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因果與成行因果

  平等因果與成行因果

  上夢下參老和尚

  “平等因果”是說普賢行、如來出現(xiàn)。人人都具足了普賢行,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具足如來果,但是還沒有顯現(xiàn)。所以從你開始信,這個信堅固了,不退了,登了位。初住位的菩薩叫發(fā)心住,發(fā)什么心呢?發(fā)菩提心。這個菩提心,跟我們現(xiàn)在發(fā)的菩提心,含義不同。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位的菩薩。修到登地了,分證佛的法身,初地菩薩也要發(fā)菩提心。乃至于成佛,像善財童子參等覺菩薩之后,又發(fā)菩提心。菩提心是重重無盡的發(fā),不是一發(fā)心就圓滿,這是不可能的。最后還是我們現(xiàn)前這一念心,這一念心經(jīng)過千錘百煉,像真金似的,越煉光明越大,越么越光。

  前面說普賢行的時候,就說“因該果海”:一發(fā)心,登了初住,就能示現(xiàn)八相成道,跟佛一樣。這個因,還是在因位之中,但是把佛的果德都“該”到了,“該”是攝的意思,一發(fā)心即成正覺。《華嚴經(jīng)》講初發(fā)心的這個心,跟成了果德的毗盧遮那佛心,如是二心,初心難啊!發(fā)菩提心難。為什么呢?你發(fā)了心一定能成就,但是沒發(fā)心,永遠也沒機會,所以發(fā)心難。你一旦發(fā)心了,順著這個心修行起來,就能成道。我們?nèi)肓?a href="/remen/fome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門,跟沒入佛門,兩者有天淵之別。入了佛門,下管我懈怠也好。不管爾后有多少障礙,業(yè)障有多重,定能成佛,這是佛說的,因為你入到佛門就是你的苦根種下去了,這個種子定要發(fā)芽。不過,還是精進點好,懈怠太久,時間拖得太長,受的苦難就太多,精進一點,縮短苦難的歷程。這叫“因該果!。

  成佛了,為什么還要發(fā)心?“果徹因源”,就是成佛了又回去重頭學。這就是第二個生解分,生起這種智慧,才能夠平等,才能知道“因該果!、“果徹因源”。從初住就“該”了,所以你一行普賢行,就是“因該果海”。如來出現(xiàn),就是一切眾生跟他平等平等,不然怎么叫平等!肮麖匾蛟础,釋迦牟尼佛看眾生平等平等,跟他一樣。

  差別、平等。這兩個都叫“修因契果生解分”,這兩分合成一分,這兩周合成一分,五周四分。

  第四分,“成行因果周”,“托法進修成行分”。托法,寄托在法上。什么法呢?圓融之法,法界之法。什么是法界呢?一真法界!楞嚴經(jīng)》講的是“妙明真心”,《占察苦惡業(yè)報經(jīng)》說“實際理體”、“理實世界”,通通都是這個心,名詞不同,道理一個,就是圓滿的圓融之心,一心即一切心,那是觀想的。

  所以依《華嚴經(jīng)》修行,能立地成佛的原因就在此,看你的心力有多大,不講福報,而是讓你自己去做。《行愿品》跟你說功德,誦《普賢行愿品》一定能生極樂世界,而且是上品上生,但是有個條件,去了就得回來度眾生,“蒙彼如來授記已”、”不違贍養(yǎng)入娑婆”。

  “位位交羅”,“羅”是相交叉、普迢的意巴。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你隨便說哪一位都可以。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度眾生,他自己是眾生位,他示現(xiàn)跟我們一樣,生老病死都有,這是示現(xiàn)的,但是“位位交羅”,一位就具足一切位,具足一切位就沒有“位”的名字、就是圓融的修行法。

  《地藏經(jīng)》說:“是人既發(fā)大悲心”,“一切請愿速成就”你的心要是與地藏菩薩的心相通了,當然就滿愿了。滿誰的愿?滿你自己的愿。這是圓融的修行法,念一個咒就是念一切咒了。我們不同,我們要念很多咒,這個咒是這個咒的功德,那個咒是那個咒的功德,這部經(jīng)是小乘,那部經(jīng)是大乘。我要念圓滿的,我也是這樣子,心里頭起分別。但如果把這些所念的融入法界,就圓滿了!巴蟹ā本屯羞@個法。“進修”,就是精進的修行,這樣就成普賢行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