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不執(zhí)著的能力

靜波法師:培養(yǎng)不執(zhí)著的能力

  《佛說法華經(jīng)》告訴我們: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粗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

  讓我們來分享一下這段經(jīng)文:

  所謂“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三界就像《佛說法華經(jīng)》所說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就是沒有安全感,像火宅一樣,其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痛苦煩惱!我們往往是盲目地快樂!據(jù)說德國的夜總會里,燈光閃爍,一會兒是美女,一會兒是骷髏,看起來恐怖,實際上是理性!佛教理解的現(xiàn)實人生是不安全的,所以提倡解脫生死!趕緊跑吧!否則后患無窮!

  這里所說的“莫得樂住三界火宅”中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這個世界是什么?欲界。比它高的是色界,比它再高的是無色界。有人說我們很陶醉,其實那是我們的錯覺,因為沒有辦法走出來!“再見、再見……早晚不見”,早晚就不見了,走著走著人就丟了!為什么丟了?因為都是無常的!大家都是客人,不是主人。明白這個道理之后怎么樣呢?

  所謂“勿貪粗弊色聲香味觸也”:不要貪著這個表相——無常變化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你貪著肯定不行;你說我逃避,那么你肯定也沒有學佛的下手處!所以我們的佛教需要中道圓融!雖然這個中道圓融很難做到。

  就像佛教經(jīng)常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大家聽后很茫然:萬法都空了,那因果不是萬法嗎?那你說因果不是空的嗎?錯了!這個空和有,它們是相融的。這個既是空的,又是不空的:在世俗諦上,它就是不空的;在真諦上,它就是空的。它既是空的,又是有的!所以你既是負責任的,又是放下的;既是堅守的,又是自在的!這才叫學佛。

  如果你今天說“空了”,然后胡來,不行!如果你說“有”,然后什么都不敢做,那么這個現(xiàn)象又把你束縛住了,你又走不出來,也不行!這是兩個極端,我們要回避它,必須空有并觀!只有回避了這兩個極端,你才能講好自己的故事。

  不然,你今天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好,就是壞,就是活在二元分別的世界里。當然你就是苦惱的,而且你的苦惱必然帶來輪回!所以這個過程是很復雜的。

  所謂“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對于三界或色聲香味觸法這樣的六塵境界,如果你貪著并且愛著,那么你就會被三界所困擾,所傷害!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由此,就會輪回,就會墮落。

  面對現(xiàn)實的人生旅途,有的人就會真的“愛河千尺浪,苦海萬層波”!那肯定就輪回,不是升華或解脫。所以輪回是一種力量!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局限和束縛!這種局限和束縛使我們沒有辦法走出來,一直活在一個自以為是的境界里!比如盲人摸象,自我堅持!強烈的我執(zhí)會使我們持之以恒!無法走出這樣的一個境界。一旦明白了那是自己的錯覺,那么我們就會在理論上無所謂了,進而培養(yǎng)自己不去執(zhí)著的能力!

原標題:【極樂法雨】靜波法師: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哈爾濱極樂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