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74.象后的叫聲

  74.象后的叫聲

  在伽耶山逗留了剛逾一個月,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見到他們回來,都非常高興。但當他們向兩位尊者問及伽耶山的情況時,舍利弗和目犍連只是報以微笑。數(shù)日后,超過三百名比丘從提婆達多的僧團回到竹林。竹林的比丘興奮得不得了,個個都忙著歡迎回巢的兄弟們。四日后,舍利弗尊者作了一次準確的核數(shù),才知道從伽耶山回來的比丘達三百八十之多。于是,他和目犍連尊者一起帶領他們前往靈鷲山謁見佛陀。

  站在他的房子外,佛陀看見比丘們由兩位長者弟子領著上山。在靈鷲山上居住的其他比丘,全都從他們的房舍出來,歡迎這群回歸的僧人。舍利弗和目犍連先離開僧群一會,以能與佛陀私聚片刻。他們向佛陀頂禮后,便應邀坐下。舍利弗尊者微笑說道:“佛陀世尊,我們帶了近四百個比丘回來。”

  佛陀說:“你們做得很好。告訴我,你們是怎樣令他們回心轉意的?”

  目犍連尊者述說:“世尊,我們最初抵達時,提婆達多剛午食完畢,準備給比丘們開示。他似乎很想模彷你。當他見到我們的時候,他表現(xiàn)得十分高興,并請舍利弗到講臺上,坐在他的身旁。但舍利弗拒絕了,只和我各坐講臺的一邊。提婆達多對比丘說:‘今天,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都來到這里與我們一起。他們都是我昔日的好朋友。讓我藉此機會,請舍利弗尊者給大家作今天的開示。’”

  提婆達多轉過身來向舍利弗合掌。師兄于是便接納他的邀請,上前說法。他以極美妙的方法講說四圣諦。所有的比丘都聽得陶醉。但我發(fā)覺提婆達多卻在打瞌。他顯然是為近日城里發(fā)生的事疲于奔命。法會還未到一半,他已呼呼入睡了。

  我們在伽耶山的個多月里,曾參加了他們所有的活動。每三天,舍利弗師兄便會給比丘開示一次。他對比丘們的教導,都是肺腑之言。我有一次留意到提婆達多的謀士瞿迦梨在他耳邊細語,但提婆達多卻沒有理會他。我相信瞿迦梨一不定期是想提醒他對我們加以提防。不過,提婆達多卻很高興有舍利弗師兄這樣的人才替他說法。

  一天,剛開示完‘四念處’的教理之后,舍利弗對眾比丘說:‘今天下午,我和目犍連尊者將要離開你們,回到佛陀和他的僧團那里。親愛的弟兄們,真正覺悟了的大師,就只喬達摩導師一個。比丘的僧團是佛陀成立的。他才是我們的本源。我知道佛陀一定會很歡迎你們回去的。兄弟們,沒有比見到僧團分裂更痛心的事。我一生就只遇過一位真正的導師,而他就是佛陀。我們今天要離開了。但如果你們決定回歸佛陀,請你們前來竹林吧。至時,我們會帶你們往靈鷲山與佛陀見面。’

  “那在,提婆達我入了城里公干,而一向對我們都有顧忌的瞿迦梨尊者,便站起來抗議。他甚至以粗言辱罵我們,但我們都只當充耳不聞。我們取回自己的衣物,便悄然離開伽耶山,前往竹林精舍。我們在竹林精舍逗留了五天。不到多久,三百八十名比丘便從伽耶趕到。”

  舍利弗尊者問道:“世尊,這些比丘有需要再受戒嗎?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會在他們正式跟你見面之前,替他們安排一個受戒儀式。”

  佛陀說:“不必了,舍利弗。他們在僧眾面前懺悔過失便足夠了。”

  兩位弟子鞠躬后,便再與待著的比丘會合。

  接著的數(shù)天,再有三十五個比丘離開伽耶山。舍利弗尊才為他們舉行過懺過大會之后,便把他們引見佛陀。阿難陀尊者與這三十五位剛回來的比丘暢談伽耶山的情況。他們說,當提婆達多從王舍城回來,發(fā)覺近四百名比丘已回到佛陀的僧團時,他怒得臉色發(fā)紫。接下來的幾天,他都沒有與任何人說過一句話。

  阿難陀問道:“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師兄對你們說了什么,才使得你們離開提婆達多尊者,而回到佛陀這里?”

  其中一個比丘答道:“他們從沒有說提婆達多尊或伽耶山僧團的一句壞話。他們只是全心全意的說法。我們大都是受戒了只兩年、修行功夫仍未穩(wěn)固的比丘。當我們聽了舍利弗師兄的開示和受過目犍連師兄的教導后,我們才體會到佛陀的教理是如何的高深奧妙。有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的高德與智慧在我們之中,就如同伸縮陀在我們之中一樣。我們不能不承認提婆達多的口才很了不起,但他與兩位尊者相比,便不可同日而語。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離開后,我們都再作詳細的考慮,才決定回來佛陀這里的。”

  阿難陀問道:“你們離開時,瞿伽梨比丘有何反應?”

  “他怒氣沖沖的咒罵我們,但這令我們更堅決要離開。”

  一天,佛陀正站在山坡上欣賞著黃昏的景色時,他突然聽到山下有人大叫:“世尊,小心啊!有巨石在你背后滾下!”

  佛陀轉頭一看,見到如牛車般大小的巨石正向他滾來。因為山徑的巖古凹凸不平,佛陀一時間很難退避。幸而巨石將滾至佛陀之處時,便被另兩塊大石擋住?墒,那些大石的撞力很猛,導致一些碎石頓時四散。佛陀的足部被其中一塊碎石擊中,血流如泉,把衲衣也染得通紅。抬頭一望,佛陀只見一個人在山上急急逃走。

  他的傷口非常疼痛。他把披搭外衣摺作坐墊,放在地上。跟著,他跏趺坐在其上,集中呼吸以能平伏痛楚。比丘們都朝他來。一個比丘喝道:“這一定是提婆達多所為!”

  另一個比丘說:“各位兄弟,讓我們分頭四處巡邏山間,以確保佛陀的安全。另再費時了!”

  全部比丘都在那兒團團轉,鬧得本來平靜的傍晚沒點安寧。佛陀說:“兄弟們,請別吵鬧。沒有需要這樣嘈吵的。‘如來’不需要受保護或看守。請回去你們的房子吧。阿難陀,派周那沙彌前去請戌博醫(yī)師到來。”

  他們都如佛陀吩咐去做。戌博迦沒拖延,立刻上到靈鷲山,并囑他們把佛陀用擔架抬下山去,前往芒果園。

  不到幾天,城里的人便知道佛陀曾兩次被襲。他們都覺得難以置信,而且感到非常不安。同一時間,他們又獲通告頻婆娑羅王逝世的消息。他們現(xiàn)在才從方面獲悉大王曾被軟禁的事實。人民的心里,滿是悲憤。他們都以靈鷲山作為他們精神上反抗新王的力量象徽。他們越發(fā)對先王哀悼,對佛陀的崇敬便越發(fā)加深。雖然佛陀對近來發(fā)生的連串事件都保持緘默,但每個人對他的緘默,都十分諒解。

  頻婆娑羅王去世時六十七歲。他比佛陀年輕五年。他三十一歲那年,在佛陀的帶導下接受三皈依。十五歲繼位的他,總共在位五十二年。其間,他曾在王舍城被大火燒毀后,重建城都。在他統(tǒng)治之下,摩揭陀一直享受太平,只經(jīng)歷過一場與鴦伽國的短戰(zhàn)。鴦伽的婆羅提多王戰(zhàn)敗后,鴦伽便有一段時間落入摩揭陀的控制范圍。登位的補庫薩提王,因與頻婆娑羅王交和,兩回便再沒有沖突了。也因為這個原故,補庫薩提王也成為了佛陀的門徒。頻婆娑羅王一向都明白和睦鄰國的重要。他自己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妹妹憍薩羅鞞毗公主成親,讓她成為王后。他又從摩達羅與離車兩族迎娶妃妾。他自己的姊姊則嫁給憍薩羅的大王為妻。

  頻婆娑羅王為了表示對佛陀的深切敬愛,在宮中的庭園里建了一個塔來供奉佛陀的頭發(fā)與指甲。塔底四周的香燭長期燃點著,以表示他對佛陀教誨的感恩。他安排一個名叫窣祿摩蒂的宮女專職打理此塔。窣祿摩蒂把塔旁的花劃細心料理,又把四周的臺階級打掃,保持清潔。

  用巨石襲擊佛陀的事件之后十天,佛陀與幾個比丘在城中乞食時,阿難陀尊者突然見一頭大象沖向他們。大象似乎是從宮中的象房逃出來的。他認出這頭大象叫摩羅祗梨。它的兇悍難馴,是人所共知的。阿難陀沒法明白看管象房的,怎會讓它逃了出來。這時,所有的人都慌忙逃跑。大象揚著象鼻、耳朵和尾巴,直沖向佛陀。阿難陀抓著佛陀手臂,想把他拉開閃避,但佛陀卻一動不動。他屹然而立,氣定神閑。一些比丘在他背后蹲著,另一些則拼命飛奔。人人都尖叫著,呼喚佛陀避開。阿難陀鼓起勇氣,上前站在佛陀與摩羅祗梨之間,就在這時,阿難陀也預料不到佛陀竟會喊出一聲威猛的巨叫。那是往昔在波奈耶伽的羅稽特森林里,佛陀對象后朋友的叫聲。

  聽到此巨叫聲時,摩羅祗梨只離開佛陀不到十尺。它突然停住了。大象四腳跪下,低頭頭,像要向佛陀頂禮一般。佛陀輕撫摩羅祗梨的頭上,然后一手握著它的鼻子,引領它回到宮里的象房。

  眾人都拍掌歡呼。阿難陀微笑。他回想起昔日他和佛陀還是小伙子的時候。年青的悉達多在武術上未適敵手。他的武藝樣樣皆精箭術、舉重、劍術、賽馬等,而今天,佛陀竟能把一頭狂奔亂撞的大象,也馴服得如他的老朋友一樣貼服。比丘和群眾一起隨著佛陀步往象房。抵達時,佛陀給那看管的一記嚴厲的目光,但接著卻用慈悲的語氣說:“‘如來’不需要知道誰主使你的放大象出來。但你應該明白這種行為的嚴重后果。數(shù)十人,甚至數(shù)百人,都可能因此而送命。你要保證再沒有此種情形出現(xiàn)啊。”

  那看管的向佛陀跪下,鞠躬作禮。佛陀扶他起來后,便繼續(xù)與比丘們乞食。

  佛陀與他的比丘,全部都前往參加頻婆娑羅王的葬禮。喪禮儀式莊嚴肅穆。民眾都對失去賢君而感到十分悲慟。各人都紛紛前來給大王致以最后的敬禮。現(xiàn)場有超過四千名比丘。

  葬禮完比后,佛陀在戌博迦的芒果園度宿一宵才返回靈鷲山。戌博迦告訴他,在過去的一個月,毗提醯王后都被禁止往訪大王。大王獨自一個人過世。他被發(fā)現(xiàn)死去時,是倒臥在他最喜歡的窗前。他呼最后一口氣時,雙眼仍朝靈鷲山的方向望著。

  葬禮之后不久,戌博迦帶了頻婆娑羅王與蓮花伐蒂王妃的的兒子,無畏王子,來謁見佛陀。王子要求成為比丘。他告訴佛陀,自他父親死后,他已對榮華富貴的生活不感興趣。他曾多次聽佛陀說法,并且對覺悟之道非常向往。他很想過比丘平和清凈的生活。佛陀欣然接受他的請求,讓他加入僧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