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得

\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xué)!本人此次十載歸來,湖山與師友俱各無恙,心里已經(jīng)非常高興。靈峰寺我以前也住過幾個月,可是朝夕相共的只有三兩個人,F(xiàn)在辦了佛學(xué)院,弦誦之聲洋洋盈耳,這就杭州的佛教界說,是一個良好的進步的現(xiàn)象,所以本人更覺暢快。剛才院長會覺法師要本人向各位同學(xué)講幾句話,就不揣冒昧答應(yīng)了。不過才答應(yīng)就登臺,實在沒有很好的貢獻,急忙中想起了南宋靈隱寺住持瞎堂慧遠禪師的一首詞:

  來往煙波,十年自號西湖長。秋風五雨,吹出蘆花港。得意高歌,夜靜聲初朗。無人賞,自家拍掌,唱徹千山響。

  瞎堂慧遠禪師是佛果圓悟的高足,也就是濟顛僧的師父。初住蘇州虎丘,天臺國清等處,后奉詔住靈隱。孝宗乾道年間入對內(nèi)廷,有“愿陛下早復(fù)中原”之語,可見是一個熱心腸和尚。他的法語,集成廣錄四卷,收于續(xù)藏?墒沁@一首詞并不在內(nèi),是我以前翻叢書發(fā)見的,見于何書,現(xiàn)在也想不起來了。就這首詞的字面上看,可以說是“語語警句”。而意境的高超,可用“清絕”兩個字稱贊他。我們讀了,真有四顧蒼茫,遺世獨立之慨。實在是詞中的上乘。不過我又感覺到,此詞非“見道”人不能作。就這個觀點上看這首詞,又可以說是“語語從自心流出”,“語重心長”,又實在值得我們細心體會的。

  頭上兩句敘他與西湖的關(guān)系,第三、第四句敘當時的景物,而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節(jié)。我們閉目一想,西溪的蘆花、正在搖擺他的斑斑皓首,迎著瑟瑟的秋風,蕩漾著白蒙蒙一片“秋雪”(西溪有秋雪庵)。人們都因此感到?jīng)鲆馇帜w血,警戒有玄冬的將至。朋友們給我們的信上,也都寫著“秋風多厲,諸維珍攝”的客套話。各位同學(xué)再想想,這不也就是說明了佛教的現(xiàn)狀。佛教在這種狀態(tài)下面,而我們和他發(fā)生了這么久的關(guān)系,究竟作何感想呢?悲傷,痛哭,或者找溫暖的地方去嗎?慧遠禪師卻不要我們那樣的做,要我們“得意高歌”。

  “得意高歌”四個字是這一首詞的眼,也就是我們學(xué)佛的人人所應(yīng)該用力的地方。提起“得意”,我又想到孔子說的“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兩句話。程子解釋道:“為己,欲得之于己也;為人,欲見知于人也”。這樣講法我以為還是隔靴搔癢。所謂“學(xué)者為己”,應(yīng)該解釋為:學(xué)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大事。也就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大事才學(xué)。什么是自己的切身大事呢?我們的眼睛能見青黃赤白,耳朵能分清濁高低,肚子餓了要吃飯,疲倦了要睡覺,為什么的呢?怎么會的呢?春至百花開,秋來黃葉落,還有風云雷雨,日月星辰,以及廣大無垠的宇宙究竟與我有什么關(guān)系?關(guān)系在何處?否則我又何以能見到他?秦皇漢武,不可一世的人物去了,去得無影無蹤。秦檜張邦昌,遺臭萬年的家伙也去了,去得無影無蹤。而我自己由嬰孩而成童,而青年,壯年,而老,而也要去,去得無影無蹤。這又為什么?怎么樣的?還有像這樣的許多許多,無一不是我們自己切身的大問題,要不要解決?如果不要解決,懵懵懂懂過一生,像豬狗一樣,與草木同朽腐,那又何以稱之為人?否則又從何處解決起?想到此地,真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沒辦法停得住腳。又好像身上生了碗大的療瘡,時時刻刻叫喚著。所以釋迦牟尼舍棄了王位,丟棄了妻兒出家,去追求徹底解決這許多問題的道理與方法。后來他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所謂大事因緣,即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其實就是這一回事,要人家赤裸裸地,打開心胸,認識自己,還他一個所以然的道理出來。這樣子求學(xué),才可以說是“為己之學(xué)”,才是“發(fā)菩提收”。

  螞蟻上了熱鍋,非拼命奔馳,找到生路不可。身上生了碗大的療瘡,把一切身外的統(tǒng)統(tǒng)丟棄了,一心一意護念著疼痛,期望著醫(yī)生。這個叫做“欲罷不能。”所以我覺得各位同學(xué)如果發(fā)了上面所說的“菩提心”,一定會把恭敬利養(yǎng)、毀譽榮辱、苦樂勞逸等等念頭丟在腦后的。老實說,就是弘法利生,乃至成佛作祖的念頭,也要把它暫時拋開。為什么呢?那我先要問大家,螞蟻在熱鍋上奔馳的時候,是否有時間容許他想到離了熱鍋以后和同伴們訴苦的事情?療瘡疼痛得要命的時候,是否還會讓他考慮請朋友們吃飯的安排?決不會的,因為救命要緊。那末我要大家把弘法利生,乃至成佛作祖的這念頭暫時丟掉,非惟不是荒謬的論調(diào),而且還是最重要的事情。宗門大德教人家用功,有“魔來亦打,佛來亦打”一語。這個在普通人看起來,打魔固不妨,連佛也打在一起,使魔佛不分,實在荒唐,何況又自稱是佛弟子!實則宗門大德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人家認清楚“學(xué)佛是自家切身大事”。學(xué)佛既然是自家的切身大事,與魔固不相干,與佛又何嘗有什么交涉?要他們來何用?所以說“打”。佛既然可以“打”,弘法利生、成佛作祖的念頭當然可以暫時丟開。這個叫做“腳跟點地”,“大死一番”。

  宗門大德又說:非大死不能大活。這也是的確的。顏回用功到“欲罷不能”,所以才能“如有所立,卓爾”。螞蟻在熱鍋上奔馳,總可以走到熱鍋的邊緣。俗語也有“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句話。其實能夠這樣發(fā)心,已經(jīng)是入了佛門,所謂初發(fā)心時,便入佛地。又如所謂獅子兒生下來,即能據(jù)地咆哮,都是指這回事說的。那末我們學(xué)佛如能以此下手,一定會開拓我們自己的“萬古心胸”,與諸佛“一鼻孔出氣”。這就是慧遠禪師所說的“得意”,亦即題目的“自得”。得意者縱橫自在,無施不可。如像螞蟻從熱鍋上跑下來,到處都是仙境。又好像療瘡好了的人,依舊可以酒食征逐。俗話說“有病方知健是仙。”如仙之健,稱之為大活。大活的人開口閉口,橫說豎說,都是佛法。自然高歌震古今,浩唱入云衢了。

  照這樣講起來,大死一番,而又大活的人,的確可以稱得起大善知識,荷得起如來家業(yè),應(yīng)該受千萬人的親近供養(yǎng)了。可是慧遠禪師在“得意高歌,夜靜聲初朗”兩句下面,又幽默似地安著“無人賞”三個字,使人啼笑皆非。究竟又是什么道理?其實我們再把佛教的現(xiàn)狀仔細看看,三個字簡直是為現(xiàn)代佛教寫出的。因為談到賞識,必有知音。當今之世,幾百千萬佛教信徒,究竟誰是“此事”的知音?不妨把佛教現(xiàn)狀分析分析。

  先看出家的同道吧。十之七八是賴佛逃生。吃了佛的飯,穿了佛的衣,天天做佛的事,講佛的話,可是根本對于佛法沒有信仰。豈惟沒有信仰而已,簡直沒有興趣。你向他提到佛法,他就對你指東劃西。問他為什么出家?坦白的人,告訴你是“生活”兩字。所以叢林小廟都是他們的衣食飯碗,生活的地盤。掌柜的自然花天酒地,無所不為。沒有地盤的也一樣偷雞摸狗,搖尾乞憐。對這許多人講切身大事,向你動動白眼的已經(jīng)是算客氣的了,怎會賞識?

  此外有少數(shù)比較老實的人,曉得通常所謂“了生死”這一回事。為怕死后的墮落,整天照顧著死死死,死以外的事情他們是不管的,一般人都稱之為“老修心”。對老修心講切身大事,他會發(fā)起無明火,提起門閂打你出去。因為認為像他那樣才是“腳跟點地”,才能解決切身大事。我則以為這班老修心的了生死,和道士的求長生不老差不多。這班和尚簡直是道士。道士和尚從來講不攏的,怎會賞識?

  話又要講到有知識的頭上來,我想先從我國過去教育的失敗說起。我國的新教育制度推行了三四十年。到現(xiàn)在大家一致承認沒有收到多大效果。有的人甚至以目前社會腐敗的原因,歸罪于過去之主持教育者,這當然是不對的。我們說句公道話,新教育制度之所以產(chǎn)生,實由于舊教育制度,科舉私塾制度的不良。不良的原因有三:l、不明教育原理,2、不知學(xué)術(shù)源流,3、不識時代環(huán)境。是以在舊教育制度下面,再不能造就“修齊治平”的英才,新教育制度乃起而代之。新教育制度大都從外國學(xué)來的,一方面又因為時代潮流的不斷沖激,不免病急亂投醫(yī),一味把我們不知道的技術(shù)知識拼命向?qū)W生口里塞,而把主要的中心思想忘掉了。也就是說,他們只教人家吃飯賺錢,乃至治國平天下的知識或技術(shù),而沒有教人家自己做人的道理。所以現(xiàn)在社會上會找飯吃,會賺錢的人很多,而真正做像一個人的人反不多見。就有,也是他的天性本來好,而非由于教育的熏陶。這就是我國過去的教育失敗之處。拿這個觀點來看佛教知識界中之新舊的“諍”,似乎有多少相似之處。所以要在此中找知音也不多。當然中國佛教命運,我們是寄希望于新僧的。

  講完出家的同道,再談在家的“護法”。其實顧名思義,既稱護法,應(yīng)先知孰者是法,孰者非法。法與非法分別得清楚,然后才談得上護。否則牛鬼蛇神也去護持他,那“法”只有愈護愈糟,不會好起來的。目前佛教界有許多護法,真有這種現(xiàn)象。這有幾種原因:1、信佛的太太小姐們大都是感情用事。拜了師父,不管師父的德學(xué)究竟如何,總是師父好。而布施出錢的是她們,拉攏她們的又多。久而久之,她們忘記了自己的學(xué)佛并未進門,居然有所主張起來。足以真正要建立法幢,反得不到她們的青睞。2、富商大賈,達官貴人們,酒酣耳熱之余,偶然羨慕起山林的“清福”來。帶著金錢和勢力,大搖大擺走進山門。和尚們當然請上坐,泡好茶,歡迎之至,臨走遠送他們幾本佛經(jīng)結(jié)結(jié)緣。他們帶回去,在聲色貨利之暇,偶爾翻翻,覺得蠻有味道。遇著法師們談?wù)?法師們當然只有恭維,外加上各方面有事要求托他們,于是他們就成了“護法長者”,“信心居士”了。這樣的“機緣”,又替少數(shù)“野心家”(廣州某居士用語)開了一條“終南捷徑”,鑼鼓也就響起來了,有許多大德反受他們的凌辱,實非佛教前途之福。不過這也只好怪佛門大德的領(lǐng)導(dǎo)無方。3、若干有學(xué)問的大居士,因為本來學(xué)植很深,一入佛門,造詣非常深奧,確可佩服,無可非議。惟大多數(shù)總喜歡把自己的學(xué)問和一般和尚比較,顯顯他們的高明。于是以輕視和尚的心思去研究佛法也略帶輕忽之意,縱使遍閱三藏,著作等身,仍不免“一知半解”,尤其以有考據(jù)癖者為甚。社會上的人士,因他們本有學(xué)問和地位,人也是一本正經(jīng)的,就以他們的是非為是非,而正法反少人理睬。所以“大事因緣”要希望一般護法們的信受賞識,“戛戛乎其難哉”!

  “難難難,十擔油麻樹上攤”。龐居士用這句話慨嘆見道之難。我現(xiàn)在則用來慨嘆賞識大事因緣者之難遇。所以許多有為的僧青年,毅然決然,改裝還俗,有的甚至和佛教絕緣。已故的滿智法師就是這樣做的。他沒有還俗以前,我在四川嘉定遇到他,勸他不要操之太急。他向我訴說了許多許多。他雖不見得明白“此事”,我也只能寄以無限的同情。他還俗不到一年就死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不禁感慨系之。但慧遠禪師訓(xùn)示我們說:真正學(xué)佛的人遇到這種難關(guān),非但不宜神經(jīng)過敏,自尋煩惱,還要鼓起勇氣來,“自家拍掌”。因為人家不能賞識,自己總能賞識自己的。假定因人家不能賞識就退失了自己的信心,那么你的勇往直前追求“此事”,不是為自己的“理得心安”,而是為了要人家賞識。如要人家賞識而追求“此事”,根本是“緣木求魚”、“水中撈月”,算不得菩提心,算不得為己之學(xué)。其實真有所得的人,決不因無人賞識而消極灰心的。相反地,他只有愈加鑿深他的悲懷,擴大他的心量。譬如一個高明的醫(yī)生去醫(yī)一個瘋?cè)?瘋?cè)硕ㄒR他打他,甚至用刀劍逼逐他。這時的醫(yī)生難道就不相信自己的醫(yī)術(shù),丟了藥囊開步向后轉(zhuǎn),或者仇視瘋?cè)?發(fā)誓不再醫(yī)他?這樣子的醫(yī)生,恐怕是不會有的,否則他就不是高明的醫(yī)生。各位同學(xué)!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值得我們豎起脊梁,追求到底的。但能得意,自會高歌,即使無人賞識,而曲調(diào)將愈唱愈高,震撼三千大干世界。因為這事是天下第一等事,這種人是天下第一等人。沒有他,天會倒下來,地會沉下去,豈惟“千山響應(yīng)”而已。以此而言“弘法利生”,以此而言“為人”,豈不大哉!

  未了再說-—說與道德的關(guān)系。最近熊十力先生在四川五通橋黃海化學(xué)社主辦哲學(xué)研究部,其八月望日的開學(xué)講詞中有云:

  “人類”一切道德行為,皆發(fā)于吾人內(nèi)在固有之真源,,(此真源即所謂本體。但以其主乎吾身而言,則名之曰心。以之別于私欲,則曰本心。易之乾卦,則謂之仁,亦謂之知,、孟子陽明謂之良知。宋儒謂之天理,新論謂之性智)道德律之異乎法律,即法律純依人與人之關(guān)系而制定,是從外面立的約束。道德律,則純由自我最高無上之抉擇力,隨其所感通,而應(yīng)之自然有則。道德律恒不受個體生存的條件之限制(如殺身成仁之類),、由其發(fā)自真源,自超脫小己之私也。

  熊先生的思想系統(tǒng),本人并不贊成,以前曾作“評熊十力所著書”一長文評之,最近或?qū)⒏鼮槲鸟g之,此不談。不過這幾句話是非常正確的。所謂“真源”,即前所說的“腳跟下大事”。講到此地又想起了朱熹的一首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源頭活水亦即真源。所以稱之為“活”為“真”者,因其剿絕依傍,純從自家心田流出故無枯竭、腐化之患,故能“清”。清即道德的表現(xiàn)。所以一個人,一個佛教徒,就算是年高德劭,被一般人尊敬為行持最好,道德最高的大德,假使不能開發(fā)自家的真源,站穩(wěn)腳跟,縱在外表上裝得非常之像,也做了許多有為功德,實際還是假的。結(jié)果是自救不了,自害害人。那么我們在這個國難未已、教難未舒的動蕩時代,提倡道德以謀補亡羊之牢,究應(yīng)何去何從,自然知所抉擇了。

  三十五年(1 946年)1 0月26日迫記于靈隱寺。

  (原載《海潮音》第28卷第1期)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