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團南來之意義及其成就

  訪問團南來之意義及其成就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嘉坡怡和軒講──

  李領事、各位來賓:今晚承李俊臣居士設齋歡迎之便,與各位歡聚一堂,曷勝榮幸!茲略言佛教訪問團南來之意義。

  佛教訪問團出國,凡四閱月,由緬之印,轉往錫蘭,今安抵馬來亞之星洲。十五年前,余曾來是邦講經(jīng)多日,此行為第三次。當時曾闡揚佛教精神,獲得多數(shù)人之同情及正確之認識,故即組立“中華佛教會”。嗣后、各佛教團體,亦先后成立。頃李居士解釋佛教真諦,以事實說明一切,較余所言者尤為確切。夫佛教在華,已有二千余年歷史,舉凡通都大邑,以及貧鄉(xiāng)僻壤,無不供奉佛像;而政治以及風俗習尚,亦均受其影響,力量之大,可以想見。奈自宋、明以還,一般文人對于佛教大肆攻擊,不譏之曰消極,即嘲之曰逃世。降及清季,學校創(chuàng)立,對于佛之錯誤觀念,仍未改正,因此、造成一普遍印象;外人亦遂以為華人不信仰佛教,無足輕重矣?箲(zhàn)期間,敵人更加惡意宣傳,謂我國非佛教,均已成共產(chǎn)黨人。南洋遠隔祖國萬里,誠恐佛教之緬甸、泰國、及國際人士有未盡明了者,受其所愚;組團訪問,即本此旨。出國經(jīng)過情形;尚見順利。在緬甸時,曾將我國抗戰(zhàn)情形,詳為報告。蓋該處為我國抗戰(zhàn)命脈,關系至為密切,國際宣傳未容或缺。經(jīng)余解釋后,緬即組織一訪問團,赴華訪問。后至印度時,則從事文化之探討。吾人已明了印度文化,認為佛教即為其古代文化之精華;然一千余年來,印度文化中途衰落,與我國亦鮮往還,彼此甚為隔膜,即我國孔子及諸家學說,彼均未知之。赴印目的,即為研究印度近今文化及引起其研究吾華文化之興趣。經(jīng)錫蘭,本團最大工作,為佛教聯(lián)絡。當余抵錫時,首相、市長及各顯要均至舟站歡候,且開多處盛大歡迎會。僧長及余坐于中間,其他官民分列兩旁,先受三皈依。錫蘭為歐、美交通孔道,且為佛國,實為國際宣傳最佳地方,乃倡立“國際佛教聯(lián)合會”,使與我華佛教聯(lián)絡,現(xiàn)已開始籌備。

  以上所言,為佛教訪問團此次所獲效果。在此抗戰(zhàn)期間,希望佛教徒大事改革,適合現(xiàn)代需要,為政府后盾。將來抗戰(zhàn)勝利,造成一新興國家;同時、造成一新興佛教,則對我民族實多裨益。(葦舫記)(出佛教訪問團日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