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臺灣》臺灣的素餐館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出去參觀訪問,難免在外面吃飯。來臺的這些天,去過四家素餐館,它們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色。
首次去的是臺北市里靠近“中國”佛教會的一家小素餐館,可惜名字我沒有記住。這個素餐館地方不大,只有兩層,一樓是大廳,二樓才是用餐的地方。它們的飯菜量比較小,但是種類比較多,每樣都只有一點兒,而且不怎么用大盤,盤子都是分好的,每人一份,倒是挺干凈的。這里的飯菜基本是本土化的素餐,除了一些日本特色的小吃外,臺灣風味居多。要說特色,這里的服務質(zhì)量算得上上乘,服務員非常熱情、溫柔,不時地會問一問客人味道怎么樣,合適不合適,還會為客人詳細解說每一道菜的名字與成分、作用。臨走時還送每人一份小點心,以備餐后饑餓時用。
第二次去的是桃園中壢圓光佛學院附近的一家素餐館,叫水來青舍。那天是去圓光佛學院拜訪,中午教務長性一法師請客安排的這個地方。它建在一個叫蓮花村的鄉(xiāng)間村莊里,餐館前后栽竹種柳,四周都是農(nóng)田、荷塘,一條小徑曲折延伸,通到門口。當時正值稻子將要成熟的季節(jié),周圍都是金黃色,一片田園風光。
這家餐館的飯菜記不得了,就是建筑與裝飾給我留的印象最深。它的外面魚鱗灰瓦、馬頭山墻,四周壁飾白粉、柱涂赫紅,里邊掛著詩聯(lián)、畫軸,上面建的雕梁、畫棟,下面用的是木桌、木凳。其中,所有的家具都由銀杏木做成,簡單結(jié)實,就像自家餐廳。餐館古樸、細致,怡人、實用,給人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完全是明清時期山西的建筑特色。后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它是一名臺灣商人從安徽黃山整個拆遷運來的一座清代嘉慶年間晉商家宅的小花廳(客廳),已經(jīng)有二百多年歷史了,一磚一瓦都沒有變,原樣安裝而成。難怪那么熟悉,我不得不感嘆這個老板下的功夫,也不得不佩服臺灣人的精明。
第三次去的是臺北北投的一家素餐館,餐館名字叫“素餐料理”,在一條老街道里,之所以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它們那里的飯菜最讓我難忘。
進了這個餐館,首先入耳的不是服務員的招待聲,而是西洋音樂,內(nèi)部裝修也有點兒像肯德基,座位一排排的,桌子小小的。餐館地方不大,不過蠻亮堂的。這里也不共用餐盤,各人點各人的,基本都是套餐。
我當時點的是西紅柿面,以為就是一碗西紅柿打鹵面,頂多配些咸菜而已。沒有想到,過一會兒,端上來的是烤面包,接著是奶油水果粥,隨后又是水果沙拉,后來還來了個甜點,到最后才是面。而且,面竟然是意大利空心面。這東西我在《新概念英語》上見過,是什么通心粉做的,在西方還蠻有名的,想不到會在這里吃上。味道挺好吃的,不過首次用西式素餐,不太適應,感覺有些膩。好在,飯后來了一杯咖啡,壓了一下,舒服多了!這家素餐館完全是西式的。
最后去的是在臺北市中山東路的春天素食。這是四家之中最大的一個,生意非常興旺,客人川流不息。它的位置在二樓,有近千平方米的面積。餐館采用自助式,蔬菜種類極多,小吃與湯也不少,而且多是中式居多。那天吃得非常舒服,聽說每人才花三百左右臺幣,很值得!真有還想再去的感覺。
這四家素餐館真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這是不相同的地方。若說相同,那就是它們的生意都很好,每一家都是顧客盈門。而且,飯店都很注意養(yǎng)生層面的開發(fā),價格相對臺灣一般的餐館來說,也不算昂貴。服務好、味道好、價格低,加之豐富的素食文化環(huán)境。我想,這可能是臺灣素食業(yè)興旺的原因所在吧!
- 上一篇:《僧眼看臺灣》八式動禪
- 下一篇:《僧眼看臺灣》一樣的陋習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