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jìn)者得早成佛

  精進(jìn)者得早成佛

  日日都是時間在過,時時要護我們的心,將我們的心念一定要保護在我們的心靈道場,不要讓我們的心四處流竄,還是要專心一念。

  《無量義經(jīng)》道場的盛況,除了比丘與菩薩之外,還有那個國家所有的,從國王、大臣,一直到全國人民,都有共同的一念心,那就是追求佛法、大乘真理。所以,佛陀四十幾年的講經(jīng),一直到四十二年后,完全來做一個大變化。過去循循善誘,現(xiàn)在要真實舍方便;過去隨機逗教,適應(yīng)眾人的根機,現(xiàn)在佛陀完全將要暢演本懷。

  前面我們說過了,這些比丘、羅漢,都已經(jīng)得到真正解脫,那種的心境。接下來還有大莊嚴(yán)菩薩,就是大眾中一位代表者。大莊嚴(yán)菩薩當(dāng)然是大菩薩,他看啊看,大家都這么的寧靜,心都已經(jīng)歸于一志,那就是追求真理,這種的心境。這樣看來,是時候了,所以就領(lǐng)導(dǎo)當(dāng)場菩薩眾,有八萬菩薩從坐而起,看大家定意具足,開始就要請法了。

  ⊙[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于空中旋轉(zhuǎn)來下。]《無量義經(jīng)德行品第一》

  這是在《無量義經(jīng)》里,當(dāng)然要有那種禮節(jié),所以[頭面禮足]。佛,一位,八萬多人都在那里,加上了比丘,這么多人要如何禮足呢?是我們的心境,人人五體投地,就是內(nèi)心要有那種敬重、恭敬的心,觀想,好像佛就是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頭、我們的手,全都投觸在地面上,手摸在佛足上面。這是一種觀想,所以叫做[頭面禮足],表示最敬禮。

  然后[繞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那時候禮足之后,大家的心會很歡喜,還是這樣繞,可以繞佛,好像人人都有從佛的面前走過,這叫做繞佛。不管你是頂禮的虔誠,或者是繞佛的時候,人人都從佛的面前過去,如規(guī)、如矩、如法,這樣在轉(zhuǎn)*輪,這是表示恭敬的心。恭敬,那就是供養(yǎng)。恭敬供養(yǎng),用什么來供養(yǎng)?[燒散天華、天香]。

  因為在印度那個地方,在曠野中樹木較多,所以比較有很多的草,就有很多的蚊蟲,可能是這樣,所以就燒散,讓它驅(qū)散掉很多的蚊蟲,而且會發(fā)出香,草香的味道,很香。這是表示清凈那個道場,讓那個道場的氣味散發(fā)出來,這是[天華、天香],在那個叢林里面,有一種很好的氣氛在道場里面。

  [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于空中旋轉(zhuǎn)來下。]就是這樣,抬頭看,所有所有的供物都從天而降。這應(yīng)該是要表示六欲諸天來供養(yǎng),天華亂墜的意思。

  ⊙六欲諸天來供養(yǎng),天華亂墜遍虛空。

  不只是人間在恭敬,在這六欲天里面,有物質(zhì)的天人,都盡他們的歡喜、恭敬、虔誠的心來供養(yǎng)。這是在描述那個道場的莊嚴(yán)。

  比丘、菩薩、人間、天人,都是那么恭敬的心,共同在這個道場里在等待。是時機了,佛即將要說法。這是一個多么微妙的道場。其實說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心靈道場。我們也是很期待可以接觸到佛法,佛法到底哪一句話能夠觸動我們的心,能夠讓我們終生奉行?佛入心、法入行,能夠好好的讓我們終生奉行,這也是人人心靈中的期待。

  這個時候,佛也看到時機了,是時候了,該說法,該說真實法,那就是佛陀心靈本懷的法。這是在《無量義經(jīng)》描述著這段人的心境,將要與法接觸的那種恭敬的心。

  《法華經(jīng)》我們已經(jīng)說到:[(是諸王子供養(yǎng)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yǎng),雖復(fù)讀誦眾經(jīng)而不通利。]

  我們要知道,有二萬日月燈明佛,皆同一個名,同姓、同名,可見佛的精神理念不斷地延續(xù)下去。二萬也有次序,二萬的第一位,二萬的最后一位,這個過程中,精進(jìn)的就是早成佛,愈精進(jìn)的,那就是第一位、第二位……,看他的精進(jìn),所以[精進(jìn)者得早成佛,懈怠者雖有成佛之日,亦遲劫數(shù)]。

  ⊙精進(jìn)者得早成佛,懈怠者雖有成佛之日,亦遲劫數(shù)矣。

  精進(jìn)的就早成佛,若較懈怠的就較慢。其實,這也是在告訴我們,人人心本具佛性,我們?nèi)巳巳羰蔷M(jìn)一點,我們內(nèi)心的佛就早成。常常跟大家說,佛性人人具有。我們?nèi)裟茉缛瞻l(fā)見我們本具的佛性,這叫做明心見性。

  凡夫心就是無明,整個心鏡都模糊了,所以我們必定要用功,要洗滌我們心靈的垢穢,貪、瞋、癡、慢、疑種種的煩惱垢穢,要從我們的內(nèi)心將它掃除,清理得干干凈凈,這樣叫做明心。明心,自然我們就見性,佛入我們的心。

  常常跟大家說,[以佛心為己心]。其實,佛心是我們原來的本具佛性,我們的本性佛若是浮現(xiàn),所有一切萬法真理都是在我們的心里,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說,精進(jìn)得早成佛。我們?nèi)羰蔷M(jìn)的人,將我們的心,無明、煩惱趕快趕快去除,真正解脫。

  若是懈怠的呢?有啦,同樣有成佛的日子,因為佛性人人本具,絕對有成佛之日,只是比較慢,所以[懈怠者雖有成佛之日,亦遲劫數(shù)]。[劫]就很長了。會比較慢,是慢多久呢?用[劫]來算。那(時間)就很長了。

  我們還是要趕快提醒自己、警惕自己,要趕快從內(nèi)心清除無明,讓我們能夠早日[明心],讓我們能夠提早[見性],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解脫啊!

  在日月燈明佛的期間,經(jīng)過了二萬位日月燈明佛,到最后這位,成佛之后,有他的孩子也來出家。在這當(dāng)中,他就傳法給妙光菩薩。

  妙光(菩薩)就有八百弟子,八百弟子里面包括八王子,這就是表示法脈相傳。八百弟子中也有懈怠的人,懈怠的人還是[當(dāng)來],也能等到[當(dāng)來],也會成佛。所以,前的佛與未來的佛,在八百弟子中也有這樣的懈怠者。其實,在這八百弟子中,那位懈怠的人,就是現(xiàn)在在法華會上起來的啟機者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真的有懈怠嗎?其實,在過去古雷音王佛的時候就已經(jīng)和釋迦菩薩同世了,當(dāng)時的古雷音王佛為這兩尊菩薩前后授記成佛。他這樣看看,雖然彌勒菩薩智慧具足了,但是眾生緣還未具足。

  雖然有智慧,有智慧不一定很精進(jìn),真正的精進(jìn)就要入人群中,真的去與人群結(jié)好人緣。有智慧還要有福,福就是眾生的好緣,所以就要用這段很長的時間去結(jié)好眾生緣。這眾生緣結(jié)得真久,到現(xiàn)在釋迦佛已經(jīng)成佛之后,現(xiàn)在釋迦佛才又為他授記,還是未來當(dāng)來人間的佛。

  ⊙[八百弟子],明懈怠者猶待當(dāng)來。前云八百弟子,正謂此處顯彌勒是八百中之一人。

  他在妙光弟子中的時代,名字叫作求名。這名字與人的個性一樣,就是愛好名利。我們的心若有名利,心就操煩多了,有一缺九,明明我就得很多了,好像還有缺一點點。這種的名利心常常都在心里,所以[是其名利勞役其心]。我們的心都被名利將我們驅(qū)役住,將我們拘束住,因為我們貪名,我們著利,所以有很多的事情,你應(yīng)該要舍,你要付出,卻是舍不得,就貪念多。

  所以,這個名利就是[勞役其心,分神耗志者]。他若是還有這個貪念,他無法立他的志愿,所以他會分神耗志,這個精神還是貪著在那個利欲里面。所以,求名菩薩就是有這樣的毛病。

  ⊙號求名者,是其名利勞役其心,分神耗志者。

  所以,[求名]就是貪著利養(yǎng)。你要求名,就是為了要貪著利養(yǎng),這個利養(yǎng),利我也要,受人恭敬尊重我也要,每樣我都要,這種貪著利養(yǎng)。出家了,還貪在要受人來供養(yǎng),這樣也是很辛苦,要真的能夠脫離煩惱無明,也很困難——脫俗都困難了,何況是脫離煩惱呢?有了名聞利養(yǎng)這種心,他雖然現(xiàn)出家相,也還沒有脫俗,同樣要享受。像這樣,很辛苦。

  ⊙求名貪著利養(yǎng)者,自于經(jīng)義不能通利,故被號求名。

  所以[自于經(jīng)義],你若是有貪著利養(yǎng),對經(jīng)典的意義無法通達(dá)。因為我們的心,每天、每天都在得失中,要如何才能得到很多人來供養(yǎng)我們,這種的心念,在外面云云無法收攝回來,對人間的人、事、物理,怎么能夠通達(dá)呢?只是一直要奉承人,想要得到更多,沒有想到我們應(yīng)該要如何付出,人、事、物理中,我們要如何才能清楚。對人、事、物理都無法清楚了,何況說,經(jīng)是道,這個經(jīng)——道理,就無法很通徹了解。雖然很會誦經(jīng),但是經(jīng)典里面的意思都不懂。

  各位菩薩,我們?nèi)羰怯羞@種求名、利養(yǎng),在經(jīng)義里面絕對無法通達(dá)。所以,我們?nèi)粲羞@樣的習(xí)氣,我們要趕快去除,將我們的心,讓它明心,讓心明,回歸我們的本性來。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