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俗觀
國俗觀
且分國勢與俗尚來觀察。從國勢以施觀察,與從社會以施觀察,迥然不同。社會、乃觀世界人類在各地方各時代之如何組織;而國勢、則觀現(xiàn)今國際形勢上各個國家與國民強盛發(fā)達程度,并推測其國家與國民將來之形勢何若者。國際之形勢,于歐戰(zhàn)后嘗大有變遷:德、奧戰(zhàn)敗,奧分為奧、匈二國,帝制推翻,成為共和國;俄國則變?yōu)楣伯a(chǎn)黨專政之國;德、俄之間有波蘭、立陶宛、芬蘭等起為獨立之小國;德、法之間亦有盧森堡小國之獨立;巴爾干半島則有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捷克、希臘等諸國獨立;埃及雖仍在英國卵翼之下,名義上亦稱獨立;巴拿馬及愛爾蘭,雖未脫離英國,亦幾成獨立之勢;土耳其以國民革命而成為獨立之新國;更有阿富汗、漢志等回族新建之獨立國,次第出現(xiàn)。歐洲之瑞士、瑞典、荷蘭、挪威、丹麥、西班牙、葡萄牙等,及亞洲之波斯、阿刺伯等,似無大變動;而中國及印度與南洋諸國,亦猶守歐戰(zhàn)前之舊狀;日、美之國勢頗有增進,英、法、比在戰(zhàn)時大傷元氣,至今未能恢復;意國從衰亂中有黑衫黨之崛起,頗呈一時之強勢;非、澳二洲,則大抵仍為英、法等殖民地而已。歐戰(zhàn)后之大波瀾,當推俄國共產(chǎn)黨專政及組織第三國際:初則惹起英、法等國之武力壓迫及經(jīng)濟封鎖,繼則以第三國際之鼓動英國等罷工風潮,及援助土耳其、中國等被壓迫民族反抗,幾造成世界勞工階級與弱小民族之聯(lián)合戰(zhàn)線,與英國為首之資本帝國主義國際開戰(zhàn)。今則俄國亦變成資本帝國主義之國,波瀾漸歸平息矣。次之、則為英、美爭霸:英國久執(zhí)世界之霸權(quán),前次歐戰(zhàn),關(guān)于英、德之爭霸亦一原因,而戰(zhàn)后美國崛興,事事駕英國而上之;英不甘心退讓,遂現(xiàn)歐戰(zhàn)前英、德鉤心斗角之趨勢。較小之波瀾,則法、意爭霸于巴爾干,法之侵壓德、與德之反抗法,美之排斥黃種與日本之反抗,日本之積極侵掠中國與中國之反抗等,而英、美與法、德皆有造成第二次國際大戰(zhàn)之可能。蓋今日國勢之強固與民力之充盛,當以美為第一。國民大多醉心于國家興隆之勢,絕無內(nèi)亂之機兆,農(nóng)產(chǎn)豐富,工商發(fā)達,數(shù)十年中必猶將蒸蒸日上。德雖戰(zhàn)敗,且于戰(zhàn)后海、陸軍實皆被奪于戰(zhàn)勝之國,割內(nèi)地并失去國外殖民地,尤限制其國中軍備之恢復,及加以非常重大之賠款負擔,由法國等駐兵占領其邊界以威脅之,又曾因金融混亂,國民經(jīng)濟受損失殊鉅。然戰(zhàn)時實未受外國兵力之蹂躪殘破,全國人民知識能力之平均發(fā)達既超各國之上,又皆能克勤克儉以愛其國,農(nóng)業(yè)之盡其地方殆足自給,機器工業(yè)之精良亦冠諸國;今被限制軍械之制造,乃移而制造民生日用之工業(yè)品,民用飛機之航空線遍于全國,而國民體育之注重與警察之施以陸軍訓練,亦足為其軍力之替代。國民之負擔雖有每人每年二百馬克之重,乃以工作時間之分配得當,若一人之工作工資,均派于二人等,失業(yè)之人數(shù)反較英為減少;以之自金融穩(wěn)定之后,國民元氣即漸漸恢復。所苦者、過量之工業(yè)品,缺國外之銷路,并受賠款、外兵之侵壓,然由此反足以促成其全國民心之同仇敵愾,共圖向外反抗及向外開展,使之不生內(nèi)亂。蓋戰(zhàn)敗國與戰(zhàn)勝國異,戰(zhàn)勝之國民若仍不得良好生活,而反受失業(yè)或被壓迫之困苦,則對于統(tǒng)治權(quán)者易起反對,發(fā)生內(nèi)亂,英、法、意等皆有此內(nèi)傷。而德國之國民則縱極困苦,亦推其罪惡歸侵壓之他國,力謀團結(jié)興復。余與德人談話,德人往往言德國已失其國民光榮之歷史,成為他國殖民地;且以法之對德,有引日本之侵壓中國為喻者,此可觀德國之民心矣。故歐洲諸國國勢之強固與民力之充盛,反以德國為最,然亦最為今后能發(fā)生歐戰(zhàn)之主因也。
國基之穩(wěn)定,首在農(nóng)業(yè)品之能自給。農(nóng)業(yè)品能自給,則工業(yè)之材料可取之國產(chǎn),商業(yè)之貨品可銷之國人,以之而國民皆有自足自安之心,則可不相侵掠而保持國際和平;戰(zhàn)時或戰(zhàn)敗時,亦易以自恃自保。若棄其農(nóng)業(yè)之基本,專務發(fā)達工業(yè)及推廣商務,則一方面既須向國外尋原料,一方面又須向國外覓商場,由是不能不廣占殖民地及國外商場。成為資本之侵掠國,則尤不能不置強大之海、陸軍備,以為聯(lián)絡及保護商場殖民地之工具。久之、全國成為一大工廠及一大軍營,斷其原料之供給則工無可造,杜其貨品之銷售則商無可運,由工商所換得之糧食,遂亦斷絕,故其仰給于外之國民,可立而斃也。英國國民,殆已成為此等之國民,農(nóng)地多已荒棄,農(nóng)民穈集都市為失業(yè)工人,日多一日。法國人民于戰(zhàn)后,一時亦有此種趨向。英國尤為依靠殖民地與國外商場以生活者,其于國際戰(zhàn)爭,殆處可勝不可敗之勢。如一戰(zhàn)而敗,則國外之殖民地商場完全失去,則其僅為工廠、軍營之本國,將立見其沉陷或滅亡也。前者、英國欲對于俄國施以經(jīng)濟封鎖,然俄國基在農(nóng)業(yè),故并不能致其死命。德國在戰(zhàn)前雖亦成工、商、軍國,然農(nóng)業(yè)同時注重,糧食差能自足,故戰(zhàn)時、敗時皆能自存。美國工商發(fā)達,而其全國之農(nóng)地農(nóng)產(chǎn)亦同時供給糧食原料而有余。故使之數(shù)國者,他日重見于大戰(zhàn),美、德則雖敗猶堪退保,英、法則一敗將難自立,而英國之勢尤岌岌!蓋其英倫三島,譬猶殖民地架上之一花盆,戰(zhàn)敗而架倒,則花盆即墮地而碎矣!況揆之國力,英之不易勝美,亦猶法之不易勝德乎!
日本今專事侵掠中國,殆欲為東方之英國。他日中國復興,則中國為亞洲之美,而日本將與英國俱例。意大利國羅馬之故都,慕索里尼專政后,似將鼓勵其國民以上追古羅馬之盛況,然土狹而農(nóng)、工、商業(yè)亦未臻發(fā)達之高度,以之海、陸、空軍備亦難與他國并駕齊驅(qū)。由亟欲伸張其國力,乃與法國競雄于巴爾干半島,他日將聯(lián)德而敵法。俄國今為共產(chǎn)黨專政之國,國民十分之七八業(yè)農(nóng),不惟無改進,且反日事摧殘,工商業(yè)亦無善況;專制既甚于沙皇時代,政治、軍事尤窳敗不堪。第三國際之共產(chǎn)宣傳,以各國勞工及諸弱小民族歷受欺騙,今亦不能售其技矣。他日、其國民或?qū)⑵鸶鼊×抑锩愿财浼偬枮闊o產(chǎn)專政之政府。土耳其本為回族強國,雖經(jīng)積弱之余,其剛猛之氣未衰,因得戰(zhàn)勝希臘,復起為自由獨立之國。然當國者力革回族之舊貫,仿效歐、美;或?qū)⒄衽d如亞東日本,抑因回族反抗而重現(xiàn)衰亂,猶未可知也。要之、世界未來之國際戰(zhàn)爭,其主動者將為英之對美,與德之對法。但英狡滑,先發(fā)之者或仍將在德,而日、意、俄、土諸國亦仍將為參戰(zhàn)之一員。戰(zhàn)爭之結(jié)果,其勝利將歸德、美,英國縱不覆亡,其地位將降與今之西班牙等。
前次歐戰(zhàn),美、日如能不為英、法所愚,遠觀世界將來之大勢,知歐洲犬牙交錯之戰(zhàn)國形勢,萬難久保和平;當俄國革命已與德和之際,若能與德相約,不預聞歐洲之戰(zhàn);乘英、法等力難遠顧之時勢,美則拋棄其在亞洲之菲律賓等,以其海、陸軍力盡收英國及拉丁族在南北美洲諸殖民地,并統(tǒng)合墨西哥及南美諸國共同成立一美洲聯(lián)邦政府;日則拋棄其侵掠中國之野心,表示真正與中國平等合作之態(tài)度,聯(lián)合出其海、陸軍力,驅(qū)逐英、法、荷等在南洋、印度之勢力,共同成立一亞洲東南聯(lián)邦政府;而歐洲亦可由德軍一勝而占巴黎,再勝而達倫敦,除外俄國,成立一歐洲聯(lián)邦政府;俄國及北亞則讓之俄國,成立一聯(lián)邦政府;西亞之阿富汗、波斯、阿刺伯、土耳其及非洲,則讓之回族以成立一聯(lián)邦政府;澳洲自成一聯(lián)邦政府;于是全球可分為六大聯(lián)邦區(qū),各有其充分之地力民力以為休養(yǎng)生息,庶其可得百年以上之太平。他年再經(jīng)一戰(zhàn),則全球可混合為一聯(lián)邦矣。古云:天下定于一。以今日世界人類交通之便,文化、經(jīng)濟等息息相關(guān),其勢非速趨混一,不能安定。全球混一之道非一途,無政府、共產(chǎn)黨作全世界勞動革命之運動,亦一辦法。然使前次美、日能見及于此,以之造成全球混一之過渡時代,亦未嘗非可喜之事也。乃目光如鼠之日本,僅知為英國守門戶之忠犬,代為鎮(zhèn)壓南洋、印度,而一方則狺狺然欲以中國為其到口之肥肉。美國亦徒騖協(xié)約國公理戰(zhàn)勝強權(quán)之虛名,欲從戰(zhàn)勝德國后、為國際聯(lián)盟之盟主,以維持此后世界和平。卒之不惟為英、法等所欺弄,且威爾遜以國際聯(lián)盟之失敗,憤懣以終,所謂公理戰(zhàn)勝強權(quán)之價值,一點毫無!惟有反增無數(shù)之國際怨毒仇恨,沖突紛糾,以釀成將來一戰(zhàn)再戰(zhàn)而莫決之戰(zhàn)禍,俾世界人類永陷于為國家屠殺之地耳!美、日之所以昏愚如此者,以只知自私其國,不著想于世界之人類,故曾不能一為其高瞻遠矚。竊愿覽予言者,在將來遇有此等機會,勿再錯過也。
俗尚多端,且先從物質(zhì)生活來說起。歐美之最良者,即關(guān)于游行之道路、公園等。水則汽船、電艇,而美國多處之渡舟,可連汽車或火車渡過。陸則火車之鐵軌,遍布鄉(xiāng)市,各國相通;汽車道亦然;疖嚶芬悦绹鵀樽疃,然同路亦皆有汽車道;雖數(shù)千里之遠行,如不乘火車而坐自用汽車,亦無不可。歐洲之火車亦有一二三等,德國今提倡節(jié)儉,有唯二三等者。美國之火車則皆一例,略如歐洲之二等,然有加價特定之座位、臥車,則尤勝歐洲之一等。不同者、美國皆為統(tǒng)室,而歐洲則皆為一等四人、二等六人、三等八人之別室。繁盛市場,又有陸地之公用電車、汽車,及地底與空中之火車、電車等,美國于過渡亦有穿海底河底之火車、汽車道,余曾一一身歷之。航空路線今或以德國為最多,惜猶未一乘飛機也。紐約、倫敦等,乘汽車有時因街道擁擠,較步行尤慢者,故唯以地道車為最快。華盛頓之街道電車,其電線裝于地底。而紐約赴華盛頓之火車,亦有用電者,尤較清潔,故交通以美國為最善。城市鄉(xiāng)村大抵相距非遠,而大小之公園遍處皆是:大公園若倫敦之海德、凡爾達,柏林之體爾、卡登等,有占地十數(shù)里者,內(nèi)有河流、樹林及汽車道等;ú莸炔贾弥,當以巴黎之盧森堡等為善。有植物或動物等特別設置者,進門亦須購票,其余則大抵皆可無拘出入。再之、則為公共之建筑,若博物院、圖書館、學校、劇場、教堂等。房屋之高大以紐約為最,最高之屋為五十九層,二三十層者觸目皆是;一屋中作住宅或辦公處者,動以數(shù)千或數(shù)百家計。然整齊則又推柏林,高低式樣大致相同,堅固精潔,鮮有過六層者。美國在紐約以外,住宅多同英國,如上海靜安寺路一帶之精美西屋。新屋皆設有電梯、蒸汽管、盥浴間等,居之甚為安適。余于旅館、私家寄宿舍及家宅,皆曾住過,床鋪用具等無不設備完全,可以不須攜帶何物也。游行居住,大抵以夏時為宜,以不甚熱也。冬時則屋內(nèi)暖而屋外寒,出必加衣而入必去衣。然南歐及美國西南部之加里福尼等,亦有常年溫涼適宜,若江浙之初夏天氣者,故歐美人冬夏穿衣殆無大更變。婦女居屋中,雖冬日亦僅衣薄綢,袒胸露臂,唯出外則男女皆加一毛或絨之大衣耳。然婦女以狐毛等為頸飾,于夏日仍有圍之者。男女衣服于作事殊便;然寒暑季為體溫之調(diào)適者,轉(zhuǎn)在房屋而不在衣服,故衣服亦可簡單,不如中國之以衣服御寒暑,四時須齊備多套。故西人之衣服須與其房屋連配,若非其房屋,則不宜其衣服矣。至于飲食,則余雖蔬食,同行者固隨其俗。據(jù)云:肉食亦大抵單調(diào)寡味。余所食蔬菜,或生、或于水中煮熟,略加以鹽耳。大城市亦多有西人所開蔬食館,尤以德國為伙,食之大抵無味,故中國之飯店,中外人皆樂就之。飲料常唯冷水,咖啡及茶皆加糖或牛奶飲之,其他則為啤酒等。美國禁酒,但亦多私售。歐洲出酒之國,有提倡人人必飲者,如德國之飯館,多有不飲酒亦須加酒資者;然啤酒一杯,較茶一杯為廉也。淡飯清茶之味,既非歐美人所知;珍錯筍蔬之烹調(diào)美味,尤非其所能也。故于衣、食、住、行,合言之,歐美于行及游觀第一,居住次之,衣服又次之,飲食最劣,與中國適得其反。又可作如是觀:益去人以外者益優(yōu)良,如大路、公園等;益近人以內(nèi)者益劣惡,如飲食等。又中國之生活聯(lián)絡和合,例浴池中飲茶、整容、或食果點,皆可在于一處,西人則非分赴四五處不能得。又如整容、剪發(fā)、洗頭、剃須等,分作三四事,各別給價,中國則一舉而理發(fā)、洗頭、整面、剃須、以至挖耳、捶背等次第作到。故除游行、居住之外,日常生活之意味,究以中國為豐美也。
次言男女之風化:其今此社會之組織,所重者一方為個人自由,一方為黨團或國民之責任,而對于家族關(guān)系獨輕。小家庭制,不過夫婦及未成年之子女而已。子女成年,須各為獨立生活;父母雖老,子媳亦無奉養(yǎng)之義務;親子且然,他若祖、孫、伯、侄等更無論矣。男女成年以生活獨立之故,交際極其自由,且結(jié)婚、離婚亦非甚難。唯未成年者,則父母有教養(yǎng)之責,亦有拘管之權(quán)耳。除貴族富家之特別情形外,常人之以職業(yè)謀生者,大抵子女滿二十歲即須自謀生活,因之大學之男女學生,多有同時兼每日作工數(shù)小時者。男子未得相當職業(yè)足以瞻養(yǎng)妻兒者,往往三四十歲猶未敢結(jié)婚。女子二十歲前未能覓得丈夫者,即須自身謀職業(yè)以生活。由此十六歲滿,即須赴跳舞場等處與男子交游,藉覓丈夫。兒女婚嫁,非父母之責,各須自主。男子既以經(jīng)濟關(guān)系不敢輕易結(jié)婚,對于女子,乃利用情欲沖動或金錢買賣以相淫亂,由此女子覓夫更非易事。于二十歲后猶未覓得丈夫,亦無相當職業(yè)以生活者,往往行同暗娼;蚺c有妻及未娶之男子,過臨時同居生活。美國謀生較易,然三十歲未結(jié)婚之男女,殆過半數(shù)。然不淫亂者,男子二十分之一,女子十分之一耳,故近人倡試婚制以圖補救。歐洲各國生活較難,其隱情更可知矣。然女子十六歲后,交際男女,貿(mào)然邂逅,即可談笑、游戲、跳舞、飲食及相往來于家內(nèi)。此種情形,在以前之中國人,殆非老練之高等藝妓不能。即其已嫁、已生兒女者,猶大都別有其男友以作情人。至于尋常交際跳舞等,更屬公開,公共場中亦時時在照鏡擦粉中搔首弄姿。英美人頗存種族偏見,然于同為白種之男子,固無所矜持。羅素論:有夫之婦雖或別有情人,然對于兒女仍留心撫育者,丈夫亦不必與之離婚,唯拋棄兒女乃可離婚耳。由此故將來妻雖別有情人,在法律上或亦不成離婚理由矣。猶怪者,聞法國凡爾賽林中,每年有若干日,夫婦或孤身男女,多有在林中互相雜交者;唯平時及他處,則警察須干涉之。然本為夫婦或男女情人等,樂于林野中媾合,為警察干涉者亦時有所聞,此則殆游獵社會之遺習也。他若三十歲以上未嫁人之女子及寡婦,或已與人離婚之婦女,因職業(yè)或資產(chǎn)足以生活者,尤可過其不結(jié)婚之自由情愛生活矣。男子則未娶前須積資以備成家。娶后、妻則管理家務,生育兒女,故須負擔家庭經(jīng)濟。即交結(jié)女友情婦,亦須用錢,故須不斷勞碌,千方百計以自求財利,無所謂親屬朋友情義,茍于法律、名譽無礙,取財更不瞻徇。且奢侈之物質(zhì),尤足引其無限之欲望,終身勤奮忙迫,大抵孜孜求財或用財以營物質(zhì)生活耳。清靜閑逸之高尚精神快樂,殆非所知!曾習慣中國舊生活之歐美人,返歐美后往往感忙迫之苦,回味清閑之樂。由此、無論貧富,皆為得財或用財所困,日常之生活,為物欲充塞,絕鮮性靈之修養(yǎng),有之、或唯到禮拜堂之片刻耳。故除少數(shù)特出之賢明士女外,以中國之舊道德評歐美之男女私德,大抵可云男是文明盜,女為高等娼也。然其對于職業(yè)黨團及國家民族之公德,則殊有可欽耳!
學術(shù)思想,雖貴能標新領異,然同在一科之學者,視為終身名聞利養(yǎng)之所關(guān),對于位置之競爭,非常劇烈。有一新說之興起,雖可鼓動群眾,但同科學者間之嫉妒障礙,頗不易處。若無充足理由及反抗勇氣,即將為吹毛求疵之攻擊所推倒。故一新思想有壓置數(shù)年,數(shù)十年而后能出現(xiàn)者;甚之、無名者所發(fā)明之學理,為有名學者掠取為己有以增重其名位,亦往往有之。資本家獎勵科學者之試驗研尋,其動機在冀其有所發(fā)明,能增進其實利;科學家極少能為學問而學問。尤注重于實際之應用,此風以美國為最盛,故其自創(chuàng)之哲學,只能有杜威派之實用主義。在中國人所知美國行為派心理學之創(chuàng)始者瓦特孫,謂能測驗他人心理以施其管束,今已為某大公司聘用,不復講其心理學矣。美術(shù)則圖畫、音樂、雕刻、堆塑、建筑、陶鑄等,均極注意;對于美術(shù)品之考古,亦興味深濃。唱歌、演戲,跳舞等,同為政府及社會之所重視,作者名利雙收,殆非操他業(yè)者所能企,故多有專心練習推陳出新之處。文學、則為小說、劇本、詩歌等,而以劇本、小說為尤重。中國于美術(shù),輕為末技,唯重文人之寫字,文學則唯貴詩歌之類,余皆賤視。故雖欲以美術(shù)、文學相夸示,然內(nèi)容實不逮歐美之豐富也。唯歐美人于學術(shù)之趨尚,亦因祖國民族之觀念而異:如德國從有康德以來,至今其哲學猶篤守康德之流派,不唯美國之詹姆士、杜威等為所輕視,即法、英之柏格森、羅素等,亦皆不正眼相覷;而法、英、美等,則于哲學各有趨新之傾向。在科學、則德國近有安斯坦等之新發(fā)明家,故有趨新之傾向,而法、英等則反宗奉笛卡兒、奈端等之舊說,美國之行為派等科學,歐人皆淺視之也。
察其家庭社會,乃又為一禮樂相應者。家庭間夫婦、兒女,早晚晤別亦皆接吻行禮,相問安好。雖代取一衣、一菜之微,家人侍役間亦時稱謝。與友人相見,不論男女生熟,大抵握手為禮;以時致其不同之問安語,別則握手道再會。家中大抵有鋼琴等音樂器,童年以上男女,踏琴、唱歌皆習知一二。尋常宴會、茶會,座中男女相間,主婦居首位以陪尊客,時或歌唱、跳舞、奏音樂。富貴之家,食時或由音樂師奏樂。食菜次序及用刀叉等,各有儀則。吐痰、則輕咳藏于巾內(nèi),剔牙、亦須一手遮掩,洗手、盥口等必在屏處;男子吸煙必先敬婦女,詢其可否;座少則讓婦,婦女可安坐不謙:此日常禮樂之節(jié),歐美各國大抵相同。英最拘謹,失儀即為所鄙,而美國較為疏懈。其人每如好動青年,喜詼諧以資笑樂,然亦仍以不失其禮節(jié)為度,否則將被人所輕。無意間偶有過錯,則須乞恕稱謝,方免他人譴責。作事交友,貴心直口快,是非藏否,質(zhì)言無隱,不樂為吞吐之辭。意其成為此等禮樂之風化,其初蓋從教會中來。以在昔諸國人民皆為基督教之教徒,時時參預禮樂相應之教會,久而移化之家庭社會,遂浸成習俗。如七日之一休息,每年耶穌之生日節(jié)、復活節(jié)等,各國人民無不一致照行,雖不信耶教者,亦認為俗尚如是,無所違異。蓋其初雖出于教會,今已與教會無關(guān)而成為社會風俗矣。中國號稱禮樂之邦,甚實儒家禮樂僅行于孔廟及朝廷,朝廷僅少數(shù)大京官參預,孔廟唯秀才以上入學者能參預,且預行者亦祇極少之時間,平時起居皆與之了無關(guān)系。至于民間則各隨其習尚之所在,以行其婚喪、慶吊、祭祖、敬神,除僧眾之大叢林外,鮮有禮樂可觀者。故中國有禮樂之名,無禮樂之實也。又歐美男女,工作則工作,游戲則游戲,各以全副精神赴之,其工作時間雖少,而工作之事業(yè)反多。尋常家庭中、絕鮮用婢仆者,故家事皆由婦人整理;即用侍役,主婦亦共作。廚室等均用機器,故快而且潔。出外間、則穿脫外衣等,大抵由男子服事女人,女人有一男子,即無異有一侍婢也。(出寰游記)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太虛大師:對于佛法僧三觀,當有一貫宗旨
- 太虛大師: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區(qū)別?
- 明賢法師:走偏的人間佛教:“人成即佛成”訛誤半世紀
- 太虛大師:儒道不能解脫業(yè)力 離苦得樂必須學佛
- 太虛大師:學佛是為了什么 學佛在于離苦得樂
- 太虛大師:什么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 太虛大師:佛教徒應如何對待佛化婚禮?
- 太虛大師:太虛大師開示“所緣緣”的認識
- 太虛大師:太虛法師談夢的意義
- 太虛大師:太虛大師論周易
- 太虛大師:凡夫俗子不明佛法,八大誤會首當其沖
- 太虛大師:原子能與禪定神通
- 太虛大師:學佛初門由三法入
- 太虛大師:中國人的8種通病可以靠它改變
- 太虛大師:對治中國人通病的佛法
- 太虛大師:佛告訴你做人的五條根本道理
- 太虛大師:中日佛教文化的八點不同
- 太虛大師:經(jīng)商與學佛的三大共性
- 太虛大師:文化守成與改革創(chuàng)新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