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進善之階段

  人生進善之階段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丹陽正則女中講──

  今天提出一個與人生非常切近的題目,這題目就是“人生進善之階段”。

  一、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釋起來,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來解析一下,可先分作兩大干:一、理性,理是普遍貫通的,與之相對的就是事相。我們?nèi)绻讶松馕鲩_來,可以分作理性與事相兩部分。二、事相,就是事實上的人生相,依此以顯出我們是人的,這就叫事相。在這事相部分,又可以分成三類:甲、根塵:根塵是佛典上特定的名詞,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普通稱之曰五官。與五根相對的是五塵,耳聽見的謂之聲塵,眼見的謂之色塵,鼻嗅的謂之香塵,舌辨的謂之味塵,身接的謂之觸塵,還有一部分的法塵。這五根、六塵,是人生中分析出來的物質(zhì)部分。乙、心識:關(guān)于心識的分析,肯先要知道人生不但有物質(zhì)的部分,而且還有精神的部分,心識就是人生的精神現(xiàn)象。分析來講,可以分成四類:(一)前五識,即由眼、耳、鼻、舌、身五根發(fā)生出來的五種不同知識,五識是根據(jù)五根而發(fā)生的,所以不能獨自的存在。(二)意識,這意識就是第六識,前五識僅有感覺,而這第六識能構(gòu)成有系統(tǒng)的知識和思想,來完成人生的一切。對于人生的精神部分,要詳細的分析起來,尚不止此;五識所依有意識,而意識背后還有(三)意根。如見色依于眼根,聽聲依于耳根,所以意識也并不是憑空發(fā)生出來的,而是依意根發(fā)生的。(四)在意根后面,還有一個識叫藏識。這個藏識,什么都被他所包藏,與庫藏一樣。無論什么東西,都可以包括在里面,等到要用的時候再一樣樣拿出來。譬如十年二十年前所經(jīng)過的事情,到了現(xiàn)在,如果要用著它就馬上可以把它復(fù)現(xiàn)出來,宛與目前所做的一樣;這就是藏識的功能。無所不包羅、無所不收藏的藏識,是廣博無涯的,但它是意根最親切的根,同時還是為意根緊緊吸住的東西,為意根拘執(zhí)為我。丙、分位:時間空間及人生所經(jīng)過的生老病死等,謂之分位,是根塵、心識離合變化而附現(xiàn)出來的,并沒有獨立的性質(zhì)。在事相里,最重要的還是心識,心識中還有心所:在意識上所起的心理作用是很多很多的,這就是五十一心所有法;在前五識,共有三十四種心所有法;在意根上有十八種心所有法;在藏識上最少,祗有五種心所有法。如果要詳細的解說,佛書中有一部比較清楚的百法明門論。講到許多心所有法分配到各心識的,還有一部八識規(guī)矩頌。

  現(xiàn)在,再將人生的善與不善,區(qū)別分析一下。人生的所謂善,是能夠使本身的性質(zhì)成為純粹優(yōu)美,同時還能領(lǐng)導(dǎo)大眾,為大眾解除痛苦,使大家安寧利樂,這就叫做“善”。與此相反的,就叫“不善”。在這善與不善的兩者之間,還有一種“非善非不善”的,佛典上稱它為“無記”,因為沒有辦法來記別它是善與不善的。包括這善與不善以及無記而最復(fù)雜的,常首推意識,所以意識的變化很多。意根的性質(zhì)最為特別,它既非善又非不善,所以也可以稱它為“無記”;但它雖然是“無記”,而它的性質(zhì)是暗蔽的,如一間暗室一樣,故是有覆性。藏識與根塵,亦同為無記性。至于理性,本來是清凈的。事相雖然未是清凈,但可以用改造的方法來使它清凈,所以也可以說是可能清凈的。

  二、進善之階段

  在古今的圣賢豪杰,他們對于人生都抱有一種改良的目標(biāo),努力進行于改善。至于改善的階段,約可分為下列五種:

  一、生活之改善 人在世界上,脫不了經(jīng)濟與政治:人群的社會生活,非經(jīng)濟不為功;至于政治,它能調(diào)劑保障人群社會生活的安寧。所以,我們要改善人生,首先要改善經(jīng)濟與政治,也可說是人生根塵部分的改善。

  二、德行之改善 這就是道德行為的改善。在佛學(xué)上說起來,就是戒律,比較生活之改善還要密切。孔子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他就是叫人提高人格,成就德行。所以德行之改善,就是倫理道德,對于人生之改善及于人身五根前六識之分齊。

  三、定心之改進 前面所講的德行,在佛學(xué)上謂之戒律,它自有充分的力量來規(guī)范我們,改善我們,但還不能把我們提高到超人的地位。這因為在道德行為的改善上,只做到五根六識的改善,還不能將這最復(fù)雜最活動而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意識,集中在一處而積極改善的原故。所以、定心最著重于意識;定就是將心的力量集中統(tǒng)一起來,所以定心的改進更為深刻。本來定心改進,又可以叫做精神上的修養(yǎng),中國古時候的道家,也都有這種精神修養(yǎng)的。假使能夠修得禪定初步的功夫,差不多是另進入了定心的世界,定心世界與現(xiàn)在的世界性質(zhì)完全不同,因為它是超過欲界之外的色無色界,于是這個人就到達了超人生的地位。但這還不過是第三種階段,祗能做到意識分位上的改善,沒有把意根改善過來。

  四、凈慧之改進 凈慧是證明本凈理性的真慧,它能消滅照破一般的黑暗而使之光明起來。我前面已經(jīng)說過,意根是黑暗得像暗室一樣,所以必須以凈慧的光明來消滅照破這種黑暗,使意根澈底澄清起來。永遠清凈,即所謂轉(zhuǎn)六七識成為妙觀察、平等性智。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此處,則他已成為超超人,或為菩薩了。這是人生進修中的第四階段。

  五、凈善之圓滿 如已進修到這樣地步,還決不能就此中止,必須要更進一步,使無記的藏識與根塵澈底改善而達到第五階段凈善之圓滿。因為意根雖然經(jīng)過努力的改善,而藏識根塵還未澈底清凈,所以還要更加努力,進而到達凈善之圓滿的階段。像這樣,才算是到達了佛學(xué)上人生進善的究竟,并且這個人就可以被稱為佛了。

  (胡夢蝶記)(見海刊十六卷十二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