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jīng)

《藥師經(jīng)》,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jīng)》一樣,《藥師經(jīng)》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之一!栋浲咏(jīng)》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經(jīng)行法 第五講

  藥師經(jīng)行法 第五講

  昨天我們談到第一大愿,主要是跟各位談到這種自身光明自然照耀的形成,是怎么形成的, 在修法中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講到行法修行的部份很多人都很關(guān)注, 但是行法的部份事實上是沒辦法講的,在整個歷史上這行法就只有去做。因此我們在歷史上,只看到所有的經(jīng)典翻譯都是中觀論派,沒有瑜伽行派的經(jīng)典,因為那個行法只有去做的方法。它沒有教你實際的狀況,唯一能夠留有一點痕跡的是從「禪訓(xùn)儀軌」當(dāng)中來看!付U訓(xùn)儀軌」這四個字是我跟它取名字,是一個道場每天早上禪修的時候的一個儀軌, 古代不叫儀軌,它可能叫一些莫名其妙的名字。 所以我們在大藏經(jīng)裡頭看到一些莫名其妙,都看不懂它是什么東西的。我跟你講那就是寶貝,你要去翻要仔細(xì)的去讀它,你去弄了半天以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是道場每天的生活的規(guī)矩。 那個規(guī)矩其實裡頭講的就是一個修行人要注意的幾個事項。古代人注意的事項跟你現(xiàn)代這個腦筋裡頭所注意的事項是不一樣的,因為古代人他是文盲,它是封閉的時代,因此它叫你做很多事情,你只要照著做就好。那你現(xiàn)在的腦筋是會去推理,會去追究,為什么要這樣做的那些東西,其實沒有呀! 古代不記載這些。

  像昨天我們跟各位談的這行法的要領(lǐng)這些這古代不會講,因為古代沒有這些東西,它就叫你去做。有沒有入定,它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香板拿來就打下去,它的標(biāo)準(zhǔn)就打到斷為止。香板很粗的,所以會有棒喝,就是這個狀況,它就是用力打下去,那看你嚇不嚇一跳. 嚇一跳滾出去,沒嚇一跳的那就可以。 那我們在那種狀況即使裝作不嚇一跳,大概心臟也跳出來,眼睛也跳出來了。你不嚇是形象上不嚇,事實上心裡已經(jīng)是嚇壞了,因為你睡著以后的狀況,跟入定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它要區(qū)別很簡單就是這樣一個區(qū)別法,入定的話不怕你香板下多重,泰山崩於前他也色不變,你要睡著的那不一樣,一點點聲音你都會嚇壞。 所以這個裡頭是古代的一個區(qū)別,那我們沒有辦法就用這個去區(qū)別。

  我們現(xiàn)在看到很多這些學(xué)者僧,學(xué)者禪在處理這些,都剛好弄相反的方向。所以我們透過這些古代的典集,在很多很多的道場規(guī)矩裡頭看到禪堂制度裡那么他們在修學(xué)的狀況,把它匯整起來再去拼圖。 到底我們這個要怎么修,我個各人在這裡花的時間不長,只有三十年而已。我到最后就發(fā)現(xiàn)有兩個地方不行,這弄不通我就只好說,為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代做個貢獻(xiàn),送給釋迦牟尼佛一個最好的禮物 – 禪師團,才組織禪師團。因為從唐朝開始禪宗那么興盛,都號稱「大唐無禪師,非無禪也,無師也!,沒有師就是不知道要怎么教,禪法到底要怎么教,不知道。但是中國人多天才多,沒人教自己鉆,他也鉆出頭來,這個就很不可思議。而且每一代都有偉大的成就者出現(xiàn),所以大家都以為禪宗就是這樣傳下來。禪宗有一個很重要的叫做“心法” ,心心相應(yīng),燈燈相傳。這個你摸得到嗎? 摸不到,這個不是用背的。很多人從文字上下手,到最后都邪魔外道,因為你不知道下手處在那裡。

  我跟各位講你修行要想成就,一定要入定,而入定不一定會成就; 要成就就要入正定,而入正定的條件就是要明心跟見性。所以你在修行的一個充分條件就是,是怎么入定? 怎么出定? 這些條件做完以后,它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明心跟見性的問題。這裡頭就是捨識用根,怎么捨識? 怎么用根? 怎么轉(zhuǎn)識成智? 怎么轉(zhuǎn)? 怎么捨?這個就是修行的第一個關(guān)卡。你這個問題不會解決沒辦法修行,絕對沾不到邊,你念佛怎么念也沒用。你只能夠像古人那樣,我怎么開悟我怎么知道,我有沒有開悟要找個師父給我應(yīng)證一下,F(xiàn)在很多人就這樣賣證書的,給你應(yīng)證就發(fā)證書給你,你要我看得滿意嘛! 這個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說佛教要現(xiàn)代化,科學(xué)化,它要有客觀的標(biāo)準(zhǔn)能夠驗證,F(xiàn)在很多人在驗證,那驗證也弄錯方向。昨天我們也都跟各位談到這些,這些我們就不在談了。

  實際上剩下來就是你來參加修行就這樣子,不參加修行再講很麻煩,因為下去跟你想像就不一樣。跟各位講游泳大家都知道,弄好你就跳下去,你不知道要游泳要換游泳衣,你就跳下去了。搞了半天被救起來,說你沒有叫我換游泳衣,對不起,那是前行,你自己要懂得的。要下去游泳你不知道要衣服,那你就穿西裝,穿皮鞋跳下去,到最后被人家打撈上來,還怪人家說沒講清楚。這是因為你沒有參加前行的部份,所以你不要但是可是太多,那個都沒用。你就只有第一部從頭開始,這個沒有為什么。不是特別對你保留或保密,不教給你,沒有那些,因為你假如不從頭來,這是沒辦法的。這個是從行法中跟各位談,至於怎么樣子把識轉(zhuǎn)過來成智? 怎么樣子轉(zhuǎn)過來用根? 那個部份都是進入修行以后再講,那不是現(xiàn)在講。唯識宗在這邊講得很多,講的人也不開悟,聽的人也不會開悟,那就不用講。因為它是行法的東西,它不是講的東西,所以你去行再講。你假如要詳細(xì)的狀況資料,我都寫得很清楚,你上網(wǎng)去查,我們同修們弄了一個博客,他們弄了一個網(wǎng)站,我平常的筆記他們都秀在網(wǎng)站上,你可以到那一邊去查一些東西,這裡就不詳細(xì)的再跟各位談了。

  我們看第二大愿,「第二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wǎng)莊嚴(yán)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yè)!惯@個地方也講到他的身光,這個明徹的狀況,這個都是這個生命因素所具有的特色,這是我在講經(jīng)的一個主軸。一定從生命因素講起,一個佛號,一個菩薩名號就是一種生命因素,是每個人都具備,你也具備。你不要想說藥師佛怎么樣來照你? 最主要是你要把你的藥師佛的生命因素給激發(fā)出來,兌現(xiàn)出來,要兌現(xiàn)出來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其他都沒用。你說我多念,念也可以呀! 你念藥師佛,藥師佛的光明就照你嗎? 照你嗎? 你想想看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眷顧你嗎? 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眷顧你嗎? 從宗教的立場,當(dāng)然!可是當(dāng)你這樣想當(dāng)然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你是不是迷信,還是一廂情愿。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念,觀世音菩薩有沒有聽到,他怎么眷顧我? 你要念一聲沒聽到,我一天念一千聲可以聽到吧! 我念在心裡他沒聽到,那我用麥克風(fēng)念出去可以吧!是這樣念嗎? 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念對嗎?其實當(dāng)你這樣想「我這樣念對嗎? 我要怎樣念會更好?」那個時候你就開始在用一個方法去進行。你可能說那我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或者「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為什么? 因為我這樣念的比較長,剛好拜一拜站起來,再念一遍再站起來,我這樣子一面念一面拜,那我致誠心,我沒有無雜染心,這樣子應(yīng)該會比較正確。你就照這樣去做嘛,摸索以后去解決你的那個困難,這個才是念佛。你說我繞佛,弄個佛像那我繞著他,“繞”表示懷念,小孩子繞著爸爸媽媽的腳一樣,周匝圍繞三匝嘛!我們繞當(dāng)然不止三匝,一支香下來不曉得繞幾匝。 所以佛堂就不設(shè)在靠墻壁,要靠中間一點,不然你怎么繞,對不對! 現(xiàn)在我dg們都把他靠墻壁,然后在他前面繞,好罷! 你怎么想都好,你認(rèn)為可以變化,但你有沒有去想過,這樣子會更好,然后你照著這樣去做。當(dāng)你這樣試想去做,然后你會一直改進,一直改進,告訴你在你試著去想,去改進的時候,你就一直接近,一直接近。

  所以一個人在真正念佛,我跟各位講大概不出五年的時間,你會有常足的進步跟生命的改變。就在於你帶著疑情去摸索,你的生命就自然改變,沒有為什么。你假如不帶疑情,我告訴你你再學(xué)五百年還是一樣,因為你是用慣性。你說師父我就是照你講的,我就是念佛,沒錯! 師父講念佛你也念佛,你就停在那個地方,接受了那個時候的水平。因為你沒有前進,要前進是你自己要起疑情。這樣做對嗎? 我常講做生意的人疑情最多,做生意的人我面對客戶這樣講,他不愿意買,態(tài)度對我不好,我要馬上改變我的口氣與態(tài)度。對不對? 人家才會留下來嘛! 愿意留下來嘛! 到最后生意不成,交個朋友也可以嘛! 對不對? 改天路過也可以Say Hello,不一定要成交,不要那么現(xiàn)實,因為你有了朋友,所以你的生意就會越做越好。為什么? 因為你在找尋一個正確跟成功的方法,這個就是疑情呀! 同樣你念佛是不是這個樣子? 你念個半天阿彌陀佛,說別吵了,你夠煩呢! 那你念佛就無意義。你本來是要跟他相應(yīng)的,念佛是什么? 是要喚起我們生命中的這個因素,我念觀世音菩薩是要喚起,喚醒我生命中的觀世音菩薩這個因素。我念地藏菩薩是要喚起喚醒我生命中的這個地藏菩薩的生命因素。

  我念藥師佛也一樣,喚醒把他叫醒。藥師佛本身是最原始的,所以這最原始的生命因素是用這十二大愿激發(fā)出來的,其實除了這個以外,他在因地行法還很多,這十二大愿只是一個綱要。實際歷練就是后面經(jīng)文所講的,現(xiàn)在我們也是一樣,我是透過這樣一個框架,我自己要照著這樣去做,而且我做的還要比他更圓融更窮盡,你成就才會快。那十二大愿流到你這裡變成十二句話,十二句話再打個折,再對折再欄腰,再跳樓再大拍賣,那沒有了。你始終停留在你問師父那個時候的生命品質(zhì)和水平而已,那沒有用。

  所以我們修行是一直自我對話,這樣做對嗎? 我這樣誦這樣拜,對嗎? 符合圣心嗎? 符合佛佗的心意嗎? 符合歷代祖師的心意嗎?他們要求的是這樣嗎?那我告訴你,你只要符合一個就超越了。問題是你從來沒有去符合呀! 所以你就無法超越,因為你跟那一個祖師大德相應(yīng),你就到那個國度去。你在符合的同時,譬如:我念藥師佛,我是符合觀世音菩薩的標(biāo)準(zhǔn),你就到觀世音菩薩的國度去。你說那不對,我是要到那裡去。對不起,你買的票是到這裡。別用你自己想像的,你要知道你買什么票搭什么車,一定到那裡去,跟你想的沒用。所以我們說你想得,很多人說修行要不要起觀? 你起什么觀,你起的是關(guān)公的關(guān)。你根本就是妄想嘛! 你的觀不可靠,沒用呀!知道嗎?臺語講的“沒路用”,那不能用。真正“起觀”不是這種觀法,所以你一定要帶著疑情,下去摸索,解決問題,那個才是真正觀照的觀。帶著疑情去摸索,解決問題,那才是觀照的觀,你要起觀是指這樣子。不是自己坐在那邊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很快會成就,它的成就叫做丟魔(臺語)。丟魔知道嗎? 著魔,被魔把你抓走了。這也算成就之一,所以要留意到,行法你只要注意這個就好了。

  這一愿它有一個特色,我把這附帶跟你講一下,它講「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yè)。」「幽冥眾生」當(dāng)然我們講的是三惡道的眾生,見不得天日的眾生。那我要告訴各位「幽冥眾生」指的是你的生命因素還沒有開發(fā)出來的,現(xiàn)在你得到藥師佛的加持,這個生命因素的加持,它很快會成長起來,它關(guān)鍵是指這個。因為這種詞匯你不會解讀,換句話說,你不懂這種經(jīng)典的語言模式,不懂得這種經(jīng)典的思惟模式。所以你只能用你讀書,現(xiàn)代人的讀書,知識份子讀百科全書的那種書的知識來解讀,你全部死在文字下。全部死啦!

  幽冥眾生就是黑暗裡的眾生。因為它是光明廣大功德巍巍,焰網(wǎng)莊嚴(yán),過於日月,所以幽冥眾生都會被它照到。你就從這邊解釋,經(jīng)文都沒有錯。但它不是這個意思,它是指這個生命因素非常活潑,你要是能夠持誦藥師佛圣號,讀誦藥師經(jīng),你能夠啟發(fā)你的生命,這個因素很快會啟發(fā)出來。我們現(xiàn)在話講的,叫“啟發(fā)”,把你衝擊撞擊出來嘛!不要一直讓它潛沉蟄伏在那裡,躲在冰庫裡干嘛﹗把它拿出來,讓它活潑起來。所以下面才講「隨意所趣,作諸事業(yè)」!鸽S意所趣」的意思是隨著你的因緣來起作用,叫「作諸事業(yè)」,是起作用的意思,隨著你的因緣。當(dāng)你聽到藥師佛的時候,你是個窮光蛋,那就窮光蛋來起作用。當(dāng)你聽到藥師佛的時候,你是個大教授,那就大教授起作用。當(dāng)你聽到藥師佛的時候,你是個總統(tǒng),那就總統(tǒng)起作用。這就叫做「隨意所趣」。隨你的因緣,作諸事業(yè),就這樣子。所以這個都在生活中用的,對不對﹖所以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你一定都要架構(gòu)好。

  第三大愿,「愿我來世」都指他未來。所以我們發(fā)愿你要記得,你假如想發(fā)愿就只有一個原則,你這輩子做不完,那個才發(fā)愿。這輩子做得到的,不用發(fā)愿,你本來就該做的,中午我們到植物園去,那個你做得到嗎﹖那個富翁把他的財產(chǎn)捐出來當(dāng)植物園,那你這輩子做得到,你不要等下輩子我再捐,對不對﹖你這輩子做得到,就該做。那不要發(fā)愿,去做啦﹗我們佛法在講的發(fā)愿,都是你這輩子做不完的啦﹗我要成佛,你這輩子一定做不完。這輩子都已經(jīng)等覺菩薩要等著成佛,那個就不用發(fā)愿。就是因為凡夫,你發(fā)愿要成佛,這輩子做不到,因為你有太多的問題要克服。

  「眾生無邊誓愿度」對不對﹖你就發(fā)愿吧﹗但是我告訴你,「無邊誓愿度」是沒錯,家裡這一邊先度,你說「等我成佛以后,再來度家裡這些業(yè)障鬼」,你就別想了,這是第一邊先度,然后不管那一邊我都隨緣得度,這個都是你現(xiàn)在這輩子做不到的。所以發(fā)愿都是這樣子!冈肝襾硎赖闷刑釙r」這講他的,不是現(xiàn)在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急著成就,只有天下第一笨,師父我要怎么趕快成就,會問這個都是天下第一笨。臺灣話講的「第一笨,種甘蔗,讓人ㄅㄥ;第二笨,吃煙吹風(fēng)」,就是這一種嘛﹗最笨的人,才會想說我要趕快成就,沒有啦﹗都是成就我最大的,成就是將來,那么在要成就之前,那我要怎么做﹖那成就的時候是達(dá)到什么目的﹖才叫成就。

  第三愿,他說他成就的時候,要「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惯@個愿你敢發(fā)嗎﹖他是用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來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他要吃漢堡都夠他用,不會限制一人只能吃一個,而且吃小的,不能吃大的,沒有,你要通通給你,「莫令眾生有所乏少」,但是這裡頭有一個問題,用現(xiàn)代人的標(biāo)準(zhǔn)來看,它不能產(chǎn)生副作用,它是沒有副作用,經(jīng)文是沒有講說副作用,我們這個地方要加一個副作用,為什么﹖因為現(xiàn)代人吃得太飽,營養(yǎng)太多,是不是營養(yǎng)太多﹖那個不叫營養(yǎng),西醫(yī)所定義的營養(yǎng),我跟你講,叫做中毒,那個毒不會叫你馬上死。但是你會百病叢生,你去留意看看,追求營養(yǎng)的不是這樣追求法,營養(yǎng)真正要的是纖維質(zhì),不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吃得多了,卡路里吃得高了,脂肪淀粉吃得多,你看那個身體一直胖起來,百病叢生,它多少蛋白質(zhì),要多少纖維質(zhì)下去配合把它代謝掉,多少脂肪要多少那一種的纖維,現(xiàn)在西醫(yī)根本不研究纖維,纖維才是真正重要,不同的植物纖維對於五臟六腑有不同的作用,西醫(yī)不研究,西醫(yī)只研究蛋白質(zhì),叫營養(yǎng),它不知道那是毒,蛋白質(zhì)吃愈多,各種奇怪的病愈多,而這是這個社會的普世價值觀,這個社會的主流思想,沒有人敢去撼動它。那你就繼續(xù)吧,但是這個是有副作用的。

  它發(fā)這個愿,附帶著是它不能害眾生。害眾生就失去意義。所以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產(chǎn)生副作用”,給眾生吃飽不能產(chǎn)生副作用。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佛要給你吃飽的,絕對不是大魚大肉,因為那會有副作用,你要留意這一點。你在想到佛所示現(xiàn)出來的境界的時候,那你真的會嚇一跳,它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你想說佛發(fā)這樣的愿「皆得無盡所受用物」,那佛來請我們吃飯的時候,一定是滿漢全席,對不對﹖16 盎司或 32 盎司的牛排大餐,沒有,它不會是那個,你要留意。

  第四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惯@個大愿就要跟各位簡單的講一下。假如這些眾生行邪道,悉令安住菩提道,那這還簡單,大家容易了解,像我們跟各位講,現(xiàn)在很多人在修行,他搞不清楚狀況,他把他自己的敏感體質(zhì)、靈媒體質(zhì)、催眠體質(zhì),他都拿來運用了,然后跟一些醫(yī)療機構(gòu),也有很多叫做博士博機構(gòu),那個不是正常的,那種機構(gòu)在做合作,F(xiàn)在我們知道,宗教界在二十世紀(jì)后半期,就是五、六十年代以后,出現(xiàn)了很多新興的宗教,也出現(xiàn)不少的偉大行者,阿難達(dá)滿加一個,葛江印卡一個,賽史一個,奧修一個,還有克里希那慕提一個,這些人都有成就,不容否認(rèn)。那我告訴你,十號具足稱不上,連一號都沒有。但是他有成就,是沒錯,可是呢﹗有瑕疪,這個瑕疪引到后來一直到現(xiàn)在,毛病一直出來了,因為他的下一代只能繼承他的財富,不能繼承他的行法,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因為他的正法怎么行的這個部分沒有,不只佛教沒有,連這些新興的也都沒有,他自己怎么成就的,就急得弘法,他的法很好,就一直講一直講,最有名的就是那個誰﹖奧修講得最多,爭議也大。帶的行法帶最多的是阿難達(dá)滿加。節(jié)目出最多就是賽史的這個單位,臺灣也有幾個,像「菩提道次第廣論」我想你們也聽過。凈空法師的凈宗學(xué)會,你也聽過,那個都節(jié)目很多,行法都抓不到。但是他的組織在那裡,他就一直在推動。這個推動一代,二代以后問題就一直出來,只要這當(dāng)中出現(xiàn)宗教野心家,那恐怖的宗教事件馬上出現(xiàn),而且出不了幾年,你只要發(fā)現(xiàn)這些有在預(yù)言,只要有預(yù)言,一定出現(xiàn)宗教恐怖事件,尤其是預(yù)言世界末日。我告訴你,世界沒有末日的啦,有末日你也看不到,再三輩子的你,你也看不到。但是世界災(zāi)難很多,你不要把世界災(zāi)難翻成世界末日,那差很多,這是很可怕的現(xiàn)象。

  為什么我們說行邪道很可怕,這個是從大方面講,行邪道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行邪道者本身壽命不長,你要記得這一點。靈媒體質(zhì)的人身體不健康,他本身就不健康,而且壽命不健全,而且都活在一種識性萎靡狀態(tài)中。識性萎靡主要講的是催眠的部分,可是在那邪道裡頭,本來就是讓你識性萎靡,那根本根性你就激發(fā)不起來,你沒有生命能量。一個人他只要有生存意志,身體壞了他不會馬上死,因為他的意志是他的生命能量會撐得他。這個我們跟各位講過了,當(dāng)你的體力的負(fù)數(shù)絕對值小於你生命能量正數(shù)的絕對值,你是不會死的。除非你生命能量的正數(shù)絕對值小於你體力的負(fù)數(shù)絕對值,你才會死。那你要知道這些邪道者,他生命能量基本上是負(fù)的,因為這個叫「啖其精氣」,你的精氣已經(jīng)被吸走了。古代叫「精氣」,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生命能量,那唯一支撐你的生命,剩下只是體力而已。當(dāng)你的體力一下降到零時,你就死了,無藥可救。別人還有救,你沒有機會。

  我們看到很多人為什么常有奇跡出現(xiàn),是因為他的生命能量的絕對值相當(dāng)大。所以我們勸各位說,你不要去碰邪道,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但是我跟你講,你不愿意聽,因為你碰到邪道好爽,你都不知道。因為你有一種特異功能,你會跟外太空來往,然后你說你會通靈。什么「通靈」﹖通邪啦﹗通靈﹖我跟你講不要就是不要,不要再跟我講道理,有些人是這種情況,他自己本身能控制,因為他從小知道他有特別的能力他知道,他不愿意讓人家知道,因為從小幾次以后,他就知道別人對他的看法,因此他就停止發(fā)展,可是那種能力一直存在著,這是前輩子修行的一種定功,定自在力的餘智,成為他的生命因素帶著,所以他必須修正法再接回去,才叫正定。那他假如一直以這些看的叫靈媒體質(zhì),那你跟這些精靈或者這些鬼神相來往的時候,你的生命能量基本上全都下降,我們所看到的,別的地方我不知道,這個地方可能營養(yǎng)比較好,會壽命長一點。在臺灣我跟它大約統(tǒng)計,壽命不超過五十歲。那你認(rèn)為有必要嗎﹖所以跟各位講,邪道你絕對不要碰,邪定聚具絕對不要碰。有的話,要想辦法除掉,不要找我啊﹗

  第二個他講到,「若行聲聞獨覺乘者」,這是二乘(聲聞、獨覺)小乘、中乘,「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你會覺得說這好像瞧不起聲聞獨覺,這是名義上區(qū)別,區(qū)別你的心性,只為求自己解脫的,這個生命因素會開啟他,讓他把心量打開,不要只求自己生命解脫。因為只求自己生命解脫的人,很容易跟邪道碰在一起,因為它是封閉型的。那你開啟你的生命覺知以后,你是開放型的,這是不一樣。

  大乘是一種開放的,所以大乘的心量是聲聞獨覺亦能包容。但是在教化他的過程裡,它有一個特別的教化方式,因為這些封閉型的人,不太喜歡跟人家來往,那大乘會推他出去。推他出去做什么﹖人家請客你去,我們道場就這樣,那個只想自己解脫的,那你就去解脫吧﹗不過有人要怎么樣做佛事,就叫他出去應(yīng)供,為什么﹖要去跟人家結(jié)緣呀﹗那一結(jié)緣人家會請法,他總不好意思要講幾句嘛﹗講多講少都是阿彌陀佛,就要去結(jié)緣,那天他一想到他就轉(zhuǎn)了。但是你必須給他機會,這個是「若行聲聞獨覺乘者」怎么用大乘來安頓。那你要教他,也是儘量教。他聽不來,像摩訶迦葉,就這樣,你若跟他講,他就發(fā)脾氣了。所以他結(jié)集的藏經(jīng),只有阿含藏,大乘的都不要。迦業(yè)你都弄不來,你還要度誰呀﹖這個大阿羅漢,對不對﹖好,這個是第四大愿,你要留意到那生命因素的作用。

  「第五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shè)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這裡頭談到修行的問題。修行梵行一切皆得具足,設(shè)有毀犯,聞我名已。這聞名就是你的生命因素有在啟發(fā)了,那么所犯的戒,或者修行修錯的,統(tǒng)統(tǒng)會矯正過來。這個很神奇啊﹗神奇不是外來的佛給你的矯正,是你的生命因素成長以后,你自己會矯正。就好像你的手會抖,寫字寫不好。現(xiàn)在你的手不抖了,字當(dāng)然寫得好。

  這個生命因素就是有這個效果,所以你在修行,因為我們都還在凡夫的階段裡,你的修行你會用你的方法修。那你的方法本來就不對嘛﹗那不對要怎么辦﹖你說我沒人教啊﹗那有人教,他教他的,我想我的,現(xiàn)在我的修行就是這樣噢﹗師父講師父的,我修我的,回到家自己轉(zhuǎn)彎嘛﹗那都是依教奉行嘛,師父說直直(行)走我就直直(行)走,走到那裡他沒看到就自己轉(zhuǎn)彎了。那這樣怎么辦呢﹖你說不對嗎﹖我告訴你,這裡佛法的一個基本理論跟思想,你只要去修,總比不修好。你要知道,你修錯了總比不修好。

  你看,你修到邪道去,前一大愿,你看這個生命因素會把你矯正過來,對不對﹖就是你修到破齋犯戒,不要緊,這個生命因素會把你補過來,會把你矯正過來。所以我們在講生命因素是非常重要。那你假如把它解釋成外面有個佛站崗,在看你修行,那也可以,反正大家都這樣解釋。不過我是這樣告訴你,你要是從自己內(nèi)在因素來看的時候,我想這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六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丑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咕褪钦f你這個人為什么會諸根不具。各種身(心)份,就是五官四肢不全,所以它舉了這些「丑陋、頑愚」,這個丑陋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丑陋,它講說眼睛瞎了,耳朵聾了,這些都叫「丑陋、頑愚」啊,這是通稱。那「盲、聾、瘖、啞、攣躄、背僂」,這古代營養(yǎng)不良所造成的這種現(xiàn)象!笖佨L、背僂」怎么講﹖就是“彎腰駝背”這一類的,就是各種有身心殘缺的狀況。「白癩、顛狂」是一種精神病癥。那么這些病苦的人,你只要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那就統(tǒng)統(tǒng)會好了?墒俏覀兯帋煼鹛栆恢苯o他聽,他也沒好啊﹗對不對﹖那怎么辦呢﹖

  不是聽不聽的聲塵和耳識的問題。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你聽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以后,你有沒有啟發(fā)起你自己的那個生命因素。這怎么啟發(fā)啊﹖就是這個佛怎么這么偉大啊,他可以這樣子,我什么時候可以像他這樣,這個你就啟發(fā)了,這個佛怎么都一直為別人想﹖他都沒有為自己想過。說我成佛的時候,我坐在那裡,人家都一直來拜,那水果好吃的,蘋果最大的,最新鮮的炸雞腿,他都沒有為他自己想,他只是在想這些眾生,尤其這些苦難眾生,要讓他轉(zhuǎn)變成為他所喜歡的,發(fā)展他的才華,這個叫「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那你看到這個生命因素有這樣的功能,那你也要跟著它發(fā)起。所以這個你就有在啟發(fā)了嘛。那什么時候可以像他這樣﹖不要緊,我現(xiàn)在開始,什么時候能像他這樣,不管。我只有現(xiàn)在開始就不為遲。過去如何不管,未來怎么樣也不管,現(xiàn)在就要開始起步,你就開始,修行就是這樣。你要成就不難,你可能說「唉呀,我現(xiàn)在都五、六十歲了﹗」你要活到一百二十歲,五、六十歲還算年青哪,對不對﹖你說「我活到六十二歲,大概快走了﹗」還沒了,墻壁上沒有寫你的位子,你只要現(xiàn)在開始做,不嫌遲。所以學(xué)佛人這樣講,「六歲娃兒不嫌早,八十老翁不嫌遲!鼓悴灰戳鶜q小朋友太早了,他要是七歲就死了怎么辦﹖你要不要給他趕快修?八十老翁不嫌遲,他可能活一百二,還有四十年,怎么不能修,對不對﹖所以這個沒有遲早的問題,你只要激發(fā)起你的生命能量,激發(fā)起你那個生命因素,這樣子就好了。就算現(xiàn)在死了,下輩子來你佛緣都很深,你留意啊。

  這個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大愿,而這個大愿幾乎所有的菩薩都有,尤其是智慧型的菩薩,像文殊師利菩薩也有這種愿。他特別對那些長得奇奇怪怪的孩子們,他有一種特別的眷顧,這就是智慧的偉大。

  「第七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你看每一愿都是以這個做起頭!溉糁T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y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jīng)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個大愿我跟各位講,你很可以用,家裡有病人,這個是很好用的。因為你不受「無救無歸,無醫(yī)無藥」,因為常常會得了莫名奇妙的病,你就找不到藥,那你就會陷入這個情境。這什么病嗎﹖但是「無救無歸」,要怎么辦﹖尤其家裡有這種人的時候,那你很痛苦!笩o醫(yī)無藥」,有醫(yī)院你無藥也沒有用。又有一堆的藥,也沒有一個藥能夠產(chǎn)生效果,那這個時候很麻煩,尤其是沒錢的人,孤苦伶仃的人。

  那這個時候他有這句話,是佛法中一直沒有人能解的,「我之名號一經(jīng)其耳,眾病悉除」,那你最好不要迷信,藥師佛號聽過以后,你的病就可以好了,身心安樂,絕對沒錯。但是你一直唱「南無藥師佛」給他聽,保證無效。那要怎么辦﹖這個問題就在這裡,你要激發(fā)它的這個生命因素,就這么簡單?偣惨痪湓,就是激發(fā)啟發(fā)它的這個生命因素,那你自己要能夠這樣反觀。

  所以當(dāng)時我在跟各位講,大家不知道,醫(yī)師宣佈說,我剩下二十一天,我說:「我可以不死嗎﹖」他說:「哼,哼,你看著辦吧﹗」過一個月我去,「呀,你怎么沒死啊﹖﹗」再過一個月,我再去向他拿請假單,「嘿,奇怪,你怎么會不死呢﹖」我說:「不死很簡單嘛﹗就不要死嘛﹗那有醫(yī)師一直叫人去死,這什么醫(yī)師嗎﹖」第三個月再去,「好了,好了,等我退休以后,跟你去佈教﹗」這裡就有一個東西,當(dāng)時我持的就是藥師咒,而這個我的病不是到這個時候,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沒有辦法了,我只好跟菩薩講說,「反正這一刀要開,你就給他開﹗你不要跟他為難。為難的話,我出去就進不來了!购伲湍敲纯彀々u禮拜六講,禮拜天他就說好,就開刀。但是他跟我說:「現(xiàn)在還不知道要怎么開﹗」我說:「那不管,你只要對病體––這個生病的身體,做最好的處理就好!巩(dāng)時心臟要換,肝要換,腎臟要切一個,胃要除掉,脾藏要拿掉,什么胰臟除掉,腎臟換一個,腸子要割掉,大腸小腸不能要,我說:「那要怎么辦﹖」他說:「沒辦法﹗」我說:「那就看你了﹗」

  這個時候你要怎么辦﹖只有一個,我當(dāng)時是已經(jīng)很賭定了,我肯定死不了?墒乾F(xiàn)在換你的話,就不能這樣,因為你沒有前行功夫。我因為那個時候,是前行功夫是已經(jīng)夠過了,我自己知道我有變化嘛﹗醫(yī)師跟我講,「奇怪,你怎么都不緊張﹖」好,我是跟那個打坐時看自己一樣,根本我就看你們像笑話一樣,我死不了的,因為我知道。但是這一刀,我必須要挨這一刀嘛﹗所以就給你挨一刀。但是這裡頭有一個很重要,就是行者的心境,那心境很重要。你這個時候要去想一個問題,也有人講用想的,你只能用想的了,你也無法起觀,因為你不入三昧就無法起觀嘛,你只能想。想什么﹖想這個佛菩薩那么的偉大,他在我的生命中無所不在,我這生命的一切,全部要由這個佛菩薩來激發(fā)出來,那他到底在那裡﹖我只有祈求那個佛菩薩,那你來替我作主,就這樣子。到底你要求誰來﹖像我們心不專一,「南無大悲觀世音、大愿地藏王、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然后南無…,又念了一大堆,那些菩薩聽了頭都暈了,到底那一尊要跟你作主﹖那你來吧﹗

  但是這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guān)鍵,各種生命因素你要去 RUN 一遍,可是我告訴你,你要是平常沒有訓(xùn)練,真的你起不了作用。你光是緊張就不得了,醫(yī)師沒有跟你說「你會死」,開刀前沒說你會死,開刀后才說「你要死啊﹗」那開刀以后說那些都不要換了,你一個人換七、八病人的器官,那些器官可以救七、八個人,那你就死吧﹗他就是這樣想啊﹗那你呢﹖你要能不死給他看嘛。但是這個時候,你的運作,你的生命那個本質(zhì)要去改變它,那對你生命因素的激發(fā)就很重要。要激發(fā)起你的生命因素來,要是激發(fā)不起來,那你就被拖下去。所以修行為什么一直講“定位”﹖為什么要講“定力”﹖你要有能夠自己作決定的能力。假如沒有的話,那外在因素,我跟你講,光是嚇你就嚇?biāo)懒,那時候我太太是個護士,她一聽到這個,當(dāng)場就哭了﹗我說:「你不要哭了,哭什么﹖」沒有辦法,因為世間法就只有這樣子嘛﹗這個叫「無醫(yī)無藥」。有醫(yī)有藥也沒用,用不上了,這個就是最主要的關(guān)鍵,我們要保護自己的,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激發(fā)出來,就算死了都無憾。為什么﹖因為你下輩子來,你的生命品質(zhì)那水平是很高的。因為你能夠激發(fā)出這些生命因素的時候,你一定會珍惜。會珍惜的人,是有福報的。所以你在現(xiàn)有的基礎(chǔ)上學(xué),再加上福報,福報就更大。

  那么你會激發(fā)你的生命因素,你的善根更增長,善根福德都在增長。所以修行的重點在這個地方,所以你不要看這一大愿,它都有它的作用。這個是第七大愿的部分。這個「我之名號一經(jīng)其耳,眾病悉除」,希望各位不要變成迷信,一直念就會有效嗎﹖但是對於作為一種媒介,它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期望各位,能在這裡獲得利益。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