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轉法輪
22.轉法輪
馬勝正在鹿野苑修習著苦行。一天,他坐禪之后,看到遠處有個沙門朝他而來。當這人走近時,他才發(fā)覺原來是悉達多,于是便立即跑去告訴其他四人。
拔提說:“悉達多半途棄道。他吃飯、喝乳、又和村童共聚。他實在令我們失望。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與他招呼。”他們五個決定不到大門迎接悉達多,又一致同意就是他自己進來鹿野苑,他們也不會理會他。但到頭來所發(fā)生的,卻與此全不相同。
當悉達多行進大門,他們五個都被他散發(fā)著的莊嚴威儀所攝,立即站立起來。悉蓮多像是全身發(fā)光似的。他步行的每一步都顯現出一種罕見的精神力量。他那像能透視的目光,把他們原想給他白眼的意念全然改變。憍陳如走上前替他拿缽。摩男拘利趕往拿水來給他洗手腳。拔提拉上凳子給坐下。額鞞找了一塊大棕櫚樹葉替他扇涼。馬勝則站在一旁,不知道應該做甚麼才好。
悉達多洗完手腳,馬勝才發(fā)覺自己可以奉上一碗清水。他們五個圍繞著悉達多而坐,而悉達多慈和的跟他們說:“兄弟們,我己找到了大道。我準備也讓你們知道。”
馬勝對悉建多的說話半信半疑。也許其他,的幾個也有同感,因此很久都沒人回應。最后,憍陳如吞吐地說:“喬答摩你半途棄道。你吃飯喝乳,又和村童一起。你怎可能會證得解脫之道?”
悉達多望入憍陳如的眼里,問道:“我的好朋友憍陳如,你認識我已很久了。在這段時間里,我曾有對你說過謊話嗎?”
憍陳如承認他沒有。“是真的,悉達多,我從未聽你說過假話。”
佛陀說:“那你們都聽著吧,朋友。我證得大道,也希望讓你們證得。你們將聽到我第一次說法。這些法并不是我所恩惟而得的。它是我直接體證的。請你們平靜地,留心專注的聽。”
佛陀的聲音那么充滿靈性上的威嚴,他們都合上掌來望著他。憍陳如代表他們說:“我們的朋友喬答摩,請你發(fā)慈悲心,把大道給我們說教吧。”
佛陀平和的開始說:“兄弟們,每個人都應該避免走致兩條極端的路徑。其一是把自己沉醉于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則是以異行和苦行來把身體的需要剝削。這兩種壓端行為都必然導致失敗。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帶領我們達致了悟、解脫和自在。它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的八正道。我就是依這八正道而得證了悟、解脫和自在的。”
“兄弟們,你們知道為甚么我叫它正道嗎?這是因為它并不需要我們對苦惱逃避或抗衡,而是令我們可以直接面對痛苦,因而得以把痛苦降伏。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覺察中之道。而用心專注就是它的基石。修習念念專注會使我們培養(yǎng)出定力來。而有了定力,我們才可以達致了悟。有了正定,我們自然也會有正確的覺察力、思想、言語、行為、工作和勤奮。它所發(fā)揮的了悟性,更會使我們從每一點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而令我們生起真正的安樂。
“兄弟們,世上有四種真理,它們是:痛苦的存在、痛苦的起因、痛苦的破滅和導致痛苦得以消滅之道。我叫它們四圣諦。第一圣諦是痛苦的存在。生、老、病、死是痛苦。悲傷、憤恕、嫉妒、擔憂、惱慮、恐懼和哀愁等都是痛苦。與親愛的人分離是痛苦。與你憎恨的人在一起也是痛苦。對五蘊的執(zhí)著和欲望又是苦。
“兄弟們,第二圣諦是痛苦的根源。由于無明,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欲望、瞋怒、嫉妒、傷心、憂愁和恐懼之火焰中。
“兄弟們,第三圣諦是苦的破滅。清楚了解生命的真理就可以帶來每一種苦惱的歇止,繼而產生平和與喜悅。
“兄弟們,第四圣諦是導致痛苦破滅之道。這就是我剛才解釋的八正道。八正道培養(yǎng)我們去留心察覺地生活。念念專注又可使我們得定,因而了悟生命的真理。徹悟之后,我們便可以從苦痛中解脫出來而得到自在與安樂。我是會帶你們行這條覺悟之道的。”
正當悉達多解說著四圣諦的時侯,憍陳如突然感到心里有大光明映照。他可以嘗到他尋求已久的解脫。他的臉上泛起歡樂。佛陀指著他說:“憍陳如!你開悟了!你開悟了!”
憍陳如合起雙掌向佛陀鞠躬。他至誠恭敬地說:“我尊敬的喬答摩,請你收我為徒。我在你的指導下,肯定可以大徹大悟。”
其他四個僧人也同時向佛陀合掌鞠躬,要求佛陀收他們?yōu)橥。佛陀示意他們起來,然后對他們說道:“兄弟們!優(yōu)樓頻螺的村童給我佛陀這個名字。如果你們喜歡的話,也可以這樣稱呼我。”
憍陳如問道:“佛陀的意思不就是覺者嗎?”
“對。而他們叫我找到的大道為醒覺之道。你們認為這名字怎樣?”
“覺者!醒覺之道!很好!好極了!這些名字真實,而且簡單。我們都會叫你佛陀,又會叫此道為醒覺之道。如你剛才說,念念專注的生活就是精神修習的基礎。”他們五人都一致接納佛陀為師,并稱他為佛陀。
佛陀對他們微笑。“兄弟們,請你們用豁達明智的心懷去修行吧。這樣,你們三個月后便可證得解脫之果。”
佛陀留在鹿野苑教導他的五個朋友。他們都因此放棄了他們怪異苦行的行徑。每天,三個僧人會外出乞食,回來把乞到的食物也分給另外三個一起吃。佛陀給他們個別指導,使他們都可迅速進展。
佛陀為他們說教世法無常無自性的真理。他又教他們觀想五蘊為五條不停流動的川河,因而明了當中實無任何永恒或個別的存在體。五蘊就是指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識。如果靜思五蘊,向內反照,他們是應該可以看到他們本身與宇宙息息相關的微妙關系的。
幸憑他們的努力精進,他們五人終于證道。首先是憍陳如,而額鞞和拔提就在兩個月后證得。稍后,摩男拘利和馬勝也成就阿羅漢果位。
佛陀十分高興地告訴他們:“現在我們真的成了一個團體。我們就叫它僧伽。僧伽的團體是那些生活在和諧與專念察覺之中的人。我們必定要將醒覺的種子到處傳播。”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