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拜法

  常見的拜法

  每一個人,在孩童時期,最喜歡的一個節(jié)日,就是過年。凡是新年一到,孩子們都?xì)g天喜地,不但有吃的、玩的、穿的,還可拿壓歲錢;如向親友長輩「拜年」,還能得個紅紙包,里面包的,當(dāng)然是人們最喜歡的-錢,這叫「拜年」。

  記得大學(xué)畢業(yè),踏入社會,出外工作的時候,又要向親友恭恭敬敬的辭別,這叫「拜別」 。

  還記得,祖父、外祖、伯公、叔公他們老人家的生日,有很多親戚朋友們來祝賀,長輩的是作揖,晚輩的要叩頭,這叫「拜壽」。

  長大出門,到了一個地方,如系去當(dāng)官的,還得去拜望地方上的士紳、長者、前輩,這叫「拜客」。

  在舊式的婚姻,新娘過門到了男方家中,在堂上舉行婚禮,夫妻交拜,叫「拜堂」。

  鄰居及親戚朋友們,有喜慶的事,要去他們府上,恭敬道賀,這叫「拜賀」。

  三國時代,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桃園結(jié)義,白馬祭天,烏牛祭地,結(jié)為異姓兄弟,這叫「拜把」。因人心不古,今天這種方式已經(jīng)沒有了。

  從前在大陸民間,亦有求神拜鬼,向鬼神作揖、叩頭問卜,以祈保佑平安的迷信舉動,叫「拜鬼求神」。那是少數(shù)人的事,沒有像臺灣這樣鋪張浪費(fèi)。

  在道教有禮斗之法,乃是禮拜天上的北斗星球,以求保佑平安,納福迎祥,叫「拜斗」。

  在基督教,于每星期日,聚信眾于教堂,舉行祈求,對上帝作禱告的儀式叫「禮拜」。

  按中國民間風(fēng)俗,于每年的清明節(jié),由長輩率晚輩祭祀先人的墳?zāi)?叫「墓祭」,亦叫「掃墓」,簡稱為「拜掃」。

  佛教在佛前舉行儀式,諷誦經(jīng)典,勤求懺悔,以冀消除業(yè)障,這叫「拜懺」。

  佛教之拜佛,又叫「禮佛」,又叫「禮敬」。 凈土論所說:「五念門」之一,皈命即是「禮拜門」。

  佛教之「禮拜」又叫「和南」,乃恭敬之意。內(nèi)心之恭敬,表現(xiàn)于身體致敬之儀法有九:

  一、發(fā)言慰問。

  二、俯首示敬。

  三、舉手高揖。

  四、合掌平供。

  五、屈膝下跪。

  六、長跪合掌。

  七、手膝踞地。

  八、五輪俱屈。

  九、五體投地。

  經(jīng)查徧許多典籍,在辭源、辭海、辭典、以及佛教大辭典里,都查不出「拜拜」這個名詞,可見「拜拜」不是中國的固有文化,自不是中國固有的禮法,更不是佛教和道教的教法。

  曾有人問我拜拜是什么教法?

  我則答說是老太太們的教法。但回憶幼兒時期,祖母教我「拜拜」,供品也無非都是香花水果,絕沒有殺生害命的罪過事情,如今見人拜拜,實(shí)在有些莫明其妙的感覺。

精彩推薦