人有舍利?
- 肉身佛像是怎么形成的?
- 燒出舍利子,就一定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嗎?
- 完全沒有修持的人死后能燒出舍利子嗎?
- 彌光老和尚金身供奉在哪里?彌光法師的事跡
- 圓寂高僧脫胎換骨大神變 成佛教史上金剛肉身舍利第一人
- 揭秘國家特一級文物法門寺佛指舍利安保密碼
-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的形成和詳解
- 舍利子的神秘之處有哪些?
- 覺真長老荼毗法會后現稀有心腦舍利
- 凈慧長老談釋迦牟尼佛牙舍利的前世今生
- 中國佛門泰斗本煥長老舍利永久安奉泰國
- 佛家的舍利到底是什么?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 無名僧“泰”字舍利到太平禪寺天空出現奇特瑞祥
-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 佛頂真骨歷史來源
- 佛頂真骨:智慧圓滿的結晶
- 舍利究竟是什么?
- 世界現存唯一的佛頂真骨舍利千年后重現人間
- 揭秘稀世珍寶佛牙舍利的前世今生
- 舍利子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 舍利真假的辨別方法
- 詳解神秘的舍利子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 舍利子神奇的形成過程和詳解
- 舍利子能戴在身上嗎?佩戴舍利子有什么禁忌?
- 為什么要留舍利?它的作用是什么?
- 佛牙伽藍的傳說
- 佛骨舍利子真如此神奇嗎?
- 阿育王寺與舍利寶塔的故事
- 佛祖的“神跡”:舍利子從哪里來?
- 無比殊勝!94歲高僧圓寂后茶毗驚現觀音菩薩形象舍利子!
- 中國已知的佛舍利供奉
- 佛家的舍利究竟是什么?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 舍利子形成仍是不解之謎 血舍利可分辨出350種顏色
- 供養(yǎng)禮拜舍利的功德利益
- 南懷瑾辭世荼毗經過及舍利子情況
相關名詞
推薦內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