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尊因地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緣——佛經故事新譯
提要: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四記載,釋尊過去世為婆羅門時,入清凈之雪山修菩薩行。一日,帝釋天化現為形容可怖之羅剎,欲勘驗婆羅門,而宣說過去佛所說之偈(《大正藏》卷一二,450上):“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逼帕_門聽聞此偈,心生歡喜,要求羅剎告知后半偈;然羅剎欲食婆羅門之血肉,始肯相告。婆羅門求法心切,慨然應允,遂得聞后半偈之(同上,451上):“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辈⒋怂木滟蕰趲r壁、樹干等處,使后人得知。繼而至高樹之上,投身往下,舍身于羅剎。其時,羅剎還現帝釋身形,自空中安接婆羅門于地,并率諸天人于足下頂禮。釋尊以此因緣超越十二劫,先于彌勒之前成佛。今將此一故事譯為現代白話文。
一、大士修因
釋尊對出身于多羅聚落、年輕幼稚的迦葉菩薩說:在過去世的時候,世間沒有佛法,我那時曾經千方百計地尋求佛法經典,竟而不能獲得。我當時住在雪山上修行,人稱我為“雪山大士”。我每天渴飲泉水,饑食山果,獨自習禪,制御六根,精進修持。
二、諸天評議
不料雪山大士超乎尋常的修行情形,引起了三十三天的天子們的注意,他們一致贊嘆,嘆為希有,共相議論,謂此人真是了不起,將來必定有莫大的成就。這時,一直沒有表態(tài)的釋提桓因發(fā)表意見了。他可不像諸天子們那樣簡單地看待問題。釋提桓因說:“現在正當無佛之世,凡修行人真正發(fā)無上道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啊!我曾經見到過許多眾生,開初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挺像樣的,是很不錯的;可是,一遇到些許順逆因緣,便動搖了。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樣,水一動,便也跟著動起來了。就像畫人畫像一樣,難成易壞。據我所見,菩提道心,也是這樣,難發(fā)易退。我見過許多眾生是這樣,開頭發(fā)心蠻不錯,表現挺好的,沒有過得好久,便起了變化,發(fā)生動搖。所以,我認為這個人,還不敢斷定他——雪山大士——就靠得住,除非讓我們前去試驗他一番,看他究竟是不是能夠真正地荷擔得起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偉大的重擔!
三、帝釋往試
釋提桓因接著說:“諸位天子!這就譬喻一輛車必須有兩個輪子才能運載東西一樣;就像一只鳥要有兩個翅膀才能夠飛得起來一個樣啊!現在,我們雖然看見這個人在那時堅持著禁戒,這不過是表面上的現象,誰能知道他的內心在想些什么,他是不是具有深邃的智慧呢?你們應當知道,不但須要執(zhí)持禁戒,還須具足深智才行啊!只有這樣,才足以擔當得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重擔啊!
諸位天子,譬喻雌魚產生許多魚籽,成活極少極少,又如菴羅樹花,其花雖多,結果卻甚少甚少。眾生發(fā)心的有無量,至于能夠有所成就的,實在是少得可憐哪!天子們,讓我們一同去考驗他一番吧。這就像檢驗黃金一樣,我們檢驗一塊黃金看它是不是真金,要用三種手段,這就是所謂燒、打、磨。我們現在去檢驗那個雪山上的苦行者,也要用這種方法。”
三十三天的諸天子聽罷都點頭稱是。這時,釋提桓因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狀貌可畏的羅剎。下到雪山,在離大士不遠的地方,將身站定。
四、乍聞半偈
帝釋的身形雖然變成了羅剎,他的音聲固然仍不失其清妙,便以自己清雅的聲音宣說過去佛所說的半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這時大士正在宴坐入禪,忽然聽到山谷之間傳來清徹悅耳的法音,欣喜異常。
五、得未曾有
雪山大士長期以來在這里修行,從來沒有聽到過別人對他說過佛法,F在忽然之間,聽到有人在宣說佛法,他心里的高興簡直是無法形容的。這無法形容的心情權且用八件事來作個譬喻吧。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經商的賈客,在漫長的旅途中夜間行至險難之處,失去了伴侶,正在惶恐之際,忽然還得同侶,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長期患病的人,一直沒有得到良醫(yī)的診治,一旦之際忽然得愈。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沒溺在波濤洶涌的大海里的人,危在須臾,忽然得遇救生船一樣。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旅行在漫無邊際的沙漠里的人,困渴交加,行將垂斃,忽然得逢清泉一樣。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遭受怨敵追迫的人,眼見已臻窮途,忽然得以逃脫一樣。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幽閉在牢獄里的無期徒刑的囚人忽然赦免,得到自由一樣。好比那種田的農夫,久遭旱魃,忽然得到霖雨一樣。
雪山大士當時的高興心情,好比那飄泊他鄉(xiāng)的游子,忽得還家一樣。
雪山大士當時聽聞了這兩句法,就是這樣得未曾有的喜悅心情。
六、疑是誰說
他滿懷著異常喜悅的心情,便從座上起得身來,探伺一下這美妙的法音究竟是從哪里傳來的?是從誰的口中說出來的?
由于宴坐安禪行道修持,已經不知道經過多長時間了,以致他的眼睛被那長得出奇的頭發(fā)遮掩得嚴嚴實實的,這時他不得不用雙手把面前的頭發(fā)撩撥開來,舉目向四下里觀望。看了半晌,卻不見有什么人的影子,只是看到眼前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面目十分可怕的羅剎正在徜徉著腳步朝向自己走來。
大士暗想:“方才這兩句法究竟是誰說的呢?難道會是這個羅剎嗎?恐怕不會吧!豈有羅剎能夠說得出來這樣妙法的?難道蓮花會從那火里生出來嗎?難道那清涼水會從日光中流出來嗎?”大士滿懷狐疑著。
七、下意承接
大士接著想道:“可是,這里除了這個羅剎,又沒有別人,我不應當主觀臆斷地認為這羅剎就一定說不出這佛法。說不定這個羅剎是見到過過去諸佛的,所以懂得佛法!贝笫肯氲竭@里,便主動迎上前去,很有禮貌地向羅剎合十致意,說道:“善哉,大士!這半偈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來的正道啊!一切世間無量眾生,莫不為諸邪見網所覆沒,以致淪落在外道的法中,一輩子也聽不到這種空義妙法。大士啊!這半偈如同半個如意珠一樣,您是從哪里得來的呢?”
羅剎并不因為大士彬彬有禮的舉止與和婉入理的言辭而改變他的兇相。兩眼射出陰森森的綠光,逼視著大士,啟動著獠牙,外露血盆大口,冷冷地說:“你這個人,真太不懂事了。你現在對我說的這些話,對我說來,全都是一些廢話!我已經好久沒有吃過東西了,我現在正是饑火燃燒,難過到了極點。我正在到處尋找吃的東西,竟而連一點也找不到。剛才那兩句話,不過是我由于饑苦,心中惱亂,信口胡說而已,你還有什么好問的!”
八、許身奉持
大士并不驚慌,懷著虔誠的心情對羅剎說道:“可是,剛才您只說了半偈,名字既不完善,意義也不圓滿。如果您肯全部說出來,我將終生做您的弟子,奉侍您!
九、棄身求法
羅剎回答說:“你這個人,未免太也有些聰明過頭了。你也未免太過分地顧惜你的身體了。你竟而全然都不顧惜我現在饑餓成這個樣子。這還有什么好說的!”
大士仍然平靜地問道:“那么,您平常都吃些什么東西呢?”羅剎答道:“這個,還用得著問嗎?難道你真的連這個都還不知道?我要是說出來,是會嚇壞許多人的啊!”
大士說:“這倒沒有關系,F在這里只有我一個人,又沒有其他人,您盡管說吧,不要緊的!
這時,羅剎又走近大士幾步,眼睛里放射出貪婪的兇光,告訴大士說:“我平常吃的東西,只是曖乎乎的人肉,我喝的飲料只是那熱騰騰的人血。而我的福分又是很有限的,只能吃喝這個。我總是到處尋找食物,卻總是很難得到。世人雖多,可是他們都有他們的福德,何況還有諸天在守護著。我的力量又不足以殺死他們,實在是苦惱啊,苦惱!”羅剎說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現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大士一心只是想到求法,將此幻身,早已置諸度外。他很坦然地對羅剎說道:“只要您能將那另一半偈告訴我,我聽過以后,便當舍身供您一餐。因為我這色身,隨著生命的結束,總是要舍去的。那時也免不了要被虎狼梟鷲之類的飛禽走獸吃掉,并且也得不到一點兒福。倒不如現在為得無上正法,舍這危脆之身供養(yǎng)您吧!”
十、羅剎再驗
按說羅剎盡可把那兩句偈一說,把雪山大士攫來吃掉,也就可以了。可是,羅剎并不這樣做。他還要繼續(xù)進行考驗。他以輕蔑的口吻對大士說:“你算了吧!有誰會相信你說的這一套?有誰能夠證明你的話是可以信憑的?——哪里會有那么一個人,僅僅是為了八個字的緣故,便會輕易地豁出來一生中不能再次獲得的生命呢?”
羅剎不相信,大士只好再進行申辯。大士說道:“你呀!真正是太也不開通了。這事對我來說有什么困難的!這好比一個人施舍了泥瓦之器而獲得的卻是七寶之器一樣,我現在舍去這個不堅牢的肉體,而我獲得的卻是堅固不壞的金剛之身哪!”
“您認為沒有人可以為我的話作證明嗎?不,您說錯了,有許多人可以為我的話作證明的。首先,那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和四大天王,能夠證明我的話是真實的。其次,那些已經證得天眼通,正在為度脫無量眾生而廣修六度的菩薩們能夠證明我的話是真實的。還有,那無量無數的十方諸佛也能證明我為八字的半偈而不惜身命這一事實的!
十一、得后半偈
大士重法輕身,毫無悔意?简炛链,羅剎便道:“好!既然如此,你為那八個字能夠舍得軀命的話,那么,你好生聽著,我就為你說那半偈吧!”大士聞言,高興得無法形容,馬上解下圍在腰間的鹿皮裙,小心翼翼的敷設了法座,然后恭恭敬敬地執(zhí)弟子禮向羅剎說:
“和上!請坐吧!”
羅剎當然毫不客氣地就坐了,雪山大士于其座下,胡跪合掌啟請說:“唯愿和上,為我演說其余半偈,令得具足圓滿!
羅剎這才重吐清雅之音,啟動他那獠牙巨口說了以下八個字: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時雪山大士端然正坐,斂目凝思這甚深法義——多聞多思——接著,便在巖石、山石壁上、樹干上凡是可以書寫的地方,都寫上了這個偈,然后才從容不迫地穿好鹿皮衣,以免死后裸露。
十二、樹神勸阻
雪山大士一切準備停當,遂即攀登上一棵高高的大樹,準備由樹上投身殞亡。這時驚動了樹神,樹神問他道:“你攀到這樹頂上,想要干什么呢?”大士答道:“為酬謝偈價,我要從這兒跳下去舍身哪!”樹神說:“這個偈子有什么利益呢?也值得你這樣做?”大士說道:“啊,你也應當知道的呀!這個偈乃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諸佛所開示空法之道,義理深廣。我現在為此法而舍身,不為名聞利養(yǎng),不求人天福樂,我愿為一切慳惜自身輕慢法道的人作出榜樣,使他們不要因為有多少布施便起貢高,吾人應當為法捐軀如棄草木。”
十三、從容捐軀
說完這話,大士便毫不遲疑地縱身投向地面……
羅剎本是帝釋變化來試探他道念是否堅定的。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是否也有帝釋或者別的什么變化的羅剎——按:羅剎亦似阿修羅:男狀丑,女貌美——在考驗我們?見色聞聲,何處不是?逆境、順境,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即是男羅剎、女羅剎。吾人一念失照便會墮入羅剎圈套。安可不慎!以雪山大士為榜樣,經受得住“羅剎”的考驗才是。
十四、天帝禮贊
至誠心可以感動鬼神、感應諸佛。話說雪山大士由高高的樹上投身而下,眼看就要粉身碎骨。羅剎考驗至此,知已成功。正當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羅剎迅即恢復為帝釋本相。恰恰當著差一點兒就要墜地之時,雙手捧住了大士身軀,將他輕輕地安置在平地上。這時帝釋與諸天子一齊跪拜在大士腳下,連聲贊嘆:“善哉!善哉!真是菩薩,能大利益無量眾生,想要在這無明黑暗之中燃大法炬,因我愛惜如來大法,故相嬈惱,唯愿允許我懺悔過咎。大士啊!您將必定能夠成就無上正覺,那時請您濟度我等!碧斓坩尯吞熳觽,頂禮大士辭別去了。
十五、頓超成佛
這雪山大士便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由于為法忘軀,勇猛精進,故得超越十二劫,在彌勒之前證成佛果。
以上便是釋尊因地為雪山大士為求半偈而舍身的故事。
(據北涼曇無讖譯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圣行品〉第七之四。《大正藏》卷十二,449頁中—451頁中記述語體摘譯。)
- 上一篇:江南好——中國佛學院學僧頌
- 下一篇:《佛教倫理》——序二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靜波法師:因緣觀是觀事物存在的假象是不真實的
- 仁德上人:緣聚歌
- 靜波法師:因緣果報千差萬別 所以人生有缺陷
- 圣嚴法師:佛經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
- 大安法師:因特殊因緣導致八關齋戒破了怎么辦?
- 紹云法師:修道沒有一定功夫的人在緣上要注意
- 凈界法師:什么因緣能夠生天王?除十善業(yè)外加修四無量心
- 凈界法師:珍惜當下能夠聽聞佛法的因緣
- 正如法師:什么是萬物第一因?緣起
- 能弘法師:怎么用一念心性面對外在的因緣?
- 靜波法師:通達了因緣,就會當機立斷
- 法藏法師:如何調適解決與師長的惡因緣,才能夠安?
- 靜波法師:佛經中說“四大苦空”
- 智隨法師:命運、人生是怎么形成的?
- 靜波法師:出家人的責任
- 性空法師:性空法師:真正的閉關需具備這些因緣條件
- 靜波法師:腳踏實地 堅持不懈
- 慈法法師:聞凈土教法即是不退之因緣
- 靜波法師:學習認錯,能增上道德人格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