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參禪與念佛

  念佛的人。每每毀謗參禪。參禪的人。每每毀謗念佛。好像是死對頭。必欲對方死而后快。這個是佛門最堪悲嘆的惡現(xiàn)象。俗語也有說。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兄弟鬩墻。那得不受人家的恥笑和輕視呀。參禪念佛等等法門。本來都是釋迦老子親口所說。道本無二。不過以眾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為應(yīng)病與藥計。便方便說了許多法門來攝化群機。后來諸大師依教分宗。亦不過按當世所趨來對機說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來修持。則那一門都是入道妙門。本沒有高下的分別。而且法法本來可以互通。圓融無礙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參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者。凈中之禪。凈者。禪中之凈。禪與凈。本相輔而行。奈何世人偏執(zhí)。起門戶之見。自贊毀他。很像水火不相容。盡違背佛祖分宗別教的深意。且無意中犯了毀謗佛法危害佛門的重罪。不是一件極可哀可愍的事嗎。望我同仁。不論修持那一個法門的。都深體佛祖無諍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協(xié)力同心。挽救這只浪濤洶涌中的危舟吧。

  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zhí)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zhí)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祗為你我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染污久了。不能當下頓脫妄想。實見本性。所以要參禪。因此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釋迦牟尼佛說的很多。最簡單的莫如“歇即菩提”一個“歇”字。禪宗達摩祖師傳來東土。到六祖后。禪風廣播。震爍古今。但達摩祖師和六祖開示學人最緊要的話。莫若“屏息諸緣。一念不生。”屏息諸緣。就是萬緣放下。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兩句話。實在是參禪的先決條件。這兩句話如果不做到。參禪不但是說沒有成功。就是入門都不可能。蓋萬緣纏繞念念生滅。你還談得上參禪嗎。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們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絡(luò)索。其次則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來清凈。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不應(yīng)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樣。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瞋癡愛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饑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兇毀譽得喪安危險夷。一概置之度外。這樣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zhí)著遠離。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體顯露。至是參禪的條件具備了。再用功真參實究。明心見性才有分。

  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xiàn)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凈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xiàn)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長劫輪轉(zhuǎn)于四生六道。永沈苦海。而愿成佛。常樂我凈。諦信佛祖誡言。放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個個可以立地成佛。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發(fā)愿度盡一切眾生。不是無憑無據(jù)。空發(fā)大愿?罩v大話的。

  上來所說。法爾如此。且經(jīng)佛祖反覆闡明。叮嚀囑咐。真語實語。并無絲毫虛誑。無奈大地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苦海。頭出頭沒。輪轉(zhuǎn)不已。迷惑顛倒。背覺合塵。猶如精金投入糞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說出八萬四千法門。俾各色各樣根器不同的眾生。用來對治貪瞋癡愛等八萬四千習氣毛病。猶如金染上了各種污垢。乃教你用鏟用刷用水用布等來洗刷琢抹一樣。所以佛說的法。門門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當機不當機的問題。不必強分法門的高下。流傳中國最普通的法門為宗教律凈密。這五種法門。隨各人的根性和興趣。任行一門都可以。總在一門深入。歷久不變。就可以成就。

  宗門主參禪。參禪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明悟自心。澈見本性。”這個法門。自佛拈花起。至達摩祖師傳來東土以后。下手功夫。屢有變遷。在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師徒間的傳授。不過以心印心。并沒有什么實法。平日參問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因病與藥而已。宋代以后。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講了做不到。譬如說“放下一切。”“善惡莫思。”但總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惡。到了這個時候。祖師們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教學人參公案。初是看話頭。甚至于要咬定一個死話頭。教你咬得緊緊。剎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處。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萬念。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惡毒在身。非開刀療治。難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并無奇特。如果你要說?茨罱(jīng)的是誰?闯种涞氖钦l?拜佛的是誰?闯燥埖氖钦l?创┮碌氖钦l?醋呗返氖钦l?此X的是誰。都是一個樣子。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丛掝^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锤改肝瓷郧暗谋緛砻婺。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凈覺相。’清凈覺相即是心。照即觀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心。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即是觀照自心清凈覺體。即是觀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覺。即佛。無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凈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無往無來。就是本來現(xiàn)成的清凈法身佛。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一話頭。看到離念的清凈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晝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喽蚨缺M。昔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同參們。這是過來人的話。是真語實語。不是騙人的誑語啊。

  然而為什么現(xiàn)代的人?丛掝^的多。而悟道的人沒有幾個呢。這個由于現(xiàn)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學者對參禪看話頭的理路。多是沒有摸清。有的人東參西訪。南奔北走。結(jié)果鬧到老。對一個話頭還沒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一生總是執(zhí)著言句名相。在話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誰”呀。“照顧話頭”呀。看來看去。參來參去。與話頭東西背馳。那里會悟此本然的無為大道呢。如何到得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那里會放大光明呀?蓱z啊可憐啊。好好的兒女。離家學道。志愿非凡。結(jié)果空勞一場。殊可悲憫。古人云。“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則機壞燈毀。煩惱轉(zhuǎn)增。有些參禪看話頭的人。著魔發(fā)狂。吐血罹病。無明火大。人我見深。不是很顯著的例子嗎。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調(diào)和身心。務(wù)須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易。初參的難處在什么地方呢。身心不純熟。門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著急。就是打盹度日。結(jié)果成為“頭年初參。二年老參。三年不參。”易的地方是什么呢。只要具足一個信心。長永心和無心。所謂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來是佛。與十方三世諸佛眾生無異。第二信釋迦牟尼佛說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謂長永心者。就是選定一法。終生行之。乃至來生又來生。都如此行持。參禪的總是如此參去。念佛的總是如此念去。持咒的總是如此持去。學教的總是從聞思修行去。任修何種法門?傄越錇楦。果能如是做去。將來沒有不成的。溈山老人說。“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說。“若將妄語誑眾生。永墮拔舌塵沙劫。”所謂無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終日隨眾起倒。不再起一點分別執(zhí)著。成為一個無心道人。初發(fā)心人。具足了這三心。若是參禪看話頭。就看“念佛是誰。”你自己默念幾聲“阿彌陀佛。”看這念佛的是誰。這一念是從何處起的。當知這一念不是從我口中起的。也不是從我肉身起的。若是從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猶在。何以不能念了呢。當知此一念是從我心起的。即從心念起處。一覷覷定。驀直看去。如貓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沒有二念。但要緩急適度。不可操之太急。發(fā)生病障。行住坐臥。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緣時至。觸著碰著。忽然大悟。此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直至無疑之地。如十字街頭見親爺。得大安樂。

  老參的難易如何呢。所謂老參。是指親近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jīng)過了一番煆煉。身心純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參上座的難處。就是在此。自在明白當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寶所。能靜不能動。不能得真實受用。甚至觸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厭宛然。粗細妄想。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終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參上座。知道了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于百尺竿頭。再行邁進。直到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縱橫去。與佛祖覿體相見。困難安在。不亦易乎。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nèi)外。亦在中間內(nèi)外。如虛空的不動而遍一切處。所以話頭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壓。提上則引起掉舉。壓下則落于昏沈。違本心性。皆非中道。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為極難。我告訴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費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認得妄想。不執(zhí)著他。不隨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續(xù)。則妄想自離。所謂‘妄起即覺。覺即妄離。’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创送霃暮翁幤稹M霟o性。當體立空。即復(fù)我本無的心性。自性清凈法身佛。即此現(xiàn)前。究實言之。真妄一體。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煩惱。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別。不必欣厭。不必取舍。此心清凈。本來是佛。不需一法。那里有許多羅索。——參。

  禪堂開示

  引言(中有復(fù)語因在禪七中開示者)

  諸位常時來請開示。令我很覺感愧。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鋤地。挑土搬磚。一天忙到晚。也沒打失辦道的念頭。那種為道的殷重心。實在令人感動。虛云慚愧。無道無德。說不上所謂開示。只是拾古人幾句涎唾。來酬諸位之問而已。

  用功的入門方法

  用功辦道的方法很多,F(xiàn)在且約略說說。

  辦道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無論什么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yè)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jīng)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jié)善果。種惡因結(jié)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談到因果。我說兩件故事來證明。

  一。琉璃王誅釋種的故事。釋迦佛前。迦毗羅閱城里有一個捕魚村。村里有個大池。那時天旱水涸。池里的魚類盡給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魚。也被烹殺。祗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魚肉。僅那天敲了大魚頭三下來玩耍。后來釋迦佛住世的時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釋種女生下一個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時在釋種住的迦毗羅閱城讀書。一天因為戲坐佛的座位。被人罵他。把他拋下來。懷恨在心。及至他做國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羅閱城。把城里居民盡數(shù)殺戮。當時佛頭痛了三天。諸大弟子都請佛設(shè)法解救他們。佛說定業(yè)難轉(zhuǎn)。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用缽攝藏釋迦親族五百人在空中。滿以為把他們救出。那知放下來時。已盡變?yōu)檠VT大弟子請問佛。佛便將過去村民吃魚類那段公案說出。那時大魚就是現(xiàn)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領(lǐng)的軍隊。就是當日池里的魚類,F(xiàn)在被殺的羅閱城居民。就是當日吃魚的人。佛本身就是當日的小孩。因為敲了魚頭三下。所以現(xiàn)在要遭頭痛三天之報。定業(yè)難逃。所以釋族五百人。雖被目犍連尊者救出。也難逃性命。后來琉璃王生墮地獄。冤冤相報。沒有了期。因果實在可怕。

  二。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獨有一位老人沒有跑。百丈問他做什么。他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精。前生本是這里的堂頭。因有個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便因此墮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沒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我在后山巖下。祈和尚以亡僧禮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巖以杖撥出一頭死狐。便用亡僧禮將他化葬。我們聽了這兩段故事。便確知因果可畏。雖成佛也難免頭痛之報。報應(yīng)絲毫不爽。定業(yè)實在難逃。我們宜時加警惕。慎勿造因。

  嚴持戒律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fā)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楞嚴經(jīng)四種清凈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亦落邪魔外道?芍莱纸涞闹匾。持戒的人。龍?zhí)鞊碜o。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從前在罽賓國近著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qū)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后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龍趕跑。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于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里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tǒng)統(tǒng)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堅固信心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么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固信心。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我們就當信佛語不虛。信眾生皆可成佛。但我們?yōu)槭裁床怀煞鹉。皆因未?a href="/remen/r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們信知黃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黃豆不會自己變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會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適量的石膏。決定可成豆腐。辦道亦復(fù)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決定可以成佛。故我們應(yīng)當深信自己本來是佛。更應(yīng)深信依法修行決定成佛。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yè)。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堅定后人的信心。故發(fā)如此弘誓。

  決定行門

  信心既具。便要擇定一個法門來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傄J定一門。驀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干。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干。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聽那位善知識說念佛好。又念兩天佛。明天聽某位善知識說參禪好。又參兩天禪。東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偱怀霭朦c“名堂。”豈不冤哉枉也。

  參禪方法

  用功的法門雖多。諸佛祖師皆以參禪為無上妙門。楞嚴會上佛敕文殊菩薩揀選圓通。以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為最第一。我們要反聞聞自性。就是參禪。這里是禪堂。也應(yīng)該講參禪這一法。

  坐禪須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場。本用不著什么禪堂。也不是坐才是禪的。所謂禪堂。所謂坐禪。不過為我等末世障深慧淺的眾生而設(shè)。

  坐禪要曉得善調(diào)養(yǎng)身心。若不善調(diào)。小則害病。大則著魔。實在可惜。禪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調(diào)身心。此外調(diào)身心的方法還多。今擇要略說。

  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不可將腰作意挺起。否則火氣上升。過后會眼屎多。口臭氣頂。不思飲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縮腰垂頭。否則容易昏沈。

  如覺昏沈來時。睜大眼睛。挺一挺腰。輕略移動臀部;枭蜃匀幌麥。

  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fā)狂著魔。

  坐禪。有些受用時。境界很多。說之不了。但你不要去執(zhí)著它。便礙不到你。俗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雖看見妖魔鬼怪來侵擾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見釋迦佛來替你摩頂授記。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歡喜。楞嚴所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用功下手——認識賓主

  用功怎樣下手呢。楞嚴會上憍陳那尊者說客塵二字。正是我們初心用功下手處。他說。‘譬如行客。投寄旅亭;蛩藁蚴场K奘呈庐。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旸升天。光入隙中。發(fā)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zhì)搖動。虛空寂然。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客塵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來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隨妄想忽生忽滅。所謂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塵質(zhì)自搖動。本礙不著澄寂的虛空。喻妄想自生滅。本礙不著如如不動的自性。所謂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此中客字較粗。塵字較細。初心人先認清了“主”和“客。”自不為妄想遷流。進步明白了“空”和“塵。”妄想自不能為礙。所謂識得不為冤。果能于此諦審領(lǐng)會。用功之道。思過半了。

  話頭與疑情

  古代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達摩祖師的安心。六祖的惟論見性。只要直下承當便了。沒有看話頭的。到后來的祖師。見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機詐。每每數(shù)他人珍寶。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門庭。各出手眼。才令學人看話頭。

  話頭很多。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誰。為最普通。

  什么叫話頭。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沈。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回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蛘疹櫾掝^。

  看話頭先要發(fā)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拐杖。何謂疑情。如問念佛的是誰。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還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著了還有口。為什么不會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什么樣子。卻沒處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fā)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初用心時必定靜中比動中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別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動中或靜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誰”四字。最著重在個“誰”字。其余三字不過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飯的是誰。痾屎放尿的是誰。打無明的是誰。能知能覺的是誰。不論行住坐臥。“誰”字一舉。便有最容易發(fā)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誰字話頭。實在是參禪妙法。但不是將“誰”字或“念佛是誰”四字作佛號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誰。叫做疑情。有等將“念佛是誰”四字。念不?凇2蝗缒罹浒浲臃鸸Φ赂。有等胡思亂想。東尋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墜。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發(fā)的疑念很粗。忽斷忽續(xù)。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僅可叫做想。漸漸狂心收籠了。念頭也有點把得住了。才叫做參。再漸漸功夫純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覺得坐在什么處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單單疑念現(xiàn)前。不間不斷。這才叫做疑情。實際說起來。初時那算得用功。僅僅是打妄想。到這時真疑現(xiàn)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時候。這時候是一個大關(guān)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這時清清凈凈無限輕安。若稍失覺照。便陷入輕昏狀態(tài)。若有個明眼人在旁。一眼便會看出他正在這個境界。一香板打下。馬上滿天云霧散。很多會因此悟道的。(二)這時清清凈凈?湛斩炊础H粢汕闆]有了。便是無記。坐枯木巖;蚪“冷水泡石頭。”到這時就要提。提即覺照。(覺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亂。即是定)單單的的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動。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煙。一線綿延不斷。用功到這地步。要具金剛眼睛。不再提。提就是頭上安頭。昔有僧問趙州老人道。“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曰。“放下來。”僧曰。“一物不將來。放下個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說這時節(jié)。此中風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說可能到。到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這地步的人。說也沒用。所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不獻詩。”

  照顧話頭與反聞聞自性

  或問。“觀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怎見得是參禪。”我方說照顧話頭。就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回光返照。這“不生不滅。”(話頭)反聞聞自性。也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反聞聞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滅”就是自性。“聞”和“照”雖順流時循聲逐色。聽不越于聲。見不超于色。分別顯然。但逆流時反觀自性。不去循聲逐色。則原是一精明。“聞”和“照”沒有兩樣。我們要知道。所謂照顧話頭。所謂反聞自性。絕對不是用眼睛來看。也不是用耳朵來聽。若用眼睛來看;蚨鋪砺牎1闶茄曋鹕。被物所轉(zhuǎn)。叫做順流。若單單的的一念在“不生不滅”中。不去循聲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顧話頭。也叫做反聞自性。

  生死心切與發(fā)長遠心

  參禪最要生死心切。和發(fā)長遠心。若生死不切。則疑情不發(fā)。功夫做不上。若沒有長遠心。則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個長遠切心。真疑便發(fā)。真疑發(fā)時。塵勞煩惱不息而自息。時節(jié)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說個親眼看見的故事。給你們聽。前清庚子年間。八國聯(lián)軍入京。我那時跟光緒帝慈禧太后們一起走。中間有一段。徒步向陜西方面跑。每日跑幾十里路。幾天沒有飯吃。路上有一個老百姓。進貢了一點番薯藤。給光緒帝。他吃了還問那人是什么東西。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風。那曾跑過幾步路。那曾餓過半頓肚子。那曾吃過番薯藤。到那時架子也不擺了。威風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餓得了。菜根也吃得了。為什么他這樣放得下。因為聯(lián)軍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墒呛髞碜h好和。御駕回京。架子又擺起來了。威風又逞起來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餓不得了。稍不高興的東西。也吃不下咽了。為甚他那時又放不下了。因為聯(lián)軍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沒有逃命的心了。假使他時常將逃命時的心腸來辦道。還有什么不了。可惜沒個長遠心。遇著順境。故態(tài)復(fù)萌。

  諸位同參呀。無常殺鬼。正時刻要我們的命。他永不肯同我們“議和”的呀。快發(fā)個長遠切心。來了生脫死吧。高峰妙祖說。“參禪若要克日成功。如墮千丈井底相似。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千思想。萬思想。單單是個求出之心。究竟決無二念。誠能如是施功;蛉;蛭迦铡;蚱呷铡H舨粡厝。高峰今日犯大妄語。永墮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樣大悲心切。恐怕我們發(fā)不起長遠切心。故發(fā)這么重誓來向我們保證。

  用功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心的難易。(二)老用心的難易。

  初用心的難易

  初用心難——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氣放不下來。無明。貢高。嫉妒。障礙。貪嗔癡愛。懶做好吃。是非人我。漲滿一大肚皮。那能與道相應(yīng)。或有些是個公子哥兒出身。習氣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點苦頭也吃不得。那能用功辦道。他沒有想想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個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識得幾個文字。便尋章摘句。將古人的言句作解會。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著一場大病。便叫苦連天;蚺D月三十到來。便手忙腳亂。生平知解。一點用不著。才悔之不及。

  有點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個下手處;蛴泻ε峦。除又除不了。終日煩煩惱惱。自怨業(yè)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拚命。憤憤然提拳鼓氣。挺胸睜眼。像煞有介事。要與妄想決一死戰(zhàn)。那知妄想?yún)s拚不了。倒弄得吐血發(fā)狂;蛴信侣淇铡D侵缫焉“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來;蛴袑⑿那笪颉D侵笪虻。想成佛。都是個大妄想。砂非飯本。求到驢年也決定不得悟;蛴信龅揭粌芍o香的。便生歡喜。那僅是盲眼烏龜鉆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實在功夫。歡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靜中覺得清清凈凈很好過。動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動靜兩魔王的眷屬。諸如此類。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頭實在難。有覺無照。則散亂不能“落堂。”有照無覺。又坐在死水里浸殺。

  初用心的易——放下來單提一念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頭路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沒有什么巧。放下來便是。放下個什么。便是放下一切無明煩惱。怎樣才可放下呢。我們也送過往生的。你試罵那死尸幾句。他也不動氣。打他幾棒。他也不還手。平日好打無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諸多習染的也沒有了。什么也不分別了。什么也放下了。諸位同參呀。我們這個軀殼子。一口氣不來。就是一具死尸。我們所以放不下。只因?qū)⑺粗。方生出人我是非。愛憎取舍。若認定這個軀殼子是具死尸。不去寶貴它。根本不把它看作是我。還有什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動靜閑忙。通身內(nèi)外只是一個疑念。平平和和不斷的疑下去。不雜絲毫異念。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不怕什么妄想。有什么打得你閑岔。那個去分動分靜。那個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覺清凈。早已不是清凈。怕落空。已經(jīng)墮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謂運水搬柴。無非妙道。鋤田種地。總是禪機。不是一天盤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辦道的。

  老用心的難易

  老用心的難——百尺竿頭不能進步

  什么是老用心的難呢。老用心用到真疑現(xiàn)前的時候。有覺有照。仍屬生死。無覺無照。又落空亡。到這境地實在難。很多到此灑不脫。立在百尺竿頭。沒法進步的。有等因為到了這境地。定中發(fā)點慧。領(lǐng)略古人幾則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為大徹大悟。吟詩作偈。瞬目揚眉。稱善知識。殊不知已為魔眷。又有等錯會了達摩老人的“外息諸緣。內(nèi)心無喘。心如墻壁?梢匀氲。”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意義。便以坐在枯木巖為極則。這種人以化城為寶所。認異地作家鄉(xiāng)。婆子燒庵。就是罵此等死漢。

  老用心的易——綿密做去

  什么是老用心的易呢。到這時只要不自滿。不中輟。綿綿密密做去。綿密中更綿密。微細中更微細。時節(jié)一到。桶底自然打脫。如或不然。找善知識抽釘拔楔去。

  寒山大士頌云。“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首二句。就是說獨露真常。不屬一切。盡大地光皎皎地。無絲毫障礙。次四句。是說真如妙體。凡夫固不能識。三世諸佛也找不到我的處所。故曰無人識。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如這個境界。最后兩句。怕人認指作月。故特別提醒我們。凡此言說。都不是禪呀。

  結(jié)論

  就是我方才說了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閑岔。凡有言說。都無實義。古德接人。非棒則喝。那有這樣羅索。不過今非昔比。不得不強作標月之指。諸位同參呀。究竟指是誰。月是誰。參。

  參禪警語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占哦藷o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證。靈明而具足萬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證。只因眾生迷淪生死。經(jīng)歷長劫。貪嗔癡愛。妄想執(zhí)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說修說證。所謂修者。古人謂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經(jīng)三個半七。還有三個半七。下三個半七。身心較為純熟。用功當比前容易。諸位不可錯過因緣。務(wù)要在下三個半七內(nèi)。弄個水落石出。發(fā)明心地。才不孤負這個難得的機緣。

  這二十多天來。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遲。努力用功。結(jié)果出不了四種境界。一者。路頭還有搞不清的。話頭看不上。糊糊涂涂。隨眾打盹。不是妄想紛飛。就是昏沈搖擺。二者。話頭看得上。有了點把握。但是死死握著一片敲門瓦子。念著“念佛是誰。”這個話頭。成了念話頭。以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開悟。殊不知這是在話尾上用心。乃是生滅法。終不能到一念無生之地。暫用尚可。若執(zhí)以為究竟實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禪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緣誤于在話尾上用心。三者。有的會看話頭。能照顧現(xiàn)前一念無生。或知念佛是心。即從此一念起處。驀直看到無念心相。逐漸過了寂靜。粗妄既息。得到輕安。就有了種種境界出現(xiàn)。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處了。有的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上騰了。有的見到可愛的人物而生歡喜心的。有的見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種種不一。要知這都是魔。著即成病。四者。有的業(yè)障較輕的。理路明白。用功恰當。已走上了正軌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沒有什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須注意枯木巖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沈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點慧解。作詩作文。自以為足。起貢高我慢。

  以上四種境界都是病。我今與你們以對治之藥。第一如話頭未看上。妄想昏沈多的人。你還是看“念佛是誰”這個誰字。待看到妄想昏沈少。誰字不能忘了時。就看這一念起處。待一念不起時。即是無生。能看到一念無生。是名真看話頭。第二關(guān)于執(zhí)著“念佛是誰。”在話尾上用心。以生滅法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處看到一念無生去。第三關(guān)于觀無念已得寂靜輕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顧本參話頭。一念不生。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概不理他。自然無事。不落群邪。第四關(guān)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應(yīng)如古人所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由一向至極處邁進。直至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縱橫去。

  以上所說。都是對末法時期的鈍根人說的方法。其實宗門上上一乘。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之旨。教外別傳。歷代祖師。惟傳一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落階級。不假修證。一言半句即了。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修。當下就是。不起妄緣。即如如佛。那里有許多閑話呢。

  修與不修

  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么修與不修。試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表顯。出家訪道?嘈辛曜C道。夜睹明星。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祇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清凈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xiàn)前。’以后說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說著一字。”自后歷代祖師。一脈相承。皆認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橫說豎說;虬艋蚝。都是斷除學者的妄想分別。要他直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假一點方便葛藤。說修說證。佛祖的意旨。我們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現(xiàn)前這一念心。本來清凈。本自具足。周遍圓滿。妙用恒沙。與三世諸佛無異。但不思量善惡。與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甚么行可修。講修行豈不是句空話嗎。但你我現(xiàn)前這一念心。向外馳求。妄想執(zhí)著。不能脫離。自無始以來。輪轉(zhuǎn)生死。無明煩惱。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當。作不得主。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長在妄想執(zhí)著中過日子。上焉者。終日作模作樣。求禪求道。不能離于有心。下焉者。貪嗔癡愛。牢不可破。背道而馳。這兩種人。生死輪轉(zhuǎn)。沒有已時。講不修行。豈不又是空話。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當。深知古往今來。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人法頓空。萬緣俱息。一念萬年。直至無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凈太平家里。享受無盡藏寶。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如如。冷暖祇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窺他不破。就是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這樣還說個甚么修行與不修行呢。其次的人。就要發(fā)起志向。痛念生死。發(fā)慚愧心。起精進行。訪道力參。常求善知識。指示途徑?北嫘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曝之。”漸臻于精純皎潔。這就不能說不修行了。

  上來說的不免遷上就下。仍屬一些葛藤。明眼人看來。要認為“拖泥帶水。”然祖庭秋晚。去圣日遙。為應(yīng)群機。不得已而如此羅索。究實論之。講修行。講不修行。確是空話。直下無事。本無一物。那容開口。菩薩呀。會嗎。

  師公老和尚的開示

  靈源

  民國三十六年冬禪七中。我上方丈請開示。師公問我你用什么功夫。我說。亦念佛。亦參禪。禪凈雙修。問。你既念佛如何能參禪呢。我說。我念佛時。意中含有是誰念佛的疑情。雖在念佛亦即是參禪也。問。有妄想也無。答。正念提起時。妄念亦常常在后面跟著發(fā)生。正念放下時。妄念也無。清凈自在。師公說。此清凈自在。是懶惰懈怠。冷水泡石頭。修上一千年都是空過。必定要提起正念。勇猛參究?闯瞿罘鸬木烤故钦l。才能破參。你須精進的用功才是。問。聞?wù)f師公在終南山入定十八天。是有心入呢。無心入呢。答。有心入定。必不能定。無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問。我要學師公入定。請師公傳授。答。非看話頭不可。問。如何叫話頭呢。答。“話”即是妄想。自己與自己說話。在妄想未起處。觀照著?慈绾问潜緛砻婺。名看話頭。妄想已起之時。仍舊提起正念。則邪念自滅。若隨著妄想轉(zhuǎn)。打坐無益。若提起正念。正念不懇切。話頭無力。妄念必起。故用功夫須勇猛精進。如喪考妣。古德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守一場。不受一翻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幾句話每次打七師公都要話的)若無妄想。亦無話頭。空心靜坐。冷水泡石頭。坐到無量劫亦無益處。參禪不參則已。既決心參。就要勇猛精進。如一人與萬人敵。直前毋退。放松不得。念佛亦是如此。持咒亦是如此。生死心切。一天緊似一天。功夫便有進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