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臺灣》雷音尋幽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大陸佛教界到臺灣參訪,大多都是去佛光山、法鼓山、中臺山、慈濟功德會等幾個大山頭或一些知名的佛教組織,幾乎很少有人去關注那些不知名的小寺院。而我們在臺灣走的是完全與眾不同的一條道路,去得最多的就是一些小道場或偏僻的寺院。其實,在那些地方,往往會有意料不到的收獲!
下午在中華國際齋僧功德會理事長凈耀法師的帶領下,我們就連走了三四座默默無聞的寺院。
美濃雷音寺在遠離城市的一個山坳里,地方不大,殿堂不多,三面環(huán)山,正對平原,山上長滿了一片片的麻竹林。車到寺院時正是午休的時刻,院子里連一個人也看不到,靜謐極了,只聽到兩邊山上風吹翠竹的聲音。
凈耀法師說這里就是當初他親近廣化老和尚時所住過的寺院。那時,寺院常住比丘幾十人,很有生機。當時他是當家,后來以講經說法名揚大陸的慧律法師是住持,而廣化老和尚則是佛學院的院長,他們都跟隨老和尚參學。凈耀法師認為正是在這座小寺生活的那段時光,奠定了他人生的方向。
知道我們都對慧律法師非常熟悉,凈耀法師就對我們講了一段他與這位法師之間的公案。他說慧律法師當時住樓下,他則住在正對著慧律法師房間的樓上。慧律法師身體一直不是太好,性格喜靜,一天到晚閉門不出,在房間里看書。他自己則喜歡活動,常常一打坐就到深夜。而且,對修行的迫切追求與對人生發(fā)展的思考讓年輕的他十分迷茫,來回走動踱步的聲響傳到樓下,弄得慧律法師不勝其煩,實在忍受不住時,就從窗口伸出腦袋對他大吼一聲:“凈耀你干什么?知不知道我很煩!”于是,他不得不收斂。這個故事十分有趣,仿佛讓我看到了兩位大法師當初可愛的面孔!
美濃附近的山區(qū)是臺灣“政府”頒布的生態(tài)保護區(qū),里面生活著多種珍貴的生物。聽說寺院后面的山上就有不少的毒蛇。凈耀法師說廣化老和尚在世的時候,還親手捉住過爬到寺院的毒蛇——那是一般人望而生畏,絕對不敢碰觸的!毒蛇我沒有看到,但一個不速之客的突然出現(xiàn),給了我們保護區(qū)特色的真實體驗。
就在我們正要下山的時候,從山上晃晃悠悠走下來一只臺灣獼猴,它個子還真不小,站起來的時候有兩三歲的小孩那么高,毛茸茸的身體,紅紅的臉,不怎么怕人,從我們身邊穿過時氣定神閑。它走路的時候,一邊走還一邊用眼睛四面巡視,嘴巴不停地咀嚼著什么,看來是吃慣了寺院善信們提供的免費餐點。我趕緊拿起相機為它拍照,它還蠻高興的樣子,昂頭挺胸擺了個姿勢,逗得大家直發(fā)笑。寺院的師父們說,它們有時會三五成群地下來,一呆就是老半天,就像是寺院的一份子。
我想,這里應該稱得上是“和諧”社會吧。
- 上一篇:《僧眼看臺灣》大道無形
- 下一篇:《僧眼看臺灣》臺灣南部的佛教信仰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