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所提供的“財富”是一個永刷不爆的金卡
一、思維定人生, 正本須清源
每個人活著狀態(tài)不盡相同,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有的人婚姻出了問題,有的人健康出了問題,有的人工作、事業(yè)出了問題,有的是子女教育出了問題?傊,只要活著,就有問題一個個襲來,因此,從某種角度講,人生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問題的解決必然關乎到思維。思維是什么,就是方法。比如得了肝炎,用什么藥?得了胃病,應該怎么治?同樣一種病,在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幼兒身上又有不同,這就是思維,是面對具體問題的不同對待。所以高手的區(qū)別就在于此,他可以不斷地化解人生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甚至最后使它不再出現(xiàn)問題,而沒有智慧、思維方法錯誤的人,可能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將他擊倒了。
思維決定人生,有怎樣的思維就有怎樣的人生。
譬如我們這里禪修,大家坐在禪堂里。有的是團隊參加,被領導綁架來的,坐在這里會很難受,因為他自己不想來,心是抗拒的;而有的人是自己報名來,本來想體驗一下禪修的生活,想了解禪修對于人生的益處,于是心就能安靜下來,慢慢地體驗、感知,便能體會到坐禪的愉悅。
心是萬能鑰匙。當心是封閉、不敞開的時候,這把鑰匙就不靈光,生了銹,就很難接納外物,硬把它塞進去,感覺很痛苦。禪修亦是如此,依次推廣下去,一切無不如此:工作如果只是為了糊口、為了拿錢,那工作是不是逼的?如果沒有錢就不能在上海買房子,房子是不是逼的?不能買房就不能結(jié)婚,那是不是逼的?不能結(jié)婚,就不能生孩子,繁衍后代,是不是逼的?孩子長大了我就要衰老,是不是逼的?老了之后,就要死亡,是不是逼的?……如此推演下去,這就是個“苦逼”的人生。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嗎?奔忙了一輩子,不知道為什么。若是反過來想,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讓自己活著,還掌握了一項技能,了解生存的意義和奧妙;我買房子不過是讓自己的身體有個暫住之所,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和圓滿;結(jié)婚是為了讓我的事業(yè)和生命的意義有了繼承和延續(xù);老了是生命的必然過程,讓我體會到萬物都在遷流不息;死亡,是生命的完成,讓我進一步反省宇宙大道,人生實相。……這樣想的時候,你就會珍惜人生的每一個過程,享受每一個瞬間,積極主動地化解每一個問題,而不是愚昧地妄執(zhí),無謂地狂熱。他可以很穩(wěn)健、很通透、很灑脫,操持有度,收縱自如,融激情于冷靜之中,寓高遠于淡泊之象。
江本勝博士的水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樣一杯水,恨它和愛它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結(jié)晶。所以,心是一切的來源。對宇宙、對人生、對名利金錢的理解不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就全然不同。同樣是賺錢,有人為了個人享受,滿足膨脹的私欲;有人為了完成某項事業(yè),錢只是作為一個工具、載體而已,有人是為了利他,以便幫助到更多的人。也許,他們表面看起來對金錢是一樣的執(zhí)著,但內(nèi)在的境界卻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在中國古代,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的本質(zhì)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這個問題爭持了幾千年。一個小孩子,看到動物受傷,他為之流淚,去愛護它,救助它;而另一個小孩看到動物受傷,卻心花怒放,用腳去踢它、鞭打它,以虐待為樂。這是為什么?難道是父母教的嗎?我有個寧海的朋友,他女兒才幾歲,非常善良,走到哪里看到流浪狗、流浪貓,就抱回家,找各種藥醫(yī)治它,有的最后沒救過來,死了,她會哭好幾天。父母沒有這樣教過她,他們也沒有這方面的影響,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很多人不解,你說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其實問題并不復雜,人的本性是既善既惡,或者說非善非惡的。就像我們常說的,人都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那么為什么會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狀況?拿個簡單的比喻,人體就是一臺機器,看你如何調(diào)控。調(diào)控的好,善人;調(diào)控的不好,惡人;當然,多數(shù)人都是又善又惡的,那就是一種中間游離的狀態(tài)。怎樣調(diào)控呢?——你一生的修行就是調(diào)控。但是,為什么有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是善良或頑惡的?也是他前世“修行”的結(jié)果。
很多人認為佛教是唯心的,但是我們可以想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么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超級聰明,考清華北大如家常便飯?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大笨蛋,怎么努力也靠不上普通高中?智力是如此,良善也是如此。它是前一期生命的展現(xiàn),也許還是好多世累積的結(jié)果。
不了解因,就不知道果。不了解過去,就把握不了未來。所以必須找到生命的源頭,找到了源頭就找到了人生智慧。那些所謂有智慧、開悟了的人,就是能夠正本清源的人。
只有明白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過程、生命存在的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面對自己這一期生命。生命的本質(zhì)是無數(shù)次,無限地循環(huán),每一期生命無疑是循環(huán)上的一個點,這個點是上次的終點,又成了下次的起點。因此,每一個點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每一次人生,都非常具有意義。
由此可知,人和人是沒法比較的。一比較即產(chǎn)生失落與痛苦。為什么別人住高樓大廈,金碧輝煌,我住小茅棚,風雨不遮?為什么別人揮斥千金,千金散盡還復來,而我節(jié)衣縮食,仍然三餐不繼?為什么別人貌美如花,光艷照人,而我相貌猥瑣,丑陋不堪?……一對比,痛苦和不平衡就產(chǎn)生了,自怨自艾,憤世嫉俗,迷茫不解,潦倒絕望,等各種情緒都蜂擁而至。
同樣是比較,有智慧的人和沒智慧的人大相徑庭。沒有智慧的人,常常拿自己最壞和別人最好的地方比,一比,筷子比桅桿,雞蛋碰石頭,結(jié)果只能是悲劇了;而有智慧的人會拿自己好的地方和別人不好的地方比,比如,自己是騎三輪車的,前面開汽車的我不比,身后拉架子車的,我和他比,一比,心里就獲得了安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還不是最慘的。我不羨慕別人有好鞋,只幸慶自己還有好腳。
快樂的秘籍很簡單,就是心存知足。知足就能常樂,千古亦然?鞓凡皇莿e人給的,也不是外在條件決定的。不知足的人即便身家千萬,重權(quán)在握,名貫全球,也照樣會抑郁,會自殺,會活得很痛苦。
還是那句老話: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這就是有什么樣的思維,決定什么樣的人生。
二、萬物皆流轉(zhuǎn),高風豈可攀?
人常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希望什么東西都保持如意的狀態(tài),一直不變。結(jié)婚時候說:寶貝,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海誓山盟真的很感人,可是往往不到三天,就吵架了,不到三年,就離婚了。身體能永遠健康嗎?生命能一直長壽嗎?美貌能保持不老嗎?財、色 、名 、食、睡,人人都趨之若鶩,愛不釋手,卻沒有一樣東西長久。蕓蕓眾生就在這些虛妄的追求中耗盡了一生,然后隨著業(yè)力再流轉(zhuǎn)到下一生。
作為人,應該考慮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為什么而活著?孔子和他的弟子為此做過討論?鬃訂,人為什么活著呢,你們的理想又是什么?子路說:“我愿意把自己的車馬和衣服都拿出來,和朋友們共享,用壞了也毫不遺憾。這就是我的理想。” 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優(yōu)點,有勞苦的事自己能夠勝任,不推加給別人。”大家問孔子,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這便是孔子活著真正的意義,把老人安頓好,讓他沒有疾病、痛苦,怡養(yǎng)晚年;朋友可以把他的財產(chǎn)、生命和我互為寄托而不疑慮;讓年輕人得到關懷,可以依靠。能做到這些,其實是很高的境界。
單說第二點,朋友信之,F(xiàn)在的朋友可以信任嗎?我有個熟人,他告訴我,自己最近要買房,先后給十個朋友打電話借錢,每人借五萬,結(jié)果只有一個愿意借給他,其他的都以各種理由推脫。
曾有這么一個故事:在古代,一個人判了死刑要去槍決,還有一個月時間,他想回去看看父母,官府說,除非你找個擔保人來坐在這里,如果一個月沒回來,這個人就替你償命。他最后竟然找到這樣一個人愿意為他擔保。一個月快要過去了,他沒有回來,臨上刑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替那個朋友可惜,就在這時候,他趕回來了。后來皇帝也免了他的死刑。這就是朋友“信之”。有人可以用性命來為你擔保。能做到這一點,起碼說明人生不完全虛度吧。
一個自私的人,是不會快樂的。即使偶有快樂,更多時候卻在痛苦。一個自私的人組成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福的,因為每個人考慮的都是自己。一個自私的人沒有真心朋友,他的朋友也會唯利是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都是感召來的。同理,一個快樂、無私、寬容的人,他的朋友、家庭也往往是快樂和寬容的。
以前有個出家人,在海邊打坐,早晚聽到鳥鳴讓他心煩,白天聽到魚躍使他不安。他很生氣,因為一念的嗔恨心,第二次轉(zhuǎn)胎時就變成了兩棲動物,下水吃魚,上山吃鳥,五百世做這么一個動物,而五百年后他還要償還,就因為一念嗔恨,冤冤相報,生生不息。
一個有覺性的人內(nèi)心一定是安靜的,內(nèi)心安靜就會清明,無染,就會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取舍,那么這種覺性是靠什么訓練出來的?禪修就是最好的方法。
禪修就是訓練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虛靜空明。一個是虛,就是空虛,可以容納萬物;一個是靜,就是安靜,不躁動;一個是明,清明澄澈,凈而不染。這是我們要達到的狀態(tài)。但是禪修也有自身的規(guī)律,想要“靜”,往往先要經(jīng)過動。所以一個真正的禪修者是什么樣的生活都經(jīng)歷過的,大喜大悲,大起大伏,生老病死,窮愁潦倒……曾經(jīng)滄海,萬山看遍,這個時候就明白了生命的本質(zhì),才能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
所以,禪修是在生活中禪修,而非一禪修就遠離了生活。只有低到塵埃里,才能開出潔白的花來。
這個時代,對于佛教的誤解由來已久。有人把佛教當做迷信,整天拜佛求神,保佑發(fā)財。有人把佛教當做心理醫(yī)生的教科書,只為讓自己擺脫困境。有的人打著佛教的旗號逐利慕名,招搖撞騙,濫竽充數(shù)。還有的在寺院商業(yè)化的指導下,收門票,開公司,把搞創(chuàng)收作為第一目的,“寺廟經(jīng)濟”的提法公然出臺。如此等等,給眾生造成了很大誤解,正信的佛教往往接觸不到,實在是非常悲哀。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佛教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舉三個例子,聊以闡述這件事。
我們知道,佛教的教主為釋迦摩尼。真有其人,是古印度一個國王的兒子,是即將繼承王位的太子。沒有人會和他爭搶王位,因為他父親就這一個兒子。為了阻止他出家修行,老國王建了四個宮,春夏秋冬,冬天住在春宮里,夏天住在冬宮里,極盡逸樂之能事。又給她遴選最美的妻妾,又音樂舞蹈相環(huán)繞,軟玉之體,靡靡之音,企圖迷住他的心,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他出家的決心。是什么讓他放下王位、放下美色、放下權(quán)力,放下可以享受至高無上的一切,而獨獨跑出去做一個苦行人呢?他覺悟到了什么,他的思想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第二個案例。鳩摩羅什,他從天竺來到中國,成為古代最有名的經(jīng)文翻譯家。鳩摩羅什的出身也非同一般,他母親是國王的妹妹,父親是權(quán)傾朝野的國相,自己過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生活。可他為了弘法,來到中國,經(jīng)盡千辛萬苦。前秦的苻堅為了搶他,派軍隊去攻打龜茲;后秦的姚興為了搶到他,又發(fā)兵攻打后涼,勝利后,迎鳩摩羅什入長安,被奉為國師。
在歷史上,為了搶奪一個人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事例并不多,古希臘發(fā)動特洛伊戰(zhàn)爭是為了搶奪美女,而鳩摩羅什作為一個宗教人士,他當時還很年輕,三十出頭,可是被這些國家不惜傾全國之力搶來搶去,就像現(xiàn)在很多國家搶奪高科技、核子能專家一樣。這是為什么?
第三,玄奘。我們知道《西游記》中那個唐僧的原型是玄奘,他被胡適譽為“一個民族的脊梁”。玄奘為了去西天取經(jīng),一個人帶著只瘦弱不堪的駱駝,兀兀穿越八百多里的荒漠,歷經(jīng)各種災難,差點渴死、餓死、凍死、熱死、累死、病死、被強盜殺死,被人當做祭品蒸死。九死一生,終于到達目的地。他修習佛法,精通十幾國語言,當時所有的高僧集合起來都辯論不過他,名震天竺,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一等人物。戒日王為了留下他,許諾建最大的十座寺院讓他當主持,他沒有答應;氐介L安后,一代天子李世民廣開隆門,降步以迎,并意欲讓他當宰相,玄奘還是沒有答應。富貴不能動,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是為什么?他要追求什么?
三、入則為淤泥,出則為華蓮
再回到禪,禪是什么?禪就是悟。禪就是一種覺醒的狀態(tài),是一種超越事物的表象不被表象迷惑的不動于心的狀態(tài)。
比喻說,人為什么痛苦?如果你內(nèi)心沒有痛苦的因,別人是不能給你痛苦的。好比一堆干柴,星星之火就可以把它燎燃,但是一堆石頭,即使熊熊大火也燒不起來。你的內(nèi)心是一堆干柴,這便是著火的因。同理,要想發(fā)財,就要找到發(fā)財?shù)囊颉.斈阏嬲私忮X的存在規(guī)則之后,就永遠不會貧窮。
去年一個公司的老板對我說,一年給他們講100堂課,每節(jié)課付我2萬元報酬。從一個打工者的角度看,一年拿200萬還是不錯的。那么我就安安心心做個講師吧,還當和尚干嘛?但我卻認為,一年拿200萬對我來說生命的價值太賤了。這不是妄自尊大,而是相對于具體的錢財來說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業(yè)、自己弘法利生的理想,遠遠超過200萬的價值,甚至這些東西是沒法用錢來衡量的。你給人慧命用多少錢來衡量?俗世的東西怎么用來比擬出世的東西。所以,如果你的內(nèi)心還有稍微的搖動,就說明自己尚未完全超脫出來,還被物質(zhì)名利所羈絆,沒有進入更高的境界。一個境界很高的人眼里肯定沒有錢的概念,玄奘眼里有錢的概念嗎?一元和一萬元在他眼里是一樣的。這樣的人可以視金錢如糞土,也可以視糞土如金錢,只在隨機應化。
花錢要靠智慧,賺錢要靠福報。按照財富的規(guī)律去聚積財富才是正道,一個人的福報不夠,德性不夠,就少了聚寶盆,再怎么努力,也很難聚積到錢。這就相當于你手上拿著一個籃子,竹籃打水總是一場空,進來的再多都被你漏掉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就是因果,人生是因果的延續(xù)。宇宙萬法皆空,唯因果不亡。
禪修就是時時地覺察自己,不脫離宇宙人生的這種規(guī)律,按照規(guī)律生活下去將是最聰明的選擇,最智慧的人生。規(guī)律不是某個人制定的,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高明的人只是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不是發(fā)明了規(guī)律。“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這些都是永恒的真理。
如果能夠把禪修的理念運用于生活,將會受到莫大的益處。我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隨便說幾個。有個禪修學員,她是某個大公司中國區(qū)的財務總監(jiān),參加我們的禪修班后三個月,打電話給我,說自己回去每天用半個小時打坐,坐完一個月,把十八年來每天堅持吃的藥,停了下來。十八年要堅持吃藥,這是一種什么頑疾?禪修使她的生命發(fā)生奇跡,解決了當代醫(yī)學不能解決的難題,F(xiàn)在,她整個人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命時時充滿喜樂。
第二個案例,杭州的二手車市場老板汪久康,參加完禪修回去,每天上班的時候,帶領整個公司的高管一起打坐,他說自己很多思路都是在打坐后涌現(xiàn)的。短短時間,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全國最大的二手車市場總裁,許多同行都派高管來他這里學習取經(jīng)。他又把他的姐姐和姐夫引薦到這里來禪修和做義工,已經(jīng)一年多了。
第三個例子,義烏恒豐公司的的董事長。她禪修完之后回去,堅持打坐,堅持一個月的深呼吸,現(xiàn)在身材好得令人嫉妒,連以前十八九歲的褲子都能穿。而她已經(jīng)是個14歲孩子的媽媽了,身材的纖柔度還能恢復到那樣,其減肥、美容的效果,是很多女士苦苦追求都達不到的。
需要說明的是,打坐是修行,但修行不僅僅是打坐。打坐只是為了讓你的心清靜下來,提高覺知觀照能力。有了這樣的覺知觀照能力,才是獲得幸福人生的保證。所以,要把禪修結(jié)合到生活中來。
禪修,可以使人從內(nèi)到外有個徹底的改觀,完全能夠刷新我們的人生。而且,它所提供的“財富”就是一個金卡,永遠都刷不爆。因為這個銀行是與天地宇宙聯(lián)網(wǎng)的。
- 上一篇:我們要一直修行
- 下一篇:教育不是灌輸知識 而是點燃內(nèi)心的欲望
- 仁德上人:有智慧的人會為后代留下精神財富
- 仁德上人:預料歌
- 凈慧法師: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氣拼搏
- 如瑞法師:知足常樂,真正富有的人是懂得知足的人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界文法師:如何禪修?禪修前的準備工作
- 明海法師:貧窮與富裕,皆是因果相續(xù)
- 靜波法師:未來沒有福報就是貧窮
- 靜波法師:財富由福業(yè)而來
- 靜波法師:不拒絕擁有,解脫才是一勞永逸的根本
- 靜波法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 靜波法師: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 靜波法師:收藏不定屬于自己,享受不再屬于自己
- 靜波法師:別為富不仁
- 能弘法師:怎樣正確看待錢財?
- 靜波法師:不可以欺騙蒙蔽共同的財產(chǎn)
- 靜波法師:獲得不正當?shù)呢敻,將來也是要受報?/a>
- 仁清法師:有人“于求財物”時,不應該“不給施”
- 惟海法師:禪修的類型
- 圣嚴法師:三種常見有關開悟的錯誤觀念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