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文摘27
《不理》文摘27
隨順世緣靠信心
我們參禪要想得到覺悟,必然要遠離散亂,守一不移。我們只有相信佛佛祖祖?zhèn)兏嬖V我們的這一方法并去實踐,才有機會覺悟,才能做到隨順世緣無掛礙。所以,參禪首先要有信心,信有生死可了這件事,信有這么一法可行,信佛佛祖祖已了。
只有具有了這樣的信心,我們參禪才有些樣子,才有禪可參,才有生死可了。所以祖師說:“信得及,放得下,守得住。”這樣功夫才能上路,否則不過是徘徊在門外之漢。佛佛祖祖?zhèn)兘o我們留下了很多很多的經(jīng)驗教訓。下面我們看看博山和尚是怎么說信與做功夫的關(guān)系的。
做工夫不可在古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釋!縱一一領(lǐng)略得過,與自己沒交涉。殊不知古人一語一言,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觸之不得,何況坐臥其中耶?更于其間分大分小、論上論下,不喪身失命者幾希。此事不與教乘合,故久修習大乘業(yè)者,不知不識,何況聲聞緣覺諸小乘耶。三賢十圣豈不通教說,此一事三乘膽戰(zhàn),十地魂驚,等覺菩薩說法如云如雨,度不可思議眾生,入無生法忍,尚喚作所知愚,與道全乖,又何況其余耶。蓋此事從凡夫地,頓同佛體,人所難信,信者器,不信非器。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悉從信而入。信之一字,有淺有深,有邪有正,不可不辨。淺者:凡入法門,誰云不信,但信法門,非信自心。深者:諸大乘菩薩,尚不具信,如《華嚴疏》云“見有能說法者,有所聽法眾,尚未入乎信門”;如云即心即佛,誰云不信,及乎問汝是佛耶?則支吾排遣,承當不下,《法華》云“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何以有盡思度量之心,蓋信不具耳。邪正者,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即佛要究明自心,親履實踐到不疑之地,始名正信;如顢頇儱侗猜三謎相似,但云心即佛,實不識自心,即名邪信。古人摘桃便定去,鋤地便定去,作務(wù)時亦定。豈是坐久遏捺,令心不起,然后為定耶?若如此即名邪定,非禪者正意。六祖云“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然須徹見本體,方與此定相應(yīng)。釋迦老子下兜率、降皇宮、入雪山、睹明星、開幻眾,未出此定,不然則被動境漂溺。孰名為定?動境中求起處不可得,靜境中亦求起處不可得。動靜既無起處,將何為境耶?會得此意,總是一個定體,充塞彌亙,無余蘊也。
然而,我們凡夫可憐,不是執(zhí)著于修就是廢修,不是廢修就是執(zhí)著于修。就像《宗鏡錄》里面說的:“不觀空以遣累,但著空以廢善。不達有以興慈,但取有以起罪!彼,流浪生死,煩惱不斷。這是對于修行人來說的了,還有不知道要修行的人呢?如何才能脫出生死輪回,步入正確的修證呢?我們再看看博山和尚答不執(zhí)修證不廢修證的問題。
吾宗門下,毋論利鈍賢愚,但以信而入。既發(fā)起猛利心,如坐在鐵壁銀山,只求迸出,諸妄想心,悉不能入,觀照功行,安將寄乎?果得一念迸開,如披云見天,如獲故物,觀照功行,亦何所施?只貴參究之念甚切,其參究亦涉于功行,但不以功行立名;如看破世緣,切究至道,亦涉于觀照,但不以觀照立名。如《圓覺》云:“惟除頓覺人,并法不隨順!比粢杂^照為事,則有能觀能照之心,必有所觀所照之境,能所對立,非妄而何。所以禪宗云:獨蹈大方,心外無境,將十方世界洎父母身心融成一個,坐斷兩頭,始得個入門。
向上一路,更須自看,不然盡是鬼家活計,安可以修證同日而語耶。果顢頇不到此地,即名自欺,此輩名為可憐愍者,寧堪齒錄也。南岳云:“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即此不染污之修,可謂圓修,還著得個修字么?即此不污染之證,可謂圓證,還著得個證字么?如此則終日修而無修,掃地焚香,悉無量之佛事,又安可廢,但不著修證耳。九地尚無功用行,況十地乎,乃至等覺說法如雨如云,猶被南泉呵斥與道全乖,況十地觀照,與宗門而較其優(yōu)劣可乎。
生活中的確也是也這樣,執(zhí)著于“修”的時候,往往與“修”背道而馳了!安恍蕖备涌蓱z,等于完全放棄,更不能這樣。所以,要時時刻刻想著“修”這件事,要把“修”落實到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然而卻不能執(zhí)著于某一個“法”。六祖大師告訴我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時時刻刻糾正自己的錯誤”。
其實,我在禪堂用功的時候深有體會。如果執(zhí)著于功夫的時候,功夫就起不來了。當然,如果不提話頭,功夫更不可能起來。只有把話頭提起來,專注疑情,然后任其“左右”(不知道該怎么形容,或者說是“不管他”,但也不能一點也不管),一會兒就會“悠哉游哉”了。
- 佛教把眾生的心歸納為五種可觀察
- 為什么會煩惱?如何減少攀緣心?
- 想學習佛法,怎樣可以更好地入門?
- 禪宗講的開悟,最終是達到什么境界?
- 如何積極的去面對和接受一切?
- 《華嚴經(jīng)》中的“不可說”
- 放下包袱,以無所求心一門禪修
- 貪嗔癡三毒中貪毒最盛 請生活得簡單一點
- 日日放下,當下放下
- 放下借口精進修行 十地頓超無難事
- 開啟學佛之門 為什么學佛要隨緣皈依
- 經(jīng)常要行持的修行方法 皈依三寶
- 如何在日常修行中培養(yǎng)信心
- 信是修學佛法的基礎(chǔ)
- 《禪宗思想史》,說禪宗的思想是老莊思想的大眾化
- 只要你站起來,就和別人一樣高了
- 《楞嚴經(jīng)》揭示世界和輪回的由來
- 消費與惜福
- “忙”能幫助修入道
- 日日是好日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