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大肚子小

  問:人們經(jīng)常以“眼大肚子小”來比喻吃飯。我把這個比喻我自己,我覺得我不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我對我自己的認知是不清楚的,這是最困惑的問題。您有您自己的使命感,您能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樣的,而我很迷茫,請師父開示。

  答:這個問題太好了。按照佛教婆羅門教,尤其文學上和哲學上的認知,生命的空虛和無意義是普遍的。尤其作為文人,文人的“惘思”好像水面上的污垢,水面上有一層朦朦朧朧的,你說它美吧,有點美,但是說它爽快吧,不爽快,像大霧迷茫,什么都不清楚。這種狀態(tài)下,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生命存留多久?生命存留的價值何在?生命的本體在水面底下,但是他看不到,他關(guān)注的都是那層朦朧的感受,在那種感受之下是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歸宿,找不到終極的價值和意義。

  佛法有一個很踏實的解決之道,婆羅門教、印度教也有一個很具體、很踏實的解決之道。依據(jù)婆羅門的教導,人應(yīng)該通過四個方式來對治生命恒久的空虛。

  第一,最高等根性的人,通過一下子想象,他能夠回歸到大凡,回歸到生命的起源處。

  第二,中上根性的人通過大量的學習、學習、學習,來回歸到生命的本來處。

  第三,愛的瑜珈。就是慈悲,奉獻自己的愛心給社會和他人。

  第四,作業(yè)的瑜伽。惡貫滿盈,不要做,做善業(yè),要善業(yè)滿盈。

  這是依照婆羅門的教導,但是佛法的教導與此有所差異,為什么?因為它更究竟,更圓滿。因為我們生命的空虛是普遍的,生命的定位卻因為人的不同而有差異。所以一個人到底是追求獸性的滿足,還是追求人性的光輝,還是追求佛性的圓滿,在這里顯示出生命的差異。

  因此佛法的教化分了五乘教法:

  首先是人乘的教法。你想要做人嗎?那就按照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來敦倫盡分,恪盡職守。該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該負什么責任就承擔什么責任,沒有推諉,也沒有逃避。保證下期生命,人身不失,仍然還為人,所以五戒是做人的基礎(chǔ)。

  然后還覺得這個不夠,還想積極的再奉獻一點兒陽善,那好就十善,佛經(jīng)里面專門有一個叫《十善業(yè)道經(jīng)》,在五戒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十件事,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嗔恚、邪見。前面七個是針對身體和語言的,后面三個是針對意念的。但是這個不貪、不嗔、不癡、不邪見,最重要的是不要墮入常見和斷見,就是斷常二見。

  斷常二見就是認為“撥無因果”。沒有作善不會得樂受,作惡不會被懲罰,所以陷入斷常二見。十善法就是要積極的放生行善法。

  還有一類根性,就想追求個人的解脫,叫“聲聞法”。聽聞釋迦牟尼的教法,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種真實不虛的真理實相叫做四圣諦,叫做苦集滅道?嗍俏覀兩臍埲辈粓A滿,它的原因就是集。要想對治它就靠“慕滅修道”,所以想慕那些解脫者的自在,涅槃的狀態(tài),然后找到滅苦的方法就叫做道,這是聲聞學習的方法。

  然后還有一類叫獨覺乘,所謂獨覺乘就是沒有佛說法的時代,佛沒有出世,這些人很聰明、很利根。他不等待經(jīng)過夏天的耕耘就看到了秋天的衰敗,他看到了春花的開,他已經(jīng)見到了秋天的敗,像這樣的獨覺的人很利根,所以就叫辟支佛,這種叫獨覺佛也叫辟支佛,所以這是聲聞和緣覺法。

  還有一類根性是菩薩法,就是老想幫助別人,想到我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幫助服務(wù)他人,這就是菩薩法。菩薩一法,分了四攝法、六度法、五十二個位次。

  因此整個佛法的教學,它的體系看起來很科學,從人乘開始到天乘,到聲聞乘,到緣覺乘,到菩薩乘,最后成為圓滿的佛乘,五乘教法。人乘的善法對應(yīng)了中國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生命的空虛確實是人的問題,不是個體的問題,是所有人類的問題,佛法有對治的方法。

  五戒、十善、聲聞、緣覺、菩薩,你愿意安住在哪個呢?你愿意個體解脫,你就積極的辦道;你愿意服務(wù)幫助他人,你就奉獻自己。你愿意只是盡自己為人的責任,為人妻、為人女、為人母的責任,那你就好好的奉行五戒法,安身立命。

  一個佛弟子,最基礎(chǔ)的就是應(yīng)該在五戒中安身,而不是在宗教儀軌當中立命。五戒才是我們佛弟子安身的地方。

  海嘯之后沒多久我就去了印度尼西亞,剛好在空中的時候巴厘島旁邊的蘇門達臘島又在地震。我剛好看到幾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在這點上佛教徒遠遠不如他們,為什么?海嘯之后華人家庭有死亡的人,他走不出悲傷來,就覺得自己有責任,讓自己的家人被海嘯卷走了。相反,那些伊斯蘭教的信徒的父母也好、孩子也好,他說這是真主安拉的意思,他到天上去了,被真主安拉接走了,他很安心,他的宗教對他而言是真正的安心。相反廣大的華人盡管是信仰佛教的,但是佛法對他不解決任何痛苦,他也積極的放生,他也積極的磕頭,他也積極的供養(yǎng),但是在痛苦面前他沒有任何法可以洗除減輕他的痛苦和煩惱,這樣的法有什么用呢?

  佛法是用來滅苦的,而不是用來信的。

  這是我倡導的口號。你信了就像這樣子,這是佛法,我信的老大比耶穌高、比孔子高、比老子高、比穆罕默德高。跟人家去爭,跟人家去辯,我學的禪比你的凈土的,比你什么唯識的,比你天臺的都高,逢人就辯。自己到底高在哪里呢?出去給人兩個嘴巴子,馬上跟人爭吵,煩惱沒有止息,所以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行去,行來的才是真實的。因此對治生命的空虛和不實在,最好的辦法是做、做、做。

  我出家前有時候也挺猶豫的,一到星期六就開始有憂郁癥似的,心底特別的不開心,老想找點事。盡管后來也處了朋友,也有自己的住房什么的,但是到周六,我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騎著自行車瞎逛。北京城內(nèi)的四環(huán)內(nèi)的老廟址什么,很多地方都是那個時候我騎著自行車去的。后來我想怎么快樂呢?我就去坐公交車搶個坐,看到人家需要座位就讓給人家,也很開心。這在布施里面叫做“床座施”,你把你睡的床讓給別人,把你睡的鋪讓給別人,把你的座位讓給別人,叫床座施,你什么都沒有失去,但是當你送給人家之后特別開心,那一天你就挺開心的。所以為善最樂,我慢慢體會到為善最樂。

  然后送東西給人,把你認為好的東西就送給人,真正是你覺得好的,不要是“這不用的垃圾你拿走”,人家肯定不開心。一定是你喜歡的東西送給人,因為你喜歡,別人也會喜歡。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比如說一個毛巾結(jié)了六個疙瘩,要想解開,你是想拿一個剪子一刀剪斷,還是一個個的依著一個方法次第而解呢?一定是用一個方法次第解開它,所以這個說的很透。咱們一開始是從本來清靜空明中,也不存在我與無我的關(guān)系。但是開始有了一個我之后,有了我的身與心,都是虛幻的,F(xiàn)在不但身與心皆幻,開始有了心所悟,我的心開始有東西了:我的東西,我的杯子,我的車,我的房子,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家人,我的感情,我的夢想,我的這個,我的那個。

  佛陀告訴你,先從“我的”開始去舍。佛陀的教法觀察了我們眾生的根性,先舍外財,然后舍內(nèi)財,就是身體,把身體奉獻出去。頭發(fā)割了,化妝品不抹了。所以先從外財施,再從內(nèi)財施,然后再到法施,從內(nèi)心的煩惱度化盡它,這個次第輪轉(zhuǎn)的時候從心到悟,但是在熄滅的時候從悟再到心,大家慢慢體會這個布施。

  ……十五分鐘的打坐,這個相對很容易,久坐生禪。每天五次,每次20分鐘,一天100分鐘,相當于一個半小時,如果你堅持三個月下來,一定會有一個感覺,所以是久坐生禪。剛一開始打坐每一次不要貪多,坐20分鐘就夠了,挺舒服的,我就下座,該干嗎干嗎去。然后過一會兒我又想坐了,再坐25分鐘,過一會兒又想坐了再坐25分鐘,就這樣你會越坐越舒服。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