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 淺釋 第二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淺釋 第二卷

  《般若心經(jīng)》經(jīng)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yùn)皆空,度一切苦厄。(修習(xí)般若波羅密的殊勝功德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闡明宇宙物質(zhì)與空的關(guān)系)

  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空與五蘊(yùn)(生命)的關(guān)系)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ㄖT法空相的內(nèi)容-空相即是實相)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實相之「空」沒有五蘊(yùn)(根身)的存在)

  無眼耳鼻舌身意,(實相之「空」沒有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實相之「空」沒有六境)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實相之「空」沒有六識)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實相之「空」沒有緣覺乘之十二因緣修法)

  無苦集滅道,(「空」沒有聲聞乘之四圣諦

  無智亦無得,(「空」沒有大乘之「智」及「得」)

  以無所得故,(「空」乃無所得)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于是修習(xí)般若證得「空」相,滌蕩凡情;菩薩證道,斷輪回得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亦是這樣修習(xí)般若空,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般若是大陀羅尼)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修得般若的功德效果)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般若咒)

  以下先釋經(jīng)題,然后分段解釋:

  「般若」:

  為梵語音譯(即印度話,因印度人自稱是梵天的苗裔,故其語稱為梵語),意譯為智慧。由于中國文字中沒有相當(dāng)?shù)拿~可以代替,雖意譯為智慧,實則未盡正確。正如《大智度論》所說:「般若定實相,智慧淺薄不可以稱!故浪滓话闼^的智慧,不過是世智辯聰,并不足以表顯般若的含義,因此,為了表示這種智慧的殊勝,所以沿用原音──「般若」,而不直譯為智慧;此即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經(jīng)的「翻字不翻音」的意思(注1)。其實般若應(yīng)當(dāng)譯為「妙智慧」,或「真智妙慧」,以揀別世人所稱的智慧。

  具體而言,何講智慧?明白真理,認(rèn)識事實,即可稱為智慧。也就是說,通達(dá)有為之事相為智,通達(dá)無為之空理為慧;智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鑒別的作用;智能明了諸法,慧能斷惑證真。又智明外境,慧明自心。所謂能勘破世間諸有為法,內(nèi)而自己四大色身,外而一切萬有,皆是緣起幻相,沒有實法實我,謂之智;了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妙理,證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滅之常住真心佛性,謂之慧?傊畬τ谑莱鍪篱g的一切諸法都能徹底明了,于中無染無邪,而無障礙者謂之般若妙智慧。

  如《智論》云:「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有上!拱闳,乃諸佛菩薩親證諸法實相的圓明本覺智;亦即離一切迷情妄相的清凈無分別智;也可說是通達(dá)一切法自性本空,而無所得之真空無相智。

  簡而言之,「般若」是就大智慧,修學(xué)般若可以出離三界、六道,超脫生死輪回。若依般若的性質(zhì)來說,其意義分別有五:(一)文字般若、(二)觀照般若、(三)實相般若、(四)眷屬般若、(五)境界般若。

 。ㄒ唬 文字般若:凡佛所說的一切教法,或佛弟子所說的一切言教,不論是聲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經(jīng)典,都可稱為文字般若。若約廣義來說,凡一切語言動作等,能表顯意義令人理解而啟發(fā)智能者,都是文字般若——如佛在世時,以音聲為文字;乃至歷來的祖師們,有擎拳豎拂等一類的開示,也莫不是令人啟悟的文字般若之一。雖說文字不是實義,然而沒有文字,就無法起觀照,而證實相。所謂不假文字言說之方便,無由引導(dǎo)眾生離妄執(zhí)而證悟?qū)嵪;故文字般若,實?a href="/remen/xiu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修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ǘ 觀照般若:乃實相理體上所起的一種智用,謂行者修觀時,心光內(nèi)凝,照了諸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dāng)體即空,由空妄相,而見實相,以實相由觀照而證得,故謂之觀照般若。又,如實了解圣教中所說的道理,依理去體驗實修,于其中間所有的功行,曰觀照般若。也就是真實的觀照實相之智慧。

  (三) 實相般若:「實相」,即諸法如實之相,不可以「有無」等去敘述它,也不可以「大小」等去計度它,非凡夫的心理所能想象,也不是世俗的言論所能指陳;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無可表達(dá),無可取著;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法華經(jīng)》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宫F(xiàn)就三義簡釋之:(1)、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之相,沒有一相可得,故曰無相。(2)、實相無不相——具足恒沙功德之相,沒有一法不是,故曰無不相。(3)、實相無相無不相——雖離相而本體不空,雖具足而自性本寂,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若言其有,妙有非有,若言其空,真空不空,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曰無相無不相。此即實相般若之意義。也就是窺見心性,徹證實相的智慧。

 。ㄋ模 眷屬般若:是指與般若相關(guān)的五個行愿六度中其余的五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

 。ㄎ澹 境界般若:對于諸法,修福,修智,沒有觀空,則不得般若。欲得般若,就必須修學(xué)六度萬行;般若是眾德之首,能消除一切無明煩惱與障礙,為萬行作指導(dǎo);般若是大智慧,能包含一切佛法

  「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梵語音譯,其含義有四:一、「波羅」譯為「彼岸」;「蜜多」譯為到,合言之為「彼岸到」,順語應(yīng)云「到彼岸」。二、譯為度無極。三、譯為遠(yuǎn)離。四、譯為究竟。

  一、「到彼岸」者,這是一種比喻:如過渡者,須乘舟筏,從這邊的此岸,渡過中流而到達(dá)另一邊的彼岸;比喻眾生的沉迷,須仗般若方得度脫。具體地說,此岸喻生死,中流喻煩惱,般若喻舟筏,彼岸喻涅槃。眾生被三毒煩惱所惑,以致沉淪生死苦海,現(xiàn)在如欲求得度脫的話,就非得借助般若之力去滅除煩惱,以了脫輪回生死的痛苦,獲到究竟涅槃的安樂。

  二、「度無極」者,能依般若而修,則二種生死,乃至一切諸苦便可度脫無余,故曰度無極。

  三、「遠(yuǎn)離」者,能用般若觀照,即能遠(yuǎn)離一切顛倒妄想,故曰遠(yuǎn)離。

  四、「究竟」者,菩薩依此般若,圓滿成就其自利(上求佛道)利他(下化眾生)的一切功德,故曰究竟。亦即指一切諸法究竟之義,謂依此般若如實修行,可以圓證三智,徹見諸法實相。二乘人雖能渡見思煩惱河,超分段生死海,到達(dá)涅槃彼岸,因其所證道果仍未究竟,所以不能稱為波羅蜜!妇烤埂苟,含有圓滿、永久之義。

  「般若」與「波羅蜜多」合起來講,約涅槃、究竟二義釋之:謂依「般若」修行可以從茫茫生死苦海中過渡至解脫的「彼岸」(涅槃),故曰「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是能到彼岸之法;「波羅蜜」,是所到的彼岸。又「般若」,即指實相「般若」,實相是離一切生死煩惱,離一切生死煩惱,就是「涅槃」,故曰「般若波羅密多」(以上約涅槃義)。

  其次,若依本經(jīng)所說的道理去如實修行,就能夠徹證實相般若,圓具三種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圓具三智即般若之究竟),故曰「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究竟。以世間有漏之智,無論怎樣都談不上「究竟」二字,唯本經(jīng)所說的般若乃諸佛菩薩所證之清凈無漏智,是一種圓滿「究竟」的「妙智慧」,是故稱之為「般若波羅蜜多」。換言之:諸佛菩薩所證的智慧是徹底的——無理不明,無事不達(dá)。這才可稱為「般若波羅蜜多」(以上約究竟義)。

  「波羅蜜多」的上面加「般若」二字者,正顯示安樂的彼岸是要依仗般若才能到達(dá)的;尤其要做到一切事的究竟——親證實相,當(dāng)以般若為成功的工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