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五》

(三)種子翻騰與座下觀照、見性與保任

175

問:修心中心法當種子翻騰猛厲,忍無可忍時,怎么辦?

答:不要怕,只須出聲持咒,即能化去種子。經(jīng)過千百次的翻騰上下,便可證入不動。

176

問:座上有時種子翻騰劇烈;有時一座卻十分空凈;有時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悶、難受。這是為何?

答:種子不是一下子即能消光的,要不斷在事境中鍛煉,所以不可大意、驕傲。功夫沒有到落堂的地步,總不免有反復,所以你要努力上進,不可懈怠呀!

177

問:一直修第四印,是否可以把種子翻光?

答:不可以,還須在事上磨煉。不過打坐修法可以幫助你在事上透過去。打坐是修定,事上磨煉是修慧,要定慧雙修才好。

178

問:修法至一階段后,反復出現(xiàn)心似刀割,心情煩躁,著急之狀況,該如何對治?

答:八識種子在翻動,故有此感受。修行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耐心闖過這波濤起伏的難關,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又,難過時,出聲持咒,容易度過難關。

179

問:我在修行中時常因身虛心煩而進進退退,是不是應堅持加坐?

答:免不了的。功夫未到不動地,總是要發(fā)生進進退退的煩惱現(xiàn)象,因八識田種子被般若火薰起,翻騰而使然。種子翻騰起來很難受,覺得退了,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睡也不是。此時要頂?shù)米?不被嚇倒,要透得過,其實這是進步?杉有薜谌,出聲念咒。但如實在感到身體不支,也須稍放松,減少打坐的時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抓緊用功啊!

180

問:每次月經(jīng)前幾天明顯感到心力不夠,不像平時能觀照住,想往外面跑。這次竟然想說是非,明明覺得不該這樣,可控制不住自己,反被外境所轉(zhuǎn)。實在慚愧,有負師父的教誨。

答:這是生理的反映,不要緊,就到外面走走,散散心好了。女人到了更年期,生理反映特別強。尤其用功人種子翻騰厲害,就更不能作主了,過了這一階段就不妨事了。觀照要松緊適度,不可過緊。

181

問:打坐后覺得睡眠不太好,還會做夢。

答:覺不要睡得很死,做夢是在翻種子,是好事。

182

問:種子翻騰如何調(diào)伏?

答:修學佛法不是一帆風順的,功夫沒有到徹底的時候,會有反復,就是這樣一浪一浪的。要督促自己不要跟種子翻動的妄念跑。所以過去的大禪師都念楞嚴咒心,用楞嚴咒心來調(diào)伏這個種子。最壞的種子是淫欲心,這是最深的生死根本,這個根子斷了就好了。如種子翻騰得厲害,不打坐,只念咒,也可出去散散心,過去了就再來打坐。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太多了,所以明心見性后還不能了生死。很多明心見性的人還要犯錯誤,因為種子埋伏在里面,碰到緣就起現(xiàn)行,翻出來了。因此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在事上磨煉,將種子磨光才行。

183

問:至今修法已有六個月,有些問題祈請師父開示:打坐一段時間就出現(xiàn)煩躁情緒。心煩意亂,愛發(fā)脾氣,不由自主,但過后自己又很后悔。煩躁出現(xiàn)過好幾次,導致停坐兩次,共五天,好像這個臺階總是越不過去。近一兩座,座上也有些煩躁。該如何對治?

答:這是你心神不穩(wěn),種子翻騰所致。此時可出聲持咒,度過此關,千萬不可停坐不修。

184

問:雖然加坐,煩惱似乎并未因此減少多少,而且經(jīng)常心頭發(fā)悶,厭人恨己,是否由于坐得太久了?

答:打坐應該是一種享受,無半點煩惱,你倒煩悶欲絕,走到反面去了。似應調(diào)劑一下,去外面游山玩水,再來打坐吧。多和知友談談,交心也不失為一種調(diào)劑的好辦法。應病與藥,法無定法?傊蜃霉,應該是心態(tài)平靜,安穩(wěn)、舒適,而無煩惱?v然種子翻騰,有進退失據(jù)之感,只要出聲持咒一番,即能安然無恙。“厭人恨己”是你心量小的舊習翻出來之故,趕快呵斥自己,放下這一切不應有的惡習。

185

問:近來碰到點逆緣,一直子氣得我妄念紛飛,膩透了,想盡快搬家去凈土。雖明白諸法皆幻,卻仍有所希懼。

答:唉!要成佛,不是圖舒服快樂,而是不怕吃苦。因為佛是入世度眾生的,不是厭世逃避的。佛是二足尊,你不吃苦,福德從何積聚?!沒有福德你怎么成佛,更如何出離六道?!所以要出苦就要不怕吃苦。在苦難中鍛煉,才能將執(zhí)著消光,而恢復本性光明。

186

問:有次因一點小事和人家頂撞起來,當時我自知不好,但按捺不住。這都是我心量小,愛面子的結(jié)果。這又是修法的大忌,該怎么辦?

答:這是觀照不得力之故。人人都有愛面子的習氣,其實這是最愚蠢的,就是為這莫須有的面子,把自己拉到生死之中去。要問怎么辦?就是趕快放下。

187

問:除習氣是否不能太著急,著急本身也是習氣。

答:對!不能著急,你心空了,還有不好的行為嗎?講對治就落下乘了。當心動時,只“呸!”一聲就完了。

188

問:只要時時心空凈,做到“念起不隨”就行了,其實也沒有什么“習氣”,是嗎?

答:習氣就是著境,隨境轉(zhuǎn)。能不隨境轉(zhuǎn),則習氣自除矣。

189

問:證悟本來后,最難的就是除習氣,我一直以為自己能放下名利,可一聽說可免費考讀研究生,心就動了。好幾天一上座就被“去,還是不去”的念頭困擾著。

答:這叫做“當斷不斷,反遭其亂”也。一切境界皆如空花水月,不可得。我們只游戲其間,不執(zhí)不廢。不做亦得,有什么放不下的?學佛就要瀟灑自在,要坐就坐,要行就行,毫無拘束,方無礙也。

190

問:有時忍不住發(fā)怒怎么辦?

答:發(fā)怒時持咒,念起不住,念起不執(zhí)。

191

問:弟子修法已有百座左右,因自己業(yè)習深重,定力仍然很差。但我感覺還是有進步,內(nèi)心比以前安穩(wěn)多了,平靜了。

答:那也不錯呀,用功功不唐捐,不會白費的。何況是修這樣的法,怎么會一點沒進步呢?做功夫不能性急,須耐心堅持下去,始有成就。因我們多生歷劫的習氣深重,不是短期內(nèi)就可以消除而親證佛道的。努力用功吧!

192

問:若精誠修法,待智慧開啟,是否業(yè)障即除?然修法以發(fā)心為首,不得不為之慮,敬乞賜教。

答:果然精誠修法,化空妄念,心且不有,又何有障?!所謂障者皆妄心作祟也。你如真發(fā)心學佛,即能精誠修法,切忌空談,貢高我慢。

193

問:愚現(xiàn)在修法,以穩(wěn)妥前進為原則,下座后注意飲食及休息充足,以為助力。此是否屬身執(zhí)?

答:修法本應注意保養(yǎng)色身,所謂借假修真,何有身執(zhí)之嫌?

194

問:我這星期覺得障重,天天在修第二印,準備修一至二星期,可以嗎?

答:可以。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叫障重?“障”沒有個東西,你把它拿出來看看。所以說障是虛幻的,還是心啊,是心著相了。還是心沒死透,心死透了就有力量了。所以,月藏問文殊菩薩:“明知生死本空,為什么我偏偏受生死流轉(zhuǎn)呢?”文殊菩薩說:“其力未充。”力量從何而來?關鍵在于心必須死透。如果真知道這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那自然就有力量。但是如心不清凈,沒死透,沒有真正知道這本性是不垢不凈、不生不滅的,則不行。所以還是理性認識不夠。禪宗講:大死之后才能大活。你死得不透,或半死半活,不行啊!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著相啊!

195

問:如何保護?

答:開悟并不難,但要保護它卻不易。不保護它就會跟著念頭跑,雜念紛飛,亂七八糟的事全來了。所以必須綿密保護,才能將妄習消光。但護念不可死,更不可執(zhí)著。只一覺,拉回來即可。這就是念起不隨。外面的事情都是空花水月!圓覺經(jīng)》說:“知是空花,即無輪轉(zhuǎn)。”緣起性空,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不跟妄念跑。一切隨緣,因緣是這樣,我們就這樣做。盡管做事,一點不動心,為了眾生做一切事而心不粘著。能時時這樣做,不須幾年,即“皮膚脫落盡,唯露一真實”,就能大放光明,神通顯現(xiàn)了,但也不能執(zhí)著神通。識得本來后,還沒有歸宗,跟念頭跑時,要像牧牛一樣,用鞭子打它。哪個祖師不是這樣做功夫的?我們修心中心法,打開了,見到本性,與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時也沒兩樣。但要親證一回。噢!原來什么都沒有,而了了分明。開悟是方便的,但要綿密保護,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夾山和尚在船子和尚那兒開悟后,趕快到山上去保護十八年。識得本性后打坐與沒有識得打坐是兩樣的,識得后打坐就是保護它了。念頭來了不睬它,行住坐臥中,時刻保護,保護自己不要著相。

196

問:上座安心修法,下座綿密觀照,時時讓自性現(xiàn)前,如此用功下去,時節(jié)因緣到來,就不愁不開悟了。以上知見正確嗎?

答:知見不錯。

197

問:心中心法后半部如何修?

答:觀念頭起處,不跟念轉(zhuǎn),差別境當前也不為之心動。這就是禪宗保護本性的修法,這樣修下去,就能了生死。

198

問:關于“心念耳聞”,我感覺若注意“耳聞”,又注意“心念”,心易亂,究竟如何是好?

答:耳聞是能聞之性,而不是注意耳朵。所以耳聞心念咒之聲,則妄念不起矣。

199

問:修法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后就能明了諸法實相,從而不會迷惑顛倒,造業(yè)受報了。修法的訣竅在心念耳聞,不管身體上的任何感受。只將咒分分明明地念下去,最后將咒也化去,就孤靈靈地剩下靈知覺性了,但也不可著。對嗎?

答:是的。妄念化空,咒即念不出來了,當下忽然根塵脫落,世界化空,真性即現(xiàn)前矣。

200

問:“念起不隨”是否屬壓念?

答:不是。

201

問:剛見上師時,覺得自己本來是佛,因此于一擊掌之剎那,便明了自性本空。但時間一長,煩惱又起來了。

答:可憐,出聲持咒以轉(zhuǎn)換吧。

202

問:我在起念時,不知不覺就去壓它,對嗎?

答:不能壓念,盡管起用,但不跟它轉(zhuǎn),不睬它,這叫做“青山本不動,白云任去來。”壞不是壞在起念上,而是壞在跟念跑。不是壓住不起念,而是念念不停留,這才是無念。六祖所謂“無念者于念而離念。”比量而現(xiàn)量,比量是知道,有分別,而現(xiàn)量不動。這與鏡子照物還有些區(qū)別。鏡子照物不管好壞,沒有區(qū)別,而我們知道好壞、美丑,但心不動。功夫做到這里就行了。但非要見性不可,不見性做不到。所以說,活活潑潑地做很難啊。

203

問:請師父開示“念起不隨”與“毫無分別”?

答:“念起不隨”不是叫你做個呆子,連好壞、是非也不知道,而是了知,但不住著,這是第一步功夫。第二步功夫為“毫無分別”,是指善于分別客觀萬法,于第一義而不動。即知道是非、長短、得失,但心中不動,不被任何事物所影響與染污。

204

問:弟子在下座觀照時,有時沒有一念,但一會兒就忘記,一忘就隨妄想而去。

答:正觀時一念不生,知道這一念不生的靈知即是本性。一會兒就忘了,就趕緊拉回來,不要隨念轉(zhuǎn)。

205

問:平時知道不要著相,可碰到事情又忘了。

答:這有什么用?!這是你僅懂一點道理而未真實修煉的緣故。應該趕快改正,精勤修習,多多打坐,綿密觀照才是。

206

問:請師父談談“時時觀照。”

答:我們的念頭多得不得了,剎那的念頭很多。因為我們八識田里的種子太多,好的、壞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們看香蕉,只用眼識,不用意識,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機。如果用意識,看到香蕉就想:“這是香蕉,很好吃。這個大,那個小。”所以一用意識就產(chǎn)生分別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識跟著跑,六識的消息就交給了第七識,七識就傳給第八識,就有種子了。所以要時時觀照,觀照就是:念頭一動就知道,不睬它,要觀照念頭的起處。

207

問:“安住保護”是不是將此無念而知覺了然的靈明寂寂光景,常常在人事逢緣之境中相應相印,守之護之?或者才有念起,即迅速回光轉(zhuǎn)而空之,與這空性相應呢?

答:對!在應緣接物時,只有當事的一念,無有第二念。做后毫不留念,如未做過一樣。這是無住無著功夫。

208

問:若在聞聲時,僅聞“聞聲者誰?”有時似乎近似無念而空然,但有知覺的光景,可轉(zhuǎn)而又失。是否要承當?shù)谝?如何承當?

答:問“聞聲者是誰?”是在未悟時用。如已悟這能聞聲者即自己主人公,則不須問。但保護它不住聲即得,更不須起念承當,起念承當則是頭上安頭了。

209

問:常于妄念流動時,回光返照“前念已斷,后念未起”之中間空明。這樣做好嗎?

答:不對,妄念斷處即自性空明,不須再起念觀照。

210

問:因工作忙,有時觀照力不足,便采用了大圓滿中“斷”念法,一天數(shù)十次,這樣于顛倒中似較前有些把持力。

答:這種簡易禪法于事忙人最適用。你能每天做數(shù)十次,日久功深,自然于不知不覺中打成一片,而歸家穩(wěn)坐矣。

211

問:座下“斷”念法,即于事忙或心念外馳散亂之際喊一聲“斷”。

答:不一定喊“斷”,一覺即行。

212

問:座下很少忘記保任,干活休息也一樣。有時一想觀音圣號或彌陀圣號,耳邊自動響起念佛聲,甚至流行歌曲也是一樣。怎么辦?

答:這耳邊的一切音聲,均不可睬它,任它自生自滅。

213

問:有時在念頭上沒覺察,念尾巴上才知道。

答:這是覺遲了,力量不夠。要看話頭,念頭一來就化空它。如念頭轉(zhuǎn)了個圈才看見,那是看的話尾巴。所以禪家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觀照的好處就是,念頭來了就知道,境界來了,有的覺照在前有的覺照在后。順境不易察覺,而惡境界卻易覺察。

214

問:《般若正觀法門》中講觀的問題,要求從心窩處起觀,不取舍之,而避免某些學人因過于集中頭部引發(fā)高血壓之類病癥。對嗎?

答:觀心是觀心念起處,不隨之流浪。即念起即覺,一覺即空。既不著在心窩、頭部,也不著在丹田或腳下。持咒也只是“心念耳聞”,不著處所,松緊須隨時調(diào)整,不可過緊或過松。

215

問:下座觀照,應了了覺知。我起了什么念,應該清楚,是嗎?

答:起念要知道,但不能跟它跑。不能記住這個念,念起即覺,一覺即空,像水上畫圖一樣。

216

問:如何觀心?

答:心者即念頭,念頭來了就化掉它,不跟它跑。起初是通過持咒化掉妄念,看見念頭,念頭就沒有了。定力增強到一定程度時,念頭來了不用化,自己就化了,直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了了分明即照,不動就是寂。起妙用時,應緣接物時就起念,不應緣時就沒有念,這是最好的禪法。觀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門。

217

問:“觀自在”就是對事事物物不粘著,也不偏廢,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如雁過長空,不留痕跡,就這樣老老實實地隨緣度日就行了。這種理解對嗎?另外,我與丈夫?qū)⒃谠?7日開始打七。

答:你的體會非常正確!就這樣老老實實地隨緣度日是了。所謂“隨緣消舊業(yè),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饑來吃飯,困來眠”的一種絕學無為閑道人的平常心是也。

你們夫婦真是好樣的!既能于理上醒悟,更不廢事修。于此苦寒時節(jié),不忘打七用功,將來定能證成大道,圓滿菩提。

218

問:對下座的觀照功夫,其下手處,仍未明白。今觀照似有三種下手法,請師開示。(一)直下觀照妄念,不取不舍照之。(二)觀照心念起處,念起即覺,不隨之攀緣流浪。(三)觀一切事物皆如夢幻泡影,皆屬無常幻化之物,應遠離貪著。

答:前兩種看起來似兩種,其實是一種。因能念起即覺,即直下觀照妄念,不然不能念起即覺。不隨念轉(zhuǎn)即是不取,念來只是不隨之轉(zhuǎn),而不是壓它不起,也不是討厭它而舍離。故二種是一法也。第三種很好,除對妄念調(diào)治外,對事境須如此觀照。

219

問:弟子采用上面的第三種方法,這樣是否符合上師要求?

答:只觀境,不觀心念,會隨念流轉(zhuǎn)。(因為妄念在不對境時,還是流動不息,所謂“家賊難防”,不是不對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無用,必須雙照才行。

220

問:有人說:念念不停留也是修行中的過程。但按師父的開示,念念不停留是本性的大機大用,請師父再為指點。

答:“念念不停留”,如還有個念念不停留在,就不究竟,仍要化去。我說的“念念不停留”是用,“當下即是空”,不需用心去化。

221

問:“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究竟起念不起念?

答:照即是用,即是念念不停留。無念之可念,無起之可起,法爾顯現(xiàn),自然應緣。

222

問:我們平時保的就是這個靈知嗎?

答:對,就是保這個靈知,而不是保空,不是守住那個空境。念頭來了不睬,不睬就是靈知。

223

問:我們做事時也要了了分明嗎?

答:對啊!我們念咒時聽得清清楚楚,也是了了分明,咒不清楚就不是了。不是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個了了分明。到一定的時候,“啪!”一脫,脫的時候還是了了分明,什么都沒有,唯一真性現(xiàn)前。

224

問:《六祖壇經(jīng)》說:“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zhí)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這兩點怎么矛盾了?

答:“看心觀靜,不動不起”,這是壓念不起,故大錯,F(xiàn)在叫你觀照,是叫你看著妄念的起處,不跟它跑,而不是壓念不起,故不相同,沒有矛盾。

225

問:平時用功無非是息妄顯真,但《圓覺經(jīng)》說:“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這似讓人無法把持。所以弟子在平時觀照和靜坐觀心時,總覺得左右不是,不能確定具體方法,又怕念起,又怕犯壓念的毛病。

答:讓你觀心,不隨念去,就是不起妄念。平時不故意起念頭,不向外攀緣,而當妄念起時也不執(zhí)著妄念。念起即覺,不隨逐、不壓制。只是了了覺知,不起分別。這就是“于諸妄心亦不息滅”的用功方法。

226

問:下座后,對境生心,為境界所轉(zhuǎn),當如何用功?

答:下座要時時觀照。這個更難,因為人都是跟著境界跑。剛剛下座時還有個定境,知道看著自己不要亂動。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滾,就忘記觀照了,跟著境界跑了,與平時沒打坐時一樣的亂七八糟,這就不好。所以,我們上座的時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聞,下座的時候要綿密觀照,不要忘記。但是我們在境上也容易忘記,和幾位朋友一談心,什么事情一做,馬上就亂了。念頭來了,要趕快拉回來,觀住自己。一定要做這個功夫,否則就不能上路。功夫到后面,觀熟了,就不要觀了,再觀就多事了。所以,先下手要“觀”,做到后面就不要“觀”了,把這個“觀”字忘掉才能進步,功夫才能上上升進。再更進一步,連“忘記”也沒有了,那功夫就由有為進入到無為了。功夫就是要由有為漸漸地進入無為。無為一下子是做不到的,開始一定要有為地觀,就是有心地做功夫。到了后來,無心做功夫,什么功夫都沒有了,就更進一步了。

227

問:有人認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觀照,沒講清楚,而臺灣禪師來傳的觀照有下手處。他認為觀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別。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個細節(jié)都不忽略。在觀照中,當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處,即是妄心。

答:真沒講清楚嗎?如果初觀心的人對樣樣事都清楚,這是觀境而不是觀心。觀心者知境本虛而不將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兩空,當下無念。正無念時也不執(zhí)著于無念,而當念起時也不落于有念,有無皆消,當下靈覺。而此靈覺之性,非心非境,全體是空。正于空時,卻又了了分明,全體是假?占俨欢,更無分別取舍,正于此時,正觀歷然矣!這不是如實觀照嗎?難道要如此人所說,將吃東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qū)⑼康囊鶚烽L期藏貯在心腦中,才是觀照嗎?假如這是觀照,只是魔王的觀照,是下地獄的觀照。再說,講這個觀照已是多余,已是鈍置了行人。本來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當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著照空,才是真正的禪法。此人叫大家每個細節(jié)都不忽略,這是“不起分別”嗎?這不是著相嗎?細品食味與淫樂,還要將食品經(jīng)過咽、喉、腸、胃的情形體會出來,這是“當下即了”嗎?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將淫欲念發(fā)展擴大到身體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嗎?魔王說法,就是這樣矛盾百出。

228

問:有人在一些地方說某某人開悟了,他的說法對不對?

答:理解不是開悟,懂點道理就說他開悟了,不要用功了,那是大錯特錯。理悟,遇到事情還是透不過去,沒用。如蒼蠅見血,馬上叮上去了,見境就動心了。如是這樣的話,臨濟祖師只要說一句就好了,為什么還要說三句?禪宗也說法身邊事、法身正位、法身向上。從前古人根基厚,一點就知道了,繼而又綿密保護不肯放松。現(xiàn)代人保護不住,跟境界跑。他的錯誤在后邊,叫人不要用功了,不要打坐了。應該綿密保護,功夫要上上升進,覺受增長。認識本性是第一步,綿密保護是第二步,離開保護是第三步。因為保護也是執(zhí)著,忘記保護不容易。要把忘記都忘記,這是第四步。我早就對他說,不要得少為足,要小心謹慎,好好做功夫。我問了他好幾個問題,他都答不出來。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上說,證明開悟有十條,第一條就是所有的語錄、經(jīng)文,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他做不到。

229

問:能時時在觀照之中,粗的妄念沒有。細的妄念生起時,是不是不隨之流轉(zhuǎn),而看得清清楚楚?

答:觀照還是多此一舉,講到做功夫當然可以。但到最后,是無功夫可做的。

230

問:打坐念咒,身體不要化空,只要體認這了了分明的覺性,即是見性。

答:這只是理解,不是親證。

問:光靠理解,認定這能聽能寫的算不算見性?

答:這都是理解,不算親證本來。

231

問:我認為行者在疑團未破之前,或攝心歸一,遇大手眼,見機直示心源,“噢”的一聲,根塵脫落,入現(xiàn)量境,這是真見性?

答:果真根塵脫落,了了不昧,當然是真見性。

232

問:修法念咒至能所雙亡,虛空粉碎,身心化空,了了分明,生滅滅己,寂滅現(xiàn)前,有此境界,才是見性,才知如何保護!

答:對!

233

問:理上明白緣起性空,色空不二,而心境沒有消融,是否見性?

答:沒有見性。

234

問:不知以哪一種見性為準?

答:當然是親證本來為對。

235

問:當一個人見性時,是否要完全根塵脫落,都要爆炸嗎?

答:心中心法做到一定時候,就會根塵脫落。但每個人并不完全一樣,有的人不是爆炸。其實我們一念斷處就是那個境界,只是力量不同,而證悟到的本性是一樣的。無念時,身心世界都沒有了,但有知覺在,這靈知就是本性。功夫到了,自然就到那個地步。

236

問:脫開時,外界的聲音聽得到嗎?

答:入定與脫開時沒有區(qū)別。這時沒有聲音、時間,一切都沒有,只有一個絕對的真性。我們有了這功夫,反過來就是神通發(fā)現(xiàn),如天耳通,他方世界下雨的聲音都能聽到。

237

問:是否每個人都要爆炸?爆炸是否有聲?

答:各人體質(zhì)、根基、習性不同,不是千篇一律的。爆炸不可求,更不可等。有的人爆炸是有聲的,有的則不然,只要能所脫落即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