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佛有七種

\

  這個禮拜在慈老法師引證勒那三藏里頭說,禮拜有七種。內無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禮拜,只是形式,五體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頭,一進去,大殿里都有拜墊,慈老法師說擺架子,每個殿里都擺個架子。咱們一般的說拜凳,在戒律里面叫下床。就是五體不投地,把自己身體看得很重。對身體看重了,對三寶就看輕了,這種禮拜叫我慢禮。從現(xiàn)相上看,好像作禮,其實他內心里頭有慢的惑,慢業(yè)所感。這種禮,不五體投地的,就叫我慢禮。

  第二種叫唱和禮。一個人唱,大家磕頭,像咱們拜千佛的時候。我曾經到一個寺廟,這個寺廟還是很有修行的,一般的說這個寺廟還很好,他們拜千佛,我去參加拜。我的一個老道友說:你不要去拜了,你不拜還不生氣。我說:為什么?老道友說:你去拜吧!你看你拜的煩惱不煩惱。我說:那你怎么不制止?老道友說:誰聽我的,我說了也不聽。我說:怪不得你不參加拜。他那拜千佛,大家都知道一唱一拜,這面拜,那面起來;那面拜,這面起來,就這樣子。不說五體了,拿手一比劃,腦殼一點,這就拜了。不然千佛一個半鐘頭就拜完了,那怎么拜?這種唱和禮,拜墊又高。我們拜懺磕頭要如法,必得五體投地。我們看見好多把拜墊挪開磕頭,像我們拜懺、打念佛七,打拜懺七,我們都沒有拜墊的。好像我們這也沒有拜墊,沒有這個設備。就光那個小殿,那是沾了灰塵的。這是唱和禮,一人唱,大家拜。

  第三種就好了,恭敬禮。五體投地,頭一定在地下,兩肘、兩膝蓋,這叫五體。心里頭意念想著佛的身,就是化身,在目前這是相好莊嚴的。你磕下頭去,頭面接足歸命禮。這個拜懺有個離垢慧經,專門講的磕頭要怎么樣磕。我們一般拜懺觀想,就講“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影現(xiàn)中,我身影現(xiàn)諸佛前,頭面接足皈命禮”。這個偈子你平常沒拜你也想,想熟了,你一禮下去它頓現(xiàn)的。不然你磕頭得觀想老半天。最初可能要想老半天,熟拜了,自然就頓現(xiàn)了。這是第三種禮。如果想有心的就多研究,磕頭也要好好的磕,它才有作用。你磕一個頭,就能銷業(yè)障。像我們平常拜墊很高的那樣磕,表示一下,那個銷業(yè)障很困難,銷不到了。

  第四種,大乘的理法,無相禮。能禮的體跟所禮的體同是一個法性,沒有能禮的相,也沒有所禮的佛,我跟佛一如,這叫無相禮。

  第五種,起用禮。是在前頭無相禮所起的妙用,就是根本方便,咱們現(xiàn)在說的方便。無相禮是約真空理說的,沒有形相,唯是一心。你拜懺時候念的一心敬禮,或是釋迦牟尼佛,或是普光佛。那個一心非常的重要,唯是一心。能禮的、所禮是一心,能禮的是真空,所禮的是妙有,妙有的佛像就是我真空的心,我的真空心就現(xiàn)的妙有的相,跟諸佛之相。禮佛就是用,這是體相用三大都用上了。禮佛是度眾生,諸佛現(xiàn)的報化身是度眾生,口里唱念就是起用。

  第六種,內觀禮。不緣外境,是自己的內法身,跟佛真正修成的法身,已成就的法身;我們是法身在纏,未成就的法身。知道除此真如之外,沒有身心,此外沒有什么能禮自他的。自心的清凈本性,亦即自性清凈的佛,佛性無二,沒有內外。這叫內觀禮。

  第七種,實相禮。實相者無相,不可以心取,不可以相求,對著禮佛不執(zhí)著。不執(zhí)著可不是不禮,在禮敬不執(zhí)著。能禮所禮,同是一個實相故,安心寂滅,平等平等,這叫實相禮。

  我們從理體的三寶觀想外事的三寶,現(xiàn)在的佛法僧,F(xiàn)在在末法時候,不管紙畫木雕的,就是佛寶,一切三藏經文就是法寶,一切眾僧就是僧寶,這叫事三寶。事三寶是順真如理體而成就的,必須得學教。不學教,你犯了很多的錯誤還不知道。我們在起居室、客室到處都擺的有佛像,不論接待什么樣的客人,不論信三寶、不信三寶,都在那客室里。而佛像現(xiàn)在我們大多數(shù)供的那紙像都是立像阿彌陀佛,坐在像前聊天,擺龍門陣,那身體就不恭敬,下邊那個手一直掏腳趾頭,完了在那佛像前,極不恭敬的,這都是對三寶的褻慢。在心里頭他把佛當成了紙像,當畫一樣的,犯了很多的錯誤并不知道。

  只是他抱怨,或是自己念經、禮佛,三寶也不加持我,我求佛不靈。你感得不對頭,你感不如法。你感不如法,怎么能要應呢?感應!感應!你基本感就錯了,那怎么會有應呢?那就沒得應了,所以不應。不論你拜好多,一天你拜好多,拜三千、五千,你不如拜一拜,誠誠懇懇,恭恭敬敬,內外觀照;蚴怯^實相禮也好,那你觀不到;無相禮也好,這你也辦不到。現(xiàn)在我們這個凡夫連粗惑都沒斷,見思惑都沒斷,你怎么能達到無相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