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jīng)
《楞伽經(jīng)》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dá)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xí)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jù)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經(jīng)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xué)主要研習(xí)的對象,尤其是..[詳情]
楞伽師資記 第三章
楞伽師資記 第三章
齊朝鄴中沙門惠可。
承達(dá)磨禪師后,其可禪師,俗姓姬,武牢人。年十四,遇達(dá)摩禪〔+師〕游化嵩洛,奉事六載,精究一乘,附于玄理。略說修道明心要法,真登佛果!楞伽經(jīng)》云:牟尼寂靜觀,是則遠(yuǎn)離生死。是名為不取。今世后世,凈十方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禪而成佛者,無有是處。
《十地經(jīng)》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慶〔=廣〕大無邊。只為五蔭〔=陰〕,重云覆障,眾生不見。若逢智風(fēng),飄蕩五蔭,重云滅盡,佛性圓照,煥然明凈!華嚴(yán)經(jīng)》云:慶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亦如瓶內(nèi)燈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間云霧,八方俱起。天下陰暗,日光起〔=豈〕得明凈。日光不壞,只為云霧〔+覆〕障。一切眾生,清凈〔+之〕性,亦復(fù)如是。只為攀緣妄念諸見,煩惱重云:覆障圣道,不能顯了。若忘念不生,默然凈坐,大涅般日,自然明凈。俗書云: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伴〔=泮〕而水通。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盡而真現(xiàn)。即心海澄清,法身空凈也。
故學(xué)人依文字語言為道者,如風(fēng)中燈,不能破?,焰焰謝滅。若凈坐無事,如蜜室中燈。則解破?,昭〔=照〕物分明。若了心源清凈,一切愿足,一切行滿,一切皆辨,不受后有。得此法身者,恒沙眾生〔=中〕,莫過有一行〔=仁〕。億億劫中,時有一人,與此相應(yīng)耳。若精誠不內(nèi)發(fā),三世中縱值恒沙諸佛,無所為。是知眾生識心自度,佛不度眾生。佛若能度眾生,過去逢無量恒沙諸佛,何故我〔+等〕不成佛。只是精誠不內(nèi)發(fā),口說得,心不〔+能〕得,終不免逐業(yè)受形。
故佛性猶如天下有日月,水〔=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燈,亦名涅般鏡。是故大涅般鏡,明于日月,內(nèi)外圓凈,無邊無際。猶如煉金,金質(zhì)火〔=滅〕盡,金性不壞。眾生生死相滅,法身不壞。亦如泥團(tuán)壞。亦如波浪滅,水性不壞。眾生生死相滅,法身不壞。坐禪有功,身中自證。故晝?nèi)铡矔內(nèi)?畫〕餅尚未堪冫+食,說食焉能使飽。雖欲去其前塞,翻令后木+屑彌堅。
《華嚴(yán)經(jīng)》云:譬如貧窮人,晝夜數(shù)他寶。自無一錢分,多聞亦如是。又讀者暫看,急須并卻。若不舍還,同文字學(xué),則何異煎流水以求冰,煮沸湯而覓雪。是故諸佛說說,或說說于不說。諸法實相中,無說無不說。解斯舉一千從。《法華經(jīng)》云:非實非虛,非如非異。太師之〔=大師云〕:說此真法皆如實,與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能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dāng)知〔+萬〕法即皆如。憫此二見諸徒輩,申詞投〔=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余。又云:吾本發(fā)心時,截一臂,從初夜雪中立,直至三更,不覺雪過于膝,以求無上道。
《華嚴(yán)經(jīng)》第七卷中說。東方入正受,西方三昧起!+西方入正受,東方三昧起!秤 眼根中入正受,于色法中三昧起。示現(xiàn)色法不思議,一切天人莫能知。其〔=于〕色法中入正受,于眼起定念不亂。觀眼無生無自性,說空寂滅無所有。乃至耳鼻舌身意,亦復(fù)如是。童子身入正受,于壯年身三昧起。壯年身入正受,于老年身三昧起。老年身入正受,于善女人三昧起。善女人入正受,于善男子三昧起。善男子入正受,于比丘尼身三昧起。比丘尼身入正受,于比丘身三昧起。比丘身入正受,于學(xué)無學(xué)三昧起!+學(xué)〕無學(xué)入正受,于緣覺身三昧起。緣覺身入正受,于如來身三昧起。毛孔中入正受,一切毛孔三昧起。一切毛孔入正受,一〔+切〕毛端頭三昧起。一毛端〔+頭〕入正受,一切毛端三昧起。一切毛端入正受,一微塵中三昧起。一微塵中入正受,一切微塵三昧起。大海水入正受,于大盛火三昧起。一身能作無量身,以無量作一身。解斯舉一千從,萬物皆然也。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jìn)(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