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佛教運動與抗戰(zhàn)建國
新佛教運動與抗戰(zhàn)建國
巨贊
抗戰(zhàn)差不多四年,成千成萬個頭顱所換宋的代價,我以為比增高國際地位等等更寶貴,更重要的是:民族自信心的增進。有了民族自信心,才有中心文化;有了中心文化,政治才會上軌道;政治上了軌道,抗戰(zhàn)建國的大業(yè)才能完成。那末新佛教運動上又有什么關(guān)系?不妨先從增強民族自信心說起。
菲希德(J.G·fichte)說:忠愛祖國為全民族爭自由是一種神圣的宗教生活,民族不是建筑在經(jīng)濟的或政治的基礎上,而是建筑在道德與宗教的基礎上。這在賀自昭先生所謂學術(shù)空氣淺薄忘本的目前或者會有人眨眨眼冷笑地報以一嗤,但是我們替菲希德先生找得出很多證據(jù)。
研究英國史的學者告訴我們,克倫威爾(OliverCromwell)所貢獻于英國的,不是1628年到1658年的共和政府,而是在這個政府下面所采行的保護清教徒(Puritan)的政策?耸献孕攀巧系勖I(lǐng)導英吉利民族,跑上新時代的“先知”,把英吉利民族當成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民族,乃是他的責任!妒ソ(jīng)》是他的法律,圣詩和圣史是他的精神基礎,在他的眼中,只有英國才算是真正新教的國家,她負著神的使命,應把新教宣傳于世界,所以不惜任何犧牲,征服了反對新教的愛爾蘭和西班牙,給英吉利民族以深刻而恒久的影響。
威爾哈昂(Wildhagen)說英吉利民族的優(yōu)越性是堅強、精勤、自治、團結(jié)和重紀律,都是清教之所養(yǎng)成,也就是英人用以統(tǒng)治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與人口的精神工具,所以英國人總以為英國的一切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有了這寶貴的民族自信心,誰也不能否認——尤其在希特勒不取跨海西征的最近——她還不會像法人希佛菲(Siegfried)所推論期望的崩潰就在眼前。
日本地小人少,本身沒有文化,其能躋于強國之列,又居然膽敢侵略我擁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的大中華民族,事實告訴我們不是偶然的。戴季陶說:歐洲和美國勢力的壓迫,只是成為日本動搖的原因,成為引起革命的原因(明治維新)。而其革命所以能在短期內(nèi)成功,則完全是歷史所養(yǎng)成的種種能力的表現(xiàn),而決不是從外面輸入去的。所以日本人往往喜歡把“日本化”,“大和魂”幾個字,放在腦筋里。蔣百里也說:“日本人以為另有歐洲人所沒有的內(nèi)在精神,所設大和魂這個東西。據(jù)我看來,Yjtz論美學,嘗說到忘我的境界,這種容易導入于忘我境界的性格,怕就是大和魂的真諦,而這剎那間的異常境界,是從佛教禪宗里所謂悟、所謂空而來的!边@種大和魂寄托在武士身上,就是所謂武士道,在日本歷史上,武士道精神之表現(xiàn)得最光榮的要算鎮(zhèn)倉武土抵抗元世祖的跨海東征,而實養(yǎng)戍于當時的“武家禪”,這在《興禪護國論》等書中又敘述得非常詳細,不能抹煞。其后一山一寧禪師奉了忽必烈的命令,東渡諭降,又引起了“公家禪”的繼起,規(guī)定武家禪法的三議一統(tǒng),也是根據(jù)了禪宗的百丈清規(guī)做的,日本的能夠立國,能夠強盛,可以說是完全出于政治情感與宗教思想的結(jié)合。菲希德的格言,我們還能忽視嗎?
佛教慈悲平等的宗旨,犧牲向上的行為,和儒家的忠恕之道深相吻合,且流傳至今而又深入民間。中華民族的所以能夠?qū)移蛯移?巋然獨存,佛教的確也是一個決定的因素。我們只看明末清初那些忠臣義士如金堡、趙明揚、錢邦芑、方以智、熊開元、朱若極……等,為什么失敗之后,一個個都削發(fā)出家,不事新朝,就可想見。那末誰又能夠否認這次神圣抗戰(zhàn)的內(nèi)在原因,何嘗沒有佛教的動力呢?
目前,固然佛教的哲學思想已被后起的宗教形式所掩,在民間和許地山所謂僥幸心與氣數(shù)思想的迷信結(jié)著不解緣,在佛教界內(nèi)也都是些宿命論者與“信仰上胡亂崇拜”者。這對于民族性當然沒有好處,新佛教運動正想針對著這一個流弊,提出佛教“徹底做人”的信條而與以糾正。因為在“徹底做人”的信條下面,信佛的人,無論在精神方面,物質(zhì)方面,只有依著真理的準繩,范圍自己,有一分茍且假借的企圖,有一樁不可以告人的曖昧,都不能算是佛的弟子。所以真正的佛教徒,氣象是軒昂磊落的,態(tài)度是坦白慈祥的,言論足明敏深刻的。他們不求依傍,不計利害,生活在天機活潑的真理之海里,滿面孔足赤熱的真情,“但行好事,不問前程”,自然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徹底破除迷信的實行者。我們?nèi)绻倌谩陡呱畟鳌贰ⅰ?a href="/wenda/jushi/"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居士傳》翻一翻,古往今來有幾個佛教大德不是頂天立地的硬漢?王安石說:“儒門淡薄,收拾不住英雄,孟子以后乃皆投入佛門!毙路鸾踢\動與中華民族性的關(guān)系,或者也可以從他這一段話想象而得。
在未談中心文化以前,我先要問什么是文化的中心?也就是問文化從什么地方產(chǎn)生的?現(xiàn)在有許多人都異口同聲的說:文化足物質(zhì)的反映。我的回答是“唯唯否否!奔俣ㄎ幕娌贿^是物質(zhì)的反映的話,那我們很不配宋討論文化問題,因為有物質(zhì)在負責。但是物質(zhì)本身并沒有要我們這樣那樣做,要我們這樣那樣做的是人,人不就是經(jīng)濟,不光是機械式的細胞,神經(jīng)也是活生生的,整個的。有了人,才能所謂社會國家,文化武化(不妨這么說吧),所以文化的中心是人,人才是文化的中心。
人既然是文化的中心,討論一般文化問題,當然要以人為出發(fā),先決條件是:什么足人?怎樣做人?打開一部文化史,可以數(shù)得出歷史上的許多問題、爭端,大都起于人的解釋與做人的方式之不同!斎挥械臅r候,尤其是混亂的時候,在表面上并不顯明。一一儒家是專門討論這兩個問題的,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者,都一致承認儒家足人為主義者,注重倫理道德的實踐。佛教呢?也是從人生出發(fā),釋迦牟尼的舍位出家,完全為的是想解除人生的苦痛而進求自在解脫,所以他的宇宙論也是拿人生問題做中心的。什么業(yè)感緣起,什么諸行無常和孟子的萬物皆備于我,《論語》的逝者如斯,都可以溝通得起。佛教在中國流傳到一兩千年,始終與儒家并道而馳,照這樣看來,與其說是“極合中國人的嗜好”,還不如說因為與孔孟哲學基礎點相同之故。那末根據(jù)了人為文化中心的原則,儒佛兩家的思想,或者可以算中心文化的核心了吧?
在西洋,粗樸的原子論者如泰勒士(Thales)、赫拉克里特(Heractius)、德漠克里特(Domocritus)等開了哲學之端,繼起的才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們的哲學思想,恰巧也是從自然轉(zhuǎn)向到人生,所以經(jīng)得住二千多年的推敲,而還有其不可磨滅的地方。
誠然,極端注重了怎樣做人,會忘掉和自然界奮斗而使社會進化停頓,但并不是不可以補救。不過據(jù)秋澤修二(《西洋哲學史》、《東方哲學史》的日本作者)的信口開河,任意抹煞,只是暴露了像他那樣投降法西斯軍閥之無人性,根本夠不上談補救。要談補救,需要對于中心文化先有認識。新佛教運動或者在此也可以少盡一點綿力。
要使政治上軌道,黃旭初先生的干部政策是非常正確的?鬃诱f:“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痹鴩f:“中興在于得人,除得人以外,無一事可恃!彼杂钟腥苏f“干部決定一切,先決條件則是怎樣決定干部。”
怎樣決定干部呢?以內(nèi)心的改造為唯一途徑。否則法令機關(guān),都可以變成作奸犯科的工具,政府真也不過是舞臺而已。其實此次國難的近因,固然是日本軍閥的罪惡,講到遠因,則國人道德之墮落實有以招致之。二三十年來,新的淺薄無聊,舊的烏煙瘴氣,整個民族道德,落地無余,直到現(xiàn)在社會的那一面還只看到自私自利的伸張。國父的主張精神教育,總裁的提倡精神總動員確是玉律金科,對癥良藥。
但是要精神振作,不是靠幾篇宣言、幾句口號可以收效的。豐子愷說:“世間相逢不知老的人畢竟太多,因此這些話(佛教人生無常的話)都成了空話,F(xiàn)在宗教的衰頹,其原因大概在此。現(xiàn)在缺乏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舍身的行為,其原因恐怕也在于此!边@話很對,所以新佛教運動對于改造道德,使干部健全,政治上軌道,也有其實際的作用,至于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那是為大眾著想,我們也不否認。
照上面講起來,新佛教運動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對于中心文化,對于決定干部使政治上軌道,則有其不能漠視的作用,可以說毫無問題,問題足在于怎樣使新佛教運動堅強起來。講到這,真叫我有點茫然!佛教界內(nèi)積弊重重,一部分人則不以為非,還不想積極改進。干部的決定,惟待僧青年們自家的奮斗,而事實上是非常艱苦的。但不如此,又何必要佛教!僧青年們!堅強起來,向著抗戰(zhàn)建國的大道邁進!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3、4期合刊)
- 上一篇:新佛教運動的中心思想
- 下一篇:論佛教的愛國主義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貿(mào)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師:佛教經(jīng)典與道教經(jīng)典可以同時誦嗎?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jīng)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宏海法師:佛教為什么不殺生?戒殺是首善
- 印光大師: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覺真法師: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學而又偉大的
- 圣嚴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明海法師:佛教為什么提倡吃素?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