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xué)問答四篇-凈土念佛篇
玅境長老答/編輯室整理
問:有人說:「念阿彌陀佛就是止、就是觀!」這種說法對嗎?
答: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阿彌陀經(jīng)》:「若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惯@意思就是教人持念佛的名號。如果專精持念,一日乃至七日,達到一心不亂的程度,這可能是得欲界定或未到地定的境界。這樣說,念佛名號也可能通于初步的止,但是止的范圍還是很廣的。
如果要從未到地定進步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無色界四空定,那還要有一大套的方法的,《瑜伽師地論》說得頗詳。不經(jīng)過學(xué)習(xí)是不曉得的。至于修觀,那就更要對于佛法的勝義深入的學(xué)習(xí),達到純熟的程度以后,你才可能觀得上來。只念佛名號不學(xué)習(xí)經(jīng)論,恐怕觀不上來。
南北朝時代的廬山慧遠大師,被尊為凈土宗初祖,他也提倡念佛。但是他與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一樣嗎?他的念佛法門中,應(yīng)有念諸法如的深義,和單純的持佛名號是不一樣的。據(jù)《高僧傳》的記載:慧遠大師未出家前是「博綜六經(jīng)、尤善莊老」的學(xué)者,后來聽彌天釋道安法師講《道行般若經(jīng)》(即《小品般若經(jīng)》之同本異譯),說了一句話:「儒道九流,皆糠秕耳!」就是感覺到佛法中的勝義遠非孔孟、老莊所能及,就發(fā)心出家了。所以慧遠大師的出家因緣,是因為聽了《道行般若經(jīng)》的。這樣的人,只是念佛名號能滿足他的意樂嗎?
而南北朝時代中國大亂,連出家人也受到影響。當(dāng)時依止道安法師學(xué)習(xí)圣道的人頗多,但因戰(zhàn)亂、生活困難,沒辦法在一起住,慧遠法師就到廬山去了。后來他又學(xué)習(xí)《般舟三昧經(jīng)》;般舟三昧行法只是一味念佛名號乎?如果只是持念名號而不學(xué)習(xí)經(jīng)教,只能有多少止而已,會修觀嗎?
問:曾聽師父說:「四念處的修習(xí),并不違背念佛!」您的想法是這樣嗎?
答:是的!我是有此想法。依《阿彌陀經(jīng)》的啟示,能一心不亂地念佛、愿生凈土,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則能往生阿彌陀佛國,非常殊勝。而修四念處能增長智慧(般若),能對治一切煩惱(愛見)、令心清凈;此清凈心無煩惱擾亂,順于一心不亂、順于心不顛倒。亂與顛倒皆因煩惱擾亂之故,而修習(xí)四念處除滅煩惱擾亂,則有堪能成就念佛三昧;故言「學(xué)習(xí)四念處不違背念佛」。
你可以排個功課表:什么時候修四念處、什么時候念阿彌陀佛、拜佛。如此,平時就心不顛倒,臨命終時,決定心不顛倒!如果生存時不修四念處,常常地顛倒──「這個是可愛的、那個是可恨的!」臨命終時恐怕還是這樣子愛恨交織,對于往生阿彌陀佛國則有大障礙!
復(fù)次,凡夫多求,心常散亂難以專一。聽人說念藥師佛功德殊勝,消災(zāi)延壽諸事吉祥,于是乎又發(fā)心念藥師佛;但心里又想:「我念藥師佛,阿彌陀佛會不會不高興呢?」我們以凡夫的心情忖度圣人,這完全是不對的!我們讀《藥師經(jīng)》得知,你念藥師佛時,若求生阿彌陀佛國而未定者,臨命終時,藥師佛會派八大菩薩送你到阿彌陀佛國去。所以,念藥師佛和念阿彌陀佛也是不沖突的。只要你愿生阿彌陀佛國,誠心作如是回向,一切的法門都可以幫助你一心不亂往生凈土的。
問:您認為修習(xí)四念處對于持名念佛、意欲求生極樂的人有增上力。但有的法師主張持名念佛應(yīng)「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持名念佛的人兼修四念處,會不會間斷夾雜?
答:專心念佛、求生凈土,我是贊嘆的!然而,修四念處亦有益于凈土法門,我認為不是間斷夾雜。修四念處能成就兩種功德:一、心不散亂,二、心不顛倒。念佛法門亦應(yīng)具足此二種功德。然四念處令心不散亂、不顛倒,其力甚大,故念佛之人應(yīng)借助于四念處。
信心是由智慧建立的!若能不斷學(xué)習(xí)佛法、得到四念處的智慧,進而達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因而厭離娑婆、欣生凈土的心愿非常堅強;此人求生凈土,決定會成功的。由此觀之,還可以說修四念處有間斷夾雜了念佛的過失嗎?
問:凈土法門主張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凈土最穩(wěn)當(dāng)可靠。但另有說法,認為往生西方談何容易!?還是繼續(xù)在人間積聚福智資糧,等資糧夠了再發(fā)菩提心求成佛道比較穩(wěn)當(dāng)。那一種說法您比較認同?
答:還是念佛求生凈土好。關(guān)于栽培智慧、福德資糧一事,其中福德資糧可以隨緣隨力地栽培,不必專心做這件事。如果你現(xiàn)在專志栽培福德,可能有危險。
初開始或許沒問題,但是因為你不是和佛菩薩共事,而是和凡夫在一起,時間一久就有煩惱了。本來是希望栽培圣道資糧的,結(jié)果起了煩惱、造諸惡業(yè)跑到三惡道去了,這不是很危險嗎?就算不造惡,福德多了,權(quán)力也會大起來,那時候還會想求生凈土嗎?
誠心念佛求生凈土是對的!但是,心作不作得了主是個問題。所以《阿彌陀經(jīng)》上警告我們,要「心不顛倒」。譬如平常念佛時,心里很誠懇、很用功;等到兒女有病了醫(yī)生治不好,佛就念不下去了……,這就是顛倒。若是兒女家庭什么都很順利,其顛倒的功能雖現(xiàn)行而或不自知;等到臨命終時,這顛倒就出來了──「唉呀! 我要同我可愛的兒子、女兒分離了,心里痛啊!我有很多財富,現(xiàn)在要分離了,心里痛!」這樣還能念佛求生凈土嗎?
所以,平時就要修無常觀,要讀《金剛經(jīng)》:「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事如夢皆非真實,生存時如是訓(xùn)練自己,不要執(zhí)著、要放得下,臨命終時心很自在地就能往生了。你生存時不如是訓(xùn)練,平日還是念念執(zhí)著先生、妻子、兒女,執(zhí)著財富權(quán)力,雖然也念佛,卻常在顛倒中,臨命終時還不如一個貧苦的人。貧苦的人沒有什么可留戀的,臨命終時容易心不顛倒,順利地就能往生。所以,念佛求生凈土之人要修四念處。
問:「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褂盅:「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谷舫置罘鸩荒荛_悟,則《楞嚴經(jīng)》何以作如是說呢?
答:《摩訶般若波羅密經(jīng)‧等學(xué)品》云:「佛告須菩提:于汝意云何?色如,受想行識如,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佛如……。菩薩摩訶薩如是學(xué)如,為學(xué)薩婆若!」五蘊是指凡夫的異熟果而言;今與無上菩提并論皆是如,平等無二,現(xiàn)前的一般的境界都是佛境界。但我們是佛境界嗎?我們在這兒走來走去,坐著、立著, 但我們還是凡夫;無論什么事情都是有淺有深。我們沒有智慧,徘徊在膚淺的境界;若智慧高了,同樣一件事,境界卻不同。
所以,你不要講:「若持名念佛不能開悟,《楞嚴經(jīng)》又何以如此說?」那是另一個大智慧的境界。我們一般人多數(shù)智慧膚淺,覺得學(xué)別的法門太麻煩,念阿彌陀佛很簡單;這就表示我們今天佛教徒的程度都是很膚淺的。雖然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那一位念佛的人開悟了?
問:有人說修四念處是自力的,完全要靠自己。但是念佛則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所以比較殊勝。長老的看法?
答:凈土宗的大德說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的法門,不只是你自己的力量,還有佛加被的力量,所以超過學(xué)習(xí)其它法門。為了勉勵念佛的人,這樣講也未嘗不可。但是,事實不盡然如此。我們學(xué)習(xí)了《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佛國品》前面:「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
何謂「諸佛威神之所建立」?就是你修四念處、修止觀時,諸佛的威神會幫助你,不只是自力而已。我們讀《金剛經(jīng)》時,前面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善護念諸菩薩」這句話怎么講?不就是加持嗎?你在修止觀時,佛菩薩也會幫助你的;你常常地精進用功,不需要別人說,自能感覺到佛菩薩對你有加持。所以,只要發(fā)菩提心真誠的在用功,佛菩薩都會照顧你的,而在你修行遇到困難時,也會拉你一把的,不只是念佛法門有佛力加持。
問:有云「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蘊含三藏十二部經(jīng)義」?
答:這句話是有甚深義的,只有等覺菩薩才能真正明了!傅扔X」就是等同正覺的佛;等覺菩薩的智慧,已達到相當(dāng)于佛所覺悟的無上菩提,其道智周遍法界,所以名之為「正遍知」。而我們凡夫念佛時也只是念名號而已,能念出三藏十二部的勝義乎?
- 上一篇:佛學(xué)問答四篇-教義抉擇篇
- 下一篇:受菩薩戒后沒有持戒,將來會要墮地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有些法門的關(guān)鍵是念佛不間斷,誦經(jīng)可以先放一邊嗎?
- 在車棚不點香不穿海青,能念佛號嗎?
- 用有求的心念佛是不是見不到佛?
-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什么還要念三萬五萬?
-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怎么理解?
- 放下萬緣一心念佛,這個放下怎么理解呢?
- 惡業(yè)太多能念好佛號嗎?
- 在工作完成的情況下,可以在上班時間念佛嗎?
- 念佛三昧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 念佛時如何平衡用心計數(shù)和用心憶想?
- 愚夫愚婦念佛沒做利他之事為什么也能往生凈土?
- “口念彌陀心散亂”這樣能否往生極樂世界?
- 只有念佛才能往生嗎?只誦經(jīng)持咒不可以嗎?
- 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最殊勝的?
- 只念佛不發(fā)菩提心能不能成佛?
- 燒菜做事的時候可以念佛號嗎?
- 念佛一聲真的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嗎?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上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一天
- 凈土篇(1)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1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三天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二》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下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六》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三》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四》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五》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目錄 出版說明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2
- 解惑錄一
- 凈土篇(2)
- 濟群法師學(xué)佛答問 一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一):什么是覺知、覺性
- 佛學(xué)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 解惑錄二
- 凈土篇(4)
- 佛學(xué)問答四篇-止觀坐禪篇
- 開示問答 1 廣開如意門
- 凈土篇(3)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15
- 佛學(xué)問答四篇-凈土念佛篇
- 濟群法師學(xué)佛答問 十二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四):關(guān)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八):關(guān)于動中禪要領(lǐng)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四):動作、時間、行禪坐禪
- 濟群法師學(xué)佛答問 八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一):關(guān)于妄念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3
- 佛學(xué)問答四篇-教義抉擇篇
- 濟群法師學(xué)佛答問 二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二):身苦、心苦、苦滅
- 開示問答 3 啟發(fā)般若慧
- 大安法師學(xué)佛答疑 5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jīng)?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fù)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xué)佛人可以化妝嗎,學(xué)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yīng),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fù)受戒嗎?
- 學(xué)佛學(xué)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jīng)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jīng)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地藏經(jīng)問答
- 心經(jīng)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楞嚴咒問答
- 南懷瑾問答
- 星云大師問答
- 金剛經(jīng)問答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虛云法師問答
- 元音老人問答
- 風(fēng)水問答
- 楞嚴經(jīng)問答
- 夫妻問答
- 妙法蓮華經(jīng)問答
- 李炳南問答
- 皈依問答
- 瑪欣德尊者問答
- 趙樸初問答
- 無量壽經(jīng)問答
- 婚姻問答
- 財富問答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 夢參法師問答
- 子女問答
- 藥師咒問答
- 禪修問答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問答
- 往生咒問答
- 往生問答
- 算命問答
- 藥師經(jīng)問答
- 阿彌陀經(jīng)問答
- 回向問答
- 佛經(jīng)問答
- 華嚴經(jīng)問答
- 蓮池大師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