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僧的意義
第十四課僧的意義
「僧依戒住,僧住則法住」。「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 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
在佛教尚未興起以前,「僧伽」一詞早在古印度的社會中普遍使用。當時由于工商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富人們于是依職業(yè)性質組織許多不同的團體,如同現代的「同業(yè)工會」,這樣的團體,即名為「僧伽」;乃至當時所有的政治體制,也都稱為「僧伽」。這些在社會上通用的名稱,后來被宗教團體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證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懷,隨即展開弘法度眾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憍陳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團(僧伽)于焉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眾」或「聚」的意思。如《中阿含·教化病經》載:「有若干姓異名族,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至信舍家、無家,從佛學道,是名為眾!沽怼洞笾嵌日摗肪砣d:「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一一樹不名為林,除一一樹亦無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為僧,除一一比丘亦無僧,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因此,在佛教中以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辦道,而且是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紀律的修行團體,則稱為「僧伽」。
僧伽又名「僧侶」或「海眾」等!兜坩屗鶈柦洝氛f:「若人一念誠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穩(wěn)。僧伽威德,無晝無夜,保護眾生也。」僧的定義不論是指「僧人」或「僧團」,總之,「僧」是三寶之一,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導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愛辭親,舍離世樂,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證果的人!干故抢m(xù)佛慧命,傳揚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圣弟子。唐太宗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埂吨T德福田經》亦列舉出家僧眾具有五種凈德。出家能長養(yǎng)善法,滅除惡法;出家能舍權位,能耐饑苦,有十八種難行能行的功德。因此,《大寶積經》說: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僧」有廣義僧、狹義僧、勝義僧、現前僧等不同的定義。根據《大莊嚴法門經》說:「出家非外相出家,乃內心的發(fā)心!挂虼,菩薩出家的真義在于:
1.發(fā)精進心斷除煩惱,并非「剃發(fā)」即能代表出家。
2.為斷三毒,勤修三學,并非披上染衣即能示現出家。
3.非自持戒行,乃令所有眾生毀戒、受戒者皆住凈戒中。
5.非自身守護律儀,乃能廣起四無量心安住眾生。
6.非自身修行圣法,乃令眾生增益善根。
7.非自身得入涅槃,乃令眾生亦得入涅槃。
8.非自身除煩惱,乃能護一切眾生不起惱害心。
9.非自解身心束縛,乃令眾生束縛解除。
10.非自解脫生死怖畏,乃能解除眾生生死怖畏。
又出家也有四種不同:
1.身心俱出家:于諸欲境,心無眷戀的比丘。
2.身在家心出家:受用五欲,心不耽染的居士。
3.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著僧裝,心猶戀俗的僧樣。
4.身心俱不出家:受用五欲,深生耽染的俗人。
《八大人覺經》說:「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挂嗉撮_示在家信眾,身雖未能出家,心要常常慕念出家僧眾的清凈生活,要能有一部分過出家僧眾的持戒生活,以保持人格的清凈。
初期原始佛教時代,所謂僧伽乃專指出家眾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從廣義來說,「僧伽」,則是指佛教全體的教團。佛法的弘傳,人人有責,但是在家信眾畢竟有眷屬親人的牽絆,不易脫離親眷束縛,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間的責任托付給和樂清凈的僧團。僧團畢竟是修身養(yǎng)性,陶鑄圣賢的大冶洪爐,是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僧團的重要,由此可知。
- 上一篇:第十五課、僧團的組成
- 下一篇:第十三課、譯經事業(yè)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