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熊十力所著書》
評《熊十力所著書》(文言體)
巨贊法師
一、思想之原委
夫所謂豪杰之士者,特立獨行,求真心切而已。感零落于芳菲,審旋施于二曜,如嬰瘡痛,欲罷不能,是求真也。等堯舜于秕糠,儕如來于乞士,單刀直入,自作活計,足獨行也。獨行者反其真,求真者成其獨。亙今亙古徹始徹終,誰復能沉酣于古人之糟粕哉?是以得其要則作圣作賢,不得其要亦流為魔外,魔與外非常徒之所能冀也。
當今之世,其能知此甘苦又為求真心之所驅(qū),不得已而治學乃至著書者,以愚所見,厥惟熊子真先生,足為其思想之大原。熊子真《心書》第三頁云,余少失怙,貧不能學問,年十三歲,登高而傷秋毫,頓悟萬有皆幻,由是放蕩形骸,妄騁淫佚。久之覺其煩惱,更進求安心立命之道,因悟幻不自有,必依于真,如無真者,覺幻足誰?泥此覺相,幻復何有,以有能覺,幻相斯起。此能覺者,足名真我。時則以情器為泡影,索真宰于寂滅,一念不生,虛空粉碎,以此為至道之歸矣。既而猛然有省曰,果幻相為多事者,云何依真起幻?既依真起幻,云何斷幻求真?幻如可斷者,即不應起,起已可斷者,斷必復起。又舍幻有真者,是真幻不相干,云何求真?種種疑慮,莫獲正解。以是身心無主,不得安穩(wěn)。又《破破新唯識論》第七四頁云:吾于翕辟義,因非率而偶立,蓋略言之:自吾有知,冥窺物變,榮枯生死,待而成化,雖在童年,駭然怪嘆,受書以后,思唯此義,猶不舍旃。洎夫稍長,始獲三玄,以彼玄言,驗之吾所仰觀俯察近取遠觀之際,頗有神契,然猶借聞熏,未足語于真自得也。弱冠以還,躬與改革,人事蕃變,涉履彌親。爰以人事推明天化,及乎年已不惑,臥疾湖山,悠悠數(shù)載,孤遁冥搜,深窮心物問題,益悟宇宙無實。至此已謂如實諦觀,不同浮泛知見。此其學問之經(jīng)過,固已昭示于吾人矣。其余散見諸書,幾乎每字每句,無不足此精神之表現(xiàn);尤以《新唯破論》第八五頁之“論疑為悟幾”一段,及《十力語要》第一頁之“答張君書”,最為痛快。熊先生之于求真,蓋所謂沉浸濃郁、酣暢淋漓者也。世之所謂為學問而學問者。至此方有依據(jù),庸愚學舌,徒見其為不著邊際耳。
熊子真《心書》發(fā)表于民國七年冬,署名為黃岡熊繼智子真撰。前有蔡元培《序》,稱其為貫通百家,融會儒佛,其究也乃欲以老氏清凈寡欲之旨,養(yǎng)其至大至剛之氣。又自序謂實我生三十年心行所存。后有丁去病《跋》,謂立言有宗,過潛夫論,全書三十頁,約二萬言,大半為議論時政之作,余則泛論儒佛老莊,以及天演魯滂之說。吾人雖不能由此以窺熊先生,而《新唯識論》之思想,實基于是,故應略言其緒。
《心書》第三頁云:忽讀王船山遺書,得悟道器一元,幽明一物,全道全器,原一誠而無幻,即幽即明,本一貫而何斷。天在人,不遺人以同天:道在我,賴有我以凝道。斯乃衡陽之寶筏,洙泗之薪傳也!庇值谌豁撟宰⒃:船山宗張子,以物之生死,由太虛理氣渾然之實體變動而有聚散,聚而生物,散則物死,大化周流不已。然能化所化,只是一件,故船山曰:不足陰陽五行之外別有個天,說其為主動。(原文作其說,當是說其之誤。)此與《新唯識論》第三十九頁:功能者,即宇宙生生不容已之大流,泊爾至虛,故能孕群有而不滯:湛然純一,故能極萬變而莫測。蕓蕓品類,萬有不齊,一是皆資始乎功能之一元,而成形凝命,莫不備足,莫不稱事。故觀其殊,即世界無量:會其一,則萬法皆如。故知功能無差別,方乃遍萬有而統(tǒng)為其體云云。又《十力語要》第三十頁:流行非即是體,而體要非超越流行幻相之外,而別為獨存之死體,云云;ハ嗫毖,固知含義不同,未可強其符合,而思想上前后銜接之跡,則甚昭然。故《新論》第六十二頁有船山王子,蓋先我發(fā)之言。《語要》第六十七,又有昔儒唯王船山先生見及之之語。熊先生思想之于《周易內(nèi)外傳》、《思問錄》、《四書大全》諸書,蓋有密切關系焉。
然其論儒,一則曰儒者雖諱言利,而為利者易托焉。易曰:崇高莫大乎富貴。孟軻言有為貧之仕。又云,仲尼三月無君,皇皇如也。雖言匪一端,義各有當。然此等處,最易為人假借,故人亦樂奉儒教,而吾國人乃終溺利祿中也。(《心書》第五頁右。)再則曰:耶教屈己利物之精神,非儒家所及。(《心書》第五頁左。)三則曰:自武帝董仲舒出,始定一尊于儒,而毒流后世。(《心書》第三十頁。)皆與《尊聞錄》、《語要》之說不相侔。其論老莊則曰:昔者宣圣蓋憂名教,特于易言精義入神。孟子以集義養(yǎng)浩然之氣,立本焉爾。然名義本世間觀待道理,何以故?依義立名,亦依名詮義故,足以義可以名假也,義可假,則非本甚明。其惟元圣,亡名,小仁義,體清凈,冥極無為,尚已。由其道,下者亦能強固神志。(《心書》第三十頁)此誠如蔡元培之所稱已,亦與《語要》之說違。可知熊先生爾時雖以王船山學為其骨干,而實猶彷惶未有所立。至其論佛,則以為古今言哲理者,最精莫如佛,而教外別傳之旨,尤為卓絕。(《心書》第十八頁)又篤信輪回,以為此處信不及,則佛之教義,全盤推翻。(《心書》第二十六頁)然皆依傍章太炎先生之說。故記梁漱溟比合魯滂以太渦動變成巖石鋼鐵之說為當于佛之如來藏或阿賴耶,而附以案語云:真按萬法當體真實,山河全露法身。(《心書》第二十頁)又云:真按證以此方大易之言,即所謂易不可見而乾坤熄,易以變易為義,即魯云渦動。此其陳跡,今不復論其是非,而復張君書中(《心書》第六頁)推崇章氏《大乘佛教緣起考》所謂大乘勝義,在先立如來藏識。藏識之名,本由小乘無我,數(shù)論神我相較而成,云云。以為扼要,急須參透,是則《破破新唯識論》第六十五頁所謂世親出入外小,晚乃向大,嘗為《金七十頌》造長行,足知其受影響于數(shù)論者甚深。數(shù)論立勝性以為變易之根,世親立種為現(xiàn)變之因,頗與相類。但有不同者,則不以種為恒常法,而又為賴耶所攝持耳。要其大端甚是,則無可掩,云云。未始非深受影響于章氏也。
《心書》之后有《唯識學概論》,愚所見者凡三本,一為講義本,一為某君抄本。講義本中之一,有熊先生自記云:“此是十二年由北大初次印刷者,待改之處頗不少。十三年六月十三日熊十力記!背就,凡一百四十四頁。(未完)當即新論緒言所謂境論初稿也。卷首緒言以護法為吸納眾流,折衷至允,(《概論》第二頁)誠可謂宗。(《新續(xù)論言》第二頁云。境論初稿。實宗護法。)然論空有則拘于奘門門戶之見,未能援據(jù)護法《廣百論釋論》,清辨《船若燈論》等書,更為大公之論,且以《阿含》等唯被小機皆非允當。
次《唯識章》以三義明唯識:一不離義,謂總略五法,皆不離識,顯識最勝,故說名唯。此即《新論》第十一頁所云,唯者殊特義之所本。二交遍義,謂人各有識,不雜相網(wǎng),同處各遍,舉北京為喻。此喻為《新論》第三十三頁論活義中所取。三破執(zhí)義,謂攝法歸識,遣空有執(zhí),諸執(zhí)盡除,識隨不立。(三義釋文皆見《概論》第三十四頁)亦為《新論》第十四頁所取,擇善而從,本無可責,而《概論>)所說,未能顧及《成唯識論》卷二之論共變不共變,及卷七引《阿毗達磨經(jīng)》說成就四智,悟入唯識無境等義,徒曰不離乃至破執(zhí),皆非舊師本意,然其破斥齊物論釋,以為涉獵法相緣飾蒙莊,其思想已漸進于獨立之境矣。
次《諸識章》,明因能變及果能變。明因能變中有云論(《成唯識論》)本建立種子為識因,故即征難,應成唯種,而答之曰:一切法不離識,方戍唯識。非唯識言,便謂識無種子,種離本識,無別體故,故名唯識。(《概論》第六頁)此答非理,反成唯種故。(種子既為識因?v不在識前。亦必同時并有。同時并有者,安得離識無有別體。有體為因。唯識乃是虛言。故反成唯種。)故其所釋,實乖論意!缎抡摗返戎忠苑磳κ烙H護法者,蓋即本此。而謂其立一一識各別種生,為極端多元論,或機械論。(《新論》第六十七頁)誣矣,夫論之釋因能變,蓋謂第八識中等流異熟二因習氣,二因習氣既許攝藏第八識中復說為因,其問必有深意,何得即謂建立種子為識之因?毫厘之差,天地懸隔,此中未便輕忽,后當詳論之。
次《能變章》,首明變義有三,繼辯才生即滅,大都為《新論·轉變章》所攝。然有可注意者三:一曰,詮實性曰不變,顯大用曰能變,能變依于不變而有其變。(《概論》第七頁)二日,吾宗所謂才生即滅,晚世獨有王船山頗窺及之。(《概論》第十一頁)三日,雖復幻相遷流,實則自性湛寂。(同上。按此實則自性湛寂云云。意謂即用顯體故自注指物不遷論為參考。與唯識家說自性涅槃異趣。)此三義者,固皆佛典所詮,而除生滅義外,余二皆非唯識家言,可見該書實猶未可以為純粹之唯識學概論也。求真迫切,使其不能于能變義更求解了,先入主之,衡量一切,于是不得不盛疑舊學矣
次《四分章》、《功能章》,悉承舊說,名相秩然,《新論》等破之,愚則以為未得舊師立論意也。又有四項應注意者:一,第二十七頁云,據(jù)實論之,相見別種家言,于理為勝:然有難言,相別有種,何名識變?曰不離識故,由識變時,相方生故。即由見種,挾帶相種,俱時起故,如造色境,由心分別,境相即生,非境分別,心方得生,故非唯境,但言唯識。由此相見別種,義極成就。此似有理,實未貫通。下境識章宗護法說救之,仍無以自解其惑。二,第三十二頁云,界趣輪回之談,本小宗所共許,大乘承之不改。此事似荒遠難稽,然以理征,若許有欲界人趣畜趣,其他界趣,亦應許有。然內(nèi)藉所談諸天及地獄等情狀,世或執(zhí)為實境,則又非某所知矣。此與《心書》所說對勘,可見其于輪回之說,已由宗教徒之信仰,進謀理論上之解答矣。吾人對于輪回之態(tài)度,固不必與熊先生同,且別有理據(jù);而此等處,則甚欽佩其學求自安,不尚茍同之精神。三,第三十五頁云,功能依他性攝,體非定實,應斷極成,有漏斷時,即無漏生時,生生不息,盡未來際。生義是用義,大用流行,充塞法界,(自注云。法界足體。用依于體而遍全體。無有虧欠。)神變無方,王船山《易傳》有云,不憚玄黃之血,天地以雜而成功。至哉斯言,有所傷者有所成也。若疑斷義于不生,其見且出船山下。章太炎《五無論》以斷生為言,斯則斷見外道之談,不可傳于佛法,此中混沌,可難者多,恒轉翕辟之說,實已啟端于是。四,第三十九頁云,唯識歸無所得,未嘗執(zhí)有,空宗攻之,便為大過。此則甚是,證測諸師,猶未喻于此義也。至于《新論》七十頁,世親成立唯識,將識之一法,看得較實,且據(jù)彼種子義而推之。識既從種生,則識為有自性之實法矣,云云。與此鑿枘,當待后論。
次《四緣章》、《境識章》,亦皆敘舊,間有補正。《四緣章》除因緣、所緣緣判親疏,五果約種現(xiàn)分別四緣外,余都為《新論》第十七頁左至第二十二頁所取!毒匙R章》之破實極微及現(xiàn)量證有外境,亦為《新論》第六頁至第十頁所取,論識變中,詳于判釋因緣、分別二變,而于相種之成,未能如量審察,終使相見分途,虛言唯識,愚故曰不能自解其惑也。論大種相網(wǎng),自注有云:網(wǎng)者遍義,相網(wǎng)者,謂即于一處諸法交遍也。衡陽之圣知此矣。其言易曰,乾坤各有十二位,坤非有陰而無陽,乾非有陽而無陰也。按陰陽為虛字,以明諸法交遍之理,此儒作實字解,謂之二氣,斯方士之談。交遍者眾妙義,大用充周義,如藥丸然,隨取一分,味味具足。驗之生物,有截其一部,其肢體仍得長育完具,良有以爾。則為《新論》三十三頁所節(jié)取。
次《轉識章》,敘述甚詳,而未本《成唯識論》卷七等料簡心與心、心與心所、心所與心所之關系,致使八心五十一所,散無統(tǒng)緒,為常徒(即語要所謂無高強之抽象作用及精銳之分析作用者。)口舌。《新論》三十四頁云,護公建立八識,蓋即許多獨立體之組合耳,易言之,宇宙者即許多分子之積聚耳。又各分心所,此諸心所,亦各成獨立之體。又七十頁云,二法(心及心所)根本區(qū)別云何?此在舊師,未嘗是究。皆非持平之論,是故熊先生之于唯識學,蓋亦若常徒之滯于名相,未得要領也。宇宙既等空無,人生杳無根據(jù),新論之作,誠有所不得已焉。
(原載1 9 3 7年《論學》,《佛教公論》第1 0期轉載,署名萬均)
編者按:巨贊法師1936年冬著《評熊十力所著書》,且陸續(xù)在《論學》月刊上發(fā)表,后該刊停止出版,故巨文只寫到《救舊說》一章止,F(xiàn)收入文集(即上文),僅為已發(fā)表的一部分,其余章節(jié)因原刊難覓,故未能入集。且喜建國后,巨贊法師援熊十力先生改譯《新唯識論》為語體之例,始將1936年冬用文言文所寫未完之作,改為白話文,再加補充并發(fā)表,終成論壇一大盛事。
- 上一篇:學佛十講
- 下一篇:序樂觀法師《奮迅集》
- 巨贊法師:言陰平陽秘之法
- 巨贊法師:我對于弘一大師的懷念
- 巨贊法師:論自得
- 巨贊法師:靈隱小志
- 巨贊法師:晦鳴錄
- 巨贊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頌》序
- 巨贊法師: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的“楚獄”問題
- 巨贊法師:曹溪南華寺歷代沿革考
- 巨贊法師:《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提要
- 巨贊法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了義疏》序
- 巨贊法師:與江西張潛廬居士論佛學書
- 巨贊法師:學佛十講
- 巨贊法師:序樂觀法師《奮迅集》
- 巨贊法師:木拂和尚甲行日注抄
- 巨贊法師:論目前文化之趨勢
- 巨贊法師:洋和尚照空
- 巨贊法師:論道德休假與文化脫節(jié)
- 巨贊法師:五家學案
- 巨贊法師:唯識甄微
- 巨贊法師:士行法師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