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玅境長老答/編輯室整理
問:在家居士應如何調(diào)伏淫欲?
答:還是要修不凈觀。但其中還有一個問題──你若觀察你所愛的人,不凈觀不能現(xiàn)起;而欲心生起,不凈觀就修不來。那怎么辦呢?先觀察自己是不凈,這樣子漸漸觀,不凈的智慧增強了,然后再觀所愛的人是不凈,就能觀上來了。在家居士若不愿意修不凈觀就不能棄舍愛。你現(xiàn)在有心離欲修不凈觀,如果有恒心、努力不懈怠,不凈觀能修成功,就能調(diào)伏淫欲,不障礙圣道的修習了。
問:法師曾說修習四念處可以除掉貪瞋癡的毒,但在家人俗務繁忙,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修習四念處,如何用心?
答:是的,的確如此!在家人要做事,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只能利用零碎的空檔修學四念處。但既有心修習四念處,不須要用電子計算器,你心里重新地想一想,是不是決定認為修學佛法、能得圣道是值得的?相對于求世間榮華富貴這件事,它的價值如何?你重新地審諦觀察。如果認為修學圣道的價值,確實勝過世間的富樂, 就算暫時不能出家──我姑且這么建議──你用四個鐘頭在社會上做事,另外也拿出四個鐘頭來修四念處的圣道。如果因緣具足,最好完全放下,出家專心修學四念處,也可以回向凈土。如果一天內(nèi)只用零碎的時間來用功──這時候拿半個鐘頭,那時候拿一刻鐘,這樣是不行的,你很難有成就!
問:「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誠然是古德對后世學者之警語,而佛子應如何策發(fā)自己不生退心?
答:不生退心要修無常觀。怎么樣建立自己堅強的信心,勇猛地精進呢?深入地學習佛法,增長智能了,則對生死緣起認識深刻,容易生厭離心。但此事一般人多數(shù)辦不到;不要說在家居士,連出家的法師也多數(shù)得少為足,不愿意深入地廣學佛法──「我現(xiàn)在能講、能寫就好了,何必那么辛苦!」如此,對佛法的信心能達到什么樣的程度?
如何有無常觀?如果醫(yī)生告訴你,你得了癌癥,頂多還有三十天的壽命;如此則有無常觀了!肝揖鸵懒,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我的份了!褂辛诉@樣的覺悟時,不放下也得放下,就能真心誠懇勇猛地念佛,堅決地求生阿彌陀佛國。此無常觀力量甚大。
假設我們學習佛法得到了警覺,不須要得癌癥就能有這樣的無常觀,也一樣能發(fā)出勇猛心,精進不退。如果不修無常觀,覺得自己還能有一百年的壽命──「不要緊嘛!我現(xiàn)在先看看花花世界,享受九十年以后再說!鼓怯旅托漠斎话l(fā)不起來,也就與佛距離得很遠了。
問:經(jīng)中所言諸天、阿修羅、地獄、餓鬼等境界,為何人類的肉眼見不到?要修到何種程度才能見到?
答:人類肉眼的功能很小,所以看不見;有天眼就可以見到。得天眼通必須先有禪定的功夫;但有禪定未必就有天眼通。得了禪定之后──至少是初禪以上,還要進一步修天眼通,成功了才看得見。
問: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過得自在?
答:心里沒有煩惱就自在;心里有煩惱就不自在。怎么能夠沒有煩惱呢?要修四念處!修四念處能調(diào)伏煩惱。觀身不凈,愛欲心自然會逐漸的輕微,逐漸的沒有了;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自然是不住色生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若你心里能常觀一切法空,覓心了不可得時,還會有煩惱嗎?那有煩惱可得呢?自然是自在了!
問:常感覺人生的路走得很孤獨;如何能一個人不結(jié)婚,心中不會感覺孤獨?
答:「感覺孤獨」這句話,明白一點說就是有欲的關(guān)系;有欲而未結(jié)婚就感覺到孤獨,沒有欲時,就不覺得孤獨。欲界的人──地面上的、乃至欲界天的天人,都是有欲的,都怕孤獨。但是色界天上的人離欲了,沒有結(jié)婚的須要,他們都是一個人獨住的,沒有孤獨的感覺;所以,應該學習離欲。 其次,如何能不結(jié)婚,又心中不會感覺孤獨?你要與法相應、以法為友。若歡喜《般若經(jīng)》,《般若經(jīng)》就是你的朋友;歡喜《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這都是你的朋友;歡喜《大智度論》,《大智度論》就是你的朋友?傊,能以法為友,就不會感覺孤獨!
問:該如何對治嫉妒心?
答:「嫉妒」者,經(jīng)論里的解釋就是「不耐他榮」;別人有榮譽的事情,我心里不舒服、不高興,同時也有一點瞋恨的味道。
簡單說,有三個方法可以對治:其一,應如是作意:「我現(xiàn)在用功修行的目的,是想要得圣道、得無生法忍;我所歡喜、所尊重的,是圣者的境界。而現(xiàn)在我所「嫉妒」的那個境界,還是凡夫虛妄不實的境界,有什么值得嫉妒的呢?」你這樣觀,嫉妒心自然就停下來了。這是一個方法。
其二,修我空觀、法空觀。觀沒有能嫉妒、所嫉妒之人,觀察所嫉妒的境界不可得,這樣就不會有嫉妒心了。
其三,發(fā)自內(nèi)心至誠懺悔。到佛前長跪,先作如是念:「我弟子某某剛才遇見一個因緣,生了嫉妒心;我心里面很苦惱,希望佛菩薩慈悲幫助我,令我隨喜別人的功德,不要嫉妒!谷缓笙蚍鹂念^。你這樣多做幾次,嫉妒心漸漸的會輕微,就不嫉妒了。嫉妒是很可羞恥、很丑陋的行為,的確應該想辦法消滅它!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上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一天
- 凈土篇(1)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三天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二》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下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六》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三》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四》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五》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目錄 出版說明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2
- 解惑錄一
- 凈土篇(2)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一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一):什么是覺知、覺性
- 佛學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 解惑錄二
- 凈土篇(4)
- 佛學問答四篇-止觀坐禪篇
- 開示問答 1 廣開如意門
- 凈土篇(3)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5
- 佛學問答四篇-凈土念佛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十二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四):關(guān)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八):關(guān)于動中禪要領(lǐng)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四):動作、時間、行禪坐禪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八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一):關(guān)于妄念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3
- 佛學問答四篇-教義抉擇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二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二):身苦、心苦、苦滅
- 開示問答 3 啟發(fā)般若慧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5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jīng)?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佛人可以化妝嗎,學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受戒嗎?
- 學佛學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jīng)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jīng)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地藏經(jīng)問答
- 心經(jīng)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楞嚴咒問答
- 南懷瑾問答
- 星云大師問答
- 金剛經(jīng)問答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虛云法師問答
- 元音老人問答
- 風水問答
- 楞嚴經(jīng)問答
- 夫妻問答
- 妙法蓮華經(jīng)問答
- 李炳南問答
- 皈依問答
- 瑪欣德尊者問答
- 趙樸初問答
- 無量壽經(jīng)問答
- 婚姻問答
- 財富問答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 夢參法師問答
- 子女問答
- 藥師咒問答
- 禪修問答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問答
- 往生咒問答
- 往生問答
- 算命問答
- 藥師經(jīng)問答
- 阿彌陀經(jīng)問答
- 回向問答
- 佛經(jīng)問答
- 華嚴經(jīng)問答
- 蓮池大師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