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見佛含笑往生的清朝朱氏善女人
底下跟大家報告第二十九則故事。這一則故事這位善女人就是剛剛我們講的許妙德的姑媽,同樣是姓朱,朱氏五十九歲走。剛剛講這個朱氏是四十四歲走,她的姑媽也很年輕走五十九歲就走了,但都是同樣走的很自在。朱氏法名妙圓,也就是節(jié)婦許妙德的姑媽。朱氏嫁給許蔗如,在清宣宗道光元年時丈夫去世,就是公元一千八百二十一年。兒子們也都成家立業(yè)了,于是就把家產(chǎn)分了。朱氏的第三個女兒法名叫做立修,從小許配給姓徐的,但是尚未嫁過去丈夫就死了,后來她還是到徐家去守寡。不過她經(jīng)常住在娘家,和母親在娘家設(shè)立的佛堂里共同修行。古時候的女人很遵守從小所訂的婚約,所以還沒有嫁過去,先生雖然死掉了,還是到先生的家里去守寡,你看學佛的善女人就是很值得贊嘆。她們除了早晚念佛之外,每天禮大悲懺及凈土懺各一時,并誦三卷《金剛經(jīng)》,其他的時間一概念佛,不談其他的閑雜之事。遇到放生或是救濟貧困苦的事情,都竭力去做。所以朱氏跟另一個朱氏他們兩個的差別是,這位朱氏的姑媽修的比較雜,另一位朱氏姪女修的比較專。
清宣宗道光九年七月,也就是公元一八二九年許妙德去世,就是這位朱妙圓的姪女去世之后現(xiàn)出往生的祥瑞之相,于是她的姑媽朱氏說:我不會長生不死的,我也想走了。所以往生的瑞相可以啟發(fā)人的信心,從這個實例也可以得到印證。
到了八月二十九日的晚上,她叫女兒說:剛才聽到鐘鳴的聲音,已經(jīng)是清晨三點鐘了,今天我的精神有一點疲倦不能進佛堂禮佛、誦經(jīng)、念佛,你可以大聲念佛,這樣我聽你的聲音,也等于用觀想的方法在做早課?梢姷盟m然很疲倦了,對于做早課的用功也不敢懈怠。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學習了,做早晚功課不能缺。女兒做完早課之后,就侍候母親吃藥及粥,朱氏說:吃這些有什么用呢?我沒有別的什么事了,我只是在等佛來我就去了。從朱氏跟自己的女兒所說的這一段話我們知道,她對世間沒有眷戀,也是一心一意的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她最小的兒子哭泣著說:我們做兒子的尚未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及教育之恩,您怎么忍心現(xiàn)在就突然要去了呢?朱氏笑著說:我的兒女雖然很多,不過我修學凈業(yè),塵世間的情愛恩怨之事,早已不放在心上了。
真的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諸位在家菩薩,這點就是你要去用心做到的,男女夫妻之間的感情、兒女父母之間的親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將來臨終才不會造成你往生的障礙。這點是諸位在家菩薩要努力的地方,知道嗎?知道。有一天你一定會遇到的。她就叫兒子去請幾位出家人來,并且要求子女們輪流念佛。出家人來了之后,她就清洗干凈,從下午一點起一直到晚上一點之間,她都跟隨大眾默默念佛。臨終前這位朱氏忽然張開眼睛說:接引佛(接引佛就是阿彌陀佛)來了,接引佛來了,你們趕快焚香頂禮。所以臨終還沒有斷氣見佛來了,對不對?對。于是她就含笑閉上眼睛往生了。含笑就表示心情非常的歡喜,如果走的很痛苦、很傷心、很難過,會不會含笑?不會。這時候窗外忽然有一道白光緩緩的向西而去,大家都很驚異。
當時五十九歲,年紀也不大,所以這一位朱妙圓也是臨終見佛正念走的。而且含笑閉上眼睛往生,很自在。對于兒女的塵世情愛不放在心上,就一心念佛等佛來,佛來了就走。真的佛來了,她馬上閉上眼睛走了。是不是念佛念到這樣就畢業(yè)了?是。
我們一生念佛,就等待臨終這一刻佛的現(xiàn)前,我們馬上就走。這一刻我們用一生的時間等待,但是你念佛一定不能退心。你對于世間的情感,能看的開、放的下,你真正有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后盡心盡力的去修行,隨緣隨分的去利益眾生,那你的生命不是很有意義嗎?你的人生最后的結(jié)局一定是美好的。阿彌陀佛一定在你臨終現(xiàn)前,來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善女人有的走的很年輕,三、四十歲就走的、四十幾歲走的、五十幾歲走的,都走的很自在。誰說生命一定要活到長命百歲才有意義才有價值,對不對?只要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幾歲走的,都走的很有意義,都走得很有價值,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道理?有道理。
希望師父跟大家報告這些善女人念佛修行往生的故事,對大家的修行往生凈土有所助益。
- 上一篇:預知時至端坐往生的清朝許氏善女人
- 下一篇:彌陀愿力不思議,廣度眾生大無邊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大安法師: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宏圓法師:要想往生就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夢參法師:學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凈界法師:臨命終時要記。和虏豢盎厥
- 凈界法師:如何才能往生?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調(diào)伏到很低
- 天因法師:臨終時的正念很要緊
- 凈界法師:往生的心態(tài)比念佛數(shù)目更重要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凈界法師:為何臨終時所見到的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 凈界法師: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妙江法師:親歷了母親的往生
- 道亮法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大安法師: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印光大師:怎樣念佛才能往生?
- 宏海法師:臨命終時關(guān)鍵就看愿力在哪方面重
- 靜波法師:帶業(yè)往生要有船
- 印光大師:什么人念佛不能往生?盲聾暗啞者能往生嗎?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