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信士女之學佛以完成正信為要素

  清信士女之學佛以完成正信為要素

  太虛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廣州佛教居士林講──

  以我觀察整個佛教所得的結果,佛教自從印度傳至中國,從中國復傳至日本等處,在佛教史上雖分宗別派,有各種宗派的區(qū)別,但這是因佛法流傳到各時代各處所隨機緣之所宜而發(fā)生的,決不是佛法本身原來有什么差別。所以、各宗派的稱呼,在佛法的本身上,是毫無意義。因為、各宗派是后世的佛法的支流,是一種方便,溯本還源,皆歸于佛的大圓覺海。生今之世,科學發(fā)達,知識進步,交通便利,人類對于無論什么學術,都可從交換意見中截破隔膜,融會貫通;而佛法中人若對于佛法還存各宗派的觀念,那是殊失現(xiàn)代佛教的真義了。

  現(xiàn)在中國各處,差不多都有居士學佛的團體組織,有的叫做居士林,亦有別的名稱。但觀這些團體所作的事業(yè),有一部份是偏重佛理的研究,有一部份是偏重念誦、修持,有一部份則偏重宣傳佛法,做社會慈善的事業(yè)。雖各有所偏重,實亦各各相通。如偏重學理的,亦兼修持或宣傳;偏重修持的,亦兼研理或宣傳;而偏重宣傳的,亦并非撇棄了研理和修持。

  居士、這個名詞,在中國已很普遍流行,凡是學佛的男女,都指為居士。依佛典的原義:居士、并非專指學佛者,乃是社會上一般對素有學行者的通稱。如經(jīng)中每說:‘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此國王、大臣,是政治界的人物;長者和居士、都屬于一般社會的。長者、如社會的士紳,為眾人所推重者;居士、即士、農(nóng)、工、商中能安居樂業(yè)之士。故知長者、居士,都是社會一般的稱呼,而居士尤非專指學佛者。在家學佛者的專名,在佛典中是優(yōu)蒲塞和優(yōu)蒲夷,譯作近事男和近事女,即親近承事三寶者;亦譯清信士和清信女,即在佛法中已成就清凈正確的信心的男子和女人。但往往有誤會的,以為優(yōu)蒲塞和優(yōu)蒲夷,是要受過五戒者方可稱呼;實則不然,只要皈依三寶,成就清凈正確之信心,皆可名之為優(yōu)蒲塞和優(yōu)蒲夷的。然依中國的習慣,向來是以居士代替了在家學佛者的稱呼,故有居士林等等的成立。則知所謂居士,已非佛典中所說居士的原義,已是在家學佛者的專門名詞了。這樣說、學佛的居士,就是受三皈以上具足清凈正信的士女,也就是優(yōu)蒲塞和優(yōu)蒲夷;而優(yōu)蒲塞和優(yōu)蒲夷學佛最重要的條件,必先具足信心,從這信心為出發(fā)點,才可建立一切佛化的事業(yè)。所謂佛法如大海,非信莫能入;‘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學佛、從凡位至圣位,必須經(jīng)過信、解、行、證的四個階段,而程序上則以信為最先,可見信與學佛的重要了。但如何能建立起清凈正確的信心呢?這就要對佛法僧三寶有真正深刻的認識,使自己尋常在起心動念之間,乃至說一言,行一事,都依佛法為軌道,以三寶為準的,這樣繼續(xù)無間的做去,便可成就清凈正確的信心。

  說到對于三寶有正確深切的認識而成就凈信,這認識已到于“解”方面的工作了;故信雖居解之前,同時亦徹于理解之后,即對佛理有相當?shù)幕蛏羁痰难芯?從三寶中得到正確的認識,使此心和三寶融合毫無障隔,始可樹立正信。若做不到這一層,至少也要概括的認識,除了佛、是我的真正皈依處,其他一切天神地祗,一切宗教和一切學說,比較研究的結果,皆不足以為我的真正皈依處;對佛有了這樣認識,凈信自然產(chǎn)生了。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往往信了佛教,同時也信別的宗教的神鬼,或別的學說的主張,這樣信佛,便沒有清凈純正的信心;原因就是對佛沒有深刻清晰的認識,所以信心不能專一。對于佛既如此,于法于僧,亦復如是。要知其他一切宗教學說之法,都是有漏雜染的不究竟法,唯佛法是無漏清凈的究竟法;而僧乃是依佛法修學傳承佛法的圣賢,亦非普通的宗教徒及一切學派的信徒所能相比的。對三寶有這樣認識,此信方算清凈純正。故信解行證的程序,雖先由信而解,亦須由解而信;由解而信,方是凈信。

  雖由勝解而生凈信,但能真正成就凈信,亦非易易;須從信解上再起相當?shù)?a href="/remen/xiu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修行,在自己平常的日用行事中去體驗。體驗到所得的法益,如寒天飲水,冷暖自知,深信佛是不誑語者,佛法是毫無錯謬的,則此凈信豈非更進一層了。如修五戒或修十善,或修六度、四攝諸法門,五年或十年之后,若得煩惱漸除,智慧開朗,解決環(huán)境的迷悶,發(fā)見人生的真相,信知依佛法行,果然無謬,則推而上之,對于三乘所證之圣果,及佛果之依正莊嚴的功德,都可以信受無謬,而且知道自己修行也的確能至那種境界的。那末、這個凈信,便更加根深蒂固的充實起來。故雖由解而信,使信純正清凈,而更須由解而行,信心方能更加充實,不落于空虛。

  因此、學佛者須先具有凈信,然后由解成立凈信,由行充實凈信;這充實凈信的結果,便是做到實證了。所謂證,就是從原來信心中所信的得了實際的證明;從這實際上得到的證明,就是完成了凈信。故經(jīng)論中講到信,有三種:即信實,信德,信能。信實者:信有緣生因果的實事,更信諸法實相的真理。信德者:信有三寶一切的真凈功德,知此功德,即從實事實理中所成就。信能者:即信因能成果,信一切眾生皆有證此實事實理之可能;如佛能了生脫死,眾生亦能了生脫死,佛能具諸功德,眾生亦能具諸功德。由此、此一信心,不但由信清凈,亦由解成立,由行充實,而由證方知。

  故雖學佛者皆應具有清凈正確的信心,而真正做到清凈正確的信心,就非常不容易;必須完全做到信解行證,方算是圓滿成就清凈正確的信心!

  日本有凈土真宗,其講信、解、行、證,與中國所講的不相同,他的次序是解、行、證、信。明信心真正成就之后,一切的一切,都可與佛相齊;由解、行、證、成的信心,方算是真正完全了信心。如此之信,含甚深義,與我前來所說之意義,亦多相符;因真正的凈信,確須證到了佛果才算圓滿。

  信、雖然如此高深難能,但我們現(xiàn)在既能皈依三寶,便可以產(chǎn)生了清凈信心;作了清信士與清信女,而成立居士林等佛教團體,來研究佛理,修持佛法,弘揚佛化,F(xiàn)在貴林的清信士與清信女,當然對于三寶已有相當?shù)牧私夂托蕹?所以我把這個信說得如此高深,無非要使各位知道信之難能可貴,而更加勇猛精進地在信中求信,以期完成凈信,臻到信的極高峰!

  (竹摩記)(見海刊十七卷三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