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圣賢錄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九講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yī)學原理

 。劬牛轂槭裁拜佛,手按地,下跪前,邊曲膝—邊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目的:整個連續(xù)動作中,身雖動,而重心不動(重心是自然物理重心)不耗力于平衡。直至‘指尖’能按地,方便跪下。

\

  膝、腿先退,腳跟載力,腳趾松。

\

  曲膝如向后下方坐椅子般,(小腿如貼靠椅腳)手指松柔整齊。

\

  只是臍沿中線直下,趨近‘足跟中點’而已,全身放松不吃力。小腿、手皆垂直。

\

  手心轉向后(方便按地)腕關節(jié)松柔。↖↗分手按地。手按地之前,重心一直在后跟,腳趾毫不載力。

  很多人,一時不能體會,在曲膝中,‘小腿直,重心定在腳后跟’的感覺(會感覺很穩(wěn)固,猶如桌椅的腳,釘?shù)煤苤,就很平穩(wěn);腳跟有“木樁插入地”的穩(wěn)立感)。

  一般而言,曲膝常有以下狀況:(請參照圖文)

\

 。1)一曲膝,小腿就向前斜了,大家可以試試,腿越斜越酸,表示不平衡,很耗力,甚至有人腰會前塌,很吃力。

  (2)或小腿不但向前斜,而且還向外斜。(注:所謂小腿直,是前看、側看都直)

  (3)或手伸遠,未能按地,腳跟就離地,腳趾載力,重心不穩(wěn)故腿很酸。

 。4)也有人小腿雖直,重心放在足跟,卻蹲不下去,無法彎腰。這是腰下部脊椎太僵緊,(腰薦關節(jié))一時拉不開。(多練則慢慢開)

 。蠹以囈匀缟厦妫1)(2)(3)的姿勢,停住一下就會酸疲難持久,表示要很吃力去平衡。雖然拜佛動作中不必‘停住’持久,但‘過程’吃力,就必累積酸痛。

  ●如何能曲膝小腿直?

\

 。毩暦椒ǎ

  ·針對此提供二方法以便練習,只要確實做幾次,把握到要領,就很容易體會小腿直,腳跟載力的‘省力、穩(wěn)固、得力’之利益。

  [1]由前方頂。ㄓ靡灰慰繅Γ鐖D,在前面頂住膝)(腳跟不動)稍熟悉這感覺。初學者練習時也可用下垂的‘手肘’,頂住膝使不向前斜,手也垂直,小腿也垂直。(如圖)

\

  [2]后方靠穩(wěn)(用一椅靠著墻,或用一矮柜在后方作靠山)。

\

  小腿及膝向后貼,靠穩(wěn)必然能直,注視中線,上身松垂,‘臍’沿中線,直下降,趨近足跟。

\

  體會這曲膝,重心不動的感覺(后腳跟載力,如插樁入地)。腰部下方(腰薦關節(jié))都拉開。

\

  直到手觸地,小腿依然直,力在后跟。(不用柜子也能做到了。┬「官N在大腿上休息。

  ★初學者一時做不到別氣餒。70多歲白發(fā)老菩薩,如此勤練也能順利做到!

  一、佛法方面的涵義

  ·曲膝:表折伏傲慢,降伏煩惱

  ·鞠躬:表謙卑恭敬,尊重圣道,身心柔軟,消除我執(zhí)

  ·整個連續(xù)動作中,保持重心穩(wěn)固不動,表‘一心不亂’,鍛煉動中之‘定’,動中之‘觀照力’。柔軟又安定地準備跪下。

  ·雙手下垂,并運按地,有相當深刻之涵義—

  右 右 觀 慧 實 悲 智慧

  佛法中分別以 手代表

  左 左 止 定 權 慈 慈悲

  ┌定慧等持

  故雙手同時并運按地,代表├止觀雙運...等涵義

  └悲智雙運

  雙手下垂,表放下煩惱得自在,一心向佛。

  雙手按地、下跪,表謙恭到底,慈悲到底。(另有‘先右后左’法,見后面說明)

  二、解剖、生理和物理方面意義:

  ●此動作包含俯首、躬身(脊椎后拱)、松肩三章所說之利益(如上已述)。尤其能拉開腰椎、薦椎關節(jié),有益‘下半身’疾病防治。

  ●小腿垂直,以足跟支力,身形如香菇,支柱在中正部位,重心穩(wěn)固。依物理原則,任何重心穩(wěn)固之物,皆可自然擺放得很妥當、穩(wěn)固、不傾倒,也不必耗力去扶著。跪之前,任何連續(xù)動作,若保持重心穩(wěn)固,則如重心穩(wěn)固之物,自然放著而已,不須耗力于維持平衡。故肌肉不必緊張吃力,以免酸痛而難以持久。肌肉若吃力緊壓,血管阻力就大。若動作正確,即使停住于其中某一分解動作,都可以持久不累,輕松柔軟。

  注:所謂小腿直,是正看側看都垂直,好像房子的支柱、桌椅的腳,正直了才穩(wěn)固平衡。歪斜的柱子或歪斜的桌腳、椅腳也是支持不久的。騎腳踏車或玩陀螺就能體會—動中的正直安定。歪斜就倒了。像這樣的圓桌,支柱直就能穩(wěn),若支柱斜了就不穩(wěn),漸趨傾斜。

 。蚀诉B續(xù)動作,雖只是手按地下跪前瞬間之動作,卻不宜草草忽過,須諦實自審做好(宜緊密觀照),應專注看好自己之動作,不宜瞬目眨眼就滑過!很多學習者都體會到,如果動作正確,下巴也切實貼胸骨,即使冬天很怕冷的人,也很快熱流灌身!但很多人把握不到以足跟載力的奧妙,或以足跟站不穩(wěn),其關鍵在:心要專一,‘眼神’要收攝、專注視中軸,看足跟中點,勿眨勿閉,眼一閉,平衡之調(diào)節(jié)就變差,故不穩(wěn)。其實只是上身沿中軸往下直降而已(肚臍直下趨‘足跟中點’而已),所以肌肉很放松,根本不吃力,而且能得力。好像上身放松擺在大腿上休息而已。心要定,重心才能不動,不晃不搖。善用足跟—丹田之力,即放松之自然重力。

  ●有些人是頭太往下栽,向前伸手按地。(如圖)

\

  如此忽然頭倒栽(比臀部低),頭部忽然充血,血壓變化大易頭暈。而且手前伸,腳尖載力腿易酸。

  ●·手下垂時,應松而整齊,手指并攏而柔軟。

  ·臂—腕—指,呈柔軟之直線狀,血流才順暢,神經(jīng)才能獲充分滋潤。宜避免肩手僵硬。(若腕關節(jié)緊張,呈‘曲折水管’之狀,則血流易受阻)。(如左圖)

\

  手未到地,不必預先曲折僵硬。(白費力,徒增阻力)

\

  手按地宜松柔,手指并齊,不宜張開擠折載力。(指易受傷)

  (注:‘腕關節(jié)’處,有一‘陽池穴’,若‘腕’曲折甚,阻礙此穴道之氣脈,則陽氣受阻,易患手足冰冷。)

  很多人平日不覺中,常有‘腕關節(jié)’曲折90度之動作,(如上圖)無形中‘壓折血管’太甚,故平日宜放松腕關節(jié)。

  佛說造像量度經(jīng)解,描述‘佛手’云:

  不露骨節(jié),而柔和如意

  屈伸悠然,猶如象鼻之彎轉焉。

  ☆注意:另有些道場,采用右手先按地于中,次而左手按地之法,(即兩步半拜法)此亦有深義—因印度,以右代表‘正道’,故右手先按地,乃代表尊重正法,愿使眾生得正覺道。

\

  ·故‘雙手并運’和‘先右后左’之法,各有深義,平等無優(yōu)劣,大家勿妄生分別,自是非他,輕慢他人。(因自是非他,輕慢他人,即違‘禮敬諸佛’之意)。

  若自修,可隨個人根機,而采用適宜契機者。

  若共修,則須尊重團體規(guī)矩,方是禮敬諸佛,恒順眾生之真精神。

  ●附錄:

  兩步半拜法(先右后左)之圖解(見下圖)

  注:即使用兩步半拜法,亦要順解剖生理原則,如俯首、躬身、松肩、重心穩(wěn)固等原則還是應當把握。不宜用違反生理、物理原則之姿態(tài)—如仰頭、塌腰、手僵硬緊張等......

  兩步半拜法之正確示范:

\

  兩步半拜法之錯誤示范: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