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自業(yè)而活

  148、依自業(yè)而活

  一個居士向清凈講述自己的不幸:從小父母不喜歡自己,上學時同學欺負自己,工作中領(lǐng)導給自己穿小鞋,客戶長期拖欠貨款不支付,妻子和岳母不講理等等。居士憤憤不平,抱怨生命中每個遇到的人,感慨世態(tài)炎涼,人情淡薄,連親朋好友都不幫助自己。

  清凈講了一個《雜寶藏經(jīng)》中的故事:

  佛世之時,一次,波斯匿王在睡覺時,聽到兩個內(nèi)官在爭論。一個說:“我是靠大王生活的。”另一個說:“我是依自業(yè),不是依靠大王而活!

  波斯匿王聽到之后,認為那個說依王而活的人很好,應獎賞他,就派人向夫人傳話說:“我會派一個人來,你要重賞他!庇谑,波斯匿王叫依王而活的人送酒去給夫人。這人才剛出門,鼻子就出血,他便托依業(yè)而活的人代送。夫人一見來人,便賜給他許多的錢、服裝和瓔珞。這人回到波斯匿王這里,國王大吃一驚,趕緊將依王而活者喊來詢問:“我讓你去,你為何不去?”他就把情況向王匯報。

  波斯匿王感嘆地說:“佛語真實不虛,確實是自己作業(yè)自己受報,別人無法奪走!

  “依王而活者”雖然口說依王而活,而且王也想讓他好好活,但未作如是因,也就不可能遇到如是果!耙罉I(yè)而活者”依自業(yè)不可能不受果,所以國王仍然要一分不少地給他。從這則公案可以體會到,事事未作不遇、已作不失。廣而推之,一切三有諸法唯一是隨自業(yè)而轉(zhuǎn),以自業(yè)而生苦樂,再無其他主宰者。既然一切是自造業(yè)自得果,那么:自己不上供下施,誰能把福報給你呢?自己不斷除傷害有情,誰能把健康長壽給你呢?自己不破除邪見,誰能把正見給你呢?

  了達了業(yè)的道理,我們一顆浮躁妄動、抱怨不止的心就會平靜下來,自己會明白:做人應當安分守己、素位而行,因為眼前樣樣是業(yè),離開現(xiàn)前的身口意,哪里會有真實的修行呢?所以,深信因果的人就會注意在當下修行,不是離開當下另外還有業(yè)的取舍,不是離開鮮活的生活另外還有修行。所以,應當實實在在地履行善舉。每天對親人、朋友,對所接觸的有情都要有善心,對身邊的每件事,都要盡責任和義務。說好每一句話,愛護好每一個生命,節(jié)約好每一滴水,走好每一步路,用好每一分錢,盡好每一分心。如果一切都是以遵循因果正規(guī)的方式趣入,一定是功德日日增長,過失日日減少,這樣從點滴做起,不必等很久,日日就會呈現(xiàn)上進之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