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當(dāng)下能夠聽聞佛法的因緣

凈界法師:珍惜當(dāng)下能夠聽聞佛法的因緣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臨走之前,把他所覺悟的道法放在音聲當(dāng)中,放在文字當(dāng)中,讓我們接觸這個佛法,產(chǎn)生一種道的種子。只要我們不斷地醞釀,就會產(chǎn)生道的水果出來。

  這就是為什么在《涅槃經(jīng)》上說,“大士所以舍全身而求半偈。”這個大士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jīng)》講到:

  他過去出生在一個沒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不是佛陀不想學(xué)教理,是沒有教理可以學(xué),這是個黑暗時代,已經(jīng)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大家都盲修瞎練。

  這位修道的仙人在山中打坐時,當(dāng)然修行從一個好人變成道人,他開始要回光返照,去注意自己內(nèi)心的活動,面對多生多劫留下的顛倒妄想,他一籌莫展。這個妄想難在哪里呢?因為它有菩提在里面,妄想你斷也不對,隨順也不對。

  你把它完全斷了,那就錯損菩提了,因為它的寶物就在里面;你隨順?biāo),?a href="/remen/liuzhu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流轉(zhuǎn)生死,所以妄想難就難在你是隨順不得,斷滅不得,難在這里。所以這位修道仙人不知道怎么辦,也沒有人引導(dǎo)。

  但是,他很用功地打坐,感動了釋提桓因。釋提桓因說:“喔,這位修道人這么精進(jìn),減少飲食,減少睡眠,要考驗考驗他。”

  這個釋提桓因,諸位知道,天人壽命很長,所以古佛出世時,釋提桓因也偶爾下來聽聽經(jīng)。雖然他回去以后忘掉了,放逸了,但是他至少聽過佛陀的經(jīng)典。所以他就來到了這個山洞,變成一個羅剎鬼。這個羅剎鬼就講出了半句偈,叫作“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我們一般人聽了也沒什么感覺,但是一個經(jīng)常在研究內(nèi)心世界到底怎么回事的人,他一聽就知道:哎,這是一個道,他已經(jīng)道出了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相貌。我們內(nèi)心世界是無常變化的,因為我們老是跟著感覺走,感覺是變來變?nèi)サ摹?/p>

  但是他只說出了病相,沒有說明解決的方法。就是這個生滅法怎么辦呢?是要把它斷掉,還是應(yīng)該保留,還是要怎么引導(dǎo)它呢?這第一句話說出了人生的病相,但是沒有開出藥方。

  但是這句話也夠這位修道人震驚的了。他走出山洞,就跟羅剎鬼說:“剛剛那半句偈頌,是您老人家說的嗎?”羅剎鬼說:“是我說的。”他說:“這半句偈是你想出來的呢,還是有人告訴你的呢?”羅剎鬼說:“我哪有這個智慧想這句偈頌?zāi)兀磕鞘俏乙郧坝H近過古代的佛陀,聽他講出來的。”

  這修道仙人非常歡喜!他說:“你可不可以把下面那句話也告訴我?”羅剎鬼說:“可以。〉俏椰F(xiàn)在肚子很餓,你得讓我吃飽飯才有力氣講。”修道仙人說:“那你吃什么呢?”羅剎鬼說:“我吃人肉。但是最近我接觸的人都是福報很大的,我沒有辦法吃他們。”

  這時修道仙人就想:我與其愚癡過一生,倒不如把我的色身供養(yǎng)給他好了,成就道法,追求永恒,以這個短暫的生命,換取永恒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的前生就跟他商量:“這樣子,我把我的肉給你吃,你把半句偈告訴我。”

  羅剎鬼就說:“那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騙我呢?”他說:“這樣子,我跑到山上去,你在下面等著。你講半句偈,我聽到以后就往下墜,墜了以后這個尸體就歸你吃。我在空中的時候聽到你半句偈,這半句偈就歸我。”

  這個時候羅剎鬼就說了:“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修道仙人聽了大歡喜!這個仙人快要墜地時,釋提桓因被他感動了,馬上變成一張寬大的床座,把仙人給承接起來。然后向仙人頂禮說:“你如此精進(jìn),有一天成就時,希望你來度我。”

  那么后半段就很重要了!就是我們一開始修行時,要做一個好人,鼓勵自己多做善事,少做惡事。但是你看到自己內(nèi)心世界就像猴子一樣妄想紛飛,怎么辦?你壓它是壓不過的。

  所以,在《楞嚴(yán)經(jīng)》中,就是先安住,生滅滅已,你在生滅的心中,其實有一塊不生滅的田地,你把它找出來。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不全部是生滅,也不是如此的不堪,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有一個光明的地帶,只是沒找到而已。

  你找到那個地方安住,就可以站在不生滅的角度去調(diào)伏生滅的這一塊。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寂靜,一種安穩(wěn)的寂滅為樂,那種快樂是真實的快樂。

  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他自己做出了榜樣,為法舍身。佛陀在因地時求法,不是說兩個眼睛一閉,雙腿一盤就是修行了,他也是要遵守道法的引導(dǎo)。他就是為了這個道法,寧可舍掉生命來追求心中的道法。

  “今佛法流布,賴迦葉阿難二祖徹底悲心,人皆視作等閑。”

  我們今天生長在末法,佛滅度后兩千五百多年,能夠看到佛陀道法的傳承,有兩個人是值得我們感恩的。第一個,迦葉尊者。佛滅度以后的第一個結(jié)夏安居,迦葉尊者召集了五百阿羅漢,請大家暫時不要滅度。

  他說,我知道諸位的心情非常的悲傷,都急著要入滅了,因為佛陀的光明失掉了,這些小星星留在世界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身為阿羅漢他沒有徹底地發(fā)菩提心,所以也沒有太大的悲心。要滅度之前迦葉尊者就打板集眾,請阿羅漢暫時不要滅度,因為要結(jié)集經(jīng)典,把佛陀的道法傳給后世。

  另外,阿難尊者也做了同樣幾件事情。在大乘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一塊,他們也做了大乘的結(jié)集。所以這兩位祖師,一位初祖的迦葉,一位二祖的阿難尊者,才使令我們可憐的末法眾生看到了經(jīng)典。所以我們不能當(dāng)作這是一般的因緣,這是很特殊的因緣。

  我們看總結(jié)。“殊不知恒沙世界,無量劫中,妙法名字不可得而聞也。”我們要想想看,在無量的因緣當(dāng)中有多少個世界。這個恒沙世界指的空間,有多少個時空當(dāng)中,多少的眾生糊里糊涂地一天過一天,根本沒辦法得到佛陀教法的引導(dǎo)。

  “妙法名字”,就是佛法的名相引導(dǎo),沒有得到佛法教法的引導(dǎo),當(dāng)然不能做出改變,只能活在妄想。所以,這意思就是說,其實我們能夠遇到教法,是不簡單的因緣。過去生也結(jié)了很多的善根,所以我們必須繼續(xù)地努力。就是說,我們面對一個錯綜復(fù)雜的思想(妄想就是思想)。

  那么佛陀對思想,看經(jīng)典上是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一切業(yè)障海,皆由妄想生。”一個人會起貪瞋癡的煩惱是有原因的,他一定先打妄想。你想石頭為什么不起煩惱?因為它不打妄想。所以妄想是可怕的,這是第一點。它是一切罪禍的根源。

  但是你不著急消滅它,你再聽聽佛陀講的第二句話。佛陀又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陀也贊嘆了思想,你之所以能夠發(fā)菩提心,之所以能夠調(diào)伏煩惱,之所以有臨終正念,因為你有思想,你還真斷滅它不得。

  所以,這個時候就很復(fù)雜了。你不能斷它,也不能隨順?biāo)D窃趺醋瞿?后面佛陀會一步一步地告訴我們,是有方法的。這就是說,清凈的道法的傳承是很不簡單的。

  你看釋迦牟尼佛為了求半句偈尚且舍身,那么我們現(xiàn)在得到佛法,是不是應(yīng)該珍惜呢?因為這是我們解脫的一個很重要的希望。這是結(jié)勸,蕅益大師勸勉我們珍惜當(dāng)下的因緣,就這個意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