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居遁《示念佛人》的禪意

[禪宗文化] 作者:吳言生/辛鵬宇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

念佛

〔五代〕居遁

成佛人稀念佛多,念來歲久卻成魔。

君今欲得自成佛,無念之人不較多。

【譯文】

  成佛的人少念佛的人多,

  念來念去反而走火入魔。

  您今天要親自修行成佛,

  心中沒了雜念還差不多!

【禪意】

  此詩批評修行中應當克服的弊端,并指出修行用功的要訣。

  “成佛人稀念佛多,念來歲久卻成魔。”在中國佛教中,凈土宗倡導的念佛法門是眾多信徒所奉行的一種修持方法,念佛的人遠比參禪的人多。對大多信徒而言,念“阿彌陀佛”方便又省事,能往生極樂世界,也就心滿意足了,并不希求自己能夠成佛,所以是念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這還罷了,更可怕的是念佛時間久了,反而容易走火入魔。

  “君今欲得自成佛”,為什么念佛歲久反而會走火入魔?因為禪宗講究自力,通過自身的修煉,靠自己的力量來成佛。而念佛法門注重的是他力,要借助佛菩薩的接引力量往生凈土。這里強調要“自成佛”,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成佛。

  “無念之人不較多”,詩的關健在最后一句:要達到無念的境界,才差不多可以成佛。這個“無念”,不是枯木死灰、百不思百不想的無念,而是正念相續(xù)雜念不起的狀態(tài),要修到這步田地是非常不易的。有很多人在念佛堂念了一輩子也沒有成佛,是什么原因?天天進念佛堂,一樣也沒有放下,是非人我沒放下,名聞利養(yǎng)沒放下,五欲六塵沒放下,貪嗔癡慢沒放下。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念一輩子佛,念十輩子佛也不能成就。

  這首詩流傳開來之后,禪宗中人就經常用它來批評念佛之人。后來宋代凈土宗人宗曉法師在《樂邦遺稿》中對它做了個補充說:

  “念佛人多成佛多,誰云歲久卻成魔!清珠濁水喻親切,喚不回頭爭奈何?”

  清珠濁水喻指凈土宗人念佛時常用的比喻:“明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阿彌陀經要解》)這個比喻非常親切也非常深刻,但有些念佛之人不明此理,用散亂心來念佛,這就難成正果了。明代蓮池大師《凈土匯語》說:“此為散心念佛而不觀心者勸發(fā)語也,不曰歲久而一心不亂者成魔也。”這些都為我們指示了一個方向:必須用純凈的心來念佛,否則,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憨山大師《費閑歌》)了!

  只有以無念、正念來念佛,才可以渡越生死煩惱之河,直達蓮花凈土彼岸。弘一大師贈別友人詩說:“臨行贈汝無多子,一句彌陀作大舟!”當我們結束了這一期的生命,臨近遠行的時候,只有念阿彌陀佛佛號,才能讓你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此外并沒有第二條舟船可以渡你。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