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學養(yǎng)生法要

佛學養(yǎng)生法要

  佛家雖不執(zhí)著于身,但視身為道本。佛家養(yǎng)生,注重以修行來達到靈肉的升華解脫,完成人格的清凈圓滿,促成生活的和諧自在,成就心靈的安詳明慧,擁有人生的福樂功德。從出世法而言是“修道”,從入世法而言即“養(yǎng)生”。

  鑒于今人樂于養(yǎng)生的方法技術而不究心性妙理,應重點放在修心養(yǎng)性之道,并教以相應的煉養(yǎng)法門。

(1)慈悲喜舍,利樂同事

  予人快樂曰“慈”,拔人出世曰“悲”,這是佛家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慈悲為懷”與儒家“仁者壽”相通。

  慈悲者心平氣和,心安理得,能與人與物和諧相處,使身心處于極佳狀態(tài),自能促人長壽。

  “喜”,要悅樂而不惡死,對生死坦然,生亦樂,死亦樂。佛家所謂“涅槃生死等空花”,是何等的大境界大胸襟!順逆榮辱,不改對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

  “舍”,舍掉自我的種種私心雜念、妄想煩惱,佛家講“萬緣放下即見性”,“放下心來,便是真修”。“舍”,還指舍濟人,舍己為人。

  “利”,即利人利己。“同事”,即與人和諧相處,與人為善,共同致力于自利利他,自度度人的事業(yè),這體現(xiàn)人生觀。養(yǎng)生不是孤立的,而與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息息相關。

(2)守戒保任、忍辱持道

  佛家基本戒律五戒:戒殺、戒盜、戒淫、戒酒、戒妄語。五戒是道德,行為規(guī)范,也是養(yǎng)生法門。能戒殺則免禍,戒盜則去災,戒淫則保身,戒酒則養(yǎng)性,戒妄語則遠是非,處處利于養(yǎng)生,不是做一日,而是要行一生,故要“保任”。

  人生有許多煩惱和無奈,如何對之?“忍辱”,今日忍辱行,明白回首,事去心空,煩惱何在?佛法有“八正道”,依之生活,必益于養(yǎng)生。

  “八正道”,即:“正見”,要慧照分明,見地正確;“正業(yè)”,要從事清凈事業(yè),行為不犯戒違法;“正命”,要生活合于正道;“正精進”,不斷修行;“正思”,對佛法、人生要有正確的認識;“正語”,要不妄言、綺語、惡口和搬弄是非;“正念”,要消除妄念;‘“正定”,要專心修習禪定。佛陀說“置身于正道,是為最吉祥”。

(3)勤修禪定,勇猛精進

  佛家煉養(yǎng)法門以四禪八定法為宗。禪定能生福德、輕安、喜樂、智慧、相好、莊嚴、自在、光明、和諧、圓滿。也能以定力破去人的無明、妄想、執(zhí)著、習氣、煩惱。這些功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離于言說,應勇猛精進而修持。

(4)法樂智慧,安詳自在

  人生的幸福也在于能擁有法樂、智慧、安詳、自在,這一切屬于更深層次禪修之功果。

(5)超塵入世,無所執(zhí)著

  佛家講“要以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業(yè)”,心無執(zhí)著,氣象自大,境界自高,功業(yè)自隆。養(yǎng)生也需要超越境界,舍人之難舍,行人之難行,才能證人之難證,得人之難得。對所得了無執(zhí)著,才能不為法累,不為空纏,不為境困,不為事擾,不為魔侵。許多佛門高僧為法忘軀,成就無上功業(yè),其中有堅實的修證功夫,若無禪定基礎,單純的宗教精很難持久,可見修證之偉力。

(6)空無忘我,無相功德

  佛家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空無忘我,心無其心,不住一切相,這是修行與養(yǎng)生的至則,有一份執(zhí)著就有一份煩惱束縛。

  以上六點屬于“見地”,見地不正會導引修行養(yǎng)生誤入歧路,但不修證,有如“說食不飽”。佛家有許多具體的煉養(yǎng)法門,如

  ①吐納法。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吐納法是養(yǎng)生修行之基,修心修定與之相關。細、均、深、長地吸氣,意守丹田,氣沉丹田后略閉息,但不憋氣,再吐氣,鼻吸鼻呼。身若有疾,當想諸疾由“貪、嗔、癡、慢”等惑業(yè)所致“四大不調”之病,應懺悔消業(yè)。骨骼筋肉系統(tǒng)屬“地大”,病氣化作黑氣從鼻孔出;體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屬“水大”,氣息藍色;心理、意識、體能系統(tǒng)屬“火大”,氣息紅色;內氣、氣機系統(tǒng)屬“風大”,氣息白色。隨息之出,貪慢諸業(yè)亦出。最后觀想凈土八寶池中,“八功德水”如甘露浴身,內充臟腑,外華肌膚。

  念佛法。佛陀說念佛有天上功德。從養(yǎng)生而言,念佛能使萬念歸一,心生善良,,心氣和平,治散亂心,念到空無忘我,便是“念佛定來即是禪”。念念歸一,心心歸佛,可出聲,可默念。可純念佛號,可配以觀想,可定時定點念,可在走路等車時默念,久則一心不亂,身心輕安。

  ③觀心法。觀想心如未開之蓮;蓮花漸開,有八瓣象征八正道,花心坐一佛;觀想佛身長大,與我合一,即心即佛,佛我無別;忘佛忘心忘我,靜守空明;收功時觀想佛變小而歸于心蓮,心蓮合而成心。通過有為法的意識化訓練,調伏其心,契入空明。

  ④觀念頭法。靜坐,不主動思考,只看心中會起何念,念起即覺,分析其來源、目的,明之即棄,你像旁觀者,站在心外看心,無念則靜守空明。寂靜中若有念頭出現(xiàn),當即判斷,是雜念妄念或邪念,當下立斷,念頭即空。久而久之,你會對自己的心識有更深地了解、把握。禪宗講“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念咒法。念總持咒“嗡啊烘”,念“嗡”時觀想白光盤在頭內振動;念“啊”時紅光盤在胸腔內振動;念“烘”時藍光盤在腹內振動。三光為“精氣神”所化,出聲或默念均可。

  ⑥凈業(yè)安心法。佛陀講“心凈則國土凈”。心凈則安,心凈則“自性’即現(xiàn)。世人難的“心凈”,緣于妄想、邪念、惡業(yè)的干擾,應以懺悔法“安心”,達到心靈凈化、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智慧開啟。靜坐,先從當日諸事分析,看在身口意三業(yè)方面有何過失,有則悔改。如“口業(yè)”,是否說了“妄語”,“惡語”,“兩舌語”。再往前推至能記事時,甚至更遠。心要誠、愿要切,讓懺梅之淚洗凈心垢,便心如蒙塵之鏡重現(xiàn)光明。亦可為親友、眾生而懺悔,愿親友安寧,國土潔凈。

  ⑦參話頭法。(一)參經(jīng)典話頭。如佛講《蓮花經(jīng)》時顯神通,講《金剛經(jīng)》則從平常的吃飯穿衣而起,后世禪宗大倡“平常心是道”’,對神通慧而不用,避而不談。(二)參祖師公案。如有僧問趙州和尚:“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趙州說“老僧在青州做了件棉衫,重三斤。”

  ⑧生活禪法。把生活當禪來參,把生活的過程當修煉,一切的酸、甜、苦、辣當法味,榮、辱、是、非視助緣,在人事、塵勞、機緣、名利、恩怨中悟正法,修定力,礪心性。巧把塵勞做佛事,世事洞明皆禪機。

  ⑨忍辱磨礪法。能忍生活中的一切苦難逆境,我心如如不動,不為境轉,而能轉境。性不磨不圓,志不礪不堅,古來多少大成就者都修忍辱行,頭陀苦行,我目己就修過此法,別人打而不還,辱而不辯;過午不食;單衣過冬。人各有志,雖不必照搬照抄,但真正修行,不忍辱磨礪,難得大成。

  ⑩夢幻修覺法。對夢的研究今有:夢是白天意識活動的延續(xù);夢是被壓抑的心理欲望的變化;夢是潛憊識活動;夢可能預兆未來等說法。佛家夢觀椒右也有以上諸論。早起回憶夢境,分析意象代表的欲望、心識。夢境能體現(xiàn)你的心靈,修證境界。若夢中有邪行,當懺悔以凈心識;若夢中有善行或得了法,不要狂喜,此法可使人深入到意識,七識、八識中,是重要的調心,凈識,了性法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