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凈土文卷第十
龍舒凈土文卷第十
龍舒凈土文 作者:王日休
龍舒凈土文卷第十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撰
造至深之理者。雖居濁世。與凈土何以異哉。故此卷載至深之理。名凈濁如一。然亦不可恃此而不修土之業(yè)。恐易涉于空談。又若參禪者之弊故也。
情說
喜怒好惡欲皆情也。養(yǎng)情為惡?v情為賊。折情為善。滅情為圣。甘其飲。食美其衣服。大其居處。若此之類。是謂養(yǎng)情。飲食若流。衣服盡飾。居處無厭。若此之類。是謂縱情。犯之不校。觸之不怒。傷之不怨。是謂折情。犯之觸之傷之如空。反生憐憫愚癡之心。是謂滅情。悟此理則心地常凈。如在凈土矣。
即是空說
佛言受即是空。受謂受苦受樂及一切受用也。如食列數(shù)味。放箸即空。出多騶從。既到即空。終日游觀。既歸即空。又如為善事既畢。其勸勞即空。而善業(yè)具在。為惡事既畢。其快意即空。而惡業(yè)具在。若深悟此理。則可食菲薄。無過用殺害之冤債。出可隨分。無勞苦人之煩惱。游觀可。息無放蕩廢事之愆尤。善可勉為。無懶怠因循之失。惡可力戒。無恣縱怨仇之罪。予喜得此理。故欲與人共之。(及一切受用。即所謂不苦不樂受者是也。)
六根說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沉檀腦麝。只為兩竅之鼻。食前方丈。只為三寸之舌。妙麗嬌嬈。只為臭腐之身。隨順逢迎。只為縱恣之意。若能識破此理。便是無煩惱快樂之人。佛言。眾生無始以來。認賊為子。自劫家寶。謂惑六根之賊而喪真性也。孟子言。唯圣人然后可以踐形。蓋不惑于此矣。有淫女得道。文殊問云。如何不嗔。答云。見一切眾生因妄想中生。又何嗔之。有十八界。謂六根六壟六識。因有此種種。故生無量事。造無量惡。是故如劫火燒諸世界。若悟此理。雖未生凈土。已如生凈土矣。
真性說
金剛經(jīng)二七段。其大意。不過言真性皆無所有。如虛空然。此虛空謂之頑空。頑空者。直無所有。而真性雖如虛空。其中則有。故曰真空不空。頑空則可以作。可以壞。若此地實掘去一尺土。則有一尺空。掘去一丈土。則有一丈空。是頑空可以作也。若此器本空。以物置之則實矣。此室本空。以物置之亦實矣。是頑空可以壞也。若真性之空。則不可作。不可壞。本來含虛空世界。烏可作乎。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未嘗變動。烏可壞乎。真性中俱無所有無得而比。故不得已而以頑空比之。故般若心經(jīng)云。是諸法空相。謂諸法皆空之相。乃真性也。繼之以空中無色。以至無智亦無得。謂真性中皆無所有。如頑空中皆無所有也。既皆無所有。然有一切眾生者。乃真性中所現(xiàn)之妄緣耳。大概言之。真性如鏡。一切有生者如影。是真性中所現(xiàn)之影也。影有去來。而鏡常自若。眾生有生滅。而真性常自若。生滅既除。真性乃現(xiàn)。蓋生滅者妄。也真性者真也。故楞嚴經(jīng)云。諸妄消亡。不真何待。此性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初無有異。其異者皆妄也。
心乃妄想說
楞嚴經(jīng)第一卷。佛與阿難七次論心。終之以尋常所謂心者。乃妄想耳。非真心也。真心即性也。圓覺經(jīng)謂眾生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是尋常所謂心者。乃六種塵緣之影耳。謂此心本無。唯因外大六種壟緣。故內(nèi)現(xiàn)此心。若外因有色。內(nèi)則起愛色之心。外因有聲。內(nèi)則起愛聲之心。外因有香味觸法。內(nèi)則起愛香觸法之心。蓋真性如鏡。六種塵緣如形。此心如影。若外無此六塵。則內(nèi)亦無此心矣。此心豈不為六種塵緣之影乎。來則影現(xiàn)。形去則影滅。而性鏡則常自若。故金剛經(jīng)云。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三心者皆謂妄想心也。故有過去未來現(xiàn)在。若真心。則無始以來。未嘗變動。烏有過去未來現(xiàn)在乎。不可得者謂無也。若饑而思食。得食則此心過去矣。正食而知味。乃現(xiàn)在心。未思食則此心未有。故為未來心。此三心皆隨時壞滅。故云不可得。
五蘊皆空說
般若經(jīng)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謂色受想行識也。色謂色身。受謂受用想。謂思想。行謂所行。識謂辨識。此五者蘊積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謂之蘊。又謂之五陰。謂陰暗真性也。色身終歸于壞。受用隨時即過。色受豈不空乎。且如思想一物。既得之則無想矣。想豈不空。乎所行之事。回首尚如夢幻。行豈不空乎。識盡千種事物。再生不復能識。識豈不空乎。一切苦厄。皆從五者生。若能照見色身為空。則不泥于泥于色身而畏死亡。是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受用為空。則不泥于受用而貪奉養(yǎng)。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思想為空。則不泥于思想。而意乃無所著。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所行為空。則不泥于所行。而可以息跡。是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辨識為空。則不泥于辨識。而可以坐忘。是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故照見五蘊皆空。則度過一切苦厄。此五者皆不是真實。乃真性中所現(xiàn)之妄緣。若六根六塵六識十二緣四諦皆此類也。
廢心用形說
列子謂孔子廢心而用形。謂心已不著物而廢之矣。唯用形以應物。予深愛此語。故
雖勞苦憔悴而不以為失意。榮華奉養(yǎng)而不以為得意。蓋心不著于物也。因念菩薩了生死。乃托生于一切眾生中。以設教化者。以心不著于物。唯用形以應之耳。然則孔子于此。乃菩薩之儔也。
用形骸說
天人禮枯骨偈云。汝是前生我。我今天眼開。寶衣隨念至。玉食自然來。謝汝昔勸苦。令吾今快哉。散花時再拜。人世莫驚猜。又餓鬼鞭死尸偈云。因言臭皮囊。波波劫劫忙。只知貪快樂。不肯暫回光。白業(yè)錙銖少。黃歲月長。直須痛棒打。此恨猝難忘。此言化俗則可。以為誠然則不可。何則人神托于形骸之中。所以用形骸者皆神也。譬如匠人用斧斤。用之而善。則為善器械。用之不善。則為惡器械。故為天人者。前世善用形骸者也。為餓鬼者。前世不善用形骸者也。其得其失。皆在當時。及其受報。而禮之鞭之亦何益。
齊生死說
想右腳大指腫爛流惡水。漸漸爛至脛。至膝。至腰。左腳。亦如此。漸漸爛過腰上。至腹。至胸。以至頸頂。盡皆爛了。唯有白骨。次分明歷歷觀看白骨。一一盡見。靜心觀看良。久乃思觀白骨者是誰。白骨是誰。是知身體與我常為二物矣。又漸漸白骨觀看。先離一丈。以至五丈十丈。乃至百丈千丈。是知白骨與我了不相干也。常作此想。則我與形骸本為二物。我暫住于形骸中。豈可謂此形骸終久不壞。而我常住其中。如此便可齊死生矣。況我去此則往凈土乎。日日作此想。更別有所得。如人飲水。冷熱自知。不假于言傳也。
我說
物之所在。不可以無我。無我則逐物矣。理之所在。不可以有我。有我則蔽理矣?鬃游阄。菩薩無我相。能至于此。則與虛空等矣。豈復有凈濁之辨哉。但死不易到耳。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