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yè)道經(jīng)

《十善業(yè)道經(jīng)》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施護所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jīng)》為同經(jīng)異譯,本經(jīng)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jīng)》,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咸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jīng)典...[詳情]

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jīng)講話

十善業(yè)道經(jīng)講話:第十八講

  各位聽眾!十善業(yè)道經(jīng),十善的利益中今天講到:

  丙字下第七段、不綺語的利益。

  綺語的綺,指綾羅錦繡一類好看的,以絲、絨、毛、為原料的織品。語,當(dāng)然是人的說話。絲、絨、毛、的織品,本來只要經(jīng)緯的兩種線,但是、織成功的織品,一定會平淡無奇。因此,富有技巧的人,會編造出很多的花樣和顏色,炫(音玄ㄒㄩㄢˋ)耀顧客的心目,而增加他們的銷路。人們的說話,本來應(yīng)該有什么說什么,心口相應(yīng)。但心存機詐的奸猾(音滑ㄏㄨㄚˊ)小人,大都富有說話的技巧。他要于某一件事欺騙你,他會編造出一批花言巧語,引誘你上他的圈套。再如、不講德行的文人,作出些情詞艷(音燕ㄧㄢˋ)曲,描寫男女間的情愛,繪影繪聲,使人看了、聽了、心蕩神馳,挑動欲念;蛘哧P(guān)于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能曲盡其態(tài)的形于紙墨,使人看了,頓生喜、怒、哀、樂的情感。增加人世間的是非口舌。如織錦綺,所以都叫做綺語。宋朝有一位黃山谷先生,擅長(音常ㄔㄤˊ)文學(xué)。同時有一位禪師,法號叫法云的,曾經(jīng)對黃山谷先生說:你喜歡作艷歌情曲,蕩人淫心,使青年男女,干犯禮禁,其罪豈止墮落三途、受苦無窮呢!黃山谷聽了這話,甚為惶恐。馬上一改已往的作風(fēng),專門寫作贊嘆三寶,和放生念佛的詩偈(音竭ㄐㄧㄝ)。都如:‘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體性,只是別形軀。苦惱由他受,肥甘為我需。莫教閻老判,自揣(音嘬ㄔㄨㄞˇ)看何如?’這首放生詩,就是黃山谷做的。綺語有惑亂人心,妨害風(fēng)化的罪惡,在所必禁。不作綺語,當(dāng)然有他的功德。因此經(jīng)上說:

  復(fù)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

  佛陀在講過了不惡口的功德以后,再呼娑竭羅龍王而告訴他說:龍王!人們?nèi)绻茈x開綺語,馬上可以獲得‘三種決定。’決定者,保證的意思,保證不作綺語的人,有此收獲,一點不會含糊,那末!那三種呢?

  一、‘決定為智人所愛’。智人、是有智慧的人。夠得上稱有智慧,唯有 佛陀和諸大菩薩了。愛、不是情愛,而是尊重的意思。

  法華經(jīng)上有所謂一切智、一切種智、道種智、無師智、自然智,這許多智慧,唯有 佛陀獨有。文殊菩薩稱大智,觀世音菩薩,亦稱悲智雙運。其他除開小乘中的舍利弗,稱大智而外,很少有人以智慧著稱。有智慧的人、眼界最高,不容易看得起一個人。唯有不綺語的人,為有智慧的大士所尊重。孔夫子門下,有一位賢者,叫顏回的,他不但不綺語,他簡直不什么說話?追蜃釉(jīng)說過:我和顏回曾經(jīng)成天的談話,他沒有反問過一句,好像是呆子一樣?追蜃佑衷潎@顏回說:‘賢者回也。’這是不綺語而為智者所愛的證據(jù)。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實者、實事真理。答問、就是答復(fù)人家的問題。

  不綺語的人,誠誠實實,假如有人向他提出什么問題來,他都能如其事,如其理的答覆你。也就是問題的本身是怎樣,他答復(fù)你就是怎樣。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人、是人間,天、是天上。威者、威猛、或威勢。德者、德行。勝者、殊勝,也就是特殊的意思。

  什么叫做威猛呢?在人的方面說:譬如一個高級的將官,他統(tǒng)領(lǐng)了千百萬的雄兵,擁有很多的武器,他能攻城,能略地,能摧毀一切。這位將官的部下,對他固然是一呼百諾(音糯ㄋㄨㄜˋ),其他的人對于他,也因懷著幾分恐怖,感到自己微弱而渺小,而對他非常的恭敬,這就是威猛起的作用。在物質(zhì)方面說:臺風(fēng)、傾盆大雨、霹靂、大炮、以及偶爾從天空里飛過的噴氣機,都能予我們以威脅,都可以稱威猛。但都不夠稱威德。由于德行卓著,受到任何人的尊敬,重(音仲ㄓㄨㄥˋ)視,那才叫做威德呢!

  然而、什么是德行呢?德者得也,換句話說,接濟他人的虧乏,使人獲得真實的受用,這才是道德的行為。我們打開眼睛來看吧,人們?nèi)鄙俚氖切┦裁矗咳绻f:缺少高官,缺少錢財,缺少穿的,吃的,或者兒女?墒墙o予他的高官,他不能做一輩子。贈送他、堆集如山的珍寶,他不能永遠用之不盡。接濟貧苦人的衣食,你能接濟多少人,而且你不能養(yǎng)活他一生。何況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博施濟眾,堯舜其猶病諸!’求到了兒女,未必定能孝順。這都是不徹底的慈善,而不是真實的德行。那末!什么才是真實的德行呢?這如金剛經(jīng)上說的,‘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就是說:每一個眾生,我皆使他了脫生死,證入涅槃,永離世間一切苦惱。雖然做到了這樣的成績,而且不自居功。這正合老子哲學(xué)上的一句話:‘上德不德。’這才是真正的德行呢?具有這樣的德行,除非是諸大菩薩。諸大菩薩具有這樣的德行,自然而然的有股莊嚴肅穆的氣概,在人間則群生仰戴;在天上則眾圣云奔,所以叫‘決定于人天中,威德最勝’。‘無有虛妄’者!出其所以。菩薩所以有如此威德者,那就是由于他沒有虛妄綺語。經(jīng)上接著說: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授記者、諸佛授與菩薩、聲聞成佛的記別。唐捐者、徒勞無用。

  上面的三種決定,由于多生多劫不綺語而獲得的酬報。假如將這功德,回向而為佛果上莊嚴的話,那末!將來成佛的時候,可能獲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如來、是諸佛十種德號之一,都如我們稱 教主為釋迦牟佛,也可稱之為釋迦如來。學(xué)佛、本來為的是成佛,佛弟子們,或經(jīng)過小乘而轉(zhuǎn)入大乘,或直接進入大乘,能夠達到不退轉(zhuǎn)的階段,諸佛如來,就為他授成佛之記。就是說:你像這樣的向前努力,當(dāng)中還要做若干工作,到某一個時候,在某一個國土,你就成佛。名字叫啥,壽命多大,弟子多少,度人若干。這是對學(xué)佛弟子的一種獎勵。這叫做授記。‘諸所授記’者,諸佛如來,為誘引眾生向前邁進,有時對一個弟子,在前后不同的場合,多次授與成佛之記,這是一種方便。皆不唐捐者,多生多劫的行菩薩道,修不綺語的行門,就能獲得如來授與成佛之記,那末!所有的辛苦,也不算白吃,不是一種勞而無功的工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